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持续下降 仅4家明确2024年销售目标

上市

财联社5月4日电,记者统计了50家上市房企2023年存货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50家上市房企存货规模为7.53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0.88%,存货总量持续下降。从统计的50家上市房企2024年销售目标来看,除越秀地产、美的置业、滨江集团、绿城中国外,其余上市房企对2024年销售目标较为谨慎,大多判断将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整体来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仍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在城镇化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


行业透视 | 从销售目标看2021年房企业绩上升空间

目前,在“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及调控收紧的主旋律下,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放缓、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叠加“三道红线”新规,企业控负债、降杠杆压力增加,投资和规模扩张动能相应降低。 2021年典型企业对全年的销售规模预期如何?规模房企业绩上升空间还有多大?从企业年内的货值安排和目标去化率水平可以一窥端倪。 01 规模房企整体目标设定延续谨慎预期 目标增长率趋于平稳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数的百强房企披露了2021年业绩目标。 整体来看,行业平均目标增长率近年来呈降低趋势,较2018年41%的高位有明显回落。 一方面,近年来在“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及调控收紧的主旋律下,市场面临下行压力、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三道红线”下企业投资和规模扩张动能相应降低,业绩增长承压。 2021年,企业对业绩规模增长的总体预期不变,延续谨慎的态度。 不过基于一季度市场的回暖,规模房企目标增长率的中位数较去年略有提升至15%。 02 目标增长率10%-20%区间是行业主流 占典型房企近半数从2021年规模房企业绩目标增长率的分布来看,在提出业绩目标的50家行业典型房企[1]中,有12家企业的目标增长率高于20%,以千亿以下规模的中小型房企为主。 23家企业目标增长率在10%-20%之间,是行业主流。 另有15家企业目标增长率低于10%,较行业平均水平相对谨慎。 [1]2021年提出业绩目标的50家行业典型房企:中国恒大、融创中国、融创中国、碧桂园、中海地产、招商蛇口、世茂集团、华润置地、龙湖集团、绿城中国、金地集团、旭辉集团、新城控股、金科集团、中国金茂、阳光城、中梁控股、融信集团、美的置业、远洋集团、奥园集团、雅居乐、富力地产、正荣集团、龙光地产、佳兆业、合景泰富、中骏集团、建业地产、蓝光发展、越秀地产、时代中国、禹洲集团、首开股份、宝龙地产、大悦城集团、弘阳地产、德信地产、建业地产、保利置业、花样年、新力地产、合生创展、朗诗绿色地产、当代置业、佳源集团、大发地产、港龙中国、景瑞地产、银城国际、信达地产03 以龙头房企为代表 部分规模房企目标设定更趋谨慎从具体企业的年度业绩目标和目标增长率情况来看,2021年以龙头房企为代表的部分企业目标设定更趋谨慎。 一方面,龙头房企以及行业TOP30房企规模基数较高,业绩增速提升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在目前企业投资和扩张动能承压的背景下,这部分规模房企对业绩增长预期更趋保守。 其中,恒大将2021年的业绩目标设定为7500亿元,目标增长率由去年的8.1%进一步放缓至3.7%。 碧桂园提出“三年增长”计划,目标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的权益销售增长。 融创、中海2021年均提出双位数的业绩增长,世茂、华润的目标增长率也在10%左右。 此外,绿城、金茂、中梁、融信、正荣、新力、禹洲等企业2021年的业绩目标增长率均较去年降低,且目标增长率在10%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04 部分房企业绩预期相对积极 中小规模房企目标增长率更高同时,在2021年提出全年销售目标的规模房企中,也有近半数的企业业绩预期相对积极。 其中,如招商蛇口2021年销售目标3300亿元,目标增长率较高达18.9%,较去年13.4%的目标增长率有所提升。 龙湖2021年销售目标为3100亿元,目标增长率较去年的7.2%提升至14.6%,未来预计年增长率达到15%-20%之间。 美的置业、龙光、佳兆业、合景泰富、中骏、宝龙、大悦城等企业2021年的业绩目标增长率也较高,均在18%以上。 其中,宝龙2020年超额完成750亿元的目标,2021年总可售资源充裕、可售货值1703亿元,其中长三角占比71.4%、一二线占比84%。 2021年销售目标破千亿,28.8%的目标增长率在规模房企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在2021年业绩预期相对积极的这部分房企中,千亿以下的中小规模房企也占到了较大比例。 这类房企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诉求,在保证年内货值相对充裕的前提下,设定了较高的目标增长率。 如合生创展近年来调整经营策略,加快了开发和供货节奏,业绩复合增长率逾40%,2021年可售货值900亿元、销售目标500亿元,目标增长率达39.5%。 05 货值目标去化率提升至65% 年内企业去化压力提升最后,从全年的货值安排及目标去化率水平来看,2021年行业规模房企货值目标去化率的中位数为65%左右,较2019、2020年60%左右的水平有明显提升。 据统计,在披露全年预期货值和业绩目标的房企中,融创、绿城、建业等6家企业目标去化率超70%,碧桂园、龙湖、旭辉、金茂、阳光城等12家企业的货值目标去化率在65%-70%之间。 综合来看,在与往年相比较高的目标去化预期下,2021年企业整体的项目去化压力提升。 在既定的全年货量供应下,企业需要依赖销售端更强的营销力度,实现较高的去化率水平以达成年度业绩目标。 总结:2021年,规模房企整体的目标增长率较去年略有提升至15%。 其中,近半数房企目标增长率在10%-20%之间,是行业主流。 延续2018年以来回落的趋势,企业目标增长率正趋于平稳。 规模房企对业绩规模增长的总体预期不变,延续谨慎的态度。 分企业来看,以龙头房企为代表的部分规模房企在目前投资和扩张动能承压的背景下,目标设定更趋谨慎。 同时也有一部分房企的业绩预期仍相对积极,这类房企以千亿以下的中小规模房企为主,在保证年内货值相对充裕的前提下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诉求。 但整体来看,2021年规模房企的货值目标去化率较2019、2020年60%左右的水平有明显提升,达到近65%。 年内企业需要依赖较高的去化率水平以达成年度业绩目标,行业整体的项目去化压力提升。 长期来看,在“房住不炒”长效机制下,行业发展方向变得清晰,预计未来行业整体销售面积规模将步入无增长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规模增速放缓将成为常态,未来规模房企整体的业绩目标制定会更趋谨慎,目标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碧桂园面临危机!资金负债率接近90%,背后原因是啥?

