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招行够稳!1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涨跌榜 领跌

摘要: 表现整体还不错(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516篇原创

2024年1季度,诸多银行盈利能力继续降低,营收增长承压。此前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同比下降 1.73%和 0.61%。

行业震荡背景下,提高资产质量是关键,这关系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乐观的是,2023年1季度40多家上市银行这方面表现整体还不错,不良率平均约为1.17%,较2023年末持平。

细分板块来看,国有行和股份行的不良率改善较为明显,农商行保持平稳,城商行略有上升。如下图,1季度不良贷款率排名前20的上市银行里,城商行数量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位居榜首的是郑州银行。

另外蜜妹发现,在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里,也有少数几家1季度不良率微增。

2024年1季度,六大行里不良贷款率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银行,从去年同期的1.18%增加至1.24%,邮储银行该数据期内同比也是微涨0.02个百分点,成为六大行里唯二加不良率上涨的银行。当然这两家银行不良率整体依然不算高,不用太担心什么。

其他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24年1季度则都有稳步下降,其中工行、建行均同比下滑0.02个百分点到1.36%;交通银行同比下滑0.02个百分点到1.32%、农行同比下滑最多为0.05个百分点,到1.32%。

2024年1季度,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改善更明显。9家股份制银行里,有6家该数据同比下滑,其中民生银行下滑幅度最大,为0.16个百分点,不良率1.44%。

这些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民生银行业绩增长乏力,资产质量状况也不佳。经过持续的努力后,虽然目前业绩增长动能依然不足,但至少资产质量改善了些。

此前民生银行居高不下的信用卡不良率一直被诟病,该行这两年也致力于这方面不良资产处置。

据经济观察网统计,2023年民生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超过120亿元。此外,民生银行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银登中心”)挂牌信用卡不良资产超过142亿元。2024年,类似动作仍在继续。

公开报道显示,5月18日民生银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正式上线,能否在风控方面有所优化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尽管1季度不良率同比下滑0.07个百分点,不过依然处在同行来看相对较高的位置。华夏银行这两年的情况也是一言难尽,主打一个“董监高”变动频繁。

9家股份制银行里,平安银行是1季度不良贷款率唯一上涨的一家。平安银行2024年开局似乎不太顺:营收下滑、降薪传闻,前几天还被监管部门罚款6700多万元……

最后想@一下招商银行,是9家股份制银行里唯一不良贷款率低于1%的,真是够稳!


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贷款风险状况

银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控部负责人刘表示,风险监管是银监会的主要职责,不良贷款的监管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 银监会高度重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引导银行审慎判断、准确分类、加快处置。 目前,银行业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86%,保持在合理水平。 此外,随着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 2020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金额达到3.02万亿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 今年一季度处置不良资产4827亿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我们预计会高于去年同期。 6月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为79.6%,明显低于100%。 一些审慎的银行已将所有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归为不良贷款。 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对冲疫情影响,保护市场主体,银监会采取了延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多项金融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有利于稳定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帮助一大批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化解风险,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对稳定银行信贷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我们指导银行主动加大不良资产拨备和处置力度,尽早处置风险,为风险应对腾出更多空间。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回升不平衡、基础不稳,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一定困难。 由于不良贷款暴露的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将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 对此,银监会深入研究研判风险,把握风险底数,引导银行审慎经营,加强风险控制。 督促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充分评估风险,分类资产,足额计提拨备。 鼓励银行统筹应对不良贷款反弹,有效运用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信用卡业务遭遇“阵痛期”:不良率全线反弹,工行消费额大降近20%

一、信用卡业务遭遇“阵痛期”:不良率全线反弹,工行消费额大降近20%

信用卡业务仍在经历交易金额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阵痛期。

去年下半年,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零售信贷投放力度,并且降低风险偏好,按揭贷款占比提升,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股份行下降更为明显,而对于信用卡的发展策略,银行之间发生分化。

