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再提C929大飞机合作 眼看中国做得更好 但已跟不上中方节奏

在俄罗斯退出中俄CR929远程宽体大客机项目以后,中国已经决定自主研制这款飞机,并且把型号改为C929,研制进度也骤然加快。眼看着中国自己做得更好,俄罗斯又主动找上门,再次提出合作研制C929飞机一事。

目前C929大飞机的研制进度很顺利,中国商飞在5月初刚刚宣布正开展C929适航申请前的相关工作,预计年底前向民航局提出型号合格证申请。

俄罗斯方面再次表示可以与中国合作发展新一代远程宽体客机。陪同普京总统赴中国访问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对媒体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合作进行远程飞机的研发,并且正在考虑为该项目提供俄罗斯飞机发动机的可能性。

曼图罗夫说:“有不同的组件和选项。包括发动机也在考虑之中。俄罗斯技术集团正在制造一种重型飞机发动机PD-35,专为远程飞机而设计的。不排除将来PD35发动机安装在中国新型远程宽体飞机上。”

关于PD-35发动机,目前还没有影子,进度甚至要落后于中国自主研发的CJ-2000发动机。中国航发在上个月刚刚宣布CJ-2000发动机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了验证机全功率试车。推力达35吨的CJ2000的技术验证机已经完成测试,CJ2000发动机将作为配装双通道远程宽体客机C929的国产强劲“中国心”。

而PD-35发动机的研制,由于俄乌战争和西方制裁的影响,实际上已经陷入停顿了。

早在2022年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亚历山大·伊诺泽姆采夫就表示,由于技术和资金等种种问题,新一代大涵道比发动机PD35的研制工作将被迫暂停2年以上,肯定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在2028年完成研发,但俄方不会彻底取消该项目。

俄罗斯在航空技术领域已经开始加速下滑了,昔日的荣光,因为发展步伐的缓慢而逐渐黯淡。但他们自己感觉依然良好,还沉浸在苏联辉煌的幻觉中。

对于PD-35发动机,我们航发动力所的评价很客气:这款未来能否成功地投入运营,还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有待开展更充分的工作。

PD-35发动机的性能可能无法达到中方C929飞机的要求。在最大推力要求的影响下,PD-35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需要采用最新的复合材料,其他结构也要采用新型合金材料,而恰恰就是在新型航空复合材料和合金材料上,俄罗斯一直没能有太多突破,甚至还没有中国目前对新型航空材料研究的更透彻。

中国C929大型客机的发动机预计会在英国罗·罗的瑞达7000或美国通用的GEnX发动机之间做出选择,目前罗·罗和通用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英国航空发动机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前不久放出消息,罗·罗的遄达7000发动机已经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许可证。

罗·罗的遄达7000很可能成为中国CR929大型宽体投产初期的备选发动机之一。除了遄达7000发动机,美国通用动力的GEnx系列发动机也很有可能成为CR929飞机的早期型号动力备选。

此外,正在研制的国产AEF-3500(即早年研制的CJ-2000A)先进发动机也作为备选,中航发目前正在为大型飞机抓紧自主研制AEF3500型发动机,可以作为未来C929大客机的动力系统,但研制时间上可能会更久一些,我们需要一点耐心。

就在上个月底,中国商飞的负责人表示,中国首架宽体飞机正处于“详细设计阶段”,中国商飞公司选定在2021年建造C929机身的中国制造商华瑞航空表示,第一架“机身中段”将于2027年9月1日之前交付。

这表明,中国已经在C929的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商飞表示,C929 将拥有约280-400个座位,航程为12000公里。在全球新飞机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希望今年扩大中国商飞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足迹。

忽悠我们可以,次数不能太多。中俄合作研发CR929大飞机历程的曲折,再一次表明关键技术是买不到的。俄罗斯实际上已经不具备与中国合作开发全新C929的基础条件,即使是航空发动机,俄方也已经跟不上中方的节奏了。因此,俄方的参与,很可能会以零部件或组件供应商的形式,融入CR929大飞机项目。


为什么大清帝国的时候,日本崛起只用了不到30年?