背后原因是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兵败马来西亚大马城时,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绝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接踵跟上。

今年8月,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亲自出手,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碧桂园(HK)森林城市项目被“封杀”。宣称投资2500亿元的此“城”,似乎成了杨国强的滑铁卢之战。

而在北京漂泊了7年的林洪也没想到,位于千里之外的岛国发生的这场“封杀”战役引发的风暴,会如同蝴蝶的翅膀般穿越海岸线到达北京南部50公里外一个叫做永清的小镇,最终降落到自己头上。

从今年9月份开始,位于河北永清的碧桂园悦融华项目,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权正愈演愈烈。房子盖到一半,碧桂园要撤资,业主瞬间炸锅了。

而碧桂园中途撤资的原因,多位碧桂园方面人士向《今晚财讯》称,是因为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需要资金。

如果说,今年7月,碧桂园一个月内发生的数起安全事故,将公司的管理问题暴露出来,那么,随后碧桂园暴露的另一大问题,则是现金流危机。

《今晚财讯》翻阅碧桂园的近期公告,发现近期系列公告都与融资有关。作为地产行业的“一哥”,碧桂园频繁融资引人注目。

更让人关注的是,在资产上万亿的国内地产公司里,碧桂园不仅资产负债率最高,且短期还债压力巨大,融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碧桂园2017年年报,截至当年年底,碧桂园一年以内需要偿还的负债为亿元。到了2018年半年报中,碧桂园一年以内需要偿还的负债,达到亿元。半年之内,短期负债增长了亿元。这也意味着,近期碧桂园每日需还债达145亿元。