“去年一季度交易量断崖式下降,四月、五月后开始逐渐恢复交易量。”一位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坦言,全年境外刷卡消费交易基本没有了,境内只有用消费返现、优惠券等激励手段促进交易额回升。去年三季度开始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全年交易额仍然很难反弹。

在此情况下,相较于发卡量,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更为看重的交易量在全年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信用卡策略趋于保守。

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1.30万元,同比下降6.38%;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56.85元,同比下降10.97%。“信用卡交易量比发卡量更为重要,是交易手续费、分期业务的基础。”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工行对信用卡业务有所收缩调整。2020年该行未使用的信用卡信用额度1.0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1.79%。信用卡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加约100万张,较上年少增700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增速较上年下降7.68个百分点。

经收缩调整后,工行成为信用卡资产质量唯一好转的上市银行。工行2020年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0.88亿元至129.06亿元;不良率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89%。

其余银行中,建行去年新增发卡量1100万张,但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同比下降3.2%。

招行仍是信用卡交易量最大的上市银行。招行去年新增发卡423万张,信用卡交易额4.34万亿元,同比下降0.17%。招行财报称,在信用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主动持续调优客群结构,不断迭代升级团队业务能力,提升获客效率。

兴业银行是唯一实现信用卡交易量两位数增长的银行。兴业去年新增发卡469.54万张;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7%。

从整个银行业看,受疫情影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策略业务发展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用卡贷款(透支、分期)投放迥异。

国有大行中的建行、农行、邮储,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兴业仍大力度加大信用卡贷款投放,信用卡透支规模两位数增长。但是,国有大行中的工行、交行,股份行中的浦发、中信、光大、平安等相继收紧信用卡贷款投放。

经过这一调整,招行信用卡透支规模超过工行,仅次于建行。截至2020年末,建行、招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分别是8257.10亿元、7466.87亿元,分别增长11.40%、11.27%。工行信用卡贷款规模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建行财报称,深化场景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机场高铁、城市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三大特惠商圈建设,挖掘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景,加大与支付宝、抖音、网络、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绑卡支付、积分兑换等业务合作,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信用卡透支增长最快的是邮储、兴业两家银行。截至2020年末,两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分别为1446.41亿元、3721.17亿元,分别增长17.41%、17.32%。去年12月,邮储银行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信用卡中心专营机构。

平安、中信、交行、浦发信用卡透支收缩。截至2020年末,上述四家银行信用贷款规模分别是5292.51亿元、4852.32亿元、4641.10亿元、3721.17亿元,分别下降2.07%、4.38%、0.70%、11.72%。

对于信用卡贷款变化。平安银行财报称,去年初受疫情冲击,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该行积极推进线上化场景布局,去年3月以来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信银行财报称,持续优化分期结构,加大分期交易和分期资产调整力度,提升账单、单笔分期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场景分期,以多元化场景驱动客户分期需求,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8家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上市银行中,除工行业务收缩不良率下降外,其余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民生银行。截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0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财报坦言,新冠疫情以来,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人群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贷款风险加速暴露,银行业信用卡贷款整体呈现风险上升态势。2020年新户逾期率 0.5%,同比下降 0.38 个百分点。2020 年下半年新发不良比上半年下降 25.88 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称,从不良贷款率结果看,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卡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力度有待加强。还原本年不良资产处置后,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处于中等水平,未来本行信用卡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截至2020年末,平安、中信、兴业、浦发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是2.16%、2.38%、2.16%、2.52%,分别较上年末增长0.5、0.64、0.69、0.22个百分点。

建行、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在2%以下,截至去年末分别是1.40%、1.66%,分别增加0.37、0.31个百分点。

银行业对2021年信用卡资产质量仍持不乐观预期。兴业银行财报称,2021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继续释放,资产质量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招行财报称,展望2021年,鉴于疫情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仍在恢复,叠加共债风险等因素,预计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仍将持续面临压力。中信银行财报称,贷后坚持现金清收、常规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行的多样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同时,积极主动 探索 信用卡批量转让业务,全力以赴压降不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二、广发信用卡:还款后,网上银行的交易明细也有显示,为什么信用额度还是...