如同其他朝代的末期一样,清朝到了中后期,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体系,都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机,各种内耗,各种短视,造成了清末的国力水平逐年的下降。

其实, 历史 也是公平的,崛起的机会不是没有给,而是一再被忽略或放弃,简单举几个例子。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个叫魏源的人写了一部《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和西方国家状况。他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时是1852年,也就是道光年间。如果这时清政府能够看清国际局势,进行变革,中国是有希望再次崛起的。然而,这本书在国内并没有人重视,更没有人愿意改变现状。但是,这本书却被日本人奉为经典,在1854年就被翻印,在日本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该书也间接推动了明治维新的运动。

到了1888年,北洋舰队建立,其实力当时是亚洲第一。在1891年舰队去日本时,受到了日本人的仰慕,可以甩当时日本舰队几条街。

但是,这次访问也刺激了日本,从天皇到各个大臣,都节俭自身,包括天皇和其母亲,都捐献了钱财,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舰队。

反观中国这边,清政府还嫌北洋舰队花钱太多,慈禧更是挪用舰队钱款,为自己的生辰打造颐和园。

这样对比来看,如何能与日本相比较?

所以,清帝国虽然庞大,但在昏庸的统治之下,也是难以成就的。而日本虽小,但其上下一心,所以崛起也是必然的。

在文化上,虽然日本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但是与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同,日本在文化上对中华文化是有着对等的视角的,他们的世界观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日本在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后能够快速摆脱心理障碍,奉行“脱亚入欧”的心理文化基础。

与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同,日本的幕府统治虽然表面上维持了国家的统一,但实际上却更像是东周列国一样的政治生态。

由于这样的原因,这使得中国的中央政府比起日本的幕府政府拥有着更多的统治实力,在面临 社会 动乱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能量去扑灭这些颠覆活动。

因此,腐朽衰落的大清王朝竟然能够扛过被称为中国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并且在之后还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反观日本,在经历过黑船事件之后,日本的幕府统治权威下降后,在维新人士的撺掇之下,日本迅速形成了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虽然幕府政府也曾拼死一搏,做困兽之斗,但是日本幕府只占有全国1/4的领地,大名们也拥有相当的实力。

在面临着外来威胁的时候,这些大名们突然拥有了大义的名分。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将全国力量拧成一体。之前幕府政治的松散的封建统治是无法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获胜的,而日本天然就有一个公认的统治者——天皇,这让日本的改朝换代的速度大为加快了。

所以,日本在经历过黑船事件之后,仅仅十多年就已经完成了改朝换代的 社会 革命,维新人士完全取得了 社会 主导权。

与之相比,在经历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王朝还一直苟延残喘到1912年的辛亥革命。也即是说在政治制度上,日本早已在1868年“大政奉还”之后,就与清王朝有着天壤之别了。

虽然完成了政治革命,扫清了经济发展的障碍,但是日本与中国一样,国力贫弱的日本面临着西方列强的蚕食和步步紧逼。不过,日本穷弱的短板此时却变成了天然的优势。

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日本实在太穷了。西方列强不远万里来到远东所求不过钱财而已,日本的银矿早已告罄,在对外贸易中,日本的贵金属也被搜刮殆尽。这样的日本对西方殖民者已经没有了吸引力,而日本的武士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又让西方殖民者认为太过麻烦。由此,西方列强将主要的侵略矛头针对了中国,日本反而能因为穷弱,而拥有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发展时机。

日本没有完全浪费这天赐的良机,他们派出了考察团到西方各国,学习他们的富国强兵之策。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恰恰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竞争时期,帝国主义的垄断经营还没有形成,舍得花钱的日本还可以学习到不少的东西。