对此,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今晚财讯》表示:“这个债务上升水平已经完全超过了企业负债率的标准线或警戒线,属于严重债务风险,已超过了2008年金融风险的水平。如果说今年下半年没有迅速将债务水平降下去的话,那么可能面临债务危机。”

尽管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鼓励资产总额大于1500亿元、营业收入大于3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不超过85%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开展直接融资。

这对大批急需融资的地产商而言是一大利好。但不幸的是,根据2018年半年报,碧桂园资产负债率达8985%,超过了85%的融资标准线。

杨国强投975亿给王健林 碧桂园这么有钱?

说到房地产净负债率,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更别说知道房地产净负债率怎么算了,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说房地产净负债率怎么算。

房地产净负债率怎么算

净负债率=(有息负债—货币资金)/净资产—永续债,有息负债=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比如-9月份,借款余额亿,有息负债是亿,短期借款2270亿,1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为亿,长期借款亿,应付债券亿。三季报归母净资产是亿,净资产亿,永续债为0,货币资金亿,净负债率(-)/=9551%。

2019房地产品牌有哪些

1、万科VANKE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年,直到1988年才进入房产行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并且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覆盖全国经济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和中西部城市。

2、恒大地产

恒大集团有限公司,既是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上市公司,集民生地产、旅游综合体、体育以及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3、碧桂园GARDEN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既是上市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以“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营运模式著称,是业内大盘开发模式的倡导者。

4、绿地地产

绿地地产,创建于1992年,既是上海市著名商标,也是世界500强企业,致力于住宅、商业、办公以及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

5、保利发展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以不动产投资、开发、运营以及资本运作为基础,提供业内生态系统的综合型央企。

大连碧桂园负债多,能买吗

这两天,地产股一片阴霾,跌跌不休。

恒大爆雷、恒大金服维权的消息,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坏消息太多,恍惚间让人觉得,房地产似乎真的到了至暗时刻。

但,坏消息当中也有好消息。

9月16日,据财联社报道,碧桂园已投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投资金额约15亿美元。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提交境外IPO申请材料,据媒体报道,其在上市前已筹资近60亿美元资金。

相信大家和猫姐一样,看到这事的第一反应都是:

哇哦,碧桂园好有钱!

当然,15亿美元相较于碧桂园超2万亿的总资产、一年卖房近8000亿的销售额来说,当然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但好歹也是小100个亿啊!

要知道,在层出不穷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围追堵截下,今年房企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从去年下半年国家提出三道红线和贷款两集中,到今年开始在销售端、客户端收紧个人房贷,提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行动下,房企普遍面临“钱紧”的状况,不少房企更因此爆发了流动性危机。

钱,正在变成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恒大,就正在等钱救命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国强大手一挥,随随便便就是100个小目标投出去,这让其他房企情何以堪?

大家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有点小小的疑惑:

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今天,猫姐就带大家来盘一盘:

三四五六线之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是不是真的那么有钱?

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杨国强的投资生意

先来看看碧桂园有钱的佐证,投资万达商管便是其中之一。

据中国证监会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办事大厅披露,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递交境外上市申请,目前进度跟踪状态显示为「补正材料」。

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显示,万达商管在上市前的Pre-IPO融资中,合共筹集468亿港元,是中国今年最大规模的上市前融资之一。

图源:万达官网

这么大的一场IPO盛宴,当然会有很多资本大鳄要来分一杯羹。

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称,万达商管Pre-IPO融资由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共28亿美元,包括19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以及933亿元的银团贷款。

