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少顾虑 权威发布 粮食安全添保障

理赔

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将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5月3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供灾害风险兜底保障,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粮食安全添保障

不少群众关心,什么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在农业里,物化成本指化肥、种子、地膜这些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对这些进行保障的农业保险就是物化成本保险即基本险。物化成本加上地租和人工的投入,就得到总的生产成本,对总成本进行保障的农业保险就是完全成本保险。

种植收入是根据能产多少粮食、能卖什么样的价格,测算出一个目标收入。如果实际收入没达到,那么保险产品能够提供一定补偿,这就是种植收入保险。

“此次保险政策出台后,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国人的饭碗可以端得更牢。”廖岷说。

保障

全国平均来看,物化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525元,2007年开始实施,2012年在全国推广。“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物化成本保险不够‘解渴’,不能满足广大种粮农民的需要。”廖岷说,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1125元,遇到自然灾害以后,根据损失程度赔偿。

“假设一名农民种了100亩水稻,化肥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每亩成本是1500元,总成本就是15万元,如果没有保险,遭遇大灾绝收了,15万元全部损失。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险,在财政补贴下,100亩地大概交1000多元,赔偿最多可以得到12万元,加上其他农业直接补贴,基本上可以把这15万元的投入补回来,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廖岷介绍。

权威发布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说,去年农险赔付1124亿元,同比增速25.4%,5772万户农户获得理赔。今年1—4月份,农险赔付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说,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保障更加有效。农民遭受灾害后获得的理赔可以有效保障恢复再生产,大大增强种粮信心。

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更好支持防灾救灾

农险承保理赔服务水平是事关农户的获得感和农险成效的“试金石”。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

“研究加强承保理赔管理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农业保险信息化建设,支撑风险识别、费率厘定等关键环节。”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董德刚说。

据介绍,保险行业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提高理赔效率,据初步测算统计,结案周期可以缩短2/3。

优化农业保险服务、更好地支持防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去年河南遭受“烂场雨”后,多家保险公司投入3600多万元资金,和政府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联动做“一喷三防”,帮助农户抢排田间积水、进行抢收作业以及烘干运输等,大大降低了粮食损失。这一方面减少农户损失,另一方面减少了保险机构理赔压力。

“倡导‘防救并举、防胜于赔’的理念。”王衍说,希望保险机构在“防”字上做更大的文章,与政府的农业防灾减灾政策措施同频联动,共同帮助种粮农户防灾减灾夺丰收。

“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逐步覆盖产粮大县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承保理赔、运行机制、农户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受到种粮农户及地方政府的欢迎。初步统计,近3年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积增加了约1.5亿亩,增产超过500亿斤。”廖岷说,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新实施地区将工作做得更好。

各方参与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政策落实落细

成本 保险

农业保险为保障农户种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落细?

进一步优化各部门协作机制。“我们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建立了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发展有合力、农户有收益、产业有保障、资金有效率、运行较规范的持续发展的格局。”廖岷说,财政部门从发展目标、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统筹推动;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和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相关产业政策指导和定损指导;保险公司负责提供承保、理赔、宣传等具体服务;农业再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再保险服务。

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据介绍,目前各级政府依托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乡镇专业网点、村子里对接农户的协保员等,全面铺开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层服务网点约40万个,服务人员约50万人。本次政策落地过程中,将进一步发挥保险网络优势,服务好“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本次政策扩大到全国以后,各地财政将多给农户补贴约100亿元。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督促保险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机构遴选、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工作,并依托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发挥就地就近监督作用,严格审核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农户满意度、资金管理等。

进一步优化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据介绍,我国建立了直保公司大灾风险准备金、再保险、地方政府支持等大灾应对机制。但部分直保公司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虽然地方有政府救助等应急机制,但还没有与保险形成优势互补。“保险机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与应急管理机制相统筹,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风险分散机制。”董德刚说。


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努力保证现有粮农积极性,稳定东北等粮食基地

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我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今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要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移民。 总结推广整村、整乡推进的经验,强化责任制。 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要坚持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 四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 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五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要集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坚持兴修梯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六小”工程和农民住房改造。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四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成果,推进退牧还草试点工程。 要完善健全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建设和储备工作。

求一篇关于粮食的生产安全的文章

关于对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几点看法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粮食是生命之源、事业之基,手中有粮心中不荒,有了充足的粮食社会就会稳定,社会就会发展,为此,要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现就怎样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保护耕地面积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 耕地是粮农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有保护好耕地面积才能保证粮食产量。 1、要落实好中央关于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确保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 2、严格耕地占用审批手续,严禁非农占用耕地。 3、实行土地复耕制度。 二、培肥地力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 近些年来农民种地大部分以施用化肥为主,依靠化肥增产粮食,虽然施用化肥起到了增产粮食的作用,但长期施用化肥,会使耕地土壤板结,通透性差,达到一定程度将会逐渐使产量降低,只有不断培肥地力,才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为此,必须引起我们对培肥力地的重视。 1、在不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施农家肥,每年每亩不低于3立方米,以利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地力。 2、充分利用农家肥资源,使之变废为宝。 一是充分利用好猪圈,牛、羊、禽舍肥源。 二是利用好秸杆肥源,实行秸杆还田、根茬还田,由于现在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秸杆有相当大剩余,有的堆弃在村屯路边,有的弃在地里,造成极大浪费,同时影响村屯卫生环境,我们要将这些剩余秸杆实行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培肥地力之目的。 三是利用好城镇肥源,城镇公厕、居民废品,加工后变成肥料施用,以利培肥地力。 四是利用好草碳,特别是低洼盐碱地块多施一些草碳,以降低盐碱度,从而达到培肥地力之目的。 三、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和稳定粮食产量主要是提高单产,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对提高单产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品种多而杂。 有的品种未经审定就上市,这样会造成潜在减产的危险,为此科技部门一定要把好高产、优质品种关,在一个地区要通过试验、示范、定向几个高产优质品种进行推广,提高科技含量,达到增产之目的。 为确保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农业执法部门要规范市场,打假保真、保纯、保优,从法制角度确保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一是要加大对科技体系建设的投入,稳定扩大科技队伍,首先要保证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的工资,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专心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工作。 二是要加大科技部门的设备投入,完善科技部门的服务功能,使之能担负起科研、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的职能,更好地为农服务。 三是加大对对科技人员学习培训的投入,不断更新高科技人员的知识,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 四是加大对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科学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知识与本领。 五是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确保科技项目试验、示范的开展,为农民提供可靠的高产、优质种植品种。 六是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向农民传递种植、销售、科技等信息。 五、加大农田基本设施投入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核心 一是要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节水灌溉,首先要对耕地进行平整,以利农田机械化作业和灌溉。 二是要建设和完善蓄水设施,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雨水,保护好自然雨水资源,对地下水进进行补充,保证旱能灌。 三是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农田作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的保证要加强领导,贯彻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等中央有关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产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909.html
香会 见面 中美防长 这两个关键细节最值得说
遗憾!C罗数据 打满120分钟5射3正未能进球 6次越位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