不过日本是在太穷了,即使完成了政治革命,日本也没有办法比老大帝国的清王朝有着更富于的国力进行经济建设。日本节衣缩食换来的第一桶金远远不够,如要快速崛起,日本必须要通过对外掠夺的方式。

最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敲诈了中国2.3亿两白银,成为日本国运的转折点。这笔相当于日本8年的财政收入的赔款,让日本有了充足的财力新建了大批的工矿企业,以及各种教育设施,在根本上奠定了日本成为列强的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赌国运的一场大战,在开战之前甚至于战争之中,日本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战胜大清王朝。实际上,即使日本士兵已经突进到秦皇岛和山东威海,对北京进行了南北对进的攻击威胁之后,日本也未必有能力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日本完全是在赌国运,幸运的是日本赌赢了。

日本获得的中国的大笔赔款,还使得日本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时,有过一层顾虑。他们担心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太过于苛刻,会影响到清朝政府履行《马关条约》赔偿的能力。因此,日本竟然力主对中国减少赔偿要求。

总而言之,正是在中国身上榨取的财富,才使得日本的工业、经济脱胎换骨,成为世界列强。

同时,日本击败了清王朝,不仅仅是收获了赔偿这么简单,他还收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盟友,这个盟友对日本崛起的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英日同盟。

试想,如果在日本崛起的过程中,作为世界霸权的英国有心制裁日本,日本还能发展起来吗?

对日本来说,他的幸运在于,他的崛起过程,不仅没有受到大英帝国的遏制,反而英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扶持了日本一把。当然,日本在二战中夺占英国的殖民地,那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在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俄罗斯帝国在远东中亚和欧洲地区频频对英国势力范围进行渗透。为了对付这个庞大的陆地帝国,英国为了维护海洋霸权,不得不在全世界各地建设盟友体系。

原本英国是指望着中国来分担俄罗斯帝国远东地区的威胁的,然而,看着中国在甲午之战中表现出来的孱弱的军事实力,让英国人不对中国抱有了希望,转而将结盟的对象转向了日本。

于是,一个刚刚有了一点家底的暴发户的日本,就抱上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的大腿,拿到了进入世界列强的入场券。

现在日本有了政治基础,经济实力,还有了强大的盟友,但是要在国际 社会 上扬名立万,日本还需要一场用来证明自己实力的战争。

这场战争很快也到来了,尽管当时日本有很多人并不同意在东北与俄国人进行决战,但是俄国人对朝鲜和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让日本认识到一旦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之后,日本将在远东地区毫无作为。因此,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了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得到了盟友英国的制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获得了中国人的支持。比如,由于英国的阻挠,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船不得不远绕万里,绕过好望角,前来远东参战。日本以逸待劳,在对马海战中一战而歼灭俄罗斯帝国2/3的海军实力,这也是世界海战史上战损比最为悬殊的一次海战。

在俄国失败的这场战争中,日本完全拿到了世界列强的席位,正式完成了大国崛起,自此以黄种人的代表频频在国际上发声。

然而,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日本通过战争用赌博国运的方式上位,也必然会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日本武运昌盛的鼎盛时期,也是日本走向落寞和败亡的开始,正所谓物极必反,月满而亏。

麻花的故事,这回聊日本崛起。

怎么说呢,总结一下就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政治体制的进步,一个是技术革新。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民族单一,新的思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很容易形成统一,因此日本很快就完成政治体制的变迁。

而技术方面,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学习精神,只要是好的,进步的,先进的他们都可以容易的接受,比如我们的盛唐文化。因此,工业革命在日本开展地也很顺利。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下日本是如何崛起的。

日本版图

历史 进程及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 是一直向前的,进步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例子。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又一个文明进程。

跟着法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后就是整个欧洲。工业革命以为着什么?解放生产力啊。机器代替手工完成工业制造,甚至完成手工无法完成的工作。

这样效率的生产,欧洲的市场自然无法满足这些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于是,欧洲各国开始了殖民统治,扩张市场的同时还可以掠夺原材料,一举两得啊。

