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仍未走出下滑通道 庄菁雄接掌一年后

2023年11月摄于广州车展

在庄菁雄接任“新掌门”一年之后,上汽通用并没能重回上升通道,反而下滑更为显著。

根据上汽集团最新产销快报,今年4月份,上汽通用销量为4.97万辆,同比下滑37.92%;1-4月份累计销量为16.12万辆,同比下滑39.40%。

如此表现,不仅让上汽通用成为今年以来上汽集团旗下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同时也让其跌出乘联会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Top10。要知道去年1-4月时,上汽通用还在该榜单中排名第七。

这恐怕不是庄菁雄想看到的结果。去年5月,原是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的庄菁雄,接任总经理一职。官宣“换帅”不过3天,其便在别克君越全新换代上市仪式上亮相。后来11月份又带队全新的高管团队参加广州车展,称接下来上汽通用要“破局、布局和落实”。

如今来看,破局未能实现,旗下三大品牌别克、凯迪拉克和雪佛兰处境愈发尴尬。在最重要的新能源赛道,上汽通用成绩也始终不及预期。

《车圈能见度》认为,2024年对于上汽通用来说,注定不会过得太轻松。接下来还能否带领上汽通用走出阴霾,是对庄菁雄最大的考验。

销量跌跌不休

除了特斯拉之外,美系车在华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收缩。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88万辆,同比增长11%。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4%,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3个百分点。

而反观合资品牌,今年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仅为45万辆,同比下降26%。其中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5.9%,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9%,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是曾经刷新行业发展速度纪录的上汽通用,过得都很憋屈。按照上汽集团产销快报,今年4月,上汽通用销量同比下滑了37.92%至4.97万辆;1-4月份累计销量更是同比大降近4成,只实现了16.12万辆。

但在《车圈能见度》看来,要说都是大环境的“锅”也不对。 就拿同样在下滑环境中求生,并且同样是上汽集团旗下合资企业的上汽大众来对比,在今年前4个月,其销量还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比增长了8.08%至34.01万辆。

另一家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亦处在上升通道。今年4月份实现销量12.3万辆,同比增长16.81%;1-4月份累计销量34.7万辆,同比增长16.52%。 如此截然相反的表现,使得上汽通用处境颇为尴尬。

如果把时间线再放长点看,上汽通用的销量“退步”则更是明显。2017年,上汽通用曾站上200万辆的销量巅峰,助力整个上汽集团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但2022年,其销量已经下滑至117.01万辆,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100.1万辆。

另据乘联会数据,在2017年时,上汽通用全年零售量仅次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排在乘用车企业销量榜第三位。 而到了去年,上汽通用的排名已经降至第七位,被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丰田等赶超。今年前4个月,则直接在前十榜单中消失。

相当于短短五六年时间,上汽通用的销量直接“腰斩”,地位不断下滑,这速度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三大品牌各有各难

在上汽通用旗下,有着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其中雪佛兰主打低端性价比,别克面向中端市场,凯迪拉克面向豪华市场。 以往,这三大品牌在各自细分领域均表现优异,助力上汽通用不断创造销量神话,如今随着汽车行业变革的到来,却有了越来越尴尬的趋势。

先来说别克,其曾是在国内卖得最好的美系车。高光时期,也就是2016年-2018年这3年,别克品牌在华连续实现了销量破百万辆的优秀成绩。尤其是2016年,销量超过123万辆,是当之无愧的“热销王”。

而到了2023年,别克品牌在华销量只剩下51.7万辆,跌去了大半。懂车帝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别克的销量约13.22万辆,按照这个趋势的话,今年累计销量恐怕还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并且,别克旗下除了MPV地位还算稳固之外,不管是轿车、SUV还是新能源车型,都给人一种提不上劲的感觉。 比如,去年庄菁雄接任“掌门”后,首次亮相为别克君越全新换代站台,该车型在国内曾有过月销超2万辆的“战绩”,但今年以来月均销量只剩2000多辆。

