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 五一 假期全国自驾出行升温 油价调整

报告

原标题:假日经济|油价调整,“五一”假期全国自驾出行升温

国内“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延续火爆态势。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假期首日(5月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1574.2万人次,环比增长54.7%,比2019年同期增长30.3%,比2023年同期增长16%。

全国 全球 数据

5月5日,一名在加油站加油的天津市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假期热门城市的票不好买,就带家里老人孩子去蓟县这些周边县城转转,感受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前两天油价回调了,高速小客车也免费通行,一大家子出行,成本不算高。”

“五一”假期前两天,国家发改委下调了成品油价,自4月2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70元。据隆众资讯计算,此次调价对应的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将下调0.05元-0.06元不等。

隆众资讯计算,以普通私家车油箱容量50升为例,加满一箱油将少花2.5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8升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减少0.4元左右。

自驾成为“五一”假期越来越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之一。交通运输部在4月末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预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7亿人次以上,其中自驾出行比例将达8成以上。

“‘五一’来加油的人比往常多了不少。”天津市北辰区一家中国石化加油站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经过调整,目前92号、95号汽油价格已分别降至8.18元/升、8.65元/升,比调价前每升下降了5分、6分钱。

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将于5月15日24时开启。由于该轮调价周期横跨“五一”假期,周期较长,叠加消息面指引受限,新一轮调价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假期全国自驾出行升温

隆众资讯认为,伊以冲突的影响基本结束,地缘利好支撑有所削减,市场方面关注点重回基本面。此外,全球经济数据表现欠佳,原油需求前景面临压力,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概率较大。

不过,中信建投期货报告指出,5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减产补偿计划重申对市场的控制权,对油价影响偏多。该报告称,“五一”长假期间,驱动原油价格走弱的因素众多,包括美国库存和全球整体的库存累积,也包括美国4月30日公布的偏空的月度供应报告,不过关键性的仍是市场还未关注到4月30日超产国给出的减产补偿计划。当前的结果说明,OPEC+一以贯之,仍一如既往希望通过控制供应来支撑原油价格。

影响

五一假期出游安全吗?

2021年五一假期将至,很多朋友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他们打算五一好好无忧无虑的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无与伦比的酷炫模式。 下面是具体的游玩指南。 “小长假”是个“走一走,看一看”的机会。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假期。 “五一”将至。 这两天,假期准备去旅游的人都准备搬家了。 正因如此,假期大部分线路的火车票已经放出,也就是“秒光”,大部分线路的价格也上去了。 根据相关预测,今年“五一”假日旅游市场火爆,不出意外。 需求火爆需要假期政策托底。 为了满足中国人五一假期出游的热情,今年国家再次采取了五一放假的政策,形成了为期5天的“小长假”,既可以集中释放探亲、旅游的需求,又对“假日经济”大有裨益。 一方面,众所周知,去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人响应了“就地过年”的倡议,错过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但人们的探亲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也需要一个释放渠道。 通过合理分配假期,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为返乡团聚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公共假日一直具有刺激消费、刺激经济的功能。 去年受疫情影响,民众户外活动大规模减少,旅游业遭遇断崖式下滑,经济也受到打击。 随着当地疫情稳步好转,社会经济也在恢复。 作为今年第一个为期五天的“小长假”,这个“五一”假期成为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拉动经济走出疫情影响的重要窗口。 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事实上,随着欧美疫情的逐步好转和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国外一些主要经济体也在加速复苏。 后疫情时期,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压力也要求我们在继续做好常态化和防疫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复苏。 “小长假”的窗口机会不容错过。 事实上,目前,“史上最热五一假期”可能正在路上。 比如,有机构预测,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数有望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再创新高,达到2亿人次;假日旅客出行规模可能达到2.5亿人次左右,也与去年同期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幸福的经济指标,包括收入、预期寿命、闲暇时间等。 可见,休闲是决定生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无疑给国人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摆脱这种阴影。 但是,当疫情逐渐好转,能够安心生活工作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 后疫情时期的这个“小长假”就对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为此,各地要未雨绸缪,在“小长假”的各个环节做好服务预案,确保假期安全稳定。 比如,在即将到来的出行高峰到来之前,交通和景区部门要准确判断形势,及时做出安全预警提示,根据疫情期间上路出行增多等具体情况,对交通进行综合安排。 各景区要严格执行预约制度,提前维护好相关设施,满足人们的游玩需求,有效防范风险事故。 “小长假”无疑是线下消费的高峰期,尤其是餐饮和购物。 例如,北京将提前于4月28日启动“2021北京消费季”,推出近千项促进消费的活动,还发放45亿元消费大礼包,引导节日消费。 各地也要在这方面早做安排,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消费环境。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疫情防控不能放松。 虽然目前我国疫情已相对稳定,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疫情风险,各地仍需做好必要的防疫工作,夯实防疫屏障。 对于个人来说,还是要有意识地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防疫习惯。 几天前,张文泓博士说,在五一假期,每个人都应该出去看看,享受春天的美丽。 “小长假”提供了“走一走,看一看”的机会。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假期的美好。

