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利润增长564% 5G手机让华为大丰收 问界汽车

原标题:华为利润增长564%,问界汽车,5G手机让华为大丰收

去年,华为2023年营收7042亿元人民币,增长9.64%,这也是华为被打压后,重回7000亿元营收之上。

而净利润更是高达870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144.38%,这基本上说明华为已经上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寒冬。

很多人猜测,接下来华为会一路狂飙,打压再也对华为起不了作用了,因为麒麟芯片突破了、5G回归了,同时汽车业务在大增长,鸿蒙系统生态已成了。

而近日,华为发布一季度财报,发布确实如此,数据显示,华为一季度营收约1784.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66%。

更亮眼的是,其归母净利润达到了约196.5亿元,同比增长约564%。

表现为何这么牛?第一个方面,当然是华为手机的王者归来。去年Mate60系列发布,成为了中国市场最抢手的安卓手机,而2024年一季度,华为手机销量更是增长110%,和荣耀并列,成为了中国市场的第一名。

按照这个17%的市场份额来预计,华为一季度手机销量超过1100万台,而Mate60可不便宜,5000多元起,计算下来就是500亿以上的营收。

另外则是智能汽车业务方面,也成为了华为的一个新增长点,自从去年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推出新M7之后,到目前7个月时间,M7大订数量超过了17万,M9大订数量超过了7万。

同时问界已经连续几个月打败理想,成造车新势力中的第一名,而M9更是超过了奔驰、宝马、奥迪等车型,一度成为中国50万以上豪车中的第一名。

余承东更是表示,2024年1-3月份,智选车业务实现了盈利,而4月份华为车BU也实现了盈利,赛力斯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赛力斯也实现了盈利。

再考虑到2023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增长、云计算计算增长、数字能源业务增长,综合来看,华为所有的业务线都在增长,而终端业务、汽车业务增长最快。

前不久,华为又推出了Pura70系列手机,然后华为再和合作伙伴推出了新智界S7,享界汽车也来了,接下来想必华为的营收、利润会再创新高,美国的打压让华为越来越强。


华为公布2020年财报,整体表现如何?

华为是中国顶尖的信息通讯科技公司。华为旗下手机业务在2019年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二。华为获得的5G商业订单也领先各大竞争对手。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0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华为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都取得了增长。华为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8,914亿元,净利润为646亿元。尽管华为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由于2020年是处在极端困难外部环境背景下,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2020年,华为遭到外部的极限制裁,不允许任何使用某国技术的芯片企业向华为供货。华为的芯片来源直接被切断了。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旗下荣耀品牌也被迫出售。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在2019年位居世界第二,到2020年第4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只有3,300万台,同比下跌41%,市场份额跌出了世界第4位,排名位居世界第六。尽管华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其消费者业务总体还是增长了3.3% 。

华为也在积极拥抱物联网,布局造车行业,为智能造车企业赋能,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车联网,移动芯片,自动驾驶技术,车载操作系统等各个方面,积极开拓华为在物联网时代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与华为展开合作。首个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也将在4月发布。可以预计美国的极限制裁无法遏制华为,华为必将王者归来!

华为造梦,余承东造车

“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3月8日,“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首次出现在AITO汽车及华为终端官方平台。在合作伙伴愈来愈多之时,余承东想打造一个生态品牌,让华为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再困惑。

3月31日上午,华为内部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由任正非老爷子亲自签发,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会上,即将把轮值主席交给孟晚舟的徐直军进一步解释:“这个5年不是只有5年,而是我们所有文件的最长有效期就是5年。”

“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华为经过30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徐直军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几分戏谑口气。

to B和to C左右逢源,造车与不造车此消彼长。华为的“造车”路,有时候真的很像是一部电视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叫人捉摸不透。

回顾华为“造车”历史,自2019年起至今已有4年左右的时间。自打进入汽车行业起,华为就立志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经过多年发展,华为与车企之间目前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逐级递增。

在发展过程中,华为内部的一些“矛盾”也逐渐被外界所熟知。汽车业务,要怎么开展?