再来说凯迪拉克, 作为二线豪华汽车品牌中的“领头羊”,其在特斯拉、“蔚小理”等品牌的冲击下,亦难以逃脱衰退之势。 数据显示,2023年,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共交付18.36万辆,较2022年微降,但比2021年超23万辆的成绩下滑不少。

另据懂车帝数据,今年1-4月,凯迪拉克在售的燃油车中,除了CT5销量还算拿得出手之外,其他车型已经没多少声量。纯电SUV车型锐歌更是未能成气候,最近3个月月销量都只有两位数。

《车圈能见度》认为, 造成这样的局面,或许与凯迪拉克长期的“以价换量”有关,市场上甚至流传着“七折豹,八折虎,凯迪拉克五折五”的段子,自降身价的做法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却给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最后说说雪佛兰,其在三大品牌中表现最为低迷,未来最值得担忧。去年在华总销量仅约16.9万辆,远低于曾经科鲁兹一款车型的年销量数据。 今年情况似乎也没有好转,4月在华销量仅3507辆,已经站在了市场边缘。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上汽通用正在考虑对雪佛兰品牌进行战略调整,后者或将停产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科鲁泽和迈锐宝,原因是这些车型赚不到钱。

如此看来,旗下品牌纷纷“失速”,上汽通用要先拉哪一个,都成了问题。

电动化转型进展迟缓

虽然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品牌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上汽通用在电动化转型上屡屡碰壁,至今没有表现特别好的新能源产品。

尤记得去年5月,庄菁雄在别克君越全新换代上市仪式上所传达出的信息:要打破大家对别克品牌是燃油车的认知,要更多地把品牌打上新能源、智能网联的标签。

当时庄菁雄表示,自2022年6月开启品牌焕新后,别克不断加快了向电动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的步伐。全新一代君越上市后,新车将和大型科技豪华MPV别克世纪、越级大五座智电SUV别克ELECTRA E5一起,助力别克品牌向智能化、高端化、电动化加速转型。

后来的11月,庄菁雄又带队上汽通用全新的高管团队首次在媒体面前集体亮相。在与媒体沟通时, 他坦言上汽通用的市占率和盈利性有所下滑,但同时强调,上汽通用的转型之路已经开始,下一步是要快速落到实处。

其中转型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破局、布局和落实。在破局上,上汽通用需要保持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幅提升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在布局上,除了纯电领域的奥特能智电平台,上汽通用还开始对PHEV插电混动有所布局;在落实上,则要快速落到实处,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按照那会上汽通用方面的规划,2023年靠别克品牌撑好公司新能源的盘子,今年凯迪拉克和雪佛兰品牌加速新能源转型。 但一晃时间已经来到2024年,上汽通用的电动化转型成果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

首先是别克,4月份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型是微蓝6,销量达到7538辆,不算多好也没有多坏。 而去年上市的别克首款奥特能平台产品别克E5,销量颇为惨淡,4月只实现了806辆。

其次看凯迪拉克,目前凯迪拉克有两款纯电车型在售,一个是今年4月25日才正式上市的豪华纯电中型SUV——IQ傲歌,还未能起量暂且不谈。 一个是2022年9月底正式交付的IQ锐歌,今年的月均销量刚过三位数,实在难言有多少竞争力。

雪佛兰就更不用说了,此前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走得非常缓慢。虽然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一款以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雪佛兰Volt概念车样车, 但目前在国内市场只有畅巡一款纯电动车型在售。按照懂车帝数据,4月畅巡销量只有77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早就进入白热化阶段,而种种因素之下,上汽通用还在蹒跚前行。在一贯的“以价换量”举措之外,庄菁雄是该赶紧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让上汽通用重返“牌桌”了。

作者 | 柏源


新汽车时代油电的智能平权,从上汽通用开始

“自去年6月开启品牌焕新至今,别克不断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的步伐。作为一款越级科技座驾,全新一代君越不仅重新定义了中高级车,并且还以实力证明,别克品牌将以油电同享的智能科技,迎接新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这是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庄菁雄在全新一代别克君越上市发布会中的金句,同时这也是整个上汽通用如今最核心的进化内核。

