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Q1净利暴增628% 股价首超1000美元;黄仁勋 新一轮工业革命已拉开帷幕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梁昌均

在大模型掀起价格战、行业盈利更为艰难的情况下,AI算力龙头英伟达可以说赚麻了。

最新的今年一季报显示,英伟达季度收入创下260亿美元的纪录,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8%,同比则大幅增长262%;盈利更是增幅惊人,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28%至149亿美元。

业绩超预期,加上英伟达1拆10的拆股计划,推动英伟达盘后股价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最新市值2.34万亿美元,超过特斯拉与亚马逊之和,是全球仅次于微软和苹果的第三大上市公司。

英伟达持续的爆炸业绩,反映了自去年以来的大模型浪潮带来的巨大需求,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在大模型技术上的迭代,使得其对算力的需求仍然强劲。

从英伟达给出的再创新高的新季度预期来看,这股大模型浪潮可能还不会停止。正如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所说,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H100卖得好,数据中心业务狂飙

英伟达主要有五大业务,包括数据中心、游戏、汽车、专业视觉业务和OEM及其他业务,其中数据中心业务在该季度继续狂飙。

英伟达CFO 科莱特·克雷斯在财报会上表示,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主要源自于Hopper架构AI芯片出货量的增加,尤其是H100,其中一大亮点来自Meta,其推出的Llama 3开源大模型采用了2.4万个H100。

这显示出生成式AI训练和推理的强劲且不断加速的需求,而云服务提供商则是主要驱动力。数据显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约占据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45%左右。

过去一段时间,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持续加大投资AI基础设施,如微软已打造全新的超级计算机,为OpenAI的新模型提供训练。

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级分析师 Akshara Bassi提到,去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商的资本支出仅增长4%,但预计今年将激增42%,主要是美国云计算服务商对AI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所致,从而满足AI工作负载以及企业将AI集成到业务和流程中的需求。

黄仁勋表示,生成式AI不仅用于云服务商,还扩展至消费互联网、汽车和医疗客户,创造了多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垂直市场,包括苹果、特斯拉、Meta等巨头。公开数据显示,Meta已囤积了全球最多的H100 GPU,数量超过35万块。

马斯克此前称,特斯拉约有3.5万块H100正在运行,预计到今年底可能会增长到8.5万块,未来会投资100亿美元推动自动驾驶发展。马斯克旗下的AI公司 xAI,也储备了上万张H100芯片。

英伟达毫无疑问成为AI时代最大的赢家。“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国政府和企业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将数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移到加速计算上,并建立一种新型数据中心——AI 工厂,以生产新的大宗商品——AI。”黄仁勋在财报会上说。

对比与数据中心业务,英伟达其它业务则表现平平。游戏业务同比增长18%,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1%,专业视觉业务同比增长45%,其中游戏和专业视觉业务营收环比有所下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该季度毛利率显著提升,达到78.4%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加近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4个百分点。这显示出英伟达以AI芯片为核心产品高附加值和市场供需当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并使得整体盈利持续增强。

迎接下一波增长,黄仁勋透露正在研发新芯片

今年以来,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依然还在推进大模型的迭代,对算力的需求仍将保持。

英伟达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约为280亿美元,所有平台都将实现增长,毛利率在75%左右。这意味着,英伟达季度营收将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约8%,相较第一季度有所放缓。

黄仁勋表示,AI将为几乎所有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飞跃,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效益及能源效率,同时增加营收机会,英伟达也已做好准备来迎接下一波增长,包括最新的AI芯片H200、Blackwell,以及AI网络加速平台Spectrum-X和全新企业级软件产品NIMS等。

英伟达的H200在去年11月发布,其推理性能几乎是H100的两倍。克雷斯透露,已在第一季度开始对H200进行采样,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发货。此前,黄仁勋已将首个H200系统交付给OpenAI团队,为其最近的GPT-40展示提供了支持。

同时,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发布的最强AI芯片——Blackwell也已全面投产。这款产品的训练速度比H100快4倍,推理速度比H100快30倍,可以训练万亿参数级的生成式AI模型。

