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上汽开发电动汽车 错位竞争 南北奥迪

继2023年7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针对中国市场联合开发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首批合作打造的车型将是三款纯电动车型,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产品上市周期将大幅缩短超过30%。

奥迪Q6 e-tron。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指出:“奥迪汽车拥有强大的高端车型产品定义、整车研发和工程技术能力,上汽集团智能电动创新技术行业领先,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携手赋能上汽奥迪的未来发展。”

可见,上汽奥迪试图在强调奥迪定义产品的同时,对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以提升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和一汽奥迪形成差异化,避免产生内部竞争。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也直言:“‘南北奥迪’互相掐架,互相去‘卷’,毫无意义。”

奥迪牵手上汽,提速降本

“奥迪标志性的美学和工程设计与上汽集团的创新势能相得益彰,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直观、互联的数字体验和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在签约现场表示。

在中国高阶智驾大面积落地的当下,豪华品牌已经很少再提到“先进”这样的字眼。即使考虑到上汽集团的技术输出,上汽与奥迪的合作项目要保持“先进”也不得不加快研发脚步。

“通过和上汽集团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速在华的电动化战略推进。”高德诺表示,得益于全新合作模式,ADP平台车型推出时间将缩短30%以上。“首批合作项目的车型会覆盖B级和C级市场,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

有行业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BBA开发一款车型一般需要数年时间,首车2025年上市,意味着其效率几乎与造车新势力看齐。“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本次合作明显加快了速度。”

宋斐明担任此次合作项目CEO。

奥迪汽车A 至C级电动车型产品线负责人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将担任此次合作项目CEO,他对于此次双方合作充满信心:“我们将共同推进开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工作。随着双方倾注各自核心优势,我坚信奥迪将充分利用‘中国速度’和市场创新活力,持续塑造高端电动出行未来。”

除了速度,智能化也是格外被强调的一点。大众汽车已经和小鹏汽车合作,奥迪则选择了上汽集团,形成了差异化格局。

上汽集团旗下的零束科技将为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注入“智能数字灵魂”。零束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研发路线图显示,零束银河全栈1.0智能解决方案于2021年四季度量产,当前已搭载数十万辆;零束银河全栈3.0将于2025年量产,4.0则计划于2027年量产。从路线图来看,将于2025年推出的上汽奥迪全新纯电车型,预计将搭载零束银河全栈3.0智能解决方案。

零束科技CEO李君表示:“新车将配备行业和全球顶尖的软硬件及电动性能,及更流畅、更友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按照上汽集团的说法,诞生于“智能数字平台”的“豪华新物种”,将兼具奥迪的美学设计和工艺水准,以及上汽集团的智能化纯电科技。贾健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合作项目下推出的奥迪电动车型将有新的产品序列命名,不会放在外界熟知的奥迪现有电动车产品序列e-tron旗下。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有两大关键词,一是提速,二是降本。当前,“价格战”席卷了汽车行业,即使是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在媒体采访环节表示:“上汽有中国最好的零部件体系,有最好的电动化的合作伙伴。上汽背后所带来的,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奥迪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他同时透露,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将于5月24日开始改造,计划十个月后投产奥迪新车型。“新车将搭载5/6C超快充技术,以及通过降低低压功耗减少动力电池装车容量,以达到降本的目的。”

对于上汽集团与奥迪的合作,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向时代财经表示:“此次合作是奥迪看到了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上的产业优势,与上汽在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也说明中外车企之间已经进入到技术输出的新阶段。”

“南奥迪”的对手不是“北奥迪”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再度引发外界对于“南北奥迪”的关注。

作为BBA中唯一在华有两家合资公司的品牌,相较产品更为丰富的一汽奥迪,上汽奥迪的竞争空间有一定局限。

在燃油车领域,奥迪旗下主力车型主要由一汽奥迪制造和销售,上汽奥迪推出的首款车型轿车A7L以及SUV车型Q6,上市后声量较小,新能源车领域,上汽奥迪也仅有Q5 e-tron一款车型。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董事合伙人由天宇向时代财经表示:“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双方在讨论合作时BBA的势头还非常强劲,但上汽奥迪首车上市不久就遭遇了市场环境的转换。2022年自主品牌电动车上量,让上汽奥迪的销量不及预期。”