被他们视为遍地黄金的东方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中国是这样,日本也没能幸免于难。

19世纪,美国人首先敲开了日本的大门。同样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使得日本国民对当时的统治阶层很不满意,他们好学的一面完美的表现了出来。明治维新开始了,并且很快就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秩序,开始了工业革命。

明治维新

资源方面

日本在思想上学到了新东西,但也要有实力来实现这些思想,于是他们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很快就完成了。

要发展工业,最需要的就是资源,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他们是如何快速完成工业革命的呢?

当时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已经没啥便宜好占了,所以殖民扩张这条路对于日本来说是走不通的,那怎么办?

主要还是依赖于日本快速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日本在思想上很快就和西方列强同步了。

各种政策出台,开放港口,与西方各国开展贸易,派遣人才出国深造等等。

贸易带来了金钱,有了金钱就可以购买资源,有了人才就可以利用资源开设工厂完成工业革命,而且还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的。

日本工业革命中的造船厂

其他因素

看似很简单,其实日本完成工业革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市场自然也就小,靠贸易积累财富自然也慢,那他们怎么会那么快呢?

这里用了了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句话,“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是的,就是这句话。

李鸿章当年率领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时,先进而庞大的舰队震撼到了日本群众。于是上到天皇,下到平民百姓捐钱买军舰。

日本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海军实力就超越了清朝。甚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最终还战胜了清朝。

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在全民捐钱买军舰这段时间,日本差点因此动乱,但日本政府却用一场胜利的战争成功转移了国内矛盾,并且通过清朝高额的赔款完美解决了国内问题。

不得不说日本人这次胆子真大,赌的也大,哪怕清政府再坚持个一年半载,日本自己就先乱起来了,也就不存在《马关条约》了。

《马关条约》可以说让日本的发展一步登天了,高额的赔款不说,单单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日本来说收获就是巨大的。

李鸿章率北洋舰队访问日本

结语

日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崛起之路,从一个弱小的封建幕府王朝到工业强国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甲午战争存在赌的因素之外,可以说是 历史 的必然。

因为时代在变化,清朝止步不前,日本在进步,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国度。清朝是一个虚弱的帝国,日本是一个新崛起的帝国。日本拼了命也要完成变革,最终踏上崛起的道路。而日本因地理位置的限制,如果不进行改革,很容易灭国。因此,明治维新成为日本真正的转折点。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是日本 历史 上两个著名的改革时机。大化改新让日本从奴隶 社会 ,向封建 社会 转变,期间大量学习唐朝的文化,而且是全方位的学习。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 社会 向资本主义过渡,也是日本走进近代史的过程。这时候,日本全盘西化,更有脱亚入欧的节奏。对于日本来说,没有明治维新,日本也就无法崛起。纵观日本 历史 ,每次改革,都能做到全面的,而中国却非常困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日本是岛国,领土比较小,在改革上,更容易些,日本也没有清朝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清朝想要改革,都会面临巨大挑战,想要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没那么容易。顽固派是要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而且清朝领土之大,人口之多,想要一下子全部都改变,没那么容易,必须用时间来慢慢改变,因此,日本能用短时间来改变自身,而清朝却不行。

其次是文化的不同。因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地理,造就两个不同的民族。大和民族因岛国因素,对海洋还是非常热爱和警惕的。毕竟日本外部因素,只能来自海上。而日本想要对外交往和贸易,只能通过海洋。因此,在列强到来时,日本看到了来自海上的威胁。如果不进行改革,日本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坚持抵抗,只会被灭亡。

而清朝拥有广大的地区,战略纵深比较深,而外部因素,古代时期,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来自海上的威胁,也是在近代的时候。在近代,北方的沙俄,对清朝的威胁同样也很大。不管是来自陆地的,还是来自海上的,清朝所面临的情况,不是日本可以比较的。一次次错失良机,最终让清朝面临更大的危机。