什么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1999年国庆在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日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了三个黄金长假期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其本质是一种消费现象,是消费在特定时段内的集中。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利用三个闲暇时间段进行消费,即:每天工作之余的业余时间、周末时间和节假日时间。 由于各个时间段的长短不一,人们消费的具体投向是不同的。 业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基本上用于居住地的日常性消费,而节假日时间的消费是移动消费,只有在具备较长假期的条件下,移动消费才成为可能。 居住地消费只能称为休息日消费,较长距离的移动消费才形成假日消费。 因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假日经济与非假日经济的区别首先必须是假日需求在增长上高于非假日的需求,在假日经济中必须包含有新的需求,并引致经济收益的快速增长。 而假日里商场等所实现的需求并不是新的需求,虽然各商场的销售额的确比平时要多,但节假日的销售只是消费者将节前或节后的购买集中到节假日而已,也就是说,商场实现的需求主要是休息日消费需求的转移实现。 在假日里,只有旅游消费才表现出与平时日常性消费活动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经济影响。 也正是较长的、不同于周末的假期为旅游者的远距离出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种远距离出游同旅游者在周末进行的短距、短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长假期间,真正产生的新的需求大部分都是由于旅游消费需求拉动的,交通运输业的供不应求是由于人们出游时间集中,各地商业销售的增加额中相当一部分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结果,旅游消费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假日消费的本质是旅游消费;假日经济的本质是旅游经济。 此外,旅游经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假日经济还在于旅游经济的增长不是一种短暂的经济现象,尤其是旅游经济在假日里的增长不是一种暂时性现象。 旅游经济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假日旅游经济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料,同今年五一相类似的旅游热还会在今后的长假中出现,这是和旅游经济的逆动性密不可分的。 一般的观点认为,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是,必须看到,旅游产业的脆弱性只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性。 当旅游活动在示范效应、经济内在推动性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的时候,旅游产业往往表现出逆动性。 这一点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旅游发展实践中已得到验证。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3.2%,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是18.5%;199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1.1%,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是25.3%;1998年旅游总收入又较1997年有10.5%的增长。 旅游产业之所以能被列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的特性--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中表现出的逆动性。 井喷式旅游消费所引发的问题 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升级上往往表现为一种排浪式消费,引发消费的同步性震荡。 假日旅游消费的集中性就是旅游需求实现的同步性震荡。 我们知道,旅游需求可以分解为潜在旅游需求和实际旅游需求。 由潜在旅游需求向实际旅游需求的有效转化必须具备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两个基本条件。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以其能够满足多层次消费水平的特点(表现为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等多层次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缺乏消费热点时的最佳消费选择。 但是由于另一保证条件--闲暇时间不充分,需求被压抑。 因此,一旦时间条件得到满足,潜在的旅游需求必然如同火山喷发般地爆发出来。 假日旅游消费的集中性现象还源于旅游者的不成熟性。 五一也好,十一也好,无论在这些假日里有多少旅游者出游,都改变不了中国旅游产业处于大众化旅游的早期阶段这个现实。 大众化早期阶段的旅游者总是不怎么成熟,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 一方面,部分旅游者往往是出于模仿跟风性的炫耀性的动机而出游,因此导致通过降低旅游享受因素来实现其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在旅游者收集信息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正是这种旅游需求实现方式导致了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涌向老牌景点,造成消费空间的集中。 由于现阶段的假日旅游消费往往表现为集中性的冲击性的消费,所以,在产生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现了短期内的需求集中性导致的供给短缺。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民航、铁路、公路、城建、商业、景区、住宿设施的容量与规模都会对旅游接待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假日旅游集中消费给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交通、餐饮等诸多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规模的旅游需求在一个较短的特定时间段内集中实现,给有限的供给能力带来了极大压力,形成由于短期内的需求集中导致的供给短缺。 供给的暂时性短缺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是旅游服务质量普遍下降,旅游者和下游旅游企业的权益受到损害。 相对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是缺乏弹性的。 在假日旅游集中消费中,为了满足人们相应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必然以放弃旅游服务的深度来换取旅游服务广度,加之在黄金假日时间里扩大营业收入与获取利润的内在冲动,必然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下降,从而导致旅游者不能按照正常的旅游计划实现其旅游消费的现象,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消费权益不能保证。 同时,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的旅行社企业,由于旅游者权益受损并不是其自身行为所致,超出了企业能够控制的范围,许多旅行社也蒙受了巨额损失,行业之间的纠纷也随假日的结束而大幅度上升。 三是严重挫伤了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热情。 由于假日旅游消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旅游者的旅游信心受到打击。 此次五一旅游消费的井喷使大量问题得到了有史以来最集中的爆发,使长假外出旅游难再次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得到印证。 国家休假制度作出重大调整以来,对于消费者来说,长假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消费者对这一资源的配置将越来越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消费的信心受到打击,将直接使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弱化,压制潜在旅游需求的转化,这是五一假期旅游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的最大的硬伤。 四是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旅游地居民的生活。 假日旅游的集中性消费不仅给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由于绝大多数的旅游需求都指向著名的名胜风景区,短期内使得游客数量远远大于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 此外,由于需求的集中性,旅游地的基础设施供给也面临着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解决,类似国外反观光浪潮的出现并非不可能。 假如我们不能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假日旅游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集中性的旅游消费将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

