集体回调!债市后续怎么走

债券基金正在面临新一轮小考。

近日,债市出现了一波急跌行情,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23日触及2.215%,创2002年4月底以来新低后迅速上行,在4月29日上涨至2.35%,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26日触及1.6447%也一度上行至1.78%。

此前,管理层多次喊话提示长端利率债的交易风险,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4月23日盘后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提到,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与此同时,受到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近来权益市场企稳向好,投资情绪有所回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债市表现。

八成债券基金遭遇回调

受债市回调影响,债券基金的净值普遍在近期遭遇了集体回调。

其中,长债基金的回调尤为明显,在4月23日至4月29日,博时基金、鹏扬基金旗下的30年国债ETF的基金净值分别下跌了2.34%、2.53%,华泰保兴安悦A、汇泉安阳纯债C等多只中长债基金的区间跌幅也都超过了1.5%。

也有一些中短债基金发生了比较大的下跌,例如,4月25日,弘毅远方中短债A单日净值大跌0.68%,一天跌去了将近3个月的收益,引起市场关注。此外,在4月23日至4月29日,弘毅远方中短债A的净值连续5天下跌,分别下跌0.03%、0.09%、0.68%、0.03%、0.02%,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0.86%。

随后,4月25日晚间,弘毅远方基金主播“佳佳话理财”在理财社区发文称,近期业绩不好,“在近期市场大幅震荡下,经理投资节奏有所失稳造成净值波动较大,给大家带来不好的投资体验,真的非常非常抱歉”。她还表示经过这次大幅调整,基金经理也痛定思痛,重新理顺节奏,后面也会回归到以往的路线上来。

据Wind数据统计,4月23日至4月29日,全市场2790只债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占比近八成。

对于近期债市调整显著,尤其是此前涨幅较大的长端和超长端品种,博时基金表示,这固然和央行表态以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在此前巨幅的上涨中,长端利率累积了大量的交易盘,较为脆弱的交易结构,使得债市调整时波幅显著放大。博时基金认为,长端利率下行最流畅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债市将进入震荡期。但在经济基本面(尤其是地产链)未观察到趋势性好转时,收益率上行的空间也较为有限。

中欧基金则认为,本轮长端利率的调整来自于央行关注和潜在的供给担忧,更值得关注的是短端也开始调整,与之相应的是资金边际收敛、大行净融出减少,同时可以看到大行对短端利率的买入也明显减少甚至转向卖出。考虑到5月的政府债净融资高峰,央行持续20亿元逆回购投放,前期大行资金充裕的格局可能会扭转,短端可能重回息差主导逻辑。这种情况下,建议暂时以观望为主。

多只债基频发公告

事实上,由于债市回调,近日,债基因为出现大额赎回而调整净值精度的公告频频出现。

据Wind数据统计,自4月23日以来,全市场已经有8只债券基金因遭遇大额赎回,发布了提高基金净值精度的公告,包括鹏华产业债、百嘉百益债、兴业嘉鸿一年定开债等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关于债市投资的风险及性价比是投资者选择离场的重要因素。

近期,多位基金经理就债市回调及投资者担心的大额赎回、流动性问题进行公开回应。4月26日下午,备受热议的弘毅远方中短债的基金经理伍银紧急发文道歉,表示关于大家关心的流动性方面,“我所管理的中短债一直保持着可控的资产组合比例、较低的杠杆,持续保留了合理比重的现金管理类资产,在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做好了相应准备,以应对多种情况下赎回的需求”。

与此同时,债券基金的大额赎回是否会像2022年末一样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理财赎回负反馈的问题,也受到不少投资者关注。

山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当前理财市场和理财链条相比2022Q4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理财市场结构、理财破净情况、理财净值累积浮盈、理财全链条学习效应等方面,此外,造成理财赎回的深层次原因依然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发生了变化或者变化的预期,对债市造成了深刻的扰动或者反转,但是当前并不具备以上反转的基础。因此,理财赎回可能会发生,但是对造成连续负反馈和踩踏现象无需多虑。

债市行情尚未反转

展望后市,长达两年的债券牛市是否会就此迎来反转?