另外,碧桂园、腾讯、中信资本以及蚂蚁集团均有参与此轮融资。

腾讯、中信资本、蚂蚁集团都是创投界有名的大鳄,投资案例多到数不过来,所以看到这些名字时,大家并不觉得稀奇。

反倒是碧桂园,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美元,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不过,这并不是碧桂园第一次做投资生意。猫姐了解到,在投资万达商管之前,碧桂园就已经通过旗下的碧桂园创投事业部,做了很多投资。

具体来说,碧桂园创投主要围绕四个投资主题铺排资金。

一是 科技 创新类,代表投资项目是芯片研发企业紫光展锐、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 科技 和半导体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小米生态链企业顺造 科技 、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宏景智驾等;

二是大 健康 类,该类投资的代表项目为宠物医疗企业新瑞鹏宠物集团、综合医疗服务集团企鹅杏仁、生物制药公司创胜集团、创新药企业和铂医药、国内最大的综合医院集团之一新里程医院集团等;

三是消费类,代表项目有餐饮品牌湖南文和友小龙虾、快餐品牌遇见小面、茶包品牌CHALI茶里、酱香白酒项目宝酝、护肤品品牌林清轩、饮料品牌汉口二厂、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等;

四是围绕碧桂园集团地产主业上下游的产业链进行布局,涉及建筑 科技 、创新的销售渠道、机器人板块等。代表项目有贝壳、安居客、功能性建筑材料系统服务商卓宝 科技 和蒙娜丽莎广西子公司等。

可以看到,碧桂园投资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其创投事业部正式成立于2019年1月,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便已经向超过60个项目投入数百亿资金。

据此粗略估算,碧桂园创投每年投出去的钱,或在120个亿以上。

碧桂园真的有钱吗?

企业有钱到了一定地步,做一些风险投资,是很平常的事。

在外界一度认为非常有钱的地产圈,包括龙湖资本、保利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华润资本等诸多房企旗下投资公司或事业部,近年来都做起了创投的生意。

不过,碧桂园创投被公认是近两年来花钱花得比较“凶猛”的一个。

可供对比的一组数据是:碧桂园投资万达商管花掉了小100个亿,但碧桂园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只是224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碧桂园最新发布的财报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35%;

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约2242亿元,同比上升23%;

50家上市房企存货总量持续下降

行业普遍增收不增利,碧桂园同样不能幸免。

仅4家明确2024年销售目标

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毛利率197%,首次跌破20%;净利率954%,较2020年下降215个百分点。

碧桂园方面预计,公司的毛利率将在明年年中或明年年底到达低点,随后逐步回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认为,未来两年碧桂园利润率的压缩将抵消营业收入的增长,导致EBITDA增速不高于2%。

三道红线碧桂园踩中了一条,依然保持在“黄档”行列。

目前,在TOP10行列中,有两家处于橙档,分别是恒大和绿地;三家处于黄档,分别是绿城、融创和碧桂园;剩下5家房企,则已经全部处于绿档。

虽然近几年来,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18年底的最高点8936%,逐步下降到了今年年中的8624%,呈现出稳步降负债成果。

但仅就绝对值而言,截至上半年中,碧桂园的有息负债总额依然高达3242亿元,较2020年底仅减少23亿元。

无论是负债总额还是负债率,碧桂园都依然处于高位。

猫姐留意到,碧桂园近年来规模的提升以及负债率的下降,更多是依靠加大合作比重来驱动。

财报显示,2017年碧桂园其他非控制性权益占总权益的比重还不到20%,2018年就突然跃升到了30%,此后一直维持在30%以上,今年上半年中的最新值是:3356%。

在行业风险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拉来更多的合作者投资入股、分摊风险,本无可厚非。但合作比重提升同样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大量的非控制性权益分走了碧桂园一大部分利润。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净利润224亿元,但分给所有者股东的只有150亿元,分给非控制性权益股东的则达到74亿元,占比3311%。