为提振旗下车型销量,上汽奥迪打出价格牌。2023年上汽奥迪官宣下调A7L、Q6及Q5 e-tron部分配置车型的指导价,最高降价达2万元。

奥迪A7L。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汽奥迪交付量超1.2万台,同比增长约430%。从增长速度上来看,上汽奥迪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市场规模不算高。

奥迪还将新的电动化平台落地一汽。2020年10月,奥迪与中国一汽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一代PPE电动平台导入奥迪一汽,新车型也由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今年北京车展上,首款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Q6L e-tron正式亮相。

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异化”是上汽奥迪不得不走的一步。此番联合开发全新平台,也是进一步形成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尝试。

对于奥迪与上汽宣布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和奥迪一汽的PPE项目产品差异,贾健旭表示,PPE是全球平台,全新的“智能数字平台”是在全球架构下为中国消费者新能源和智能化需求量身打造的,并且在产品上专注不同级别的车。

贾健旭直言:“我们要把一个高端品牌重新立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南北奥迪’互相掐架,我们互相去‘卷’,毫无意义。”

宋斐明也表示,即使存在竞争,一定是针对外部的竞争,而不是内部的竞争。会对产品进行更加差异化的细分,更好地突出优势。

一方面,企业的规划决定了“南北奥迪”一定要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内部互卷已经没有出路。

由天宇向时代财经表示,上汽奥迪的对手,早已不局限于BBA内部。“早年的自主品牌车型价格较低,与BBA的价格带不重叠,所以BBA的对手只有自己。现在国内所有和BBA有相近价格类似定位的产品,都是BBA的对手。”

对于上汽奥迪新产品的前景,由天宇的态度是“谨慎乐观”。“过去是德系日系在定义汽车,现在的汽车形态更多是由造车新势力们定义的,包括智能座舱等方面。做得不像难以被市场接受,做得太像又不能保证差异化和品牌溢价。奥迪定义汽车的能力很强,但市场的变数很大,所以只能说是谨慎乐观。”

看到了新趋势的奥迪正在寻求变化,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也成为当下竞争环境的缩影。

2023年,奥迪母公司大众汽车与中国新造车品牌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宣布三年内联合开发两款中级电动车;在上汽集团与奥迪达成此次合作前几日,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共同宣布,零跑国际正式组建完成,并将于2024年9月首先在欧洲开启销售;现代汽车集团去年在韩国Hi-Tech超级技术日上亦透露,“现代和北汽集团合作的电动车项目正在推进中。”

在合资模式走过四十年后,伴随着新能源浪潮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技术输出”与“反向合资”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大众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股权 奥迪与上汽深化现有合作

易车讯 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

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共同开发的电动车型将配备最先进的软硬件,为中国客户提供直观、互联的数字化体验。各方将在开发过程中贡献其核心能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新车型将不会取代两个品牌的现有车型。”

此外,这两项协议均设想在未来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全新本土化平台。伙伴关系旨在快速扩展集团产品谱系,并打造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车型,满足拥有巨大潜力的客户群体及市场细分的需求。有关未来电动车平台合作的细节,将由合作各方进一步协商。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我们正在加速拓展本土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同时为下一步的创新变革做好准备。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合作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高度互补的优势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同时为小鹏汽车和我们的股东创造价值。”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侠表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推进电动化战略。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依靠性能强劲的MEB和SSP平台。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我们希望开拓更多市场机会。同时,我们也将重点放在与实力雄厚的本土合作伙伴开展联合开发项目上,以迅速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我们的目标是与小鹏汽车一起,从2026年起推出两款新的智能网联车型,为大众汽车品牌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我们和奥迪公司已签署谅解备忘录。结合双方优势,我们将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以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上汽集团将利用其技术优势,参与联合产品开发。双方将携手开启合资合作新篇章,共同开创双赢局面。”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财务、IT及法务董事李博睿表示:“奥迪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力推进电动化发展。通过这一合作,我们的电动化战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过去两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强与上汽集团的长期合作。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在中国,为中国’,快速、高效地开发下一代高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与上汽集团这样的本土合作伙伴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奥迪实现在中国开辟高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目标。”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负责大众汽车品牌新车型的开发工作

