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潮 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长篇报告文学

原标题:长篇报告文学《领潮》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刘颖颖)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举办的“长篇报告文学《领潮》作品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

《领潮:鲁冠球传》书写了一个非凡人物的成长发展史——鲁冠球将7名职工、4000元家当起步的乡村铁匠铺,发展成汽车零部件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跨国集团。他曾获得四枚奖章四个荣誉——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本书也呈现了中国农民在时代大潮当中的精神成长史,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当中走向世界的激荡奋斗史。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办公厅主任李一鸣在致辞中表示,《领潮》是一部大书,既有著作的体量、思想的重量、精神的含量,又有鲜明的政治价值、时代价值、审美价值。《领潮》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鲁冠球确实是一个大写的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祚臣提出,《鲁冠球传》是一部时代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兼备的优秀人物传记,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鲁冠球创业史与整个时代大潮的相互激荡,在宏大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了一位农民、一位劳动者、一位创业者、一位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和弄潮风采,在注重创作思想性的同时,更以颇具新意的叙事结构和有力的艺术笔墨,为这部人物传记注入了深厚的文学性。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认为,作者从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环境、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四个角度,多维立体地塑造了鲁冠球的形象。同时,作者作为鲁冠球身边的一个朋友,多年来随他一起成长,一起感受他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这使得作者既不仰视传主,把传主塑造得非常高大全,又不采用全知视角,把传主变成自己笔下一个可以随意塑造的人物,而是与传主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表示,《领潮》这部作品是写鲁冠球,但同时也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创新精神的作品。作品书写的是创新、求实、奋进、奉献的精神。文艺创作需要具备与时代同心、与人民同步的精神,这部作品本身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李延国的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作品《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报告文学,获第二届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并改编为电影剧本);《在这片国土上》长篇报告文学,获第三届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文学大奖;(《解放军报》以六个整版篇幅全文转载);全国百余家媒体转载,出版稿费捐给引滦入津牺牲的烈士;《中国农民大趋势》长篇报告文学,获第四届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入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部优秀报告文学,现陈列于中国作家文学馆;《走出神农架》长篇报告文学,获“中国潮”征文一等奖;《穆铁柱出山记》短篇报告文学,刊于《体育报》、《新华文摘》(后改编为电影);《唱支山歌给党听》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文明的旅程》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龙种与跳蚤》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在这片国土上》报告文学,人民日报节载;《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忽发奇想》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第一生产力》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叔牙之风》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第一等的工作》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沂蒙丝绸路》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潮涨伶仃洋》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亚洲王之剑》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我以我血荐轩辕》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四十三军出征》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莫邪之剑》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历史从布吉河趟过》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万丰模式》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沉默的丰碑》报告文学,刊于解放军报;《粤海绿波》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扬起新长征的风帆》中篇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日报;《黄河祭》报告文学:刊于《人民文学》月刊;《州官刨地球》中篇报告文学,刊于《当代》期刊;《南海的呼吸》报告文学,刊于《报告文学》月刊;《太阳还没有落山》报告文学,刊于《文汇月刊》。 《一个农民的硬道理》中篇报告文学,刊于《山东文学》《起舞天地间》长篇报告文学,刊于《山东文学》(与许晨合作)《大美南山》中篇报告文学,收入山东省旅游局文记((与许晨合作)。 《为了人民的嘱托》报告文学,刊于《 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19日)(与许晨合作)《荣誉与责任》长篇人物传记,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与许晨合作)《忠诚的证明》报告文学,刊于《 人民日报 》(2012年7月21日)出版报告文学集和专集《在这片国土上》﹑《虎年通缉令》﹑《中国农民大趋势》﹑《中国的亿万富翁》﹑《亚洲王之剑》﹑《望长城》﹑《东方老墙》、《钢铁铸造的岁月》(长篇﹑与许晨合作)、《试剑》﹑《警醒后的奋起》《财富的尊严——蒋震传》等。 影视作品《铁花》电影文学剧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 《高中锋与他的矮教练》电影文学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生活从这里开始》电影文学剧本,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啊,士兵》电影文学剧本,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 《望长城》大型电视文化专题片撰稿人之一,中央电视台制作(本片题片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警醒后的奋起》九集专题片独立撰稿,中宣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制作。 《船歌》六集专题片撰稿,上海市委宣传部制作(笔名,金生水)。 《南中国海的沉思》三集专题片撰稿,深圳市委宣传部制作。 《企业文化ABC》三集专题片撰稿,深圳市委宣传部制作。 《百姓》创意,十八集电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播放。 《鲁氏兄弟》编剧,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省委宣传部、山东电视台制作,中央电视台播放。 《白领农民》编剧,六集电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播放。 《天府的记忆》撰稿,七集文化专题片撰稿,中央电视台播放。 《光荣与使命》总撰稿,公安部六集文献纪录片,获2009年第六届国际选片会金牌;第十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影视奖特别奖”。 《走过罗湖桥》总撰稿,四集文化专题片,深圳电视台已播出。 《大江入海流——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年》文学统筹,四集专题片,中央二套播出;《侨乡儿女情》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已完成,(与张碧云合作)。 《忠诚的见证》撰稿,文献纪录片,公安部制作。 《梦幻聊斋城》100集情景喜剧总编剧,创作中。 《大道鲁商》总撰稿,八集历史文化专题片,2013年11月25日央视二套播出。 戏剧作品《高山青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开箱记》《解放军文艺》刊登。 书刊主编“经济中国丛书”及“人生科学丛书”系列《知识资本家》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资本学》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企业设计家》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人生成本论》国工商联合出版社;《人生悟谈》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穿透人生》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大脑风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其他作品发表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通讯,评论、杂文等不计。 小小说《雾》,获全国小小说奖。 2013年作品《我持彩练当空舞》,发表于《人文天下》。 《自有厚德载心田——和恩师李心田在一起》,发表于《时代文学》。 .《再生之门——中国式监狱探秘》,2013年8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代文学》全文刊登。 2014年作品《根据地——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2014年12月,泰山出版社出版,2015年1月《时代文学》全文刊载,《党建》杂志2015年增刊全文发表长篇党史报告文学《根据地》(封面与扉页加案语),中宣部将组织这部作品的研讨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播出这部报告文学。