最后是面临的局面不同。清朝的洋务运动,只是改变表面,内部始终落后腐败,改革无法彻底。而上层的无能,底层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彻底改变日本整个 社会 。在面对世界列强时,清朝是全方位的,主要大国都会来到清朝这里,从这里分到利益,想要把他们赶走,或者开放接受他们的入侵,真的需要很大勇气和应对能力。不管是文化入侵,还是商品入侵,又或者是军事入侵,中国面对的局面,远大于日本。

这些因素,都决定日本能用30年的时间,就能完成转型并崛起,而清朝则不行。两国的地理位置、国情民族、领土大小、形势局面、文化风俗等,两者相差很大。复杂的情况,让清朝难以成功转型,他需要打破重组,最终建立新的朝代,不然清朝很难完成转型。而日本通过改革,最终实现崛起,成为大国的之一。

日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维新变法,到了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拥有打败大清王朝的能力,从而成为近代唯一的一个非白人的列强。

那么,日本为什么能够仅仅用30年的时间就晋级为列强了呢?

个人认为原因有3。

第一,自身的努力;第二,大清拉垮;第三,有一个强大盟友。

首先,自身足够努力。

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非常有学习精神的国家,一旦发现差距,全国从上到下就会抡圆了拼命去学。

黑船事件之后,日本人充分认识到了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于是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刑法上学习法国,民法学习法国和德国,商法学习美国。

并且,向西方引进新式工业技术,修筑铁路、公路,大力建设电网,发展轮船运输业。

军事上实施征兵制,陆军学习德国,海军学习英国,并且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

外交上更是积极和西方列强学习,开始对外实施殖民活动。

教育上实施统一的义务教育体系,将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32个中学区和210个小学区,并且派留学生到英法美德等先进国家学习。

所以,到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已经初具工业能力,每年开采煤矿煤炭500万吨,出口生丝将近3,000吨,并且拥有200来艘蒸汽轮船,人均工业产能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清朝太拉胯。

最起码从开始清朝的统治者,虽然心中还怀有天朝上国的思想,但是执政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回避日本的咄咄逼人,朝廷上下投降主义氛围非常浓厚,是一个典型的阿Q 社会 。

于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对外实施殖民扩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大清帝国在实力上远超日本的时候,竟然步步后退。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派人到大清所属岛屿考察,大清不出兵竟然发了一笔不菲的银子请对方离开,换一般国家早跟日本人干起来了。

于是,日本在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这个在明清两朝对中华帝国忠心耿耿的藩属国。

(琉球)

果不其然,大清又当了缩头乌龟。

在吞并琉球的时候,日本正积极入侵朝鲜。

早在1876年就和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82年借助朝鲜内乱大批日军进驻朝鲜,从事实上取得了和大清王朝在当地同样的地位。

如果换成清朝前期或者明朝时期,中华帝国早就出兵把小日本儿赶到海里去了,哪还容得他在朝鲜耀武扬威呢。

日本派军队进入朝鲜也决定了双方在未来早晚有一天爆发大战,于是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果不其然,拉胯的大清一败涂地,成就了日本的威名。

实际上,如果在1882年,当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犯大清王朝的利益的时候,当时清王朝主动出动军队狠狠的教训一下日本人,甲午战争很可能不会爆发,甚至有可能打断日本的明治维新之路。

所以,我大清的拉胯也非常重要。

第三,有一个强大的盟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盟友也是大清送给日本人的。

大清王朝在面对索尔小国日本步步后退,怂的一批,让在一旁观看的英国人非常失望。

因为,本来英国人希望和大清王朝结盟对抗北方的沙俄帝国。

大清王朝的体量曾经一度让英国人非常看好他,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竟然是银样蜡枪头。

所以,英国人决定和日本人合作,打算把他培养成在东方的盟友。

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人决心就更坚定了,于是在1902年1月30号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