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将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这一科技公司汇集研发、创新及采购功能,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未来,这里将有超过2000名研发及采购专家开展全新智能网联电动车型的相关工作。

与当前的车型项目相比,通过联合开发及采购,合作双方将实现显著的协同潜力及成本优势。

伙伴关系是大众汽车集团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的重要进展

相关合作体现了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基于这一战略,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即把握中国市场的决定性趋势,并更高效地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和创新实力。为加速在华决策及开发流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加强在电动出行、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

为此,大众汽车集团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了高度现代化的生产、研发及创新基地。大众安徽将于年内正式投产。此外,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建设了高压电池系统的制造工厂。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也在此建立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及采购中心。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正聚焦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而言,本土化的高科技研发,以及系统性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方针,是在智能网联汽车(ICV)新时代发挥市场引领作用的关键。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从采购到共同研发:上汽奥迪合作符合预期,迪迪联合并不现实

不久之前传闻奥迪要向中国汽车制造商采购电动汽车整车平台,网传称奥迪将向比亚迪汽车或吉利汽车采购平台,内容是煞有介事;然而笔者从开始就不认可这个观点,至少不会出现“迪迪联合”,上汽集团的最新回应确定了笔者的观点。

上汽集团称已经与奥迪时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研发的方式加快电动车开发。

如果要奥迪要选择一家汽车制造商作为供应商的话,那也只有可能是上汽集团。

因为奥迪有两大合作伙伴,其一是一汽集团,其二是上汽集团;目前一汽集团正在深化与比亚迪的战略合作,对于奥迪而言应当不是理想之选。奥迪汽车的电动化需要布局的是全产品线,其中会将30-50万价格带内的产品作为主力;而比亚迪旗下的汉唐系列、腾势汽车、方程豹汽车都在主攻这个价格带,也就是说比亚迪和奥迪已经形成了正面对决的关系,所以两方没有深度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这并不难理解,假设两家包子铺开在一条街上,B店说自己的馅料味道好、有秘方,顾客自然想要去尝一尝;此时A店也必须拿出绝活,而且一定要与B店的馅料不同才行。反之,如果B店放弃了自己的方案而选择直接“加盟”A店,用A店的方案;那么作为顾客面对A/B两家门店和同样使用B店馅料的包子,貌似正常的顾客都会直接选择B店,放着正宗的不选、去选加盟店,那不是精神有问题嘛。

除非A店改一个和B店相同的名字,或者门店放在其他路段。

可是Audi&BYD都在中国市场里,这就等于在一条街道上,Audi不可能改名BYD;所以只要奥迪选择使用了比亚迪的技术那就提前确定了失败的结局,奥迪只有可能选择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作为合作伙伴,敌人的敌人才是朋友。

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合作最早,奥迪汽车是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所以上汽集团和奥迪的合作是顺水推舟的结果,同时上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在传统汽车厂商里推动汽车电动化较早的车企有两家,比亚迪是一家,上汽集团是另一家;这两家车企在插电混动汽车的赛道上进行了十余年的拉锯战,目前看来是比亚迪占上风,但是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的赛道上表现并不理想,目前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支柱基本都是入门级车,在中高端电动汽车市场里的占有率很低。

