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落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

(原标题:成功落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成功落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6月2日6时9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开机。其间,组合体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进行障碍自动检测,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明暗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最终选定着陆点,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即将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

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将按计划工作,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即将开机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

嫦娥六号探测器自2024年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过程。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5月30日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实现在轨分离。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同时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我国最近的几项航天科技成果是什么?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它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并搭载了7类有效载荷,将绕月工作一年,完成科学探测任务。 因为环境恶劣、空间运动关系复杂,嫦娥一号与一般的地球卫星相比,在轨道设计、测控、制导导航与控制、热控和数据接收天线研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关键技术。 [详细]嫦娥工程◆ 我探月工程又被称为嫦娥工程,其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车就位探测第三步: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表面软着陆采样,将样品带回地球

载人航天工程在我国航天史上的三个之最是什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神州七号是怎么成功回来的?

9月28日17点25分,内蒙古境内的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在一面红白线条相间的巨伞的保护下,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载着三名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地面搜救人员视野,缓缓落向地面。 这标志着神舟七号太空飞行计划完美谢幕。 9月28日下午,神舟七号完成在轨道上第45圈运行后,远望三号测控船向其发出返回指令。 神舟七号飞船进入返回阶段,整个返回过程包括制动飞行、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着陆等四个阶段。 返回舱平稳降落在指定地域、航天员健康出舱是载人航天计划的成功标志。 而为确保飞船平安返回,四个技术最为关键,一是飞船再入大气层的角度问题;二是进入大气层时的防热问题;三是黑障区的跟踪测控问题;四是着陆时的减速技术,包括减速降落伞和反推火箭技术分段减速,同时航天员的座椅也具备缓冲保护功能。 16点49分,飞船第一次调姿,然后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 随后,16点51分,制动开始。 16点56分,飞船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返回制动过程结束,并开始第二次调姿。 17点09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发出落点经纬度预报,神舟七号已飞过印度洋上空,向中国大陆区域飞来。 17点12分,返回舱和推进舱成功分离,并启动第三次调姿。 随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 从距离地面80公里高处进入大气层,一直到40公里高处,这就是所谓“黑障区”。 在返回舱通过“黑障区”的240秒内,由于返回舱表面燃烧,产生大量等离子体,地面测控中心不能获得其无线电信号。 但人们对黑障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 不久,地面测控中心就看到了返回舱的图像。 17点20分,北京飞控中心发出第二次落点预报。 据目前的中国测控水平,对于航天器轨道的测控精度可控制在“米”量级,姿态控制可以精确到0.1度,航天器返回舱着陆精度由神舟六号的10公里提高到1公里以内。 事实上,神舟六号的落点偏差也只有1公里,相当于打靶打了10环。 当时,搜救直升机直接拍到了返回舱落地的录像,这在当时大大出乎专家的意料。 如果说神州六号带有意外惊喜的话,此次神州七号的落地精度则完全在意料之内。 按计划,返回舱的主降落伞将在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时候打开。 17点25分,神舟七号返回舱在巨型降落伞保护下,进入地面搜救人员视野。 北京飞控中心发出第三次预告,落点为东经111.345度、北纬42.296度。 17点29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返回舱中报告,感觉非常好。 17点35分,北京飞控中心发出第四次落点预报。 东经111.355度,北纬42.278度。 17点38分,主降落伞联系被切断,返回舱安全落在地面。 央视直播间中,由于电视直播图像问题,神舟计划前总设计师戚发轫一直担心反推火箭是否点火。 由于降落伞只能确保返回舱速度降至每秒8~10米。 而反推火箭如果在距地面1米左右成功点火,则可使返回舱速度进一步降至每秒2米。 如果反推火箭未能点火,每秒8-10米的冲击力可能把航天员脊柱震断。 但没过多久,据央视记者报道,四个反推火箭已成功点火。 17点46分,着陆现场报告,返回舱外观检查正常。 一分钟后,舱门打开,医保人员开始为三名航天员检查身体。 18点02分,北京飞控中心通报,航天员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大约15到20分钟后出舱。 18点21分,北京飞控中心通报三名航天员重力适应完毕,准备出舱。 18点22分,中国首位太空漫游的航天员翟志刚率先轻快走出返回舱。 随后刘伯明也走出返回舱,但脚步有些蹒跚,显得有些疲惫。 航天员景海鹏最后一个走出返回舱后,三人坐在折叠椅上向观众招手致意。 翟志刚说,“这次任务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 随后,三名航天员分别进入各自的护送直升机,踏上返回基地之旅。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8098.html
5夺欧冠历史第一 五大联赛总教头 世一帅!安切洛蒂=教练欧冠
取消 私人绕月之旅 日本亿万富豪前泽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