黄仁勋表示,Blackwell的出货量将在第二季度开始,并在第三季度增加,预计客户的数据中心将在第四季度建立起来,今年会看到大量的Blackwell收入。微软在这周的Build大会上,就宣布将把H200带入Azure,并将首批采购Blackwell。

“随着向H200和Blackwell过渡,其需求将远远超过供应,我们预计明年需求可能会超过供应。”黄仁勋还透露,继Blackwell之后,英伟达正在研发一款新芯片,公司正处于一年一款新产品的节奏中。

尽管英伟达并未透漏这些新的AI芯片价格,但毫无疑问会比H100更贵。不过,克雷斯在财报会上强调,英伟达将为客户提供最快的模型训练速度、最低的训练成本和最低的大型语言模型推理成本。

她算了一笔账,预计每花费1美元采购英伟达AI基础设施,云提供商在未来四年内就有机会通过提供算力服务赚取5美元收入。如果采用H200服务器,每花费1美元,那么Llama3 的API提供商可以在四年内产生7美元的收入。

英伟达还预计,数据中心收入将呈现多样化趋势。英伟达正与全球超过100家客户合作,建设规模从数百到数万个GPU不等的AI工厂,有些甚至达到了10万个GPU。

同时,随着多国政府都在本国建立AI数据中心,英伟达预计AI主权从去年的零收入到今年可以达到数十亿美元。英伟达Grace Hopper超级芯片也已开始批量出货,全球有9台新超级计算机正在使用,包括瑞士、英国、德国等超级计算机中心。

对于中国市场,克雷斯表示,英伟达推出了专为中国设计的新产品,这些产品不需要出口管制许可证。她提到,英伟达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收入,与去年10月份实施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之前的相比大幅下降,预计中国市场未来仍将保持非常激烈的竞争。

对于大模型的发展,黄仁勋认为,随着大模型学习多模态、理解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3D,并学习推理和计划,训练规模将不断扩大,推理工作负载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会变得非常复杂。

“生成人AI正在推动从基础开始的全栈计算平台转变,这将改变每一次计算机交互。AI将理解上下文和我们的意图,具有知识、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黄仁勋说,我们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计算的工作方式和计算机的功能。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英伟达本财季营收8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6%,创公司历史纪录。两大营收支柱游戏和数据中心业绩仍然强劲。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1

北京时间5月26日凌晨,英伟达(Nvidia)公布了2023财年Q1的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Q1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82.9亿美元(约合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环比也有8%的涨幅。净收入方面,Q1净收入为16.2亿美元(约合109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46%,同比下降15%。

总体而言,上一季度英伟达的表现略高于市场预期。

不过由于俄乌和中国新馆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英伟达对Q2的业绩表现比较悲观。该公司EVP及CFO克莱特·克蕾丝(Colette Kress)指出,这可能会影响大约5亿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财报显示,英伟达预计Q2的营收为81亿美元(约合543亿元人民币),低于分析师预期的85.4亿美元(约合573元人民币)。

受此影响,英伟达股票盘后下跌6.5%至159.36美元(约合1069元人民币),连带主要竞争对手AMD股价也下跌了2.6%,英特尔的股价也略有下跌。

主营业务方面,作为英伟达的传统强势业务,以游戏显卡为代表的游戏业务Q1达到了创纪录的36.2亿美元(约合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6%。

英伟达表示,游戏业务的增长主要是由笔记本显卡和游戏主机芯片带动的。今年,英伟达发布了迄今为止性能最强的消费者级显卡GeForce RTX 3090 Ti。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困扰全球玩家的显卡短缺问题也得到了缓解。英伟达表示,用于游戏的显卡库存已经“正常化”。从地区来看,北美的游戏需求依然强劲,但英伟达在欧洲部分地区和中国市场看到了一些疲软。英伟达预计第二季度渠道库存将基本恢复正常,但游戏收入也将下降10%左右。