大量的钱被别人赚走了,碧桂园显然也有点肉痛。近两年来,碧桂园已有意改变这一现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新增拿地的权益比例为85%,2020年全年为88%,而2019年这一指标则仅为70%左右。

然而,提升拿地的权益比例,就意味着自己要出更多的钱,这就意味着,在拿地扩张和降负债降档之间,碧桂园必须要做平衡和选择了。

好消息是,碧桂园的流动性依然很充足从。截至2021年中,碧桂园拥有在手现金1832亿元,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则为868亿元,在手现金是短期负债的两倍有余。

一句话总结:钱有点多,花钱有点凶,但赚钱和降负债是真的有点难。

三四五六线之王的忧虑

如果碧桂园的在手现金一直如此充足,那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忧的。遗憾的是,即便是宇宙第一房企、三四五六线之王,也有着它的忧虑。

——严格的政策环境正在使碧桂园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

标普认为,随着决策者从房贷额度、销售价格等多个方面严控房地产行业,碧桂园的经营环境绝非一片坦途。这些控制措施将打击购房者的积极性,给碧桂园的销售执行和现金回款造成压力,特别是在总体上需求更加波动的三四线城市。

作为低线别市场的行业领导者,碧桂园大约有60%-70%的权益合同销售额来自三四线城市。

碧桂园楼盘;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事实上,从8月份碧桂园的单月销售额,已经可以反映出一些端倪。

数据显示,8月单月,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52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6093亿元减少258%;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5%。

受此影响,碧桂园前8月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累计约亿元,同比增速降到了534%。

如果接下来的金九银十,碧桂园无法止住销售销售下滑颓势,那或许意味着,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糟糕。

房地产行业

更大的忧虑来自于回款。

虽然上半年,碧桂园依然取得了高达90%的超高回款率——这也是其现金流始终充沛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必须看到,销售端按揭贷款的收紧,正在对碧桂园的回款带来影响。

图源:说财猫自制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此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就坦诚,确实目前整个按揭资源很紧张。受此影响,上半年,碧桂园的回款率由去年91%下降1%到了90%,按揭周期天数也由去年的35天延长到60多天。

不要小看这1%,按照碧桂园去年全年5193亿元权益合同销售回款计算,1个百分点就是52个亿,相当于一家60强房企一个月的销售额。

房地产的周期 历史 告诉我们,每一次房地产调控,价格最坚挺的永远是核心的一二线城市,而最先受到影响的,永远是那些能级较低的三四五六线城市。

在调控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下,60%以上权益销售均来自三四五六线城市的碧桂园能否维持上半年的销售和回款,不确定性极大。 而一旦销售和回款下降,碧桂园的现金流也必将受到影响。

这或许是杨老板在豪掷百亿小目标投资王健林之余,必须要抽空想下的事了。

房企负债率排名2021

碧桂园虽然近期负债比较多,但是碧桂园始终走的是稳健路线,而且管控也很精细化,财务报表也很稳健安全。现在很多用户都很担心桂碧园会不会像恒大一样,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桂碧园跟恒大完全不同。桂碧园起码能拿得出现金买地,而恒大一直以来都是各种负债。所以现在还是非常适合买碧桂园的。

碧桂园楼盘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总资产为亿元,总负债亿元,净资产亿元,资产负债率8725%,仅次于恒大。在202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负债情况公示后,碧桂园登排行榜第三,仅次于恒大和保利发展,负债率为556%,在三四线城市拿地,价格高、质量维权问题被不断曝光,市场风险极大。面对拍高的低价、不断涨价的建材和建设成本,房价不涨,开发商就无法实现利润,引发危机的可能性反而更大。所以说全国多地的碧桂园楼盘都有降价趋势。

碧桂园会不会跟恒大一样?