信用额度当然不变,这是发卡时就定了的,除非银行给你提额或你自己打电话去申请,否则是不会变的。会变的是可用额度,只要消费或钱入帐这个额度就会有变化

三、怎样增加信用卡的交易量

正常使用信用卡的话,多去各种商场正常买东西用信用卡刷了消费。

关注!2021年信用卡新规颁布,对负债人有没有影响?

关注!2021年信用卡新规颁布,对负债人有没有影响?

2021年1月,央行就信用卡的使用颁布了新规,新规的颁布对持卡人(负债人)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但总的是“利”大于“弊”。

信用卡新规最主要的对信用卡逾期的规定,对负债人的影响也最大,具体如下:1.取销滞纳金,增加违约金。信用卡逾期后,不再有滞纳金,即“违约金”取代了“滞纳金”。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影响不大,但具体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违约金不会有利滚利的现象;

2.量刑金额发生变化。之前信用卡逾期一万元就可以被认定为信用卡,但现在的量刑标准提高到了5万元,也就是说只要持卡人逾期金额超过五万元时才需承担刑事责任,从这一点来说,对持卡人(负债人)是比较有利的;

3.最低还款额降低。在新规之前,持卡人每个月的所需还钱的最低额度一般不会低于10%,但是现在的银行标准可能会降到10%以下;

4.透支率调整。新规之前取现是没有要求必须要持卡人一次性还清,但新规之后,就对此事进行了新的规定,取现金额被划分到最低还款额里,稍不注意就会产生信用卡逾期情况,这一点对持卡人(负债人)不利;

5.免息期或将长达60天。新规之前,一般信用卡免息期在25天至56天之间,新规之后,免息期可达六十个工作日。

注意,信用卡逾期有救了!2021年新规出台

在如今信用卡泛滥的时代,信用卡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消费方式。

信用卡的出现,缓解了一部分人的短期经济压力,让大家在资金紧急的时候能借到钱。同时也让一部分人享受到了提前消费的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了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的。

但是,在享受着这一系列福利的同时,也将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如果持卡人在进行了消费过后,无法进行偿还的话,就会面临欠款无常收回的风险。

而对于持卡人来说,因为在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一旦发生一点意外,经济无常运转的话,就会面临信用卡带来的逾期问题,一旦逾期,就会影响到持卡人的正常征信,如果逾期时间过长的话,还会面临银行的催收和风险。

面对这些现象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后,国家也是及时的发布了最新的解决政策,如果还不知道的持卡人,下面一定要看完。

像是一些大量的电话和短信骚扰,进行欠款人通讯录爆破,恶意泄露持卡人的私人隐私,语言和行为上对持卡人进行威胁等等,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如果遇到可以保留相应的证据后向银保监进行举报或者是直接报警处理。

而国家对于短期确实无力偿还欠款的人,也是出具了一条相关的解决法规。那就是个性化分期还款,对于因经济困难,短期无法进行还款,但是有强烈还款意愿的持卡人,可以进行申请办理个性化分期还款业务。

在办理个性化分期成功后,不仅可以进行法分期还款,减轻持卡人短期的经济压力,同时还停止了被催收和利息的增长,使持卡人的还款之路更加通畅。

在这个新规实施以后,许多人也是享受到了这个政策的,像交通、浦发、民生银行等都是可以办理12到60期不等的分期。招商、广发是可以办理12到48期的。其余银行也是有各自不同的分期期限,大家如果需要办理的可以直接致电开户银行客服进行咨询。

信用卡业务遭遇“阵痛期”:不良率全线反弹,工行消费额大降近20%

信用卡业务仍在经历交易金额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阵痛期。

去年下半年,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零售信贷投放力度,并且降低风险偏好,按揭贷款占比提升,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股份行下降更为明显,而对于信用卡的发展策略,银行之间发生分化。

“去年一季度交易量断崖式下降,四月、五月后开始逐渐恢复交易量。”一位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坦言,全年境外刷卡消费交易基本没有了,境内只有用消费返现、优惠券等激励手段促进交易额回升。去年三季度开始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全年交易额仍然很难反弹。