反映在显卡价格上,去年疯涨的显卡价格已经开始下跌。根据PC硬件网站Toms Hardware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显卡有关商品的价格较1月平均下降了30%。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显卡短缺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芯片短缺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英特尔CEO帕特里克·基尔辛格(Patrick Gelsinger)就在4月份预测,短缺将持续到2024年。

数据中心业务方面,虽然从2019年才起步,但是增长迅猛。财报显示,Q1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7.5亿美元(约合2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15%,首次超过了英伟达最核心的游戏业务。

过去几年,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强劲的算力需求。以参数量达到了1750亿的通用AI模型GPT-3为例,微软2020年专为其设计的超级计算机就搭载了1万块显卡。

Nvidia CEO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上告诉分析师:“无论是工业界对人工智能重要性的认可,还是这些新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变革性质、推荐系统、大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对话、全球数以千计的公司在云端使用英伟达人工智能,所有这些因素都在推动我们的数据中心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数据中心需求将保持强劲。”

其它业务方面,专业视觉化业务同比增长了67%至6.22亿美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克蕾丝表示,工作站级GPU的表现仍然很强劲,因为公司正在持续投入对远程工作的支持。她还强调了旗下的3D协作/仿真平台Omniverse正在为像亚马逊、百事可乐、Kroger这样的客户盈利,提高了GPU的.销售。

唯一表现不佳的是汽车芯片业务,Q1收入为1.38亿美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10%。英伟达将其归因于汽车供应紧张和车载娱乐SoC 收入下降。

此外,虽然收购ARM失败,但英伟达还需支付给软银至多12.5亿美元(约合84亿元人民币),这是在2020年两家公司签署合约时规定的押金。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2

5月25日美股盘后,英伟达公布截至2022年5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英伟达本财季营收8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6%,创公司历史纪录。净利为16.2亿美元,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46%。英伟达该季度营收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但净利不及预期。

英伟达两大营收支柱游戏和数据中心业绩仍然强劲。英伟达CEO黄仁勋称,虽然游戏业务收入创新高,但数据中心已经是英伟达最大的平台,对下半年表现看好。

分板块看,两大业务中,游戏业务第一财季实现营收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主要涵盖台式及笔记本电脑所需图形处理器(GPU),以及向任天堂Switch游戏机供货的GPU。英伟达称,此前用于游戏的显卡价格高涨导致消费者难以购买,现在缺货情况缓解,但预计二季度游戏业务销售收入将环比一季度减少百分之十几。

英伟达一季度数据中心营收37.5亿美元超过游戏业务,同比增长83%,主要由于市场对公司人工智能产品的强势需求。黄仁勋预计数据中心业绩还将创新高。

第一财季,英伟达来自超大规模和云计算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翻了一倍多,垂直行业需求仍强劲,网络方面的营收加速增长。

另两项业务则是喜忧参半,专业可视化业务当季营收6.22亿美元,同比增长67%,该业务主要向工作站、3D设计用途提供专业级渲染GPU。受汽车行业部分供应链制约影响,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至1.38亿美元。

英伟达OEM及其他业务当季营收为1.58亿美元,同比大跌51%,环比下跌18%,环比跌幅主要源于挖矿专用处理器CMP出货下滑。5月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已与英伟达公司就披露不充分达成和解。

先前SEC指控这家芯片巨头就加密采矿对公司的游戏业务影响披露不充分。在不承认或否认SEC调查结果的情况下,英伟达同意接受停终条令,并支付550万美元罚款。

英伟达还披露,随着放弃并购Arm后,向软银支付了13.5亿美元解约费用。

在地缘政治形势和供应链混乱影响下,英伟达对第二季度给出悲观业绩展望:预计营收81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英伟达CFO克雷斯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中国和俄罗斯的游戏业务销售额损失约4亿美元,在俄罗斯的数据中心业务销售额也损失近1亿美元,共计损失超过5亿美元。