其一是以徐直军为代表的,华为应坚持to B,做汽车行业增量部件供应商。一如上述三种模式中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

另一是以余承东为代表的,华为该下场造车,欲颠覆行业并掌握C端话语权。一如智选车模式及该模式下余承东卖力吆喝的AITO汽车。

早在2020年10月,华为内部就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不动摇,再建言造车者调离公司。

徐直军曾透露,华为内部组织过投票,赞成“造车”与“不造车”的分别为1票和6票。不用多说,那1票是余承东。

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最伤心、最委屈之人非余承东莫属。否则,他就不会在《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发布当晚,回到那个发表于2020年10月的,第一次明确“华为不造车”的帖子下面留言:

两段话情真意切,透露出余承东的些许憋屈、又有些许不甘。关键是,在上一份决议有效期还剩半年之际,为什么华为又迫不及待地续上一份?

在余承东主导下,智选车模式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体现在产品和宣发层面,分别是赛力斯SF5阶段、问界M5/M7阶段、“HUAWEI问界”标语阶段。

第一阶段是牛刀小试,华为对赛力斯SF5的软件、体验等做了升级,并借助华为门店销售;第二阶段算是大刀阔斧,以华为为主定义车,使问界M5在设计、质量、体验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改柱张弦,“HUAWEI问界”上车,强调华为与问界的强关联性。

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尤其是面世不到一个月就夭折的“HUAWEI问界”,既是余承东对问界销量下滑的应对之策,又是其对“华为不造车”战略的试探之举。

毕竟,曾经的“百万豪车”和“超越百万豪车”,在2022年累计交付7.5万+辆之后,在2023年突然就失了速,降价也拉不回来。而作为狂热的造车派,余承东岂能坐视不管。

结果显而易见,余承东遭到了任正非的“敲打”。

在余承东口中、在销售人员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不论是问界M5还是M7,都是“华为的车”。但毕竟,它们还没用上华为的Logo,任正非、徐直军等都能接受。

而“HUAWEI问界”则不同,这是华为的红线。所谓红线,是华为内部基于资金压力、无端打压、品牌价值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当前环境下,对造车的谨慎。

但,我丝毫不怀疑,在某个合适的、恰当的时刻,华为会变得不再谨慎。

再说《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看似严厉,实则敲打。

在3月31日晚写下不甘雌伏的两段话之后,4月1日,余承东又准时出现在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的现场。

一改昨日阴霾,在媒体、行业万众瞩目的会议现场,余承东再现“大嘴”本色:“内部高层不认同‘华为’品牌的露出,虽然说法上有改变,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的实质没有什么变化。”

造车和不造车的纷争,说是余承东和徐直军的分歧,更具体一些,其实是余承东和王军的“不合”。

成立于2019年5月的华为车BU,在当时与四大BG并列、同属一级部门,王军任总裁,向徐直军汇报。

2020年10月,华为车BU从ICT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2021年5月,余承东兼任车BU CEO,王军调任车BU COO,向余承东汇报。

接手车BU之后,余承东才提出了智选车模式,才有了牛刀小试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和大刀阔斧的问界M5/M7。但与此同时,王军所主导的零部件供应模式和HI模式也在同时推进。

“今天同样来到现场的蔚来和理想负责人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追求。跨国车企巨头们也会由于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所以不会选择我们。而传统车企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同样也不会选择华为。”余承东三言两语,道出无尽辛酸。

“HI模式原来有三个客户,现在只剩一个了。”的确,极狐现阶段鲜有人提及,埃安合作已被降级,只剩下阿维塔这一颗果实,成为全村的希望。

平心而论,不是HI模式不好、也不是to B路线走不通,只是在不同组织的主导下,HI模式表现出来的性价比并不出色。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诉苦,打包买不便宜,很多东西还不能挑。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表示:“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北汽也曾抱怨,对市场吸引力大的座舱,买了全栈居然不能有。背后的冷知识是,智能座舱归余承东的消费者BG管,智能驾驶归王军的车BU管。