在此情况下,相较于发卡量,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更为看重的交易量在全年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信用卡策略趋于保守。

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1.30万元,同比下降6.38%;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56.85元,同比下降10.97%。“信用卡交易量比发卡量更为重要,是交易手续费、分期业务的基础。”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工行对信用卡业务有所收缩调整。2020年该行未使用的信用卡信用额度1.0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1.79%。信用卡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加约100万张,较上年少增700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增速较上年下降7.68个百分点。

经收缩调整后,工行成为信用卡资产质量唯一好转的上市银行。工行2020年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0.88亿元至129.06亿元;不良率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89%。

其余银行中,建行去年新增发卡量1100万张,但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同比下降3.2%。

招行仍是信用卡交易量最大的上市银行。招行去年新增发卡423万张,信用卡交易额4.34万亿元,同比下降0.17%。招行财报称,在信用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主动持续调优客群结构,不断迭代升级团队业务能力,提升获客效率。

兴业银行是唯一实现信用卡交易量两位数增长的银行。兴业去年新增发卡469.54万张;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7%。

从整个银行业看,受疫情影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策略业务发展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用卡贷款(透支、分期)投放迥异。

国有大行中的建行、农行、邮储,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兴业仍大力度加大信用卡贷款投放,信用卡透支规模两位数增长。但是,国有大行中的工行、交行,股份行中的浦发、中信、光大、平安等相继收紧信用卡贷款投放。

经过这一调整,招行信用卡透支规模超过工行,仅次于建行。截至2020年末,建行、招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分别是8257.10亿元、7466.87亿元,分别增长11.40%、11.27%。工行信用卡贷款规模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建行财报称,深化场景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机场高铁、城市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三大特惠商圈建设,挖掘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景,加大与支付宝、抖音、网络、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绑卡支付、积分兑换等业务合作,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信用卡透支增长最快的是邮储、兴业两家银行。截至2020年末,两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分别为1446.41亿元、3721.17亿元,分别增长17.41%、17.32%。去年12月,邮储银行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信用卡中心专营机构。

平安、中信、交行、浦发信用卡透支收缩。截至2020年末,上述四家银行信用贷款规模分别是5292.51亿元、4852.32亿元、4641.10亿元、3721.17亿元,分别下降2.07%、4.38%、0.70%、11.72%。

对于信用卡贷款变化。平安银行财报称,去年初受疫情冲击,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该行积极推进线上化场景布局,去年3月以来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信银行财报称,持续优化分期结构,加大分期交易和分期资产调整力度,提升账单、单笔分期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场景分期,以多元化场景驱动客户分期需求,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8家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上市银行中,除工行业务收缩不良率下降外,其余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民生银行。截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0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财报坦言,新冠疫情以来,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人群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贷款风险加速暴露,银行业信用卡贷款整体呈现风险上升态势。2020年新户逾期率 0.5%,同比下降 0.38 个百分点。2020 年下半年新发不良比上半年下降 25.88 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称,从不良贷款率结果看,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卡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力度有待加强。还原本年不良资产处置后,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处于中等水平,未来本行信用卡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截至2020年末,平安、中信、兴业、浦发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是2.16%、2.38%、2.16%、2.52%,分别较上年末增长0.5、0.64、0.69、0.22个百分点。

建行、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在2%以下,截至去年末分别是1.40%、1.66%,分别增加0.37、0.31个百分点。

银行业对2021年信用卡资产质量仍持不乐观预期。兴业银行财报称,2021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继续释放,资产质量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招行财报称,展望2021年,鉴于疫情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仍在恢复,叠加共债风险等因素,预计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仍将持续面临压力。中信银行财报称,贷后坚持现金清收、常规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行的多样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同时,积极主动 探索 信用卡批量转让业务,全力以赴压降不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央行发布新规定,信用卡迎来2项调整,持卡人使用要多留心了