碧桂园除了和恒大目标市场比较接近外,在公司治理、运营和财务上真的是一点都没有相似的地方,碧桂园一直都是很稳健的,各项财务指标拉出来都很能打碧桂园除了和恒大目标市场比较接近外,在公司治理、运营和财务上真的是一点都没有相似的地方,碧桂园一直都是很稳健的,各项财务指标拉出来都很能打。所以在我看来,恒大和碧桂园的债务是不同的,一个负重前行,一个稳步前行,谁容易摔跟头不言而喻,房地产还是要稳定健康的发展才是王道。

碧桂园楼盘以后会下跌吗?

碧桂园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是有开发楼盘的,其实楼盘出现降价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事情,毕竟随着购房人数的增减,房价肯定是会出现一定波动的。一般情况下碧桂园房子出现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毕竟碧桂园的房子质量都是挺不错的,而且有很多精装修的房源正在出售当中,现在很多人也是比较偏向于碧桂园的房子去购买的,所以碧桂园的房子即使出现下跌幅度也不会特别的明显。

碧桂园会像恒大一样吗

NO1:恒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全国房地产龙头,岌岌可危,每天都有商票逾期,债券经被停止融资融业务,裁员60%,因不惜一切代价保交房导致金融机构恐慌,2家信托要求提前偿还贷款。 负债万亿级别,表外负债(商票等)千亿级别。

穆迪信用评级:公司“Ca”(倒数第二级),无抵押票据“C”(倒数第一级),评级展望“负面”。

NO2:华夏幸福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2020房地产10强,河北龙头房企,负债总额4000亿,3月宣布资金链断裂,上半年亏损近100亿,截至9月4日,违约债务本息合计亿元,账上几无可动用资金。

曾作为华夏幸福白衣骑士和最大金主的中国平安,计提损失359亿。

中诚信国际,已将华夏幸福从信用评级名单中除名。

NO3:新华联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债务违约,抵押、质押、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亿元。

NO4:鸿坤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鸿坤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性现金流腰斩,融资成本高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问题开始显现。

NO5:恒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NO6:实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规模商票逾期未兑付,供应商、持票人赴实地总部维权。

NO7:蓝光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号称“西南王者”,负债2000亿,曾一脚踏入千亿房企 。多地项目停工,据蓝光2021半年报,其账面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3亿元。9月3日,蓝光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所持股份全数被自然人顾斌竞得,成交总价仅为2亿元,平均每股价格为2元。

20成飞建设: 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

NO8:宝能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金交所理财产品逾期,员工讨薪。

NO9:荣盛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16强,负债2500亿,近一年内股价腰斩。

踩中大部分红线。短期债务占比较大,偿债压力巨大。

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2亿元,几近枯竭。

上半年频繁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已发布逾20份担保公告,担保规模巨大。

近期多个项目大幅降价抛售,环京和青岛等地房价折扣甚至低至五折。

美元债异常低迷,评级下调,外部融资遇阻,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荣盛发展的运营 和财务状况将将面临各种挑战,。

NO10:泰禾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2000亿,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6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9亿元,总资产负债率9181%。

8月28日,泰禾集团在中国院子召开记者招待会,老板黄其森亲自上台推销中国院子的房子。现场有烂尾楼业主上台,替全国数十万烂尾楼业主,给黄其森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城千楼项目烂尾,十万业主无家可归。业主被泰禾保安打伤。

NO11:天房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天房集团,曾是天津最大国有房企,于2018年爆雷,负债近2000亿。

天房发展,曾为天房集团所控股,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NO12:建业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河南地王,河南本土最大房企,2020销售额过千亿,负债1500亿。

引信来自一封求助信——《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内容显示:受汛情、疫情影响,建业300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销售业绩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来自天灾:

建业资产负债率872%,净负债率926%,现金短债比193,踩中红线,被归为黄档企业。

穆迪将建业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

NO13:三盛宏业

暴雷程度:★★★★★

房地产行业

上榜理由:破产重整。

NO14:协信远创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协信集团,曾为西南房地产地头强蛇,深陷债务危机后,引入投资者成立协信远创。