巴金的资料

巴金简历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 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 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 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 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 《创作回忆录》等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 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 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 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 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 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 《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 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 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 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 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 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 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 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 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 全国整风开始。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 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 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 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 《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 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 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 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 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 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 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 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 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忆》(回忆录)1936,文生《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童年的回忆。 (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翻译著作:《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文

高手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 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 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 -------------------------------------------------- 铁凝,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生于北京。 祖籍河北赵县。 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 铁凝为长女。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 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 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 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 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期《青年文学》)。 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 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 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 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收获》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 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 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玫瑰门》研讨会。 同年,中篇小说《棉花垛》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艺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 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 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 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 9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 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 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 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 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 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 3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 5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 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 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 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 5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做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 9月,河北文学馆及河北省作家协会新址落成。 年底长篇小说《大浴女》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9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8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 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7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届研讨会”。 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做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 8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 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 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 由《永远有多远》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 5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 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 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国作协主席。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其实,舒婷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应是《致橡树》,谁说她的诗没有反抗性?看:致橡树 ——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看这一句:“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简单明了的说,我是作为一个人在爱你,我和你同样是人,女人同样是人!在这一点上,舒婷堪比张爱玲。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号梦然,双鱼座,AB型;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 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刘墉自述: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19岁进入师大美术系,23岁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5岁参加全国美展,29岁由新闻局及历史博物馆联合推荐赴美讲学.31岁成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 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 在绘画方面,刘墉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 在新闻方面,刘墉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 在戏剧方面,刘墉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 在诗歌方面,刘墉在大学时期即获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 在演讲方面,刘墉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透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 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33所。 