(同盟的合同)

由于有了英日同盟,给了日本人打败俄国人的实力和信心。

日俄战争期间,俄国人向法国人求助,可是考虑到日本人和大英帝国结成了同盟,所以只能在旁观战,因为一旦法国参与进来,就等同于和英国人宣战。

此外,日俄战争期间,英国利用他在全球各地的情报网,把俄国人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日本人手中。

同时,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前往东方支援的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绕到好望角,更没有办法在中途停靠英国的殖民地取得补给,于是对马海战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打败了俄国人之后,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晋级列强了。

虽然,晋级的一列强,实际上整个日本还处于一个初级工业化的时期。

例如,日本人的生活水准相对于东亚的其他国家没有优势,尤其占日本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非常困苦,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明治维新后,虽然国家实力大增,但是太平洋上一个弹丸小国面对世界大国,仍然内心卑微。直到甲午战争打败亚洲第一强国,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后,在对马海峡大败称霸世界的太平洋第二舰,活捉海军总司令,大大振兴了日本民族精神,导致失去控制刹车,让日本民族继续随着惯性冲进灾难和深渊。

当西方列强的炮火敲开东方各国的大门时,整个东方的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清帝国在李鸿章等洋务大臣的运作下,磕磕绊绊一路走来,等到了甲午战争,凝聚了大清帝国财力和期望的北洋舰队,被日军打残,陆地作战更是一溃千里,至此,洋务运动几乎终止。

而大洋另一头的东瀛小国日本,却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迅速崛起,是因为什么呢?

当家人目标明确

我们从上而下来分析。

首先讲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天皇。

日本天皇是积极进取的,看着西方列强船坚炮利,肆意横行,日本天皇如烈火焚身,吃不香,睡不好。

为了让日本在世界之林中迅速崛起,日本天皇广开言路,招贤纳士,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勤政俭居。

而大清帝国呢,统治阶级权力纷争不断,慈禧独揽大权,却始终担心臣下反对,又不肯对皇帝放权,对皇帝一言一行严加监视,彼此不合,甚至后来还发生戊戌变法这类的冲突。

加上慈禧本人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治国方针,更多精力花在权力内耗上,自然和日本天皇不可相比了。

大臣目标趋同

日本的大臣们也是有内耗的,比如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就一直存在竞争和牵制,当年眼看清廷购置了铁甲舰组建北洋水师,日本海军费尽心机才得以在国内组建舰队。

但是,日本大臣内部无论如何内斗,彼此的目标却非常一致,那就是让日本崛起,且都主张向西方列强学习,并赶超。

在这方面,当时的日本君臣齐心协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君臣一心,其利断金。

而大清帝国呢,内部大臣们派系林立,小的不说,制衡洋务派的就有清议派,清议派不管实际形势,只管嘴硬,一味主张强硬对抗,对国家内部,则墨守成规,不求变化和发展。

洋务派的每一项提议,都要面临清议派的重重阻挠,慈禧为了权力的稳固,又在两派之间搞平衡,导致洋务运动常常难以开展下去。

民间基础不同

日本政府君臣一心,自然一致口号对外。

在政府不遗余力的宣贯下,民众对向西方列强学习,赶超西方,强大日本的观念空前高涨。

最终,日本国内铁板一块,通力协作,将日本推入世界发展的轨道。

而大清帝国,民众愚昧,很多人对西方列强,仍然以蛮夷、老毛子看待,认为洋人强大凭借的是奇淫技巧,歪门邪道,对洋人诸多抵触,避之不及。

大清帝国还有教民和百姓的冲突,到了最后,发展成义和团那样的闹剧,将大清帝国民众的愚昧和无知表现的一览无遗。

正是因为日本从上到下,集体目标共同,团结一致,自然在发展变革上日行千里,而反观大清帝国,则蹒跚前行,还不是倒退上几步,虽然国家大小相差千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早已不是大国的护身符了。

