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赏荷 夏至 入山静居 风物二十四节气

今日是夏至,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可以赏荷、食瓜,更可入山静居避暑。

夏至之时,荷花正盛,从宋代至今,画家笔下的荷花皆一片清韵。宋代《出水芙蓉图》设色端庄大气,宋人写真微妙处,让人慨叹;明代文人从简幅画荷雅淡之极,题诗“水面闻香”。

历代名迹中的荷花

宋 出水芙蓉图 页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出水芙蓉图》中,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旧题吴炳绘,无据。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传)宋 黄居寀 白莲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绘册”

(传)宋 黄居寀 白莲(局部)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绘册”宋 缂丝 荷花轴

宋 缂丝 荷花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荷花水鸟图》轴(元赵孟頫)绘一枝荷花自左向右斜上而出立于水上,一双鹡鸰立于莲荷枝干,荷花双钩填色,以工带写;荷叶叶脉清新,似有微风轻拂;枝干富有弹性,仿佛只要鸟飞走,就会回复直伸之状,形态生动。全幅工而不艳,细而不拘,既无南宋花鸟画的浓艳之弊,又无北宋以来士夫画逸笔墨戏之陋,在强调文人作画重神情的同时,又摈弃文人落笔忽视形象的游戏态度。

(传)《荷花水鸟图》轴 元 赵孟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沈周《写生册》选自沈周六十八岁所作“写生”册中的第四幅,用意精而笔墨不羁。以大笔挥写荷叶,水墨淋漓交融,芦叶用笔劲利,待放荷花则用淡墨勾画,并稍加晕染,虽淡白犹胜艳红。叶心上正蹲踞的水蛙,更为此作凭添了无限生趣。

明 沈周 写生册 荷花与蹲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消夏避伏,入山避暑

夏至日,古时妇女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传)宋 黄居寀 白莲(局部)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绘册”宋 缂丝 荷花轴

度夏必定离不开扇子。一般人习惯用蒲扇,文人用折扇。书画之扇,既可以扇风,又能欣赏,真正是实用艺术两面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时,清风徐来,面颊生风,汗液挥发,难得惬意。

明 林良 画荷花 成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著名的消夏图有,有宋人《槐荫消夏图》,元 刘贯道《消夏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槐荫消夏图》,写槐树之下,一位世隐高士,养神仰以藤笪卧榻之上,所见案几手卷、香炉、蜡扦外亦有屏风幅装雪景山水,自然凉爽。

宋人绘《槐荫消夏图》

夏至宜食瓜。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面对酷暑,他画两片红壤黑籽的绿皮西瓜,题曰:“行人午热,何物能消渴。想着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

金农笔下的西瓜

也有入山避暑,敦煌壁画中绘有不少在山中静居的画面。唐人似乎更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禅意,从而对山,对水,对此间风景多了几分亲近与好感。

《坐席观山》莫高窟第431窟,初唐

绘于莫高窟第431窟的《十六观》中,韦提希夫人皈依佛法,她静心观山,以期达到理想境界。丘陵、山脉、草木只是简单勾勒,清淡设色,她应该能在这朴素中觅得真心。

《山中修行》, 莫高窟第112窟,中唐

在莫高窟第112窟《报恩经变》中,壁画中部佛陀说法,上部绘有山峦石洞,花木流泉,盘山古道,宝塔云霞,水墨晕染,色彩清新。鹿女故事穿插其中,少女禅坐窟内,一只雌鹿俯首吃草,各得其乐。

《林间写经》,榆林窟第25窟,中唐

夏至闲居,抄经不失为一大乐事。榆林窟第25窟有《林间写经》,华尔纳当年在榆林窟疯狂拍照,并夸赞它有“惊人的美”。这一窟壁画所绘的色彩,已由开元、天宝时代的富丽堂皇转为质朴纯正。色以青绿、土红为主,薄施淡彩,似有若无,含蓄内敛。