在刚刚结束“五一”假期,国内景区、目的地重现人潮汹涌的假日景象。 5月5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国内景区、住宿、大交通等各类旅游消费均实现大幅增长,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上涨133%,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218%,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41%。 同程旅行平台各项业务预订量业务指标不但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并已全面反超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水平,国内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 报告指出,红色旅游正逐步成为年轻游客旅行消费新风尚,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名人故居类景点门票订单量相比2019年上涨859%,长沙橘子洲等户外红色旅游景点也在“五一”假期期间出现预约客满的情况。 与此同时,同程旅行倡导消费者出行注意科学防疫,鼓励有条件的游客错峰出行,尽量避免人员聚集。 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增涨133%,带动假日经济复苏“五一”假期里,国内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大交通需求率先爆发。 同程旅行通过“机票盲盒”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营销活动,更是点燃了消费者的出行热情,推动了目的地文旅产业的复苏。 客源地方面,广州、重庆、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深圳、长沙、杭州、郑州的居民出游热情最高。 “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上涨133%,超过去年一倍以上。 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实现15%的增长。 2021年4月30日,同程旅行大交通业务率先迎来了历史高峰,单日服务人次突破413万。 近年来,同程旅行以“技术下沉”推动中国非一线城市汽车票的数字化,打通低线城市消费者交通出行的“毛细血管”。 随着2021年“五一”期间,非一线城市游客周边游需求爆发式增长,同程旅行平台汽车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443%,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63%。 与此同时,“五一”期间,民航机票也实现“量价齐升”。 同程旅行机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60%,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47%。 在价格方面,机票客单价同比增长47%,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五一”假期前夕,同程旅行的“机票盲盒”活动将假期期间出行的机票放入盲盒,让游客在机票普遍提价的假期里拥有超值的出行体验,赢得了中国年轻游客的广泛好评。 根据数据显示,机票盲盒消费者中18-35岁用户占比超过94.8%。 “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机票盲盒”还为游客上线了开出98元往返含税机票的机票盲盒活动,鼓励游客科学防疫,错峰出行。 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18%,休闲类酒店订单热度提升“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218%,增幅度超2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实现66%的增长。 4月30日、5月1日,同程旅行平台酒店住宿间夜量连续两日突破历史新高。 5月1日当天,同程旅行平台酒店住宿间夜同比增长200%,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涨54%。 在区域方面,全国有25个旅游城市酒店预订量涨幅超过200%。 其中,预订涨幅最高的分别为哈尔滨、武汉、长春、北京、呼和浩特、晋中、沈阳、洛阳、郑州和太原——中国北方的非一线城市酒店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复苏态势。 