在看惯了市场中漫天的智能、电动之后,上汽通用对于市场的思考更加真实,也更加深刻。真实和深刻的原因在于,汽车市场绝非是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你我所处的市场环境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3年1-4月来到了30%的大关口,即每卖出10台车,就有3台是新能源,这基本与2022年全年持平。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市场里仍有70%的人需要燃油车,随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变化、新趋势的出现,市场里的主流消费需求需要被满足。

全新一代君越落地,让人理解何为科技普惠、油电同享

汽车行业在不断转型,新能源汽车或会在某个阶段完成对燃油车的替代,但在转型之中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绝不该只是新能源车型的专属,燃油车一样可以在智能科技方面达到新的高度,于是我们将进入新汽车时代。所谓新汽车,是不论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它们都拥有从内到外新鲜感的变化,都拥有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全新体验。

以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君越为例,你很容易在设计和智能两个方面找到创新变化,例如它的整车设计承袭别克PURE Design纯粹设计理念,更强调化繁为简,传统的汽车中网设计越来越弱化,车头看着也更像一个整体。另外,全新一代君越在“玩灯”方面也十分讲究,艾维亚版用上了Matrix自适应矩阵式前大灯,以及配有带感应迎宾功能的流光礼宾灯光秀、光感门把手、发光迎宾踏板,在最新科技的应用方面,全新一代君越无疑已来到了新高度。

相比外观设计,全新君越的车内座舱更能体现什么是“新汽车”。其中全系标配的30英寸弧面6K屏是同级独一无二的,分辨率高达6008×934,甚至可以和电竞级别的显示器相媲美。而这样的一块大屏,再配合龙鳞炫彩饰板、星钻空调旋钮、晶光律动LED透光饰板,以及众多科技配置的融入就形成了VSC智能座舱。

此外,作为当前市面上的车载旗舰级芯片,7nm制程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作为标配出现在了全新一代君越身上。而在车载通信方面,目前许多燃油车新品都采用的是4G模块,而全新一代君越则是采用全新一代的5G Tbox模块,依托上汽通用汽车“云-管-端”一体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支持无损音源、超高清视频的流畅播放及流畅迅捷的交互操作,同时大大提升车载应用下载和整车多模块OTA更新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都是同级唯一的存在。

综合而言,无论从视觉呈现还是实际的智能化水平,全新君越VSC智能座舱都做到了超越传统燃油车、站上当前市场制高点的水平。所以,将一款燃油车做到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的科技高度,这便是上汽通用要打造的“新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出VSC智能座舱这张“王牌”之后,上汽通用也准备将它进行全面普及。根据官方介绍,从2023年开始,上汽通用旗下所有新推出车型都将搭载VSC智能座舱系统,并且不分油车和电车,而这正是支撑其“科技普惠、油电同享”全新理念的关键核心之一。最终受益的也终将是大多数主流消费者。

随着全新一代君越的上市,上汽通用的整个“新汽车”逻辑也清晰浮现。从去年6月至今,近1年的时间内,先是大型科技豪华MPV别克世纪,再是大5座智电SUV别克E5,以及如今的全新一代君越,每款全新车型的推出均秉承了新的设计体验和新的智能体验。而在全新一代君越之后,也可以预见它的更多新汽车正在路上。

至于为何上汽通用能成为有别于整个行业的那家车企,实际上要与前瞻战略思维相关。实际上,早在2009年,随着安吉星车载服务的登场,上汽通用就已经是全球车企中践行智能创新应用的佼佼者,在中国市场开创了车联网服务的先河。而2018年在国内引入通用汽车的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这是当时业内首个可在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上真正解放双手的辅助驾驶技术。