克雷斯还称,为了应对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英伟达将放慢招聘步伐并控制开支。

受悲观业绩预期影响,英伟达股价盘后跌超9%。英伟达股价波动同样波及AMD、美光、西部数据等半导体公司股票。

英伟达一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3

5月26日消息,英伟达披露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

报告显示,英伟达第一季度实现的营收创纪录,达82.9亿美元,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8%,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收入创下新高。不过,英伟达实现的净利润仅为16.18亿美元,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46%。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英伟达的调整后净利润为34.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3%。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背景下,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深度学习自动化智能的有效性,正在推动各行业的公司采用英伟达产品进行人工智能计算。尽管游戏业务实现的营收创下了季度新高,但数据中心业务已成为英伟达最主要的业务。”

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37.5亿美元,同比增长83%,约占总营收的45.23%;英伟达的游戏业务实现营收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1%,约占总营收的43.67%。

黄仁勋,硅谷新传奇?

撰文/ 吴 静

编辑/ 黄大路

设计/ 师 超

2024年才开始,就有网友选出了2024年最郁闷的三个人:第一个是惆怅农夫山泉该怎么卖的钟睒睒,第二个是郁闷首款纯电车型MEGA遭遇黑手的李想,第三个是纠结不知如何给自己的车定价的雷军。

就在中国舆论市场陷入狂热、偏执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科技圈正在被英伟达点燃,而英伟达背后的掌舵人黄仁勋(Jensen Huang)也顺势成为科技圈炙手可热的“巨星”,风头甚至盖过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美国CNBC财经主持人克拉默(Jim Cramer)直言,他认为黄仁勋比马斯克更具远见。

“我觉得马斯克可以看到行业拐点,但黄仁勋考虑的是如何改变影响这个世界的整个大局。黄仁勋单枪匹马就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而马斯克则是单枪匹马地带来了创新产品。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但掀起一场工业革命,谁能做到这一切?”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市值蒸发超2200亿美元,已经跌出美国市值最大十家公司之列。截至目前,多家华尔街机构下调特斯拉的目标价。高盛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255美元下调至220美元,摩根士丹利也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380美元下调至345美元。

但英伟达的股价却在今年以来像坐火箭似的一飞冲天,短短几个月,英伟达市值就直接飙升至2.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上市公司,超过了谷歌和亚马逊,仅次于微软与苹果。

英伟达就是赚走人工智能第一桶金的“卖铲人”。在投资界有一个说法——挖金矿的不一定赚钱,但是卖铲子的一定会赚到。当前,无论是OpenAI还是微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在亏钱,只有英伟达吃到了人工智能的红利。

英伟达到底有多疯狂?从1993年成立以来,英伟达用了30年才将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然而,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了8个月。

据悉,2024年英伟达GPU技术大会(NVIDIAGTC)将于当地时间3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圣何塞举办。黄仁勋将亲自登台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

继马斯克之后,黄仁勋开始被视为硅谷新的传奇人物。

电脑背后的奇妙世界

1963年,黄仁勋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大陆浙江,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黄仁勋很小的时候,父亲决定全家搬到泰国开办化工企业。9岁时,父亲为了让两个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将两兄弟送到华盛顿的舅舅家,在肯塔基州乡下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

后来黄仁勋才发现,这是一所专门为问题少年建造的学校。为了适应环境,黄仁勋为学校里的“大哥”补课和其他男孩一起爬墙、抽烟,每天放学还要打扫男厕所。陌生的环境锻炼了黄仁勋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一身的生存本领。

两年后,黄仁勋全家移民至美国,黄仁勋和父母在俄勒冈州团聚,兄弟俩也开始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黄仁勋在高中时连跳两级,16岁毕业,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我从小就对电脑就充满兴趣,但是在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学习,让我真正意识到了电脑背后的奇妙世界。”黄仁勋曾回忆道。

黄仁勋在大学实验室邂逅了后来的妻子,黄仁勋对她说自己要在30岁前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后来他做到了▼

1983年,黄仁勋大学毕业后选择硅谷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最初选择进入AMD公司工作,但呆的时间并不长,两年后他就跳槽到偏向于图形处理的芯片商LSI Logi,在这家公司他工作了8年,一直做到了董事,成为了一名既懂技术、又懂销售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且在此期间,他还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与两位资深的微芯片设计师克里斯·马拉考斯基(Chris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Priem)共同创立了英伟达。因为既有技术背景又懂销售和管理,黄仁勋被推举担任总裁兼CEO。