“林间写经”的局部,定格了一位佛教徒在树下执笔写经的状态,他将自己置身枝叶交错的茂林当中,高中低不同的树种姿态,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为写经的人提供了一方“林中净土”。

(本文部分文图据敦煌研究院及澎湃新闻资料)


苏轼的《东坡》诗好在何处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 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 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 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 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 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描写夏末秋初的句子!!!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 ——出自《为农》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 ——出自《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 ——出自《和圣俞百花洲》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 ——出自《暮春》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 ——出自《湖上偶居杂咏》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 ——出自《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 ——出自《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 ——出自《送杨子》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 ——出自《豆叶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出自《破阵子》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 ——出自《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 ——出自《碧瓦》 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出自《长恨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出自《寓意》 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出自《春怨》

苏州拙政园秋季旅游

拙政园导游词一、 东部景区1、兰雪堂入园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句,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中、西)兰雪堂,始建于崇祯八年(1635年),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则邻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2、缀云峰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叫做“缀云峰”。 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为“障景”。 3、芙蓉榭在兰雪堂东北面荷花池边,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即是芙蓉榭。 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坐落在水边,三面临水,四面空敞的建筑。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两种。 芙蓉榭是东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芙蓉榭面对荷花池,背后是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走到芙蓉榭门前,向西看,可看到水榭的门框上装有一个雕花圆光罩,透过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像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你走过去在仔细看看,又可以发现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有一个雕花长方形落地罩,这是一种“框景”的造景手法。 4、 天泉亭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重檐攒尖八角亭,就是“天泉亭”了,亭中有一口井,相传是大弘寺的遗物,天泉亭从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个两层建筑,不过大家走进亭子,就会发现其实它只有一层。 大家知道苏州园林建筑为什么常用飞檐戗(qiang)角吗?①飞檐高高翘起,看上去像凤凰的尾巴,给园林增添了动感和美感;②飞檐翘起,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而且坡度产生了变化,两边尾面面积扩大,有利于排水)5、 秫香馆大家看前面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积较大的四面厅 ,那就是“秫香馆”。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王心一,曾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想效仿陶渊明辞官归田园居的乐趣,但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的。 (补)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放眼望青山”,拙政园东园最高点,北与芙蓉榭、天泉亭成为对景。 6、 长廊(二十五花窗)拙政园的东部和中部就是用这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大家看走廊的墙壁上,还开有25个漏窗。 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7、进入中部,站在倚虹亭,简单介绍中部景色我们现在来到了倚红亭,它是半亭,为什么叫倚红亭呢?这是我们把廊比作彩虹,由于亭紧紧地靠在廊上,所以取名为“倚红亭”。 我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别有洞天,这种构景手法叫做“对景”。 大家看到那有一座塔吗?像不像在园林的西部啊?其实那塔是北寺塔,大概里园林有1公里远,这种造园手法叫做“借景”。 我们还可以看到水池上有座曲桥,将水池一分为二,靠近我们的,感觉水是聚在一起的,远处分两支,分散流向远方。 二、 中部景区1、梧竹幽居下面,我们来观赏“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 它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边,同“倚红亭”相邻。 以往大家所见的亭是圆形,而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方亭。 亭四周的白墙都是方形的,方墙上又有圆洞门,一座天圆地方,表示园主追求“天人合一”,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意境。 人站在亭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迎春花代表春天,西面荷花代表夏天,北面竹子代表秋天,东面白墙代表冬天(冬天墙上挂有柱状的冰)。 亭内“梧竹幽居”的楹额,是文徽明的手迹。 