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开辟公园时如何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在活动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回顾了中山公园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的历程。

中山公园前身是明清社稷坛。社指土地神,稷即五谷神,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地与农业的地方,古人以“社稷”代指国家。社稷坛始建于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宫殿的同时营建社稷坛,与祭祀祖先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组成“左祖右社”的礼制格局。

6月10日,为庆祝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与花园城市建设,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912年,裕隆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清政府退位。1913年,负责天安门内外指挥事宜的时任交通总长朱启钤巡视到社稷坛,看到当时荒秽的现状和宽阔的前景,即生辟建公园之念。1914年秋,朱启钤得到民国政府的许可,将社稷坛开辟为中央公园。10月10日,中央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中山公园初名中央公园,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城市公园,是北京“公园开放运动”的首座开放公园,它的成功开放促成了北海、景山、恭王府花园、潭柘寺等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私家花园、寺观坛庙的相继开放,并对北京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仅一年即建设唐花坞、来今雨轩等新建筑

据郑曦介绍,当时朱启钤主张在保持社稷坛原有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修建公园,保留了原有的五色土坛、殿堂、墙垣等古建筑。同时在皇城城墙上辟建公园南门。公园正式开放时,人们为先睹帝王禁地况景,踊跃参观,游人数以万计。

园中还增葺了山水、亭榭、花木。仅1915年一年,公园就建设了唐花坞、投壶亭、碧纱舫、来今雨轩、格言亭等多座新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朱启钤确立了“依坛造景”的建园方针,新建建筑均布置在外坛,内坛的建筑与坛庙设施格调保持至今。

公园的建筑多以中国园林传统建筑造型为主,并以匾额楹联之文意臻化园林意境。

以来今雨轩为例,其由朱启钤亲自命名,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谓新旧朋友来此欢聚。匾额最初由民国画坛声誉颇高的徐世昌书写。

6月10日,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深度人文对话“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活动现场,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历史掌故、新中国公园的日新月异、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中山公园在外坛保护、移建了一批珍贵的园林遗产。例如,从圆明园移至公园的兰亭八柱、兰亭碑、露水神台等。

中央公园是民国北京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文人还常在园中水榭举行模仿兰亭修禊的雅集。来今雨轩更是重要文化场所,在轩中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等文人组织。除开展高雅的多种展览及文化活动之外,公园还适应现代市民需要,开展卫生、体育、娱乐活动,曾建设过台球房、照相馆、金鱼池、儿童游戏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滑冰场等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修缮、维护、建设,中山公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市属公园文创已达13个品类5400种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盛行。有研究表明:在公园游览20分钟,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将得到提高。到公园去做什么?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红推荐,到公园感受文化之美,体验自然之趣。

“像中山公园这样的历史园林北京还有很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管理着11家历史名园,包括颐和园、天坛等2家世界文化遗产,北海、景山、香山等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她说,在历史名园的保护传承方面,市公园管理中心完善历史名园保护规划,挖掘历史名园的文化内涵,阐释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对古建筑进行分级分类和预防性保护,并对古树进行养护复壮,实施精细管理。

6月10日,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深度人文对话“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活动现场,参会嘉宾聆听发言。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网红文创店、特色花卉、如画的风景打卡地……近年来,有着悠久文化的历史名园频频“出圈儿”。在创新发展方面,市属公园突出“一园一品”特色植物,加大历史名园代表性景观植物培植力度。同时将公园中的一些建筑空间改造或重新装修装饰,植入咖啡茶点、阅览、手工制作等功能,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我们的公园文创涉及文化用品、日用品、食品等13个品类 5400种。”她说,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如厕所、牌示、路椅、果皮箱等形式、体量、色彩、功能等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也要与历史名园的整体氛围相协调。

张亚红说,公园是城市开发建设范围内最接近自然的场所,要为人们提供感受文化之美、体验自然之趣的空间和配套服务,让更多的人到公园去,体验快乐、释放压力、激发活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圆明园的毁灭

(1)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 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 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 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 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 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 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 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 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 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 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 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 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 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 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 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 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 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 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或者说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一方面,人们认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就是“磕头外交”引起的。 当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 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 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 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 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有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观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也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 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 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 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 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 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 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 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 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 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 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 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 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 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 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 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 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 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 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 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 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 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 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 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 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 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 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 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 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 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 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 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 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 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 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 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 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 ”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 ”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 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 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 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 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 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 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 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 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 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 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 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 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为什么圆明园被烧而紫禁城却被保留了下来?

当时英法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咸丰皇帝违背了条约,而且还杀死了21个英法公使。侵华时法军司令孟托班曾跟上司提议说要把紫禁城毁了,并烧光故宫,借此来让清政府付出惨烈的代价。

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英国首领额尔金的认可,他认为紫禁城是清朝的政治中心,一旦摧毁之后肯定会遭到清军的拼死反抗,到时候可能会难以收场。于是最终选择了圆明园这个咸丰的“后花园”,打算给咸丰一个教训。

最终圆明园被抢光烧毁了,当时难以计算的奇珍异宝都被抢走了,当时一位法军军官透露,自己抢的宝贝卖了70万法郎。

扩展资料

八国联军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

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8936.html
悟空 PC 黑神话 实体豪华
吃着下饭 做法又简单 成本十几块钱 这道水煮肉片真的太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