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 乘势而上 可 香港旅游业优势独特 求变 香江观澜

中新社 发展

原标题:香江观澜:香港旅游业优势独特 可“应变、求变” 乘势而上

中新社香港5月5日电 题:香港旅游业优势独特 可“应变、求变” 乘势而上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内地“五一”黄金周5日结束,香港特区政府消息说,截至4日有内地旅客67万人次访港,整个黄金周预计带来超过20亿港元消费收益。尽管天公不作美,香港连日阴雨绵绵,各大景点和商圈仍然游客云集,充分印证香港旅游的魅力。香港业界表示,香港旅游资源丰富,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加强旅游竞争力。

香港旅游业从去年2月开始复常,去年访港旅客达3400万人次,远超之前估计的258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访港旅客约1123万人次,持续复苏的势头强劲。今年来,中央惠港政策陆续有来,更多城市纳入赴港“个人游”名单,对香港发展旅游业将越来越有利。

业界

在内地访港旅客增长之际,其实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明显转变。过去多热衷购物,尤其是奢侈品,现更注重深度游、休闲游。旅游路线也变得多元化,名胜古迹、主题公园、购物热点到郊野公园、离岛风光、地区小店,都可见到他们身影。而且,越来越多内地年轻人,根据社交平台推介发掘新的打卡点,来香港感受城市氛围、看展览、听演唱会、参加节日活动。

中西文化荟萃的香港,旅游资源丰富,可谓优势独特,除了可开拓各类深度游、特色游,包括节庆、地区、民俗、文化等各类主题产品,若是旅客喜爱大自然风光,香港也有200多个离岛、四分之三土地是郊野,风景秀丽;而且,香港还是国际盛事之都,今年来已有40多项大型活动和国际会议在港举行,对旅客也有磁石效应。

旅游业是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可带动周边系列产业,创造不少就业机会。在疫情前的2019年,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约3.6%,雇员人数约23万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约6%。本届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大力“为民生、拼经济”,制订《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将优化各领域配合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不过,香港旅游业也有一些短板,是未来提升旅游竞争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例如地域空间有限,一些旅游配套设施相对不足,酒店价格较高,旅游服务人员较为短缺。

香港业界表示,如何让“人气”变为“财气”,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需要“识变、应变、求变” 。最近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烟火表演,通过内地社交平台的加强宣传,达到一定程度的吸客效果。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还要顺应时代潮流,走高质量特色化之路,在努力提升服务和体验的同时,擦亮“好客之都”金漆招牌,注重打造具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和产品,拓展新的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以新颖和高质的体验满足旅客日趋多样化的需求。(完)