自此,英伟达正式诞生。

如果可以重来

“既然这个世界有CPU,那我难道不能做个GPU吗?”2001年左右,在中关村的一个很破旧的小饭店里,黄仁勋怯生生地对彼时的知名IT记者刘韧说了这样一句话。

刘韧注意到一个细节,当黄仁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红了,可能是他觉得将自己和英特尔相提并论,这样有点大言不惭。毕竟,英伟达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司市值仅2.3亿美元,而英特尔彼时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

在刘韧的印象中,当时的黄仁勋有点拘谨,他说,“我相信,在图形化领域做专用芯片的商业模式一定会成立”。刘韧跟黄仁勋聊了两个小时,但是这个采访后期并没有成稿。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刘韧透露,当时采访完黄仁勋,觉得两人之间的谈话没有什么亮点,连写报道的兴趣都没有,就交给了手下。

一个做网络游戏卡的公司,你会想到20年以后它会变成全世界人工智能里面最牛的基石性公司吗?

没有人能预料20年后的未来。“当年那么不重要的人,现在是多么地重要,NVIDIA的芯片支持了人工智能。”刘韧如此感慨道。

英伟达和黄仁勋的成功现在世人皆知,但即便如此,黄仁勋仍声称,如果重来一次,他不会选择创业。

“那时,如果我们意识到痛苦和苦难,以及你将感到多么脆弱,以及你将要忍受的挑战、尴尬和羞耻,以及所有出错的事情的清单,我认为没有人会创办一家公司,没有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会这么做。”

质疑声中坚守

马斯克错过OpenAI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马斯克于2015年共同创立了OpenAI,但在2018年退出了董事会。后来,马斯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ChatGPT一夜爆火,他失去了与当今最热门的技术相关联的机会。

后来,马斯克公开说:我完全承认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马斯克表示,他低估了该公司盈利的潜力。

如果说马斯克与AI浪潮是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那么黄仁勋则是这波AI浪潮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正如数字经济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所言,英伟达不是近水的楼台,它本身就是这片水域的组成部分,没有它的GPU,人工智能哪怕有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体系,也无法表现。

黄仁勋曾纹身庆祝英伟达股价突破 100 美元▼

我们可以将英伟达的发展历程大致概括为四个阶段:

1993年-1997年是蛰伏期,推出的芯片产品NV1和NV2,由于和市场主流产品不适配,面临失败。

1998年-2006年是崛起期,凭借GPU打下市场还是空白的领域,保持强势地位至今。

2006年-2016年是扩张期,凭借CUDA(即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运算架构),把GPU的应用从游戏跨到其他领域。

2016年至今,是爆发期,AI、自动驾驶、云计算,加密货币挖掘,英伟达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卖铲人。

1999年8月,英伟达推出一款经典的GPU产品(GeForce 256),这款产品在游戏市场很受欢迎,为了拓展GPU的用途,2007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框架,开发人员可以在CUDA上直接利用GPU的计算能力进行各种密集计算,如科学运算、物理模拟等。

但是CUDA的附加成本非常高,英伟达的利润多年来遭受了巨大打击,市值徘徊在略低于10亿美元的位置。金融危机期间,因为投资者的不看好,公司市值蒸发超90%。

没有人看好CUDA的价值,但即便如此,黄仁勋依旧在如潮水般的质疑声中坚持了下来,直到后来,CUDA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工具,让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英伟达一飞冲天。

当CEO的秘诀

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分享上,黄仁勋向众人分享当CEO的秘诀。

他是这样描述的,一方面,你要坚持,坚持你的信念,另一方面,你不能固执,这样你就有了灵活性。这是矛盾的,也是复杂的。很多创业公司的CEO,都非常有才华,但他们执意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敏捷。”