鑫元基金认为,因前期央行多次就长债风险进行提示,叠加市场对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能出台增量政策普遍担忧,导致前期债市调整幅度较大,但4月末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4380亿元,流露呵护之意;同时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落地,利空出尽,市场对政策的担忧有所消弭;加之前期债市调整已较为充分,机构对于债券的需求重新涌现。

该公司认为,当前债市处于低利率和高波动并存的时间段,一方面,金融机构“资产荒”现象仍未有效缓解,配置力量较强使得债市收益率持续处于低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下降较为缓慢,配置盘带来的Carry并不能满足机构整体收益要求,因此市场近期交易盘涌现,市场波动也随情绪出现了显著的放大。

而在央行释放资金面呵护信号、结合宏观大环境以及资产荒的背景下,鑫元基金认为,当前债市短期不存在反转的基础,近期市场走势恰恰体现了其在低利率情况下的高波动性。但未来二季度政府债券供给的放量或给债市带来一定压力,预计后续债市将重回窄幅震荡格局。

汇安基金绝对收益组基金经理王作舟也分析,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出现反复,基本面延续弱复苏,债市行情尚未反转。5月政府债净融资可能放量,导致出现流动性缺口,短期内资金利率或将上行,债市面临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的风险,但若央行进行充分的流动性呵护,调整空间将较为有限。

基于上述判断,鑫元基金建议,对市场短期应抱有一定谨慎心理,组合保持中性久期,适当控制杠杆,采用杠铃策略维持较高灵活度,中长期可关注长债调整带来的配置价值。

责编:罗晓霞

校对:赵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2020年债券市场回顾与展望:行稳致远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内容提要

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贯穿全年,全球金融市场经历罕见巨震,在此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先下后上,曲线趋于平坦化。展望2021年,全球低利率、低增长、高负债的格局延续,在“双循环”发展战略引领下,中国经济预计将持续复苏,债券收益率或将跟随国内经济波动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信用风险暴露影响值得关注。

一、2020年债券市场走势回顾

(一)市场走势回顾

回顾2020年,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下后上,全年波幅较大。新冠疫情冲击贯穿全年,年初受突发疫情冲击、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市场避险情绪抬升等因素的影响,收益率持续下行,5月起,我国疫情防控逐步常态化,市场流动性预期收敛,叠加利率债供给放量等因素共振,推升收益率走高。截至11月末,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3%,较上年末上行约5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5%,较上年末上行约12bp,曲线趋于平坦化。

第一阶段为2020年年初至4月末,受突发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全面放松,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等因素影响,收益率大幅下行,曲线陡峭化。

第二阶段为2020年5月至年末,受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基本面企稳预期升温、货币政策强调逆周期调节、债券供给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收益率整体上行。

(二)市场特征

一是信用利差区间震荡,高评级发行人违约创新高。2020年以来,信用利差整体呈宽幅震荡,年内出现两次走扩趋势。一是5月初至7月中旬,受到市场对政策预期转向、货币市场收紧的影响,信用利差整体走扩20~30个基点。二是11月中下旬,信用风险有所抬头,永煤等国有企业连续出现风险事件,低评级信用利差有所走阔。AA-评级1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最高走扩72和54个基点。信用违约方面,截至11月末,年内违约债券规模近1380亿元,超上年全年水平。其中高评级发行人违约创新高,包括永煤控股、紫光集团等在内的5家AAA级高评级国企发行人违约,涉及违约规模近670亿元,创 历史 新高。

二是市场波动幅度大,回调速度快。本轮债市回调始于4月末,持续近7个月。虽然本轮熊市时间还不足一年,调整幅度和速度均较为突出,短端回调速度为 历史 最快。以国债为例,在近7个月的时间内,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回调超180和80个基点,曲线呈现“熊平”特征。短端调整幅度较大主要受市场对流动性预期收紧驱动,前期流动性宽裕下“滚短投长”等同业套利策略退出所致。

三是银行间市场加快对外开放,外资持续增配。中美利差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增持中国债券。截至11月末,外资机构持有中国债券余额近3万亿元,占存量债券规模的2.7%。外资机构近六成持仓为国债,已连续增持20个月,持仓1.7万亿元,占国债托管余额9.5%,对国债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价影响力。

二、2021年债券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将主要受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发展与对外开放、全球市场环境及大类资产联动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经济基本面延续回暖