伴随着移动支付这种模式的普及,现金在人们生活当中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银行卡的发行数量却一直在增加。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在2020年全国14亿人口当中,平均每个人手中的银行卡数量大概是 6.4张。显然,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不是每一张卡大家都会在生活当中使用得到。

一般来说经常使用的也就是两到三张而已,剩下的卡就被大家闲置起来,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睡眠用户。其实银行账户如果过多的话,会给银行带来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在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措施要发起断卡行动。在进入2021年7月以后,又有多家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清理银行内部的睡眠账户。

除了银行卡以外,信用卡的发行数量也一直在增加。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信用卡发行数量高达7.84亿张。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拥有信用卡。

信用卡在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就受到了消费者们的青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拥有透支功能,平均每张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在2.5万元左右。

这样看起来并不算高,但是在半年之内应该偿付的债务总规模为892.20亿元,同比增加6.39%。还不起信用卡的人非常多,有的人还因为还不起钱申请了个人破产。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如果还不起信用卡欠下的费用的话,就会被银行列入征信黑名单当中。后果更为严重的情况会被限制高消费,自己也就因此成为了老赖,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家人的生活。

而对银行来说,逾期金额过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会直接导致不良贷款率直线上升。所以, 央行方面也发布了关于信用卡的最新规定,从2021年开始就都要按照新规定使用信用卡。

第一个规定是将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取消。 在新规定之前,国内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定为了0.0005%,贷款利率的下限是上限的70%。但是在新规定之后,不会再设置上限和下限了。

也就是说,以后不需要再按照之前的规定执行利率的范围,利率由银行和用户之间共同商议。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信用度非常高的客户,银行就可以把你的贷款利率降低。

如果你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客户,银行就会把你的贷款利率调高。根据一个专业人士的透露,这样的方式可以给不少规模比较小的中小型银行带来市场竞争力。在未来,这种差异化定价的方式肯定会成为整个行业的方向。

第二个规定就是要将利率透明化, 那么到底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需要银行把透支利率公开,让用户们都能够知道透支利率到底是多少。

在过去,银行一般会在显示板上公开日利率,但是却不怎么公开透支利率。在央行执行新政策之后,透支利率也会每天公开,这样可以让大家充分意识到逾期产生的利息到底有多高,可以起到警示性的意义。

除了以上两个新规定以外,多家银行在六月份又先后公布了关于信用卡管理的报告,明确指出在银行把用户的信用综合评估了以后,会对那些存在风险的用户采取贷款限制额度或者直接限制交易的措施。

比如中国银行方面就公布会对包括,不能及时偿还信用卡额度在内的用户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做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让多重负债情况减少。

可以充分促进用户在自己信用卡额度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消费,不产生盲目消费的心理,避免导致无法还款的情况发生。总体来说,在未来国家对信用卡的监督管理机制会变得越来越严格。

如果你想要申请信用卡,但是你并没有达到银行的标准就会被直接拒绝。如果你是一个风险用户的话也会进入到银行的监督管理范围之内。当然,如果你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正常使用银行卡正常还款就可以了。 由此,央行发布新规,信用卡迎调整,利率上下限等2方面有变化,多注意。

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使用了额度以后一定要及时归还,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信用卡固然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使用过程一定要小心谨慎,稍微一不注意就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从而被银行拉进征信黑名单,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今日话题:央行发布新规定,信用卡迎来2项调整,持卡人使用要多留心了

央行正式出手,信用卡消费迎来“大整顿”,2项新规需多注意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很多银行也推出了关于信用卡的办理业务。可能有很多人对于信用卡并不陌生,甚至手中可能已经有了好几张信用卡。而信用卡的本质便是超前消费,之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是少花钱多存钱。这种消费观念的好处在于每个人手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积蓄,但在遇见一些急事的时候手中的积蓄往往会不够。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稳定借钱的渠道。在这种需求性便产生了信用卡。