香港

请问关于喀斯特的经济发展

我国是喀斯特资源富集区,雄奇秀丽的喀斯特景观大多生长在边远贫困地区,随着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不断加快。 认真研究喀斯特地区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资源转化规律,是该地区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喀斯特资源特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包括区域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和土地、生物及矿藏资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条件。 喀斯特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景观资源,所谓“喀斯特”,是指水和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地质作用。 水在可溶性岩体表面及岩体内不同方向的裂隙中进行循环时,产生溶蚀及一定程度的机械冲刷作用,使岩体表面及内部形成一种独特的溶蚀地貌景观。 喀斯特资源主要有如下三个特性:不可再生性 上亿年形成的喀斯特景观资源不仅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喀斯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观赏性 这是喀斯特资源最独特的性质。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山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林、石钟乳构成一幅幅令人惊叹、使人赏心悦目的壮丽画卷。 充分认识和把握喀斯特资源的独特性,推动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化,是喀斯特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 区域性 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喀斯特资源更是如此。 兴文喀斯特与云南、贵州喀斯特分布是不同的,这种分布和组合上的差异,会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生态系统。 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区域内喀斯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种整体性特征要求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合理研究,综合开发,扬长避短的原则。 喀斯特资源是非常有限而且十分宝贵的景观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这种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喀斯特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规模。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可能越大。 当喀斯特景观在一个区域分布越大,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潜力在这个区域就可能越大。 桂林、云南等地的旅游开发,是以喀斯特资源的拥有量为基础的。 2、喀斯特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也不同,经济效益存在差异。 例如,国家级风景区与世界遗产同样是风景名胜区,但由于资源的品味和质量不同,开发的层次与方式不同,其产生的效益也就不同。 一般说来,资源的质量越高,开发的条件越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影响越大。 3、喀斯特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某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 喀斯特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形成以旅游为主导的地区经济结构。 例如兴文地区,过去第三产业不发达,宾馆饭店甚少,随着近年来喀斯特景区的开发,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餐饮娱乐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生产的区域分布与资源的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吻合性。 二、 兴文喀斯特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系乌蒙山北端山脉。 北与江安、纳溪两县相邻,东连叙永县,南与云南威信县接壤,西靠珙县、长宁两县。 全县幅员面积136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322个村,42.84万人,其中5个苗族乡,3.6 万苗族人口,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兴文属边远贫困山区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6元。 兴文是我国喀斯特地质地貌发育典型地区之一,广泛分布的喀斯特资源,形成了如天泉洞和大、小岩溶漏斗,岩溶峡谷以及众多的地表石芽、峰丛、峰林等许多珍贵的岩溶地质地貌奇观,著名洞穴专家朱学稳教授曾对兴文石林这样评述:“世界级规模的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良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漫长的喀斯特演化历史,古今不同阶段喀斯特发育的叠置、继承和新生,构成了‘兴文式’ 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特色。 ”许多考察过兴文喀斯特景观的专家也一致认为,如此完整的喀斯特景观,实属国内第一,世界罕见,可称喀斯特博物馆,是一部罕见的岩溶教科书。 大自然赋予兴文人民如此美丽的喀斯特景观,为兴文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然而在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兴文利用喀斯特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起步早、发展慢,早在1980年5月1日,石海洞乡风景区就对外开放。 1986年,“石海洞乡”风景区成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宋任穷、张爱萍等先后观光视察。 省、市有关领导多次亲临景区指导工作。 史学家、地学家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纷纷前往景区考察,进行直观教学。 “石海洞乡”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与日俱增,1980—1985年,游客由3万多人次增加到9万多人次,5年间共接待中外游客39万多人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迅速崛起,而且景区的开发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就连离石海洞乡仅40公里的蜀南竹海也加快了开发步伐,走在了前头。 而石海洞乡由于种种原因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远远落在了全国众多景区的后面,游客逐年下降,2001年仅2万人,出现了潇条冷落、员工思走、事业衰败的惨状。 由于喀斯特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战略上讲也尚未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和根本性变化。 回顾兴文喀斯特资源开发的历史,可以看出,有了丰富的资源,并不一定就能够培育出好的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并不一定有新的突破。 