2019年,在国内多数车企还在探索新能源时,上汽通用的EMotion电驱技术就已经落地,这为日后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更多经验和优势。在2021年,别克品牌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发展新规划,宣布引入通用汽车Ultium平台就是当时确定的,刚刚上市的别克E5已经是该平台的第二款车型了,今年年中还会上市第三款奥特能车型。而在2022年,由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联合开发的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系统便开始落地,除了凯迪拉克LYRIQ锐歌、别克E5和别克世纪三款已经搭载外,刚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君越也已经用上,之前所提到“科技普惠、油电同享”全新理念,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简言之,在前瞻战略思维之下,上汽通用能始终提供给消费者超越传统体验的新汽车,而在整个车市的转型过程中,它也能根据渗透率的变化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去动态的适应,消费者也会自然而然的感觉到,自己被其公平对待。

思维前瞻的巨头,早已做好新汽车的准备

在国内,上汽通用可以说是拥有思维高度前瞻性的巨头,但想要在汽车方面能够持续创新,还要拥有真正的落地能力,对此上汽通用很早就做好了准备,而这里的关键就是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它是由通用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组建的。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自从1997年正式成立以来,已在中国构建起一支极具实力的本土化开发团队。2015年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软件中心成立,截至目前,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已拥有近1300位软件和数字化人才、10余个开发实验室、近千台测试验证台架、4个联合实验室和6个创新工作室。与此同时,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智能系统及软件工程中心(ISSEC)也于去年正式挂牌成立,并已经开始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软件定义汽车、电子架构和智能车控五大核心领域,未来的工作重心是保障通用汽车最新的智能网联科技的落地及迭代更新,带来贴合中国路况和出行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毫无疑问,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就是典型案例与结果。

更重要的是,依靠强大的本土开发能力以及团队优势,VCS智能座舱在研发初期就已经考虑到了升级需求,包括驱动系统控制器模块、变速箱控制模块、电气化控制模块等超过30个不同模块,在未来的都可以不断通过OTA等多种形式升级与迭代。

按照计划,在2023年年中,VCS智能座舱系统会率先对语音、车载应用、手机互联能力等进行升级;2024年VCS智能座舱系统将迎来后排娱乐、四音区语音指令、车外音响等硬件升级,还会持续引入更多生态伙伴,进一步拓展座舱的功能与体验,这也让全新一代君越这样的燃油车能和新能源汽车一样,解锁数字化驾乘的更多可能。

在智能驾驶方面,上汽通用早在2017年就率先将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引入,成为了全球首个可在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上真正解放双手的辅助驾驶技术。而截至2022年底,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已累计实现超过8000万公里的安全行驶记录。经过多年的迭代和优化,如今的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已变得更加成熟可靠,并且它还在油电同享的概念下,未来还将进行不断的普惠覆盖。我们在上汽通用更多车型上已经看到它的使用,而到2025年,上汽通用还将带来覆盖更多场景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包含高速道路和城市开放道路的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最终能为更多上汽通用的用户带去更智能、安全、可靠的辅助驾驶体验。

写在最后:

可以说,上汽通用正在秉承“引领智慧出行,成就美好生活”的愿景,让“科技普惠、油电同享”这种符合消费者深层需求的全新理念完成落地,从2020年至今,三大品牌全面完成了车到云的布局,100%云互联,截至目前,完成三大品牌28款车型共计15次OTA,对约160万车型完成了升级,不管是从智能化革新、软件持续升级,还是用户体验,所获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而接下来,随着全新一代君越的登场,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VCS智能座舱系统等这些曾经在新能源汽车上经常看到的科技装备在燃油车上全面应用,必然会带给用户新时代的智慧出行体验。更重要的是,基于“科技普惠、油电同享”的理念,以上汽通用为代表的主流合资企业双赛道发力,电车发力,油车进化,全面全系产品智能化,让智能不再是电车独有,更多消费者可以进一步见证到未来几年这些企业呼之欲出的各种惊喜与可能性。所谓新汽车从不撕裂,而是油电平权。

新能源时代,上汽通用汽车给合资大厂打了个样

如今的汽车市场,究竟演变成什么样了?