2021年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中央“双循环”核心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内生增长助推经济修复,外需存在不确定性。内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或将主要源于制造业和消费。在“内循环”为核心的背景下,终端需求改善空间将持续释放,叠加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改善,或将带动制造业投资走强。此外,随着经济复苏和疫苗上市预期的临近,消费者信心好转后将释放潜力,服务类消费(餐饮、 旅游 等)将拉动消费增长。外需方面,2020年下半年,我国进出口展现出很强韧性,在防疫物资出口带动下出口增速持续超预期。2021年海外经济将重启修复,外需支撑出口处在高位,但囿于海外消费修复较慢、疫情存在反复性等因素,存在回落可能;进口方面,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重要因素,美方如坚持协议履约或推动我国进口改善。

综上,2021年经济增长或将延续反弹趋势,本轮反弹增速高点大概率将出现在一季度。上半年经济有望出现大幅反弹,由于低基数效应,一季度或将迎来此轮经济反弹的同比增速高点,预计季度增速预期有望达到15%~20%,之后则逐季递减,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市场普遍预期全年经济增速或将在8%~9%左右。

(二)宏观政策趋于常态化

2020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长期均衡”,表明政策导向已由疫情时期的“稳增长”发生转变。随后金融委、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相继强调“稳杠杆”和“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及“货币供给总闸门”。12月下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在此背景下,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将以稳为主。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宽货币和宽信用的政策组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半年起货币政策逐步向正常化回归。2021年,综合考虑稳定经济增长、宏观杠杆率等因素,货币政策基调预计将以稳为主、灵活适度,边际或存趋紧可能,但不会出现急刹车式收紧,政策重心或将更加注重结构导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并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

财政政策方面,预计继续保持积极,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复苏持续,刺激力度将边际减弱。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整体十分积极,赤字规模提升1万亿至3.76万亿元,并额外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同比多增1.5万亿元专项债、采取各项减税降费等超常规政策应对。2021年,考虑到经济处于持续恢复状态,政策对于基建托底经济的诉求已有边际变化,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将有所减弱。市场普遍预计财政赤字率将从2020年3.6%以上的高位回落至3%附近,特别国债继续大规模发行的概率较低,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将低于2020年的3.75万亿元。综合来看,广义财政赤字率(国债+地方债)预计将在6%左右,同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左右。

(三)对外开放进程持续深化

过去两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速,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改革和金融服务领域。在此进程中,中国债券市场已相继纳入三大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成绩斐然。展望2021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仍将深化。在欧美负利率程度加剧、美元进入趋势性贬值区间、中国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中美利差高企的背景下,中国主权债券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价值依旧凸显,预计外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空间。此外,目前外资配置信用债的比例不足其持仓比例的4%,随着彭博推出全球首支中国信用债指数、外资评级公司在华展业等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地,境外机构参与信用债市场的深度或将逐步提升。

(四)全球低利率低增长格局延续

2020年年初开始,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欧美经济体均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为应对冲击,美联储采取大规模扩表、财政赤字货币化等超常规刺激政策,欧央行同样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宽松政策,下半年欧美经济呈现出缓慢修复的特征。

2021年,在疫苗大规模投产仍需时间、群体免疫下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下,海外经济复苏仍充满较大不确定性,刺激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低利率、低增长的格局预计将延续。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修改了货币政策框架,在当前“平均通胀目标制”的机制下,预计其货币政策导向在中长期内仍将维持宽松,零利率水平将持续到2022年。在此环境下,海外市场流动性将长时间保持充裕的状态。如未来出现疫苗研发应用加速等超预期事件发生,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做多风险资产的动力,股票和商品市场等大类资产或仍有上行空间,债券、黄金等防御板块同步受到压制。

三、2021年债券市场展望

展望2021年,受益于疫情防控得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较强独立性。受此影响,债券市场将跟随国内经济波动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预计收益率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上半年利率中枢或将上移。

利率走势方面,预计2021年收益率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趋势性拐点或出现在二季度之后。上半年中,预计社融、CPI、PPI、GDP等重要指标均会攀升至年内高点,经济基本面环境对债券市场多头情绪影响偏负面,本轮复苏中经济、金融数据的高点是否超出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回归常态化的节奏,同期权益市场等风险资产的表现,将是决定利率回调程度的重要因素。下半年中,经济增速及物价同比数据冲高回落、利率债供给压力同比下降,收益率拐点可期,但需要关注国内外疫苗应用、欧美经济复苏超预期对于风险情绪的提振。