反之,上汽旗下的智己和飞凡品牌的占有率虽然也不是很高,但与比亚迪相比还是略占优势的;而且随着名爵陆续推出小钢炮MULAN和全新软顶敞篷跑车,上汽乘用车在中高端汽车市场里的技术形象得到重塑。

此时奥迪选择与上汽集团合作也会得到有效的助力,而且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技术的共享也可以用合作开发来定义;奥迪完全不需要为“inside/outside”的合作方式担忧,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其实就像是比亚迪和戴姆勒奔驰的合作,两方的合作更像是技术交换,各取所需。

综上所述,奥迪汽车和上汽奥迪都还有希望,只要加速主力车型的电动化转型;在德系三大豪华汽车品牌里,奥迪汽车的份额缩减幅度较大,究其原因是品牌力被削弱,在燃油车驱动平台之上又略逊于宝马汽车和奔驰汽车。比如以前驱为主的纵置适时四驱,以及使用MQB驱动平台的奥迪Q6,这些车确实缺乏竞争力。所以奥迪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关键节点,上汽奥迪更是如此,也许e-tron的新车将会在上汽奥迪里首发,未来的奥迪汽车也许会以沪为中心。

拭目以待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国内销量差,奥迪新能源汽车水土不服,合作上汽能救市吗?

奥迪品牌入华35年,在燃油车时代市场表现很不错,号称豪华车“BBA”中的“A”,与奔驰和宝马并肩,但是,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奥迪品牌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不仅销量低,存在感也极差,新能源产品严重“水土不服”。

我们先来看奥迪新能源车型国内市场销量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奥迪共有五款车有销量数据,具体为Q4 e-tron累计销量8982辆,Q5 e-tron销量为2119辆,A6L插电混动销量1421辆,e-tron销量229辆,Q2 e-tron销量98辆。

奥迪新能源车型2023年上半年全部销量有多差呢?全部车型总计销量也就超万辆,对比热销的比亚迪汽车海豚,刚刚过去的6月份单月销量为辆,也就是说奥迪品牌半年全部新能源车型销量,还没有比亚迪汽车一款车单月销量高,也正是这样较差的市场表现,奥迪品牌才寻求转变。

奥迪目前新能源技术水平,首先没有专业的电动汽车平台,旗下电动车都是大众集团电动平台打造,可能在燃油车时代差距并不大,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很明显奥迪的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导致销量萎靡不振。

当然,奥迪对新能源汽车也有规划,计划2024年推出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电动车产品,2025年,奥迪将在中国提供5款本土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全球将提供约30款新能源汽车,2026年也会有SSP整车架构落地,但是,奥迪显然对这样的规划并没有太大信心,才有了寻求合作伙伴的需求,从而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投放。

那么上汽集团有何新能源技术呢?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上汽集团目前拥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包括“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油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上汽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

另外,上汽集团目前还拥有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等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上汽集团目前利用“上汽星云”打造的智己汽车和飞凡汽车以及MG品牌,已经有产品开始投放了,但是,有一说一,以上三家车企销量市场表现也并不太好。

乘联会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6月份,智己汽车,智己L7销量为59辆,智己LS7销量为1948辆;飞凡汽车也好不到哪里去,飞凡R7销量为168辆,飞凡F7销量为2305辆;MG MULAN销量则为290辆。也就是说上汽自主三大品牌新能源车型6月销量总计为4770辆,依然不如比亚迪汽车一款销量高,这就是目前上汽集团新能源技术加持下,新能源车型的市场表现。

奥迪是没有专业纯电新能源平台,而上汽集团虽然有技术,也有平台,但市场销量表现也是一言难尽,奥迪+上汽的合作可以成功吗?产品可以获得市场销量吗?目前来看喜忧参半吧!大家说呢?

以上就是奥迪合作上汽集团两家车企的真实现状,能否挽救奥迪的销量呢?大家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2646.html
彩云科技CEO袁行远 如果底层模型没突破 AI将停滞不前
转身娶尤勇前妻 郭凯敏 与相伴6年的张芝华离婚后 他在追求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