基本可以总结为“少壮不努力,只配开5、6、E”的地步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下一个时代,是属于新造车、新能源、新智能的时代。而拥有这些特质、拥有这些技术的新造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则让更多人相信,年轻、有活力的汽车企业,才能代表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

而那些以往在市场上足以呼风唤雨的合资大厂们,则几乎毫无意外地将和他们引以为傲的内燃机时代,一起离我们远去。

想要重新拾起合资大厂的旗帜,其核心在于如何快速赶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快速重新站回领头羊的位置。但有趣的是,即便有许多合资大厂,都已经开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并快速推出产品。但没有赶上风口传统大厂的电动车产品,哪怕是BBA,都被冠上了“杂牌”的称号。似乎它们就会如此一蹶不振下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

比如之前说到的“杂牌”宝马电动车,就已经开始逐渐找回了自己身为豪华品牌所应有的地位。

2023年,宝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38.8万辆的销售成绩,总体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四。同时,在中国市场上,截至11月,其也已经达到了8万多辆(12月数据尚未公布),全年有望接近10万辆。

毫无疑问,这显然是合资大厂造车底蕴,与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现。

与此同时,展现出大厂底蕴与实力的,并不止宝马一家。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上汽通用汽车也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合资大厂实力。

这样的实力,表现在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中,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强势反弹,当红花旦凯迪拉克CT5连续三个月实现了月销破万的成绩;同时,在新能源领域,上汽通用汽车在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销量,达到了“10万辆”这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样的销售成绩说明了两件事: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弹?上汽通用汽车,到底做了什么?

快速,是制胜的原因

说实话,如果非要说上汽通用汽车做了什么,其实在这个市场上所有在做智能电动汽车的厂商所做的事,他们一个不落地全部都参与了。

但为什么只有他们取得了这样快速的成长呢?原因可能是一个字——快!

这个总结,并非臆断。

就在去年末举办的广州车展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庄菁雄就在品牌的发布会上表示:“上汽通用汽车的转型之路,已经开始,下一步是要快速把它落到实处。从现在开始,我们在所有的地方都要加快,在新赛道上要加快,在新能源上要加快,在我们的软件和智能化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快。对于市场的反应,我们要更快。”

毫无疑问,这个“快”的理念一直贯彻在他们的整个新技术、新产品的构建过程中。

2021年,上汽通用汽车发布了奥特能智电平台。推出这个平台的目的,毫无疑问首先是满足未来上汽通用汽车产品,在电动化领域拥有完整的、适用的独有技术。

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满足ASIL-D系统安全的最高等级安全标准,奥特能智电平台将为上汽通用汽车的产品提供远超国际的开发和试验标准、专属的电芯配方、多重核心电池热防护技术、无线电池管理系统,车-云两端相结合的电池健康智能监测系统,以及BEV HEAT双热源热管理系统。

显然,奥特能智电平台的核心在于,为电动车打造一套完全领先,且智能可控、稳定安全的电池基座。更重要的是,模块化的驱动系统,灵活多变的平台架构和电池方案技术特点,将使得奥特能智电平台能够快速应用在上汽通用汽车的,几乎所有想要新能源化的产品之上。可以说,它就是上汽通用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最重要一块基石。

而在2023年实现10万台新能源车的销量当中,近半壁江山都是奥特能平台的车型,说明奥特能智电平台的适配性极强,且已经开始逐渐产出规模效应。

当然,电动化是未来的趋势,智能化也是一样。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1月8日,上汽通用汽车成立了软件及数字化中心。这个动作的意图也非常明确,推进人机交互、推进智能汽车打造,是电动化之外,另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上汽通用汽车将预计在2025年,实现汽车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技术领域的总投入达到700亿元。而全新成立的软件及数字化中心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一个新造车企业,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把这个智能化的许多环节(如人机交互),分包给相应的供应商。只有如上汽通用汽车这样的合资大厂,才有足够的定力与能力,通过自己的研发,来实现核心技术的自研。