“落后就要挨打”啊!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大和民族),他们国家主要是精英们把控政府,百姓服从性又很强,自从1868年脱亚入欧彻底学习欧美国家,实行“民治维新”,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同时进行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经济,国民普及教育。向欧美国家购买大机器,吸收发展大机器生产,使他们的工业近代化接近欧美国家,大约到了1895年。而日本看到了英国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大胜,并且割地赔款(此时的香港被英国殖民)。日本人铭记在心。

日本这个民族只佩服比自己强的国家,也就是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经济,军事等。连西方殖民主义那一套也学了。

到1895年蕴量已久的野心爆发了,对清朝发动了《甲午战争》。最后结果清朝北洋水师彻底失败,清朝再一次赔款割地(此时的台湾被日本殖民50多年)。日本从中国(清朝)获得大量的金钱,当时的银两相当于日本每年的财政总和的5倍还多。这样的日本怎么不会崛起呢?,他们的崛起是中华儿女的心血。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发展,积累,从中国获得的好处,为他们以后长达14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金钱基础。

日本人改革干脆利落,大清朝革新拖泥带水。

日本在清朝的时候,崛起过程确实只用了三十年,但为崛起做的“铺垫”可是上百年啊。

和大清帝国同时期的日本,虽然都是“闭关锁国”,但人家可是留了一扇小小的“窗户”的,这就是荷兰。通过荷兰和“兰学”日本引进了西方的一些书刊,学习了西方近代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出洋的贸易船只了解了当时世界上的大事和情报。日本当时其实并不是“孤陋寡闻”的。它和满清的闭关自守不完全一样。

更令人吃惊的是日本当时的国民识字率不仅远高于满清,也高于西欧一些国家。农业作物产量只是略低于满清。

日本是个小国,船小好掉头,当时列强把注意力集中到满清这块肥肉上了。表面上贫瘠的日本不是列强侵略的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吸引了西方的注意力。所以近代以来有人说“当时的满清政府替日本挡了子弹”。

当然,日本的有识之士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中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日本必须尽快变革才能摆脱民族危机。

日本的明治维新不是危机中的一时之策,是日本 历史 变革的必然,其富国强兵的各项举措被不动摇地坚持下来了。才有了日本的崛起。

上幼儿园的孩子慢热,不善于主动跟人沟通,怎样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孩子在社交方面可能会显得比较慢热,不太善于主动交流。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来帮助孩子培养交朋友的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在众多孩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在幼儿园,孩子会遇到很多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如何“识别”和“接近”潜在的朋友就成为了孩子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玩具等。让孩子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与不同的小朋友接触和交流,寻找那些与自己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同时还可以参加幼儿园的亲子互动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让自己的孩子多接触到同龄人,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第二,我们可以在家中模拟一些社交情景,帮助孩子学会交流。可以利用一些适合孩子的游戏或小道具,创造一些角色扮演的场景,如“买东西”、“请客”和“生日聚会”等。在这些游戏中鼓励孩子主动与别人交流,用语言和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教给孩子如何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个人形象和爱好,让他们在与他人交流中更有自信。孩子的外貌、穿扮和兴趣对于其他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交友因素。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交圈子,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他们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孩子可能很喜欢画画、唱歌和表演等,可以放松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绘画比赛、诗歌朗诵或舞蹈表演等,让孩子的才华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为他们结交新的朋友提供更多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安全和信任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被尊重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应该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和认可。家长可以用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话是值得被关注的。另外,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社交的过程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孩子们需要在和其他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学习,逐渐掌握和发展交友技巧, 这样才有可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孩子的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多途径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拓展兴趣,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交朋友。幼儿园老师也要创造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建立友谊,并教育孩子学习如何对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孩子的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50岁陈松伶与70岁婆婆上热搜:好的婆媳关系,有多难?

