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最具竞争力 联动!何小鹏赴美体验特斯拉FSD 马斯克称赞

每经记者:董天意每经实习记者:刘曦每经编辑:裴健如

6月2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通过个人微博发文称,“这次来美国时间较长,也顺便测评一下最新版的FSD和Waymo版本。我这里有特斯拉FSD V12.3.6版本,如果大家有12.4.1的内测版本也可以借给我。对于FSD和XNGP的对比,你们想重点了解哪些方面,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随后,美国知名特斯拉投资人、电动汽车分析师Sawyer Merritt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对何小鹏测试特斯拉FSD一事进行了披露,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此评论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是最具竞争力的。”

之后,小鹏汽车官方对马斯克称赞中国车企的帖子进行转发,称希望能借一台配置有FSD V12.4.1的特斯拉,并表示,“如果你(指马斯克)来中国,我们(指小鹏汽车)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小鹏XNGP ADAS的试驾”。

实际上,何小鹏对FSD入华一直持开放态度。早在今年4月,何小鹏就曾通过个人微博发文称,“今天挺多朋友问我对FSD进入中国的看法,我是特别欢迎特斯拉FSD进入中国的”。

“特斯拉拥有非常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品牌。只有更多好的产品、技术进入,才可以让整个市场和客户有更多好的体验,让市场更向良性发展和加速跑。”何小鹏表示。

今年5月,小鹏汽车发布了能够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何小鹏曾公开表示,2024年,小鹏汽车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据悉,目前特斯拉FSD已进入V12.3阶段,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软件FSD V12版本在北美加速落地。今年6月初,马斯克公开表示,已向特斯拉员工推送FSD 12.4.1版本,并计划在未来向部分外部用户开放测试。

在6月14日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也着重谈到了特斯拉FSD的技术。他表示,今年晚些时候,FSD将解锁HW4.0的全部性能,V12.4、12.5版本已显著不同于V12.3。

在中国市场,今年以来,特斯拉FSD即将入华的消息不断。日前,据财新报道,一名接近上海市政策制定部门的人士称,上海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向特斯拉发放了道路测试牌照,FSD可能正在测试。对此,特斯拉中国方面未予置评。

而在4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是唯一一家符合合规要求的外资企业。这也被外界视为特斯拉在为FSD(Supervised)v12.3.6入华扫清障碍。

业内分析认为,特斯拉加速FSD入华的脚步,一个重要原因是欲进一步提振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约13.24万辆,消化了特斯拉全球市场产量的30.57%,但同比下降了3.64%;另据乘联会最新数据,今年5月,特斯拉在华销量超过5.5万辆,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29.9%,在华市场份额为3.2%。虽然5月销量数据亮眼,但前5个月销量仍下滑了0.5%。

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特斯拉在华还面临召回风波。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6月14日披露消息,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4年7月1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4年4月2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3、Model S和Model X电动汽车,共计5836辆。

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生产制造原因,导致驾驶员座椅占位功能异常,在车辆启动后且驾驶员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不能发出警示音和视觉警示,存在安全隐患。

7月1日起,特斯拉将通过OTA(无线)更新免费将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升级至软件版本2024.20.3或更高版本,用户无需前往门店即可完成软件升级。对于无法通过OTA方式召回的车辆,特斯拉将联系用户,免费检查召回车辆的驾驶员安全带提醒功能,并对存在故障的车辆进行维修。

这已经是特斯拉今年在中国发出的第二次车辆召回。今年2月23日,因软件问题导致倒车摄像头无法显示,特斯拉在中国召回8700辆汽车。而在去年12月29日,特斯拉还曾因软件问题在中国召回超过160万辆汽车。

每日经济新闻


小鹏汽车:“智驾红利”即将爆发

“客户选择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比计划来得更快更猛烈。”

小鹏第二季度财报,数据不好看,意料之中。 重要的是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的只言片语,让我们看到触底反弹之后的小鹏汽车,终于要迎来坚持智能驾驶标签的自证时刻。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何小鹏分享的两则信息:

一是与大众的合作和战略投资,智能驾驶技术是重点之一;二是小鹏G6首月订单,70%以上是带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

这也意味着,从行业到消费者,小鹏长久以来坚持投入、并作为核心竞争点的智能驾驶,正在被认可和接受。 过去为人所质疑的智能驾驶标签,小鹏终于可以初步自证。

自证之后,是价值兑现。 何小鹏表示,期望通过核心领域的全栈技术创新,把竞争力领先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普及到全球更广大的客户群,并且在更高量级的规模上,打造可持续的由硬件、软件、运营以及赋能合作共同支撑的商业模式。