对于更远期的规划来说,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这样的明确战略打法,将与奥特能智电平台实现强有力的技术结合,从而推进品牌电动智能化、油电同享,油电同智的整体战略。最终,通过稳住基本盘,拓展新能源、智能化市场,实现品牌与产品的整体性蜕变。

目前看来,2023年的1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只是上汽通用汽车迈出新征程步伐的第一步。未来,依托各个模块的快速聚拢,我们将可预见性地看到这个独立自主的技术与产品研发策略,将获得更大成功。

还需要做什么?

不论是奥特能智电平台的稳定输出,还是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上涨,再到全新的智能化研发拉开帷幕,如今都已成为上汽通用汽车整个快速推进战略的重要一环。

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什么?他们在买车时更需要考虑什么?

其实,同样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上汽通用汽车就明确了未来的产品战略推进方向。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不论是电动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都有了明确的落地时间表。

在上汽通用汽车的整体规划中,今明两年将陆续推出8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包括奥特能纯电车型和全新一代PHEV智电插混车型。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平均节奏来计算,基本每三个月就会推出一款新车,并毫无疑问地将会快速实现不同定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型的快速覆盖。

这样的节奏,除了上汽通用汽车这样的老牌合资大厂之外,也并不是所有厂牌都能够做到。

同步研发、同步设计、同步制造、同步测试、并快速投放市场的节奏,必须是资源丰富、造车体系完备、供应商管理成熟、测试实力强大的汽车品牌,才能够踏上这样的产品节奏。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厂,很难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上汽通用汽车也没有放弃在补能领域的持续推进。就在2023年的11月,上汽通用汽车与特斯拉实现合作,以实现与特斯拉的充电体系与资源共享。自此之后,凯迪拉克和别克等新能源车的车主将与特斯拉车主共享快速充电的便利。

这一套资源互换的操作,在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奥特能超充站建设的同时,优先解决了车主补能的便利性问题。从而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销售,售后补能等一系列问题。为上汽通用汽车电动车产品进一步地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尾

在刚过去的2023年,上汽通用汽车快速推进了新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推动这个市场表现出现的核心要素,在快速的打磨新能源技术并应用,持续推进智能技术的研发,以使得上汽通用汽车的产品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时代同样保有很强的产品力。

而集成这样的技术理念,上汽通用汽车也将在未来,在此基础之上,持续推进新产品的落地、持续推进补能体系的构建,资源的共享,首先持续保持了上汽通用汽车在整个市场上的活力,同时也给予了消费者信心,从而得以持续推动研发、制造、销售、使用这些环节的良性循环。

2023,是上汽通用汽车加速的一年,而这个成果,将体现在2024,乃至更远的未来。

上汽通用庄菁雄接任王永清,年轻舵手能否追回丢失的五年?

时隔九年,上汽通用再次“换帅”。

5月12日,据上汽集团消息,因工作需要,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调任上汽集团副总经济师,原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庄菁雄接任总经理一职。

70后的庄菁雄接力60后的王永清,在新能源的浪潮下,上汽通用让年轻一代走在最前沿。曾经的上汽通用常年霸占国内汽车销量前三甲,与南北大众呈三足鼎立之势。可自2017年之后,上汽通用销量迅速下滑,从当年的200万辆下降到2022年的117万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年轻的庄菁雄奉命成为上汽通用的新舵手,他能带领上汽通用追回丢失的五年,再次扬帆起航吗?