怎样变喀斯特资源优势为旅游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 1、在一个既边远贫困,而喀斯特旅游资源又富集的地区,如何加速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调整结构,突破重点,以最快的速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喀斯特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县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自身的经济特色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位置,找准战略突破口,只有在突破口上真正突破,在优势和特色上做文章,资源的转化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能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创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就能如期实施和实现。 3、喀斯特景区的开发,体制、人才、资本是三大关键性要素。 而体制又是关键之关键。 石海洞乡开发从1980年至2001年20年间投入仅300万元,关键是体制障碍。 不消除体制障碍,不突破旧的框框,不改革创新,就抓不住关键,就很难解决景区开发的投入问题。 4、喀斯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带动和推进。 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培育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如果主导产业选得不准确,或主导产业过多,必将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导致区域经济停滞不前。 比如,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地下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是开发旅游资源为主,还是开发煤、硫资源为主,从战略上讲,从经济全球化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趋势讲,主导产业的选择是无疑的,喀斯特地区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开发喀斯特旅游资源为主导,这是兴文22年开发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 三、 兴文喀斯特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又一次冲击着喀斯特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得不重新选择和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确定的是发展什么,其次才是怎么发展。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很重要的任务是从战略上研究和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怎样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所谓主导产业,即带头产业,即能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体。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它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速度、性质和规模,并体现出某一区域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主导产业确定的方法一般应从定量、定性及综合分析三方面着手。 本文主要以兴文为例从综合分析的角度进行论述,并从区域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比较中来看兴文选择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从区位优势看。 兴文远离大市场,距省会成都480公里,离中等城市宜宾108公里、泸州86公里,区位几乎无优势可言,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县。 由于区位边远,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较为薄弱。 其次,从资源优势看。 如前所述,兴文喀斯特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喀斯特旅游景区之一,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僰王山,更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 同时该地区矿产资源也极丰富,其中煤炭储量11亿吨,硫铁矿135 亿吨,盐矿48亿吨。 由于煤矿开采已近30年,尽管目前该产业还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开采煤矿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等负面影响,其资源优势逐渐向资源劣势转化。 第三,从技术优势看。 兴文长期以采矿业为支柱产业,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技术素养不高,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 从战略上看兴文以矿山开采业为主导产业是缺乏比较优势和持续的市场竞争力的。 第四,从产业优势上看。 兴文县的一产业和二产业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规模小,现代组织化程度低,比较优势不明显。 而旅游产业特色明显,规模宏大,档次很高,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喀斯特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兴文旅游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产业优势,如开发培育得好,完全有可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由此可见,虽然兴文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目前都是不可缺少的产业支柱,但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还是从产业自身的综合条件分析,以采矿业为主导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将县域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上来,在旅游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全面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突破口的确立与资源的保护主导产业的培育壮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喀斯特地区尤其应该紧密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分清轻重缓急,选准战略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求突破,逐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最终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和良性循环。 兴文县的特色和优势集中在兴文石海,旅游业的潜力和希望也在兴文石海。 兴文石海的开发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打好兴文石海这张牌,建好兴文石海这个龙头,带动全县喀斯特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旅游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有了点上的突破,才有面上的跨越式发展。 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关键。 