事实上,除了很少一部分人真的因为急需资金从而办理信用卡,更多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原因在于能够超前消费,以此来满足自己购物的愿望。而恰逢现在消费主义盛行,很可能今天买了一支口红,明天就又想买一部手机,而不久之后又想与朋友出去旅行。如此花钱如流水,难道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富有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些堪称潇洒的花费背后,是还不清的花呗和借呗。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人心比较躁动。而超前消费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产生了许多依靠借钱才能生活的人们,但同时,这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商机。各种借贷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其不断降低借贷的门槛,同时延缓借贷人还款的速度。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自己捡便宜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最后才明白自己闯了大祸。如同无底洞一般的还款逐渐将他们的经济水平拖入深渊。

信用卡逾期的时间增长就会导致银行坏账率增加,时间一长肯定不利于信用卡消费领域的 健康 发展。而为了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类似情况的发生。其中,在央行的最新通告中已经明确表示,在2021年开始会 撤销对于信用卡额度上下限的管理,替代者则是持卡人可以与发卡的银行自行对透支利率进行商谈。

这条规定对于我国几亿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福音。因为如果仅仅只取消信用卡额度的上下限,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人陷入到了发卡银行的套路之中。正是因为担心这种问题,央行站了出来,表示信用卡持卡人今后可以与银行商谈关于信用卡的透支利率。

当前形势下,很多银行都下达了信用卡发放以及激活的硬性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向人们推销信用卡。很明显的是,信用卡并非借了不还,毕竟银行又不是慈善机构,盈利才是其主要的。而信用卡的年费和分期逾期产生的利息都是银行的收入来源。同样,正是因为每天都会多出的一点利息,才导致很多人还款如同无底洞,怎样都还不上。

无论是分期抑或是逾期都会产生一定的利息,而之前的管理中便是对信用卡的利率限定了其上限以及下限。但因为利率的设定并非随便选择,如果没有对利率的上下限做出限制,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银行将利率瞬间拔高,从而收取更多的利息。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银行故意将利率设置得很低,从而引发整个借贷市场的恶性竞争。

所以本着规范借贷市场的目的,央视推出了相关的规定。但现在的规定并不是给每家银行一个具体的要求,而是同意他们能够自行与持卡人商量利率。这会使得银行的自变得更大,同时还能够更为合理地去规范信用卡的利率,将其控制在最适合该银行开展的规模之中。所以这个决定对于许多的客户来讲也是十分令人开心的,而对于那些必须要通过信用卡来应急或者是投资的人来说,利息降低了他们的成本。

与此同时,央行也秉承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明确指出所有发卡的机构, 都要及时且完整地向大众公开自己银行信用卡的透支利率以及相关的信息。 并且在签订信用卡协议的时候更是要明明白白写出来,不得有任何遮掩,保证持卡人在了解所有情况之后开通此卡。

这项政策的意义不可谓不大,因为过去有一些信用卡会用很低的日利率来招揽客户,但日利率低并不代表年利率低,甚至还会高一些。如果对于详细情况没有了解就贸然签订协议,持卡人会多付出很多利息,这对持卡人来讲是十分不公平的。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政策?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规如下: 1.停止非法收集。 首先,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信用卡逾期的情况,要求停止一切非法催收行为。如有违法行为,及时保留证据,向提讼要求赔偿。 2、违约金代替滞纳金。 众所周知,信用卡的滞纳金很高。2021年将取消滞纳金。如果信用卡逾期,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收费标准比还款金额未还部分低5%,杜绝了复利的情况。 3.量刑标准提高。 更重要的是,信用卡的量刑标准变高了。如果是恶意逾期,银行可以,构成欺诈。量刑标准也从之前的1万提高到了5万。然后就是比如最低还款额低于10%,甚至更低。免息分期最长可达60个月,而之前的免息分期最低为20到50天。新规出台后,最多需要5年才能还清债务。具体情况是持卡人要和银行协商等等。

关于信用卡2021年形势和2020年信用卡发展形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3439.html
天空体育 麦肯纳的代表已经和曼联谈过接手帅位可能性
美系肌肉车探界者Plus也能变节油王? 合资品牌集体梭哈插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