协信远创,负债700亿,逾100亿元债务逾期。

因为频繁的债务逾期,协信远创被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下调至废品级。

近期协信远创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NO15:富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40亿贷款展期6个月,一年内到期债务亿,三条红线天天踩。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B2、香港富力下调至B3;评级展望为“负面”。

富力曾吞并万达酒店,其酒店业务持续亏损。

NO16:阳光100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阳光100,负债500亿,上半年收入仅为33亿元,年利息支出却超70亿。

多次债务违约,多地项目停工。

另有超百亿债务一年内即将到期。

另外,债券价格下跌较大,商票年化收益达到36%,受限资产占比高,网传区域裁员40%。

NO17:新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新力,负债约800亿。一家神秘的房地产商,从江西起家,10年时间从0做到1000亿规模。

网上流传《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称,2019年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欠下16亿港元高利贷,至今未能脱离债务危机。

每天都有子公司商票逾期,拖欠进度款被总包方停工。

更频频曝出大量票据到期无法兑付。

NO18:中南建设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触碰三条红线。

NO19:祥生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量参与民间借贷,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大规模裁员。

NO20:新城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4500亿。

NO21:金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20强,负债3000亿,债务相比2016年的1000亿暴增2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8亿元,应付债券为42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30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

NO22:绿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一直踩红线,负债超万亿;绿地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40%-50%左右。

NO23:花样年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花旗、瑞信私人银行不再接受花样年控股的债券作为抵押物,现在新发债券基本没有人买了。

NO24:碧桂园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规模不亚于恒大,负债也是万亿级别,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偏远郊区超级大盘”,2019—2020,碧桂园高溢价拿下大量三四线城市开发土地。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或流入少,房价虚高问题严重,市场风险极大。

投资巨大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深陷泥潭,几近停滞。

因高周转而导致的工地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业主投诉维权不断,2020年房企综合满意度垫底——行业10分的平均水平,碧桂园只有4分。

近期碧桂园“品牌部”“雇佣军”活动频繁,神似爆雷前的恒大。

NO25:融创中国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万亿级别,不但在22个重点城市花重金抢地,还在大量三四线城市,以高达50%以上的溢价拿地,创造多个地王。

市场传闻,融创跑到香港私募,报出两倍市价,把资本市场吓坏了。而且融创还在内部向职工融资借钱。最新消息是,它对万达毁约了。

孙宏斌的激进在房地产业最有名,但是他在半年报业绩会上突然变腔:“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安全放在第一位。”

碧桂园不会像恒大一样,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路线。

恒大集团和碧桂园相比,肯定是恒大公司更大一些,恒大公司是咱们国内乃至世界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

有新的朋友不难发现,恒大公司和碧桂园公司的楼盘在咱们国内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楼盘从大局上来看这两个公司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实际上从公司的规模和市值上来看就能分辨出来,恒大公司要比碧桂园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此外就是恒大公司在500强的排名当中,也要比碧桂园公司更靠前一些。

两家的负债情况

去年碧桂园债务高达174万亿,紧追恒大,负债率更是高达86%,比恒大还要高。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在2021年里,碧桂园的销售目标完成率只有889,低于同行平均水平901%。这889%意味着什么呢?他们计划二一年销售目标是6277亿元,但是只卖了5600亿元左右,比计划少了600多亿的资金,不知道对他们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比这个层面更糟糕的问题是,他们去年上半年销量都还跟得上,到了下半年越来越卖不动。

蓝光发展能撑过2021年吗?