坚持和固执之间,只是一念之差。

2024年年初,黄仁勋参加了英伟达中国区年会,后来,他在会上身穿东北花背心、转手帕、扭秧歌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这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位美国科技界的华人企业家的另一面。

此前,黄仁勋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因此人称“皮衣刀客”。常年皮衣不离身,这背后的理由竟是不用动脑筋思考每天衣服怎么搭配。

Adobe执行长纳雷杨曾评价黄仁勋,“他是少数兼具远见以及专注于执行的领导人”。黄仁勋曾这样介绍自己,“你可以用很多词形容我,第一个应该就是韧性”,也正是黄仁勋在逆境中的选择和坚持造就了今天的英伟达。但黄仁勋说,是公司创造技术、创造市场的理念定义了今天的英伟达。

在黄仁勋看来,英伟达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创造技术,同时创造市场。30年来,英伟达意识到必须做的核心是,为了创造条件让人们可以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必须去创造这个新市场。这就是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起步较早的原因,这就是我们早期进入深度学习,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

“没有我看不上的工作,我曾经是个洗碗工,我还洗过很多很多厕所,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多。”黄仁勋说,“我热爱每一份工作,包括洗盘子和清洁厕所,没有人能像我一样把厕所打扫得那么干净!”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年内股价涨幅超170%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年内股价涨幅超170%

当地时间2023年5月30日,英伟达盘中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成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截至30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报收401.11美元,市值达9920亿美元。下面小编带来有关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希望大家喜欢。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英伟达盘中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年内股价涨幅超170%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8倍于英特尔

美国东部5月30日,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上涨3.8%至404.25美元/股,以英伟达24.7亿股总股本计算,其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至此英伟达也成为首家跻身万亿美元俱乐部的芯片巨头。

截至发稿,老牌CPU巨头英特尔市值为1245亿美元,而英伟达市值约为1.02万亿美元,相当于8个英特尔的市值。按照目前市值计算,英伟达可以排在美股第5,前面分别是苹果、微软、谷歌和亚马逊。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5月30日表示,该公司供应链将力求多元化,H100GPU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部分产品也由三星代工生产,并即将开放委托英特尔代工。

英伟达股价走势

英伟达是美国GPU芯片巨头,从游戏市场起步,近年搭上元宇宙、加密货币以及人工智能东风,最终几乎一统深度学习芯片市场。目前,GPU是全球数据中心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的标配,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随着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之间AI“军备竞赛”升温,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遭到哄抢,AI热潮也在不断激发投资者对英伟达的热情。

5月29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台北电脑展举行主题演讲。

他表示,在加速计算与生成式AI两大变革下,计算机行业正面临转折点,从1980年代的PC(个人电脑),到此后的移动终端,计算行业如今正在进入加速计算引领的又一轮变革。生成式AI所依赖的大模型,就建立在加速计算之上。他表示,生成式AI依托强大的大模型,让计算机具备理解使用者的能力,可以极大地降低编程门槛,从而消除数字鸿沟,“每个人都是程序员”。

英伟达展示的GH200芯片性能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伟达还拥有GraceCPU、Hopper及AdaLovelaceGPU以及DPU等产品。英伟达透露,未来系统厂商和云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将推出多达400多种配置的系统设备,进一步完善产品组合。

上周,英伟达交出一份远超预期的财报,在截至4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中,英伟达实现营收71.92亿美元,同比减少13%,但大幅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5.2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7.13亿美元,同比下降21%;每股收益1.09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为0.92美元。

业绩发布后的盘后交易中,英伟达股价大涨24.63%。

财报披露,英伟达包括AI芯片在内的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一季度营收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较分析师预期的39.1亿美元高约9.5%。该业务中来自云计算提供商、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对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激增。

股价飞涨下,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也急剧增长,根据英伟达2023年年报,黄仁勋直接持有8690万股英伟达股票,约占该公司股份的3.5%,以411.58美元/股计算,黄仁勋所持有的英伟达股票价值约358亿美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3339.html
作者汪波 芯片简史 摩尔定律未来10年会继续发展;国产芯最缺
现场视频!直击东部战区台岛周边联合演习震撼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