两旁还有一幅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 2、雪香云蔚亭我们越过小溪,步上台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是园林中部的至高点,又居园林正中,与远香堂遥遥相望,亭内有“雪香云蔚亭”和山花鸭鸟之间的韵味。 有一句古话:“不出城廊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这就创造了“山花野鸟”的意境。 亭柱上还有文徽明书写的对联“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这幅对联“以噪衬动,动中求静”。 (是否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呢?)3、荷风四面亭我们现在来到了中部花园的“荷花四面亭”。 “荷花四面”顾名思义:四面临水,夏日荷花在四面盛开,有阵阵荷香从四面飘来。 荷风四面亭位于湖中岛上,四面临水,三面植柳。 亭中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勾画出拙政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联中还蕴含了“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清代书法家张保所书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是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用在这里,都恰到好处。 4、见山楼荷风四面亭的北面便是见山楼了,它是一个两层建筑,上面叫“见山楼”,下面则叫“藕香榭”。 大家一定都知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吧?对了,“见山”就出自此处。 大家随我看:见山楼就像龙头,爬山廊就像龙身,戗角就像龙角,洞门像……龙嘴,曲桥也成了龙须,白墙成了龙尾。 “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是桌椅茶几。 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李秀成曾在此办公。 这里也是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5、香洲与“荷花四面亭”隔山相望的便是“香洲”。 “香洲”二字是文徽明的手迹。 根据《诗经》中“采杜者兮芳洲”而命名。 “香洲”是一座船形建筑物,也称为“石舫”或“旱船”。 此处的“洲”与“舟”同音。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石舫是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园林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四方亭(即现在的茶室)为前舱,面水榭为船后舱,澄观楼和野航阁为船尾。 香州是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船景之一6、小沧浪(小飞虹)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沧浪”。 “小沧浪”出自《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小院。 站在小沧浪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中,犹如彩虹,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 这里也是观赏风景的最佳。 7、远香堂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远香堂”,它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 远香堂得名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意清”之句。 它是接待厅,是园主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等活动的场所。 远香堂,①堂外设有回廊,下雨天,我们可以呆在廊内赏景;②它建筑特点四周不是墙,而都是落地玻璃窗,并且这些窗是活动的,夏天可以拆走,于是就成了四周空空的亭子,方便赏景;③室内没有一根柱子,不会遮挡视线;④室内都是清式家具,特点是:华丽但比较笨重、雕刻繁复,镶嵌较多。 远香堂前,挂有一幅苏州所有园林中最长的对联,共80字。 (什么?)三、 西部景区1、 水廊(尽头是倒影楼)我们现在到了拙政园的西部的倒影楼,前面这条曲折蜿蜒的水廊,是苏州园林中的三大名廊之一。 其他的是留园的曲廊和沧浪亭的复廊。 这条水廊沿水而建,高低起伏(临波的感觉)“倒影楼”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 “倒影楼”是一座两层建筑,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文”指文徽明,“沈”指沈周。 意思是纪念文徽明和他老师沈周的纪念堂。 “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天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 2、 与谁同坐轩(扇亭)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它是一个扇亭,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而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 “与谁同坐轩”是根据苏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词而得名,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 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只能“清风”、“明月”与我为伍。 3、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拙政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便是卅六鸳鸯馆、十八曼罗花馆了,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 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而里面则是两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面则分为两个客厅。 它与其他地方的鸳鸯厅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里比别的鸳鸯厅多设了戏台。 四面窗格上嵌有麦形蓝白相间的玻璃。 馆内四角都增设了耳房,相传园主在大厅听昆曲,演员可以在耳房休息、化妆,平日里客人来了,佣人随从也在耳房休息。 进门时,我们可看到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隶体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 北厅有“卅六鸳鸯馆”清代苏州状元洪钩的题字。 南厅有另一苏州状元陆润庠所题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名字工整对称,比喻吉祥美好。 “曼陀罗花”相传与山茶花十分相似。 因此在小院里种了18株各种山茶花来应景。 4、 留听阁卅六鸳鸯馆的西面就是“留听阁”了,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 它是一个船形建筑。 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留听阁门框上的飞罩是由一整块银杏木雕成,由松、竹、梅,“岁寒三友”和“喜上梅(眉)稍 ”两组传统图案交织在一起。 楠木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 透雕,圆润有神,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295.html
女人过了50岁穿衣好看真加分!不用扮嫩 减龄舒适 搭配到位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