信用风险方面,打破刚兑将是大势所趋,需关注信用政策拐点引发的风险暴露。2020年末的永煤违约事件短期影响可控,市场主要担忧相关发行主体的主观恶意,从而彻底打乱信用市场生态。从后续事态发展来看,恶意逃废债担忧已明显缓解,弱资质国企“一刀切”的极端情形不会发生。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信用债违约将必然经历个例偶发、逐步增多、再到常态化发生的演变发展阶段。预计2021年信用风险将进一步出清,需关注在信用政策边际收缩的环境下,信用风险暴露的节奏和频率,尤其是对于财力紧张地区的国企和杠杆率高企的民企发行人,需警惕其风险的溢出效应。

本文源自中国货币市场

债市回调什么时候结束

债市策略:近期长债利率大幅上升回调,印证了我们此前提示的变盘风险。经历了一轮快速上行后,当前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来到3.0%附近。我们从期限利差的约束和历史上利率回调的幅度做对比,本轮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调整的位置可能在3.1%~3.2%。再考虑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和政策的预期还没有形成一致,后续的预期差可能为长债利率继续带来上调风险。我们认为这一轮债市下跌还没有结束。

维度一:期限利差的约束。本轮长债利率上行之前,平坦的收益率曲线给长端利率形成压力。7月央行宣布降准以来,3个月、6个月AAA同业存单收益率、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最大回升幅度均接近30bps。如果期限利差保持稳定、长端利率和短端利率上行幅度相同,则这一轮长债利率将回调至3.1%附近。考虑四季度流动性波动加大带来的短端利率上行风险,则这一轮长债利率的调整空间可能会超过30bps。

维度二:历史利率回调幅度对比。回顾2006年以来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走势,历史上也常见利率快速调整的过程,利率的调整幅度多数在30bps左右。2018年起的经济下滑压力和宽信用过程中也多次出现长债利率的调整,而2018年至今(除去2020年5月份~11月份)属于是牛市中的回调,最大的幅度在30bps~40bps。

维度三:预期还非铁板一块。(1)三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后,四季度是经济延续下行趋势还是会出现小幅回暖,目前市场预期还存在分歧。我们倾向于认为三季度大概率就是经济的阶段性低点。(2)通胀仍在高位,还存在传导迹象,通胀风险不可忽视,若后续PPI维持高位而价格传导更为顺畅,那么通胀交易会更加拥挤。(3)当前脆弱的市场反映了宽松预期仍然存在,后续预期差的兑现也是长债利率的风险点。

债市也有大回调?

为什么债市也有大回调?

当银行存单到期量比较大的时候,银行为了接着发行存单来补充资金,那么会抽走部分市场的资金,那么债券前期涨幅比较多,所以当央行进行下一步放松动作的时候,债券市场就会有所回调。

其次债市大回调和资金量也是会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出现资金量紧张的情况,那么就会出现下跌的可能性了,那当债券大回调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会有恐慌的心理,纷纷赎回自己的理财,那么债券是有可能会出现大回调的。

不过这种大回调是不会一直持续的,市场是会有所调节的,但如果已经是购买了债市理财的投资者,如果债市理财一直在亏损的话,也是可以考虑赎回先止损,后面再看情况,找合适的机会入场。

固定收益类理财还值得买吗?

固定收益类理财的风险是比较小的,比较适合保守型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因为固收类理财一般是投资中长期债券、货币基金、国债、银行定期,央行票据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其收益比较稳定,风险比较小,长期持有赚钱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亏损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也是存在风险性的,比如说:假设投资的是债券市场,而债券价格受市场利率、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当市场利率快速上涨的时候,而债券价格出现了下跌的情况,那么理财产品净值也会下跌,所以固定收益类理财就出现下跌,也就是会亏钱了。

所以固定收益类理财值不值得买是要看情况的,因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也是会有不同的投资方向,并且理财行情也是会有区别的,大家在购买之前,是需要挑选一只有前景、有上涨空间的固定收益类理财,可以多参考几只理财,然后选择过往收益比较好一点的,虽然过往收益并不代表未来,但还是会有一定的参考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1778.html
你不会真以为 周鸿祎被耍了吧
下个故事是AI 苹果变成了一家卖梦的公司 Vision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