刘墉年表:1949生于台北。 1958丧父。 1962家中失火,夷为平地。 母子二人于废墟筑一草房以栖身。 1964入台北成功高中,获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 1968入师大美术系。 1971获中国新诗学会颁“优秀青年诗人奖”。 与师大同学毕薇薇结婚。 主演“红鼻子”(又名快乐的人)舞台剧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金鼎奖”。 1972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教育部长奖。 “听蜀僧浚弹琴图”由国立历史博物馆选送第八届中日美术交换展。 (此后均应邀)主演“武陵人”舞台剧。 应聘为成功高中美术教师。 育子刘轩。 1973主持中视益智节目“分秒必争”。 应聘为中视新闻部记者。 出版萤窗小语第一集。 代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 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第二届当代名家画展。 (此后数届均应邀)1974应邀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此后数届均应邀)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奖助出版萤窗小语第二集。 (此后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至82年共七集)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中国名家美国巡回。 1975应邀参加中国名家日本巡回展。 举行首次个展。 (此后在国内个展三次。 国外至89年共30余次)1976制作中视“时事论坛”节目。 获金钟奖。 “萤窗小语”由国防部选印为国军官兵优良读物。 获国防部荣誉纪念奖。 与周澄、林千乘、李义弘、涂灿琳合组西窗雅集画会。 1977出版诗画散文集“萤窗随笔”。 获综合电视周刊选为“最受欢迎电视记者”,旋即辞去中视记者工作。 1978赴美。 应聘为维州丹维尔美术馆艺术家,并于全美各地展出。 应聘为中视驻美代表。 1979入纽约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 出版译作“死后的世界”。 1980出版与西冷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药画谱”。 应聘为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教授。 1982离台4年后首次返国。 出版“春之烦”。 出版诗画、散文、小说集“真正的宁静”。 1983出版“花卉写生画法”。 (中英文版)1984出版“山水写生画法”。 (中英文版)幽默散文集“小生大盖”由皇冠杂志社出版。 1985出版“翎毛花卉写生画法”。 (中英方版)入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 1986出版“点一盏心灯”散文集。 出版“唐诗句典”。 出版小说散文集“姜花”。 应聘为全美水墨画协会年展主审。 1987出版“白云堂画论画法”。 (中英文版)1988出版“林玉山画论画法”。 (中英文版)1989出版小说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已”。 育女刘倚帆。 出版“刘墉画集”。 1990再赴大陆黄山写生。 移居纽约长岛。 应广电基金邀请返台,为制作“中国文明的精神专辑”进行评估。 应有熊氏艺术中心邀请举行“黄山归来”个展。 1991向圣若望大学请假三年。 应财团法人广播电视发展基金邀请返台,“中国文明的精神专辑”脚本编撰工作。 成立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携子刘轩赴中国大陆考察研究。 1992画作入藏纽约保华文化中心。 三赴大陆考察研究。 “中国文明的精神”编撰工作完成。 1993应邀参加中正纪念堂中正画廊开幕“当代名家国画油画大展”。 携子刘轩参加“永不遗忘的心情”活动,为台南瑞复益智中心募款。 当选中国美术协会理事。 简体字版《萤窗小语》一二三集。 《点一盏心灯》、《四情》。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谊出版社出版。 赴英法瑞德比写生。 1994辞圣若望大学教职。 义卖与刘轩合作完成之《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有声书,为台南德兰启智中心募款。 与刘轩展开“从无声的爱到有声的爱”募款活动。 获台南市长施治明颁“台南市钥”。 赴挪威写生。 成立水云斋青少年免费谘商中心简体字版《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及《萤窗小语)四、五、六、七集由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1995应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邀请,前往吉隆坡、新山、双溪大年为侨社义讲。 应邀(兔审查)参加全国美展。 简体字版《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冲破人生的冰河》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应统一企业邀请举行全省巡回演讲。 将《在生命中追寻的爱》版税及演讲收入72万元及画卡24万张捐赠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并举行为残障人义卖募款活动。 赴意大利写生。 义卖有声书《这个叛逆的年代》(马来西亚董总出版。 收入作为董总推展侨教之用。 )应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邀请开辟专栏。 1996当选金石堂“年度风云人物”。 《迎向开阔的人生》获选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 义卖有声书《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出版。 收入作为伊甸照顾残障人之用。 )授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 应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邀请,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学校义讲。 应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总会邀请,前往巴生、槟城等地作募款义讲。 应新加坡世界书展邀请,前往新加坡演讲。 将《我不是教你诈②》版税50万元及绘画原作等捐赠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并举行为残障娃娃家庭社区服务专案募款活动。 担任花旗银行“电话送爱心”为残障小朋友募款活动代言人。 获内政部颁发“特别志愿服务奖章”。 经金石堂统计为十年来台湾最畅销作家。 1997应中国大陆全国性刊物《中学生月刊》邀请撰写专栏。 稿费捐赠希望工程。 《杀手正传》(摘录)于中国时报连载。 应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邀请,前往沈阳、长春、北京演讲及签名。 并决定将汉大出版诸书之今后全部版税捐赠希望工程。 为盲人制作《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附点字有声书,交爱盲文教基金会赠与有人。 《我不是教你诈①②》由国防部印供官兵阅读。 为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在全马作五场巡回募款演讲。 义卖画卡为美国“美华防癌协会”募款。 录制《在灵魂居住的地方》附点字有声书,交爱盲赠与盲人。 刘墉的著作文艺理论:《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花卉写生法TheMannerofChineseFlower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3)《山水写生法TheThousand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翎毛花卉写生书TheMannerofChineseBirdandFlower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5)《唐诗句典(暨分析)》(纽约水云斋•1986)《白云堂画论书法InsideTheWhiteCloudstudio(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林玉山画论书法TheRealSpiritofNature(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8)(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中国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万字)》(广电基金•1992)《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画册及录影:《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ThReaITranquility(英文版录影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春之颁(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TheMannerofChineseFlowerPainting(英文版录影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播出•1987)《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刘墉画卡(全套三十四张))(水云斋•1993•1994•1995•1996•1997)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甫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卖•1994)《这个叛逆的年代(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侨董事会联合总会•只供义卖•1995)《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只供义卖•1996)译作:《死后的世界(瑞蒙模第原着)》(水云斋•1979)《颤抖的大地(刘轩原著)》(水云斋•1992)诗、散文、小说:《萤窗小语(第一集)》(水云斋•1973)《萤窗小语(第二集)》(水云斋•1974)《萤窗小语(第三集)》(水云斋•1975)《萤窗小语(第四集)》(水云斋•1976)《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萤窗小语(第五集)》(水云斋•1978)《萤窗小语(第六集)》(水云斋•1979)《萤窗小语(第七集)》《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点一盏心灯》《姜花》(水云斋•1986)《超越自己》《四情》(水云斋•1989)《创造自已》《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刘墉,画家、作家。 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 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 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现主持水云斋。 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6880.html
妖哥带我吃水盆羊肉
IPO收紧倒逼企业成 天使项目都请了中介 六边形战士 投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