简单翻译一下,在技术兑现价值这件事上,同行和用户的钱,小鹏都想挣。

智驾价值初步兑现

在小鹏第二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在开始的演讲中分享了小鹏汽车近期的一些重大进展。 核心事件有两个,一是与大众的合作,二是关于小鹏G6的产销进展。

何小鹏与大众中国CEO贝瑞德合照

何小鹏表示,7月份小鹏与大众集团正式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纯电平台和智能化软件技术上全面合作,长期共赢。 同时大众集团将战略投资小鹏汽车约7亿美元,成为小鹏的长期战略股东。 双方会通过全球汽车行业首创的软硬件全栈技术合作的商业模式,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智能化软件技术的合作,决然少不了小鹏坚持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

这次合作为什么受到整个行业的关注?

一方面,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是最近一段时间本土车企向国外同行反向输出技术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小鹏所说,这不仅仅是小鹏汽车,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小鹏将会借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向行业输出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车企。

智能驾驶方案开放的想法好多人有,比如前不久马斯克曾表示愿意向全球车企开放FSD智能驾驶方案,但没想到第一个做成这事儿的是小鹏。

小鹏G6

关于小鹏G6,何小鹏则是分享了一个数据:在G6上市首个月的订单中,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比例占到70%。

显然,这样的状况是在小鹏管理层预料之外的。 何小鹏表示,客户选择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比计划来得更快更猛烈。

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分析下来也在情理之中,从G6的整个价格设置来看,580 MAX版本价格已经下探到22.99万元——这应该是整个市场中,我们所能找到最便宜的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车型了。

不管是与大众的合作,还是G6 MAX订单的状况,都说明了一件事——小鹏长期以来坚持智能化标签,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长期投入,已经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拐点。 这个拐点,就是长期的投入转为价值兑现的时刻。

什么是价值兑现?

小鹏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在同业得到认可,因为大众以投资换技术合作,本质上还是花钱买技术;同时在用户端,车主有了为智能驾驶付出更多成本的意愿。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根据小鹏内部的用户调查,影响用户购车与否的因素中,智能驾驶能力从过去的8-9名开始上升到第4名左右。

这也说明,整个市场大环境是,用户对智能驾驶的认可和需求正在提升,智能驾驶已经与舒适性、经济性这些买车刚需一样,成为买车比较靠前的考虑因素。

对于小鹏来说,智能驾驶的价值兑现现在才刚刚开始,往后还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降本、普及

讲到技术的价值兑现,往往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围绕着技术的一套商业模型。所以在智能驾驶这件事儿上,小鹏想怎么赚钱?

何小鹏的选择是,降本和普及。

小鹏最新驾驶辅助系统XNGP

根据小鹏的计划,支持无高精地图的XNGP将在今年10月份OTA上车,届时城市NGP的落地将会加速,年底铺开50城是小鹏此前就给出的承诺。

无图之后的下一步规划,是高阶智驾方案的市场下沉。 2024年小鹏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使XNGP的BOM成本降低50%,让行业最先进的智能驾驶硬件成为全系标配。

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前小鹏智能驾驶负责人吴新宙此前也有过只言片语的透露。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小鹏将整合LCC/ACC这类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到XNGP系统当中去,也就是用一套算法搞定不同的功能,而这种整合将会持续到明年。 高速NGP、泊车域功能、城市NGP也将被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端到端的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何小鹏这次在沟通会上透露,小鹏智能驾驶前沿技术成果将会在15万元级别车型上应用上车,与此同时,小鹏也将探索软件订阅的灵活付费方式。

最终,小鹏将打造一个由软件、硬件、运营以及赋能合作共同支撑的商业模式。

根据以上信息,小鹏围绕着智能驾驶价值变现的故事,最终变得清晰。

面向C端,智能驾驶以服务变现的方式进行收费,创造营收。 在此之前,小鹏的智能驾驶也曾有过付费订阅的过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智能驾驶需求顺位还不够高,且硬件成本还没有大幅下降,无法成为标配的时候,付费订阅率并不理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驾驶的普及。

但是现在,C端用户的智能驾驶需求已经成为显性购车条件,剩下的工作就是降成本,争取将智能驾驶的落地车型价格边界尽可能的扩大。

在To B端,则是赋能合作,说简单点就是全栈技术方案变现。 在这方面,大众与小鹏的合作算是一个开始。

这套打法看下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这拿的大体上就是特斯拉之前写下的剧本,车企的生意从单纯的卖车变成卖车+卖服务,延长价值链条。