从1996年开始,兴文县委、县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重新启动兴文石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申报,之后相继启动了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倾全县之力进行广泛争取,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2002年5月,兴文石海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4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2月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从而为兴文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关闭景区周围硫磺厂是重要举措。 川堰厂和兴堰厂是当时兴文石海周围最大的硫磺厂,就业人数达到2000余人,曾经是兴文有名的支柱企业。 由于川、兴两矿的过度开采,兴文石海不仅沦为重要的矿渣堆积地,同时由于严重的大气污染,整个兴文石海景区几乎寸草不生。 因此,1996年,在经过关矿与不关矿的艰难抉择后,痛下决心,对川、兴两矿实行关闭破产,彻底根除了这颗生长在兴文石海风景名胜区上的毒瘤,为兴文石海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旅游环线公路建设是基础。 行是旅游产业六大要素中的重要一环。 旅游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公路建设对于旅游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0年代末期,兴文县把公路建设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县先后投资近一个亿,修建了晏仙路、兴石路、古高路、晏博路等100公里旅游环线高等级水泥路,沟通了与区外大环境的联系,缩短了与大市场的距离,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关键环节上的创新与高起点建设喀斯特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因此在抓发展、抓资源转化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在关键环节上创新和突破。 兴文是一个贫困山区县,财源支柱缺乏,财政十分困难,但在旅游开发上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品牌。 首先是体制改革。 针对旅游业起步早、资源转化慢和投入不足的现状,大胆推进石海洞乡原国有公司的改制,组建了国有控股的新的股份制公司。 其次是高起点规划。 全县投入100多万元聘请资深专家对全县旅游总规和详规进行修编和完善,整合全县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是高规格建设。 聘请了全国知名的总风景师、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等专家亲临兴文石海实地勘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投入近8000万元快速推进山门、游人中心、苗族文化广场、人工湖、栈道、停车场、星级厕所等65个主体工程建设,对洞内景观进行灯光全面改造,对景区居民进行迁移,对180余座坟山进行搬迁,让景区更自然、更美丽、更人性、更具吸引力。 第四是开发环境的营造。 一方面在全县上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共建旅游大县的共识。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百里绿色长廊”工程,对旅游环线和景区可视范围实行退耕还林。 再一方面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宾馆饭店、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的开发,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建成了三星级宾馆“洞乡大酒店”,二星级的“银峰宾馆”、“兴文大酒店”、“温水溪度假村”。 “石海旅游商品公司”、“敬师酒业”、“搏旺笋业”、“石海泡菜”等一系列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相继组建并投入运行。 (四)旅游大县框架的建立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兴文的县情、兴文的资源和区位特点决定了必须按照建设旅游大县的要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建设旅游大县不仅要求加大对旅游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提高旅游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其主产业链和主带动作用,实现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跨越。 这就要求当地党委政府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本地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结构。 兴文县在总结多年旅游开发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县的基本框架,即以石海—博望为龙头,以僰苗文化为依托,以特色城镇为支撑,以优质服务为配套,并按照这个框架的总体要求,通过3—5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建成旅游大县。 在旅游龙头企业的培育上,全面完成兴文石海和僰王山开发建设工程,打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与此同时完成对九丝王城、仙峰山、太安石林及其它景点的开发建设,加大景区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建设,真正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开发的最大合力,构建大旅游管理体制。 在僰苗文化底蕴的挖掘上,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人才,追溯僰苗文化历史,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和文化商品,形成更加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 在特色城镇的建设上,坚持以建设山水园林旅游县城为目标,积极实施好宋江河以及纺花溪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工程,搞好沿河沿溪休闲地带绿化的设计和实施,推进县城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的进程。 同时以建设特色小城镇为原则,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结合小城镇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突出川南民居和旅游特色,搞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努力做到旅游环线乡镇实现“一镇一景”。 既为旅游开发增加新亮点,又为广大农民增收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配套服务的完善上,加强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拓宽旅游和旅游商品的销售渠道;农业和工业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来推进,发挥兴文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在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精巧、新颖上下工夫,为培育壮大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休闲等相关产业,改造并提升宾馆档次,快速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网络。 旅游大县框架的提出和建立,不仅为旅游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而且对当年和以后的旅游开发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有效避免了旅游开发的盲目性、短期性和无序性,保证了旅游业和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求一段江苏盐城的介绍,急!!!!