很多人都觉得凡是有婆媳的地方就一定有矛盾。自古以来有关婆媳之间的问题就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最近有关婆婆和媳妇之间关系的综艺一经开播就引来人们的关注。50岁的陈松伶就和70岁的婆婆发生了较大的矛盾。

一、陈松伶的成长过程

今年已经50岁的陈松伶,出道时间也有30多年了。她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在1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歌唱冠军。当时很多娱乐公司找到她,想要让她走红,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认为想要成名,首先要完成学业,好好读大学。可父母并不这么想父母都希望她可以尽快出道,妈妈甚至棍棒相加。在母亲的逼迫之下,她拥有了一个女一号的角色,后来母亲要求接了很多作品。她并不想一直当摇钱树,想要完成自己的大学梦,甚至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之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大学毕业之后她本想继续唱歌,却因为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就只能选择做一名演员。因为和家里已经断绝关系,所以她只能找到自己的干姐姐来做经纪人。

在此后工作的20年时间里,她所赚来的财产都被经纪人占有,最后她还被自己完全信任的干姐姐赶出了家门。之后经过了几番波折,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张铎。两个人8岁的年龄差,也导致了两个人的恋情一直不被看好,尤其是女方无法生育,更是一度把两个人推上了热点话题。张铎始终对妻子满怀爱意,并对外宣称自己不想要孩子。

二、婆媳矛盾,一切都是为了爱

女方50岁,婆婆70岁,男方41岁,这样较为悬殊的年龄结构,导致了两个女人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爱变得剑拔弩张。在他们三个人的生活当中,婆婆没有边界感,而媳妇总是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边界,这也是为什么婆婆不能够理解媳妇的做法。

张铎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和母亲分离,导致母亲心态是失衡的,一旦有机会来到儿子家里就会主动翻看,这也是一种宣誓主权的做法,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儿子生活的掌控者。张铎似乎也不理解母亲的苦心,作为婆婆,想要在儿媳妇面前呈呈威风,是为了证明儿子没有被儿媳妇独占,张铎似乎不理解老妈的做法,只认为妈妈想要独占自己,因此对于妈妈在心灵上的爱护和关心都有所缺失。而陈松伶对于婆婆的一味迁就,其实也是出于一种主权意识,无论是贴标签还是在冰箱当中分隔段都是对婆婆充满意见的一种表现。

三、家庭的调和剂

婆媳关系想要合理处理,一般都要靠儿子在中间调和。张铎在节目当中的表现也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他会用幽默来化解尴尬。在老婆和妈妈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他总是会用幽默的语气来缓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他会主动告诉妈妈“你做什么我们都高兴”,首先让妈妈高兴,然后在无意之中透露妈妈以后做什么都要注意分寸。

婆婆来看小两口之后小两口都非常开心,想要带着妈妈一起逛街,逛的过程中看中了一件衣服,但是婆婆看了看价格就不想要了,并且开始各种挑毛病。但这种行为在媳妇的眼里会非常尴尬,媳妇会觉得是婆婆不想要接受自己的好意。这个时候张铎会假装生气,再和妈妈讲道理。用这种方式开导妈妈,不仅有理有据,也让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张铎在节目当中做出的举动,可以称得上是科教书级别的调和。

四、正确处理婆媳关系

有些婆媳天生就是天敌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的话,甚至会成为夫妻生活之间的障碍。在这样的生活当中,如果老公能合理的调和就能使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很多。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减少婆媳之间的怨言,没有必要去要求婆媳关系能够处理的多好,要把握一定的距离,也要有礼貌。良好的婆媳关系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总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可以有一个像亲生母女一般相处的婆婆,再加上一个爱你的老公,婆媳关系就是完美的了。婆媳两个人如果能够共同努力,婚姻一定会更加幸福,说到底能够成为婆媳也是一种缘分,而处理婆媳关系也是一种锻炼。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2382.html
上访村民疑 被精神病 近八旬母亲深夜也被送精神病房 湃调查
多名炫富网红被封 向不良价值观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