丢失的五年,市场份额下降

都说往事不可追,但曾经燃油车时代的一代霸主——上汽通用,在当年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也确实名声大噪。

2014年,49岁的王永清“高位接盘”,出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彼时上汽通用2013年销量达到157万辆。上任三年,王永清不负众望,在2017年率领上汽通用销量达到200万辆的巅峰时刻,一时风光无限。

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汽通用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60万辆、146.7万辆、133.2万辆、117万辆。不仅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4.9%暴跌至22年的9.8%;即便是进入2023年,上汽通用的形式依然不能乐观。今年前4个月,上汽通用累计售出汽车26.60万辆,同比下滑10.86%,混得越来越差。

何以至此?很多人认为,2017年上汽通用为了满足碳排放要求推出的三缸发动机难辞其咎。包括英朗、GL6、迈锐宝 XL和探界者在内的额全系车型均配备三缸发动机。

当时国内对三缸机皆是抵触和怀疑,主要原因是三缸机存在先天抖动缺陷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尽管上汽通用多方游说,企图为三缸机正名,王永清更是扬言:“未来三至五年,主流的主机厂都会上三缸机。”

然而竭尽所能的正名却引起消费者更强烈的反感,2018年英朗年销量从42.1万辆下滑至26.2万辆,同比下滑38%。接下来的几年,上汽通用不仅没有成为小排量、低油耗技术的引领者,反而丢失了市场份额。

船大掉头难,电动化转型困难

5年时间里,汽车市场早已发生蝶变。自2021年起,国内新能源市场突飞猛进,随着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崛起,各路资本纷至沓来。上汽通用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不仅在燃油车竞争中败下阵来,在新能源赛道上也姗姗来迟,在激烈的角逐中略显吃力。

2019年,上汽通用推出纯电车别克微蓝6和雪佛兰畅巡,但由于定价高、营销力度小和口碑问题,两款车型并没有在新能源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浪花。别克微蓝6常年月销量维持在3000辆左右,而雪佛兰畅巡更是常年月销不过千。

眼看东不成西不就的,上汽通用终于痛下决心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1年,上汽通用将全新奥特能(Ultium)电动车平台引入中国,并建设了上海奥特能超级工厂。奥特能具备动力电池系统的生产与测试能力,规划的产品线覆盖了轻混、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等全系新能源车电池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兼容性等特点,有望改善上汽通用产品更新速度迟缓的弊病。

但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LYRIQ锐歌的销量并不理想。凯迪拉克锐歌在国内首发时确实星光璀璨,但后续的市场表现令人大感意外。自2022年10月正式大规模交付以来,锐歌2022年销量才2366台,赶不上其他新能源车一个月的销量。

作为合资品牌,上汽通用相较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而言,电动化转型确实更慢。

信心仍在,重新出发

虽然凯迪拉克销锐歌表现不尽如人意,好在上汽通用并没因此丧失信心。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上海车展上,庄菁雄表示:“更想看到的是价值战,而不是价格战。”他认为,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赛道,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级方程式赛车,起步只是开头,想要真正致胜,“要比拼整个体系的能力、研发能力,更要比拼对长远战略的洞察。”

在产品方面,上汽通用表示,基于奥特能电动车平台,到2025年上汽通用汽车会有15款电动车型,覆盖旗下三个品牌和多个细分市场。2023年4月,别克品牌首款基于奥特能平台的产品ELECTRA E5正式亮相,是合资品牌中首款做到“油电同价”的车型。

不仅如此,在针对新能源车充电痛点的问题上,上汽通用也建立了多层次的补能体系。预计到2023年底,自建充电终端超过1300个,与主流充电运营商合作的第三方充电终端达到40万个,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充电服务。

顺便一提,上汽通用针对新能源领域的做法跟其他合资车企大同小异,暂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庄菁雄说:“我们最终能够超越跑在我们前面的友商。”新官上任三把火,庄菁雄又能烧起多猛烈的火呢?

擎动点评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赛道上,无论是上汽通用还是其他的传统合资企业,大象转身实属不易。等待他们的是黎明将至还是长夜无边?上汽通用这位新的舵手能否带领上汽通用重返巅峰,唯有时间作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2271.html
国际化教育风向已变 一群高知妈妈正在转移赛道……
乐趣无限! BIG !搜狐成长生活节2024 全家一起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