历史:盐城市,位于北纬32.85°~34.2 ° 、东经 119.57°~120.45° ,东临黄海,南与南通市接壤,西南与扬州市,泰州市为邻,西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 是江苏省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市。 市辖区面积1779平方公里;市辖区158.65万人(亭湖区83.90万,盐都区74.75万)。 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 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有过南宋丞相陆秀夫,也是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故乡盐城从西汉 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 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盐城从西汉 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 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10景:金滩珍鹿-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董情动天- -东台市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枯枝奇艳- -盐城枯枝牡丹园纵湖秋色- -盐都区大纵湖风景区九龙戏珠- -建湖县九龙口铁军丰碑-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施公遗踪- -施耐庵纪念馆西溪古韵- -东台市泰山寺迎宾集贤- -盐城市迎宾公园湿地公园--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盐渎公园盐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麋鹿园(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串场河海盐文化风貌区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历史遗迹郝柏村故里与郑板桥读书处(盐城历史遗迹)革命遗址(盐城历史遗迹)华中工委旧址(盐城历史遗迹)西溪泰山护国禅寺(盐城历史遗迹)荷叶亭(盐城历史遗迹)开庄遗址(盐城历史遗迹)地方特产:东台鱼汤面 原系宫廷食品,其汤浓稠如乳,点滴成珠,面白细匀,鲜而不腻,为传统名点。 1924年曾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建湖藕粉圆子 已有百年历史。 以上等藕粉为原料,用白糖、枣泥、芝麻粉拌以荤素油脂及桂花为馅丸,在开水中多次氽制而成。 形如弹丸,呈淡紫色,娇嫩肥泽,柔软丰满,甜而不腻,桂香满口,享誉中外。 生炝条虾 条虾是盐城沿海地区的特产。 制法独特:将生虾先加盐、曲酒杀菌去腥后,再加入腐乳汁、白酱油、白糖等辅料,即可食用。 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炖鲻鱼 鲻鱼是盐城名特海产,肉肥味美,配以猪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笋片等,上笼以旺火蒸熟。 炖熟的鲻鱼肉呈蒜瓣状,汤清味浓,色泽美观,鲜嫩可口。 烩素鱼皮 相传为清初盐城兜率寺厨师首创。 将山芋粉放入沸水锅中凝成粉皮,切成长方块,呈鱼皮状,辅以鸡汤、火腿、鸡脯肉等下锅烧沸,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盐城奇园蟹黄包 已有300多年历史,以个大膘肥黄多的活母蟹和精面为原料制作,味道极鲜美,尤以奇园菜馆的蟹黄包为佳,故名。 首乌糕 用滨海县特产何首乌粉制成,味道鲜美,色质透明,可养生,可治白发,已成宴席佳品。 四鳃鲈鱼 产于响水县的灌河。 嘴大、鳞细、体侧扁。 菜花时节鱼体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又称“菜花鲈鱼”。 鱼头部有重叠的鳃纹,看似四鳃。 肉质细嫩,鱼汤味鲜,可与鸡汁媲美,旧时曾为贡品。 盐城糖麻花 又名油绳,相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 特点是:香、甜、酥、脆,油而不腻,美味可口。 被载入《中国风味特产指南》。 杨五香肠 生产历史悠久,最早为东台台城杨五熏烧店制作经营,故名。 杨五香肠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被列入《中国名食指南》。 阜宁大糕 已有2000多年历史,糕片白如雪,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 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伍佑醉螺 又名糖泥螺,始于清乾隆年间,其特点是:香、甜、脆、嫩,为助餐佐酒的佳肴。 大纵湖醉蟹 大纵湖蟹个大黄多。 洗净后,配以盐城曲酒、米酒、淮盐、花椒等原料醉制。 该品具有外观似活、肉质细嫩、味醇浓郁、醉气惹人、佐酒品鲜、营养丰富、不需烹调、携带方便八大特色,为宴席、旅游、馈赠的佳品。 龙冈茌梨 产于盐都县龙冈镇北的沙岗地带,该梨形似纺锤,味似嫩菱,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800克,果肉厚,含糖量在15以上,在省有关评比会上曾三次夺魁。 嫩姜片 特点是鲜甜脆嫩、形如薄纸、美味可口。 其制法是精选寒露前三天采收的鲜嫩生姜,经过13道工序制作而成。