数据显示,重庆、北京、成都、广州、上海、西安、深圳、长沙、武汉、杭州成为“五一”期间最热门的住宿预订城市。 其中,武汉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后,旅游业迅速恢复,住宿预订同比增长708%,相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达到49%。 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住宿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兼具红色文化与潮流文化的长沙也进入榜单前10。 此外,作为目前唯一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中国澳门的住宿预订量相比2019年同期也实现了14%的增长。 在酒店位置选择方面,交通便利和性价比仍是“五一”期间游客选择酒店住宿的重要考量——21%的游客选择住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周边。 在酒店类型选择方面,随着“酒店即目的地”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宅酒店”成为年轻游客假期出行的新玩法,休闲类酒店热度持续上涨,较去年同期上涨99%。 而随着景区周边酒店的火爆,也有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旅类酒店,商旅类酒店的订单涨幅同样达到93%。 值得关注的是,电竞酒店的热度在2021年“五一”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假期期间,同程旅行还联合王者荣耀“五五开黑节”为年轻游客提供了电竞房主题优惠活动,优质电竞酒店低至6折起,还有电竞房专属红包等福利。 名人故居热度较疫情前增长859%,红色旅游成年轻人新时尚五一假期,“西安大唐不夜城地铁口排百米长龙”,“敦煌景区骆驼排队上山”等新闻轮流登上微博热搜话题,全国各大景区再现人流涌动的景象。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41%,增幅高达4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实现了152%的增长。 5月1日和5月2日,同程旅行平台景区单日出票量连续突破历史新高,5月2日单日出票量同比上涨482%。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名人故居类景区受到年轻游客追捧,预订量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涨859%。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年轻游客的旅游消费新风尚,红色旅游核心人群中21至30岁的“00后”、“90后”占比超过四成,其次是“80后”人群,占比近三成,整体40岁以下人群占比89.1%。 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辐射效应正在逐步发挥出来,“五一”期间热门红色旅游景点对周边住宿及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显著。 此外,“CITY WALK”等新潮玩法的出现,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上涨,标志性高层建筑的观景台成为年轻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选项。 海洋馆、游乐园等亲子游热门景点也迎来大幅上涨。 假期期间,各地景区都基于疫情防控要求实施了限额预约制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室内景区早在节前就几乎约满,5月2日当天,连橘子洲、黄山等户外景区也发布了“约满”公告,呼吁游客错峰出游。 同程旅行也在全国30多个景区为游客免费发放口罩,助力景区疫情防控。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表示:同程旅行倡导消费者出行注意科学防疫,鼓励有条件的游客错峰出行,选择相对小众的旅行目的地和景区,尽量避免人员聚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5326.html
大考 敦煌壁画修复师李波 的身体虽苦 每一次 但内心丰盈
河大两年前一研究生论文曾指出大礼堂消防隐患 建议设专职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