不出意外的话,这套商业模式的“样板间”就是当下红得发紫的小鹏G6。

小鹏G9获得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剧本是特斯拉写的,小鹏在进度上却是先于特斯拉,比如技术方案的开放和变现,再比如广州街面上跑的G9 Robotaxi车队。

AI定义汽车

在这次财报会上,除了对于小鹏本身的业绩说明和规划,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下一步新动向,何小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核心的内容是:

“在全球范围内,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将成为历史,AI定义汽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而小鹏对自己的定位是,这一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

如何推动,小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何小鹏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建立公司级的智能化研发、规划和运营团队,其本人将会亲自带领这个“大智能”团队,统一规划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多个智能创新技术的演进。

至于更加细节的东西,何小鹏并未在财报会上有更多的透露,但今年的小鹏1024科技日可以期待一下。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AI定义汽车,何小鹏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下行业技术发展的事实?

从行业最新的技术动向看,智能驾驶软件方案上,端到端大模型算法的应用成为主流,各家的方案深究起来大差不差,技术的考验从算法变成数据闭环能力和方案迭代速度。

智能座舱方面,有一个最新的动向是,自语言处理大模型ChatGPT问世之后,各家车企都开始将语言处理大模型在座舱、尤其是交互层面上的应用进行尝试,比如理想此前家庭科技日发布的Mind GPT,极越文言一心上车等等。

这是软件层面的动向。 硬件层面,大模型的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吃数据,二是吃算力,所以最近两年我们能看到的是,车载AI芯片算力越卷越高,智能驾驶和座舱芯片均是如此。

英伟达雷神芯片,算力卷到2000TOPS

抛开汽车行业,AI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随着技术风向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内涵,在现在这个阶段,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几乎等同于AI概念本身。 事实上,大模型也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通用解,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AIGC这类内容生成皆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AI定义汽车并没有错,而且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对比之下,上一个时代,即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更像是为今天的进程完成技术上的准备和探索,比如软硬解耦的电子电气架构,或者是智能汽车的范围定义等等。

AI定义汽车的终局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想,毕竟在iPhone 4出现之前,没有人想过手机会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也没想过基于智能手机生态,衍生出的无数改变行业的应用。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AI定义汽车的将来,一定会是汽车行业的iPhone 4时刻,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小鹏为代表的具有未来观的车企,已经开启探索了。

下半年现金流转正

最后,小鹏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以及下季度的指引,我们也简单的盘一盘。

小鹏二季度财报部分数据

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总营收为50.6亿元,较去年减少31.9%,环比上个季度增加2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44.2亿元,同比下降36.2%,环比增加25.9%。

营收增长与交付量基本同步,今年4-6月,小鹏累计交付量为辆,较去年同期减少32.6%,环比上个季度增加27.3%,顺利完成了上个季度给的交付指引。

从营收和交付来看,小鹏已经初步抑制住了下滑的趋势,不过在盈利端,情况并未有好转。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小鹏销售成本达到44.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2%,环比第一季度增加25.6%。 总体毛利率为-3.9%,较上个季度减少5.6个百分点,汽车销售毛利率为-8.6%,较上个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

马斯克称中国电动汽车领先世界,何小鹏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

何小鹏回应:马斯克称中国电动汽车领先世界起码还需要10年的努力。 要做到领先全世界,除了在技术和产品要领先,还要在市场上领先和商业上多赢。

特斯拉FSD入华前夕,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先上车了

智能驾驶在AI技术的加持下正在出现飞跃式的进展。 在特斯拉的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就已经量产上车了。 在中美这两家自动驾驶领域的翘楚的推动下,这项技术以往的线性发展过程将被彻底改变。

5月20日,在小鹏汽车举办的AI DAY发布会上,该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并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2025年,小鹏汽车将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鹏汽车明确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小鹏汽车此次宣布推出端到端大模型的时间点非常关键,一方面,特斯拉的FSD入华出现新的转机(根据中美双方相关部门接触的公开信息判断,中国可能不会全面放开特斯拉FSD在中国上路,但可能会开发部分试点。 不过距离马斯克4月28日访华即将过去一个月还没有相关消息),这被认为将给国内车企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其他在自动驾驶领域相对领先的企业尚没有推出端到端大模型,可以说,小鹏汽车占了先机。 这进一步强化了小鹏汽车作为自动驾驶领域领导者的形象,也让它在和最强的竞争对手华为的竞争中暂时领先。

端到端大模型对自动驾驶意味着什么?按照小鹏汽车官方说法,采用AI技术的端到端大模型能学习人类智慧,模仿人类思考决策逻辑,从而改变传统的人工手写算法规则的做法,代之以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从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

而按照业界一些专家的观点,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将改变自动驾驶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对现有的以“人工代码+AI”的自动驾驶系统的降维打击,而且将加速L4和L5级自动驾驶的到来。

那么,何谓端到端AI大模型?为什么说它是对以往的自动驾驶系统的降维打击?