香港的资料

旅游业 香江观澜

2011-9-19 22:24 热心网友 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 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中文名称: 香港 外文名称: Hong Kong 别名: 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行政区类别: 特别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 政府驻地: 港岛中西区 电话区号: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东南部 面积: 约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万(2009年) 方言: 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等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火车站: 红磡站、罗湖站等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中原指以陕西中部、河南西部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 1982年9月,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历史沿革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 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 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 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 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 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 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 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来由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 香 为康 ,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现在仍有人把香港称作 香江 香海 香岛 香州 等。 地理概况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 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 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会下降3厘米。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 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香港气候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 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 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 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 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极为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 香港市区天气炎热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长。 资源物产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 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 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 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 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 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 ,主要是红衫 、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 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占49.8% ,荒地占4.1% ,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 ,鱼塘占2% ,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 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行政区划香港粗略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部分,详细一点则可以分为18个区(和中国内地不同,这些区纯粹非政权性的区域)。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 新界东: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 新界西:元朗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离岛区。 区旗区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红色作底色,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荆花象征着香港的繁荣,红色的背景象征着香港永远背靠祖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 区徽模仿香港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 外圈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社会经济香港在回归后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作模式,香港有独立的司法制度,香港发行和流通自己的货币港元,独立发行邮票(邮票的标记是“中国香港”),在国际体育比赛上,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体坛的盛事。 香港以独立的身份“中国香港”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和很多其他国际组织。 香港运行自己成熟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 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香港。 回归十年在2007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周年。 十年里香港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之珠”。 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市民一起,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 回归十年的时刻,香港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资额更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 十年前,国际社会曾忧虑香港前途。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香港已死》的文章,预言香港在回归后将日渐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公开发表文章,坦诚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回归后的10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6年的3.5%。 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 在1997~2006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 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可简称特首,英语:Chief Executiv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长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职位成立于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以前香港总督的职务。 每届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 历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他完成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部分任期。 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届任期的情况下以健康理由辞职。 按照《基本法》规定,由当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曾荫权 曾荫权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于2005年6月16日成为2005年行政长官补选中的唯一候选人,因此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自动当选,2005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长官,即日就任,并于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职。 两年后,他在2007年3月25日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中以649票对123票击败对手梁家杰,连任成为新一届行政长官,并于4月2日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007年7月1日宣誓就职。 编辑本段宗教民族人口结构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日发表数字显示,2009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02.64万人,与2008年底相比增加人,增长率为0.5%。 统计显示,以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计算,2008年底至2009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长为人。 不过,同期香港居民人口净迁移人数(即移入减移出)为净移出4400人,从而抵消了部分人口增长。 因此,香港的整体人口增加为人。 香港总人口680万(2009年年中),包括 香约21万名流动居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高达每平方公里人。 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大部分原籍广东,主要说广州话(粤语),但英语很流行,说潮州话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 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说客家话。 近年普通话甚流行,一般机关和机构也鼓励应用。 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有约人,人数最多的国籍首三位如下:菲律宾()、印尼()和泰国()。 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能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从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数字多于男性居民,而且这个差距在继续拉开。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1990年代以后,每一千人中只有6至7个新生婴孩,每名香港妇女只出生0.91个婴孩,再加上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越趋老化。 估计到了2033年,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有27%,相对2003年的11%,这是一个极高的人口老化增长率。 这些发展影响到香港政府今后的城市发展规划。 劳动人口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劳动人口360多万人,其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 大部分就业人口(85.3%)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宗教信仰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 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 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 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 。 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 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 万人。 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 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编辑本段语言文字目前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广州话(俗称广东话或粤语)、普通话和英语。 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 香港大部分居民都并非本地原居民,从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迁居的人,都会把自己故乡的语言带到香港。 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响。 因此,在香港所听所见的语文远不止广州话和英语。 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随着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交流日益频繁,香港人普遍认识常用的简体字。 市面上也不难看见为外地旅客而制作的简体字标语和指示牌。 部分学校容许学生在使用中文作答的功课及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作答。 考评局也容许学生在公开考试中,使用合乎国家规范(即在1986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编辑本段经济金融经贸概况与国际地位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除了烟、烈酒和动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对其他进口物品征收关税。 香港的经济素以自由贸易、低税率和少政府干预见称。 香港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经济的典范。 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 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 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集装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 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 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 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 公共交通系统以铁路、小轮、公共汽车等组成的运输网,几乎伸展到港内每一角落。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 目前已与186 个国家和地区的472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 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条航线。 香港也是进入内地经商和旅游的大门。 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的次数约6270万人次,外地旅客经香港进入内地的次数共400 万人次。 每日有128 班轮船、约100 班航机、超过400 班列车及40 200 架次的车辆穿梭香港和内地。 香港是国际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 政府的政策是维持和发展完善的法律架构、监管制度、基础设施及行政体制,为参与市场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金融及货币体系稳定,使香港能有效地与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竞争。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此外,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 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 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香港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 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主要经济数据本地生产总值:14,723亿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6.8%(2006年) (购买力平价) 2897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币。 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名义上) 2030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国行政区第2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8名)。 2952亿美元(购买力评价,2008年世界和地区排名第36名) 人均GDP(世界和国家排名第27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超越西欧的四个主要经济体系;按国际汇率则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次于卡塔尔、日本、阿联酋及新加坡。 综观香港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 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 香港的货币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 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 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 香港流通的钞票的新净程度一向非常高,残破的旧钞回流后会被发钞银行收取和销毁。 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流通钞票被认定为不再适合流通,并由新钞取代。 中国银行发行的1000元港币钞票 香港的银行业十分发达,满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银行的分行。 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来形容香港大街上银行之多,意思是银行的数目比卖米的店铺还多。 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有143间持牌银行、27间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8间接受存款公司。 此外,有88间外资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办事处,分行总数约1300间。 这些外资银行来自37个国家,其中71间是属于全球最大的100间银行。 香港的银行从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如接受存款、贸易融资、公司财务、财资活动、贵重金属买卖及证券经纪业务。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 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 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 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 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香港不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黄金市场尤为著名,作为全球四大金市之一的香港,是全球的第三大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所叫金银业贸易场。 以资本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挂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间,资本市值总额达94,110 亿元(12,065 亿美元)。 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香港的债务市场已发展为亚太区内其中一个流通量最高的巿场。 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1990 年设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为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提供结算和托管服务。 在2006 年9 月,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为363 亿港元。 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偿还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数额约为1,304 亿港元。 在2006 年上半年,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数额共达1,120亿港元。 与内地的商贸往来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香港饮用水和蔬菜、肉禽蛋的主要来源地。 2009年,中港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6.5%。 内地同时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主要来源地兼最大市场,香港有约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 香港也是内地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的中心,特别是南中国,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例如银行和融资、保险、运输、会计,以及销售推广等。 编辑本段政府架构香港实施行政主导的管治模式,并制定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领导的管治体制和代议政制架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产生。 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 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行政长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荫权。 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个决策局和61个部门和机构执行,日常执行的人就是为数约18万人的香港公务员队伍。 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4965.html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兴农人 新农人 变
以旧换新 超40城支持住房 受量价限制 仍是痛点 卖旧 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