余承东表示:“如果使用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车型没有达成一定销量的话,就无法实现商业利益变现,因此,华为希望能够更好地与整车厂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2022年9月,任正非一篇内部讲话把“寒气”传给了每一个人。关于汽车业务,当时是这样说的: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没形成任正非口中商业闭环的,正是王军主导的HI模式。对华为来说,HI模式相对投入高、产出低,并不能很好地缓解华为当下的利润困境。

to B还是to C,华为在战略上也许还在摇摆,但在人事上已经做出了选择。2023年2月,王军被曝光已停职,而官方并未回应。

以上,虽不能让华为的汽车业务马上盈利,但至少能从之前的拧巴状态中稍微解脱出来。对华为自身、对合作伙伴,都大有裨益。

从前,余承东一心只为问界呐喊,但随着责权变动,他为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站台,也在谭本宏的陪同下和徐直军一同到访阿维塔。另外,阿维塔11也开始入驻华为旗舰店。

虽然受到了敲打,但对华为的汽车业务而言,余承东仍然大权在握。

2022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受到的制裁愈加严苛,华为的业绩压力山大。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漂亮国的无端制裁,华为才开始进军汽车行业。

其实不然,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转型,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其技术积累刚好与行业发展趋势同频共振。

当科技创新的载体逐渐从手机转移到汽车,跨界“造车”便成了每一家科技巨头不容错过的契机和选择,华为如此,苹果、网络、小米等亦如此。

而无端制裁,不过是加速了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步伐而已。

进军但不造车,彼时华为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资金需求太大;二是树敌太多,可能会影响到其它业务的合作关系,例如5G技术;三是华为要做产业的赋能者,帮助车企造好车。

如何赋能?

从软件到硬件,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从整车设计到销售……时至今日,华为已展现出一套近乎“完整造车”的丰富汽车解决方案。

基于华为生态,只要你有梦想、有资金,华为便可以帮助你创造一辆有实力、有潜力的车型。而华为的梦想是,让自身的汽车业务成为世界第一,同时助力合作伙伴成为世界第一。

当下的问题是,在战略上华为选择了不造车,要继续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增量部件供应商。但是在执行上,华为把汽车业务全权交给了造车狂热派余承东。

不论是造车还是不造车,华为都应该想想清楚了。

确定不造车,那华为就应该再多退几个身位,切实做好供应商的角色和定位。而不是干着乙方的活,操着甲方的心,总是被车企视为“夺灵魂”。

但这样的路,华为自身的HI模式没走通,网络Apollo生态也没走通。

曾经,网络Apollo的目标也和华为一样,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最终,网络主导打造了集度汽车,李彦宏曾这样解释:传统车企很保守,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足,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

“因为之前传统的一级供应商,可以研发同样一个系统提供给很多厂家使用,但使用供应商的软件方案,迭代速度又跟不上今天的竞争,所以我们要自研。”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现场,李想的发言或许也代表了大多数车企的心声。

确定要造车,那华为也应该火速前进。毕竟五年之后,又或许用不了五年,不论是从华为自身的产业状况来看,还是从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来看,都不允许华为再造车了。

比亚迪破300万,问界成黑马,2023年新能源品牌哪家强

在新能源汽车大转型的背景下,国内众多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随着2024年元旦的到来,一大批车企陆续公布了2023年12月份的销量,以及全年的累计销量。纵观这份厚重的成绩单,很多品牌的发展出人意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大车企的表现如何?

比亚迪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超过了34万台,加上2023年1-11月累计销量,去年既定的300万台年度目标顺利完成。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全年销量,比亚迪都是中国车企,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霸主。目前比亚迪不仅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包括秦家族、宋家族、海豚等在内的热销车型,都登上了各自所属的细分市场销冠宝座,而腾势、仰望、方程豹的表现也十分惊喜,更让人期待2024年比亚迪能创造怎样的新高度了。

大咖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2023年是比亚迪高歌猛进的一年,年初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销量顺利完成,展现了比亚迪无与伦比的核心竞争力,“一超多强”的局面进一步强化。它的成功不仅为广大车主奉献了全面的用车体验,更是强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比亚迪配得上所有的嘉奖。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日前公布了2023年12月交付数据,12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0,353辆,同比增长137.1%,成功达成月交付五万辆的目标。理想2023年全年共交付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六十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的明年销量目标为80万辆,且将冲击10万辆的单月交付量。