所谓的“端到端”是指输入端和输出端,摄像头、雷达这些感知设备都是输入端,输入的是外部环境数据以及车辆本身的状态信息;输出端指的是加速踏板、刹车踏板、转向灯、方向盘等执行机构,输出的是加速、刹车、转向这些驾驶行为。 以往的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通过摄像头、雷达这些感知设备获得外界环境数据,再结合车辆自身的状态信息,然后由系统决策驾驶行为、规划行驶路线,最后交由加速踏板、刹车踏板、方向盘这些执行机构来执行。 简单来说,就是感知-规划决策-控制执行三个模块,但在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代码作为算法规则。

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之后,通过AI神经网络就能够直接处理感知数据并做出规划、控制,从而实现“从光子到驾驶控制决策”的直接转化,且这个过程中无需中间步骤或“粘合代码”。 以特斯拉FSD为例,马斯克曾经公开表示,FSD V12版本消除了30万行人工代码,而这正是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功劳。 不光是减少人类的工作量,端到端神经网络通过对海量数据中的人类驾驶行为的深度学习,能够实现非常类人化的决策、规划和控制,让整个自动驾驶过程更加丝滑流畅、效率也更高。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端到端大模型两端中间的规划和决策过程类似于一个“黑盒”,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其实并不知道神经网络是如何做决策和规划的,而不是像以往的自动驾驶系统中有大量的人工代码,通过人工编写的算法规则,让系统针对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决策规划(但这种做法也有局限性,因为人工代码不能穷尽驾驶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状况,也就是所谓的corner case)。 这也引发了对端到端架构的安全性、可解释性和鲁棒性的疑虑。 但不管怎么说,采用端到端架构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回到小鹏汽车。 该公司此次发布的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包括三部分: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

其中,三网合一的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XNet,通过聚合动态XNet、静态XNet和行业首个量产纯视觉2K占用网络,能够让自动驾驶系统如同裸眼3D。 行业首个量产2K纯视觉占用网络,用超过200万个网格重构世界,对现实世界中的可通行空间进行3D高真实度还原,清晰识别静态障碍物的每一个细节,使得感知范围提升2倍,面积可达1.8个足球场大小,能精准识别50+个目标物,让用户如同拥有鹰眼视觉,驾驶时看得更清、更远。

基于神经网络的规控大模型XPlanner就像人类的小脑,通过海量数据时刻训练,使得驾驶策略不断向拟人进化,拥有“老司机般的脚法”,使得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让用户舒适性、安全性体验都再上新台阶。

基于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 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

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与特斯拉FSD的架构有何不同?

从小鹏汽车公布的信息来看,一方面,其端到端架构仍然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仍然有感知和决策规划两个模块。 这似乎与特斯拉FSD的架构不同。 根据一些公开报道,后者的架构中,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中间只有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也就是说感知和决策规划是一体的。 不过,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并非如此,特斯拉FSD在两端中间的大模型也分为感知和规划决策两个模型。 所以,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此外,小鹏的端到端架构中,仍有一部分人工代码(具体数量不详)作为基础规则,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何小鹏对此的解释是: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我们在规则体系里浸润了蛮久,反而能把刹车控制器的沙盒做得更好。 有些报道称,特斯拉FSD原来的30万行C++代码只剩下3000行。

其次,在自动驾驶数据量方面差距还很大。 4月6日,特斯拉宣布其FSD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0亿英里,而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指数级增长,马斯克更是信心满满地预告:“用不了多久,特斯拉的FSD行驶里程就会超过100亿英里”。 显然,这个数据量是小鹏汽车目前无法比拟的。

综合各种信息判断,小鹏汽车的端到端架构由于开发时间晚于特斯拉FSD,因此两者仍有差距。 与国内同行相比,小鹏汽车目前处于领跑位置,但以华为为代表的竞争对手追赶的速度也不慢,即将于6月上市的华为享界S9就搭载了华为的乾昆ADS 3.0智驾系统,它也采用了端到端架构,虽然也是模块化的端到端,但从华为此前释放的信息来看,其体验也很好。 总体而言,随着端到端大模型不断量产上车,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302.html
投资方为创东方投资 品湛自动化公布B轮融资
港车北上 落地近一年 港珠澳大桥使用量屡创新高 超过6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