大咖点评:理想汽车的年销量,是中国新势力车企有史以来第一次迈过三十万辆年交付大关。精准的市场产品投放与领先的价值体验,都让理想汽车获得了很多家庭消费者的喜爱。虽然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存在市场质疑,但是理想汽车的成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地位。2024年是理想汽车的产品大年,如果年销量80万目标顺利达成,那么它的体量和市场价值比起奔驰、宝马而言有过之无不及。

埃安汽车

广汽埃安在2023年12月宣布其销量达到45,947辆,同比增长53%。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超过48万辆,同比增长77%。广汽埃安在上月28日已经达到了累计产销百万辆的目标。广汽埃安自成立以来已满4年零8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百万辆的销售业绩,因此刷新了全球最快突破百万销量的记录。

大咖点评:从销量看,广汽埃安无疑是传统车企旗下最为成功的新能源品牌之一。尽管广汽埃安在短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品牌形象的打造与市场营销方面仍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同时产品也到了适时更新的阶段,不然面临竞品层出不穷,销售的压力不能只靠降价促销来缓解。

问界汽车

近日,AITO问界公布了12月份销售数字,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问界系列交付新车辆,环比增长29.96%,依旧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也与此前的预期基本相符。凭借四季度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达辆,接近了10万大关。

大咖点评:虽然问界汽车的年销量放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并不是很显眼,但是下半年的表现却是市场中黑马般的存在,不仅问界新M7持续热销,问界M9的上市也有着热烈的反响。凭借着华为的加持和源源不断的订单,2024年将会是问界汽车大展拳脚的一年,加快生产线建设和产能供应,才是问界品牌的当务之急、

小鹏汽车

近日,小鹏汽车如期发布去年12月销量数据,达到20,115辆,较去年同期的1.13万辆,同比增长78%。这是其继去年11月后,连续第二个月销量破2万辆。2023年1-12月,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达到14万辆。自2018年12月交付以来,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40万辆。不过,小鹏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是20万辆,完成度仅为七成。

大咖点评:小鹏汽车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主要是上半年的表现有点挣扎,好在下半年凭借小鹏G6的强势表现实现回暖,并且小鹏X9的上市也广受好评。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他们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加强品牌建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2024年将会是品牌发展的重要一年。

零跑汽车

2023年12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台,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实现119%同比增长。2023年累计交付台,同比增长超29%,成立至今累计交付已超30万台!

大咖点评:在造车新势力当中,零跑汽车的表现十分惊喜。虽然市场热度与品牌影响力没有蔚小理大,但是凭借自研和性价比优势,依然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于定位相似的哪吒,零跑的增长势头更明显,并在年末的竞争中实现领先。零跑全新架构下的全新中型SUV——零跑C10即将开始预售,这款车可能在2024年给零跑带来不小的销量。

蔚来汽车

1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12月交付成绩。2023年12月,蔚来交付新车18,012台,同比增长13.9%;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49,594台。

大咖点评:蔚来汽车在2023年的表现中规中矩,但如果结合旗下产品矩阵来看,很显然这个成绩无法令人满意,且对比理想汽车而言,二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蔚来汽车只提供纯电产品,并且坚持换电的品牌策略,在目前仍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反而在资金的投入上成为无底洞,只能逐步寻求更多品牌的换电合作,以减轻资金方面的压力。如何找到一条兼顾销量与利润的良性发展道路,是蔚来品牌在2024年的重要课题。

除了以上这些品牌之外,包括一些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如深蓝、启源、银河成绩也可圈可点。总之在新能源这块大蛋糕中,只要产品过得去基本都能获得一席之地。2024年将会是更加内卷的一年,传统燃油车更像是强弩之末,在产品层面已经很难再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171.html
版本 游戏 6 1.0 七日杀 正式版最新宣传片公开 月上线
一宝指什么 立夏要懂吃 秋冬病不扰 立夏吃一宝 明日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