难。原因是蓝光发展账面上库存商品为零,也就是能卖的商品房,蓝光已经全部给卖掉了,半年末主要是在建的开发项目占了9成以上,这些只有打骨折卖给同行,现在是行业下行期,同行们日子普遍也不好过,有能力接手的买家不多,这种有利买方的情况下,使出最大劲来压价是必然的。

蓝光发展一改往年上半年主要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并不太大,而靠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补充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的传统方式,而是反向操作。

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比去年同期顺利转正以外,处理投资回收32亿的资金,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六年来首次为负,而且是达到了233亿元之巨,主要也就是大量归还银行借款和兑付到期债券等。

按照蓝光发展这个打折节奏来看,如果把其存货全部打折,变现价值约为1,529亿元,加上其他流动资产后约为1980亿元,看来如果这样来偿债的话,可能问题还不太大。但期间还有不小的费用支出,以及长期负债到期等。弄不好就会把前些年的利润全部耗光不说,还要动用非流动资产,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这里还有73亿元。

观察|债务违约高管出走,曾经“四川房企一哥”蓝光何去何从

杨铿,四川蓝光实业集团董事长,早年以生产汽车配件起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成都开发大型电子电器市场,由此成为当地地产大亨。他领导下的“蓝光实业”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房地产、国际贸易、连锁百货和项目投资于一体的大型集团。

2004年12月3日,作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和“2004四川年度企业家人气榜”入选者,杨铿在2004年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被评选为“中国年度管理100人”。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88名;2009胡润房地产富豪榜第37名。

人物履历

杨铿是蓝光投资控股集团创始人。

1990年,杨铿先生从国企辞职创立了蓝光公司。建立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收购迪康药业、创立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D生物打印,率领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及嘉宝股份挂牌新三板等等。

蓝光发展回应“卖身”传闻,“卖身”是否属实?

曾有“四川房企一哥”之称的蓝光发展(SH)目前陷入了资金紧张、核心高管离职以及债券违约的局面。而蓝光发展实际控制人杨铿的儿子杨武正也在近期接过了公司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但市场对这家在风口浪尖的公司也有着担忧:年仅26岁的杨武正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公司的未来将如何?而这些都是杨武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若蓝光发展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公司将陷入债务全面违约的爆发阶段。

融资依赖非标,一季度末有息债务达7906亿元

2015年,蓝光发展成功借壳上市,当年销售额为183亿元,到了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015亿元。用了四年公司的销售额破千亿,当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马房企。

然而,蓝光发展在跨进房企千亿俱乐部之后,其销售额就几乎停滞不前。2020年蓝光发展的销售额为1035亿元,与2019年的销售额近乎持平。

按照克而瑞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2021年前5个月,蓝光发展的销售额累计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23%。从目前的销售额情况来看,公司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

但进入2021年以来,蓝光发展的负面消息不断。包括非标逾期、撤离上海总部、大幅裁员、出售物业公司回笼资金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尤其再加上其表内外债务压力的显现,这一切都使得蓝光发展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从蓝光发展目前的基本面来看,公司股东的质押比例一直较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的股份约39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约2244%,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286%。而质权方包含多家信托公司,这就说明公司股东资金链较为紧张而且有一定的非标融资依赖度。

公开可查询的资料披露,6月份以来蓝光发展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因股票质押出现违约而被司法冻结,同时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蓝光和骏被平安不动产旗下的投资公司申请司法冻结以做财产保全。

虽然无法得知蓝光发展的表外债务数据,但从其2020年的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有息债务分别为亿元和7906亿元。而应付票据分别为5977亿元和7845亿元。

另外,从公司存货来看,截至2020年底,蓝光发展的账面存货价值为1696亿元,其中已完工开发项目、在建开发项目和其他存货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502亿元和04亿元。若以账面价值计算,剔除预收账款后公司的未售货值约906亿元,有机构测算过,若按2020年毛利率进行成本加成,蓝光发展的未售货值可能在1220亿元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为估价,在实际的资产处置中会出现打折的情况,实际变现能力不足,这些对于其短债的偿还能力有限。

越秀地产

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缺口,可动用资金仅207亿元

蓝光发展发家于四川省成都市,因而其大部分的土地储备都在成渝圈内和三四线城市。截至2020年底,公司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为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占比为724%左右;非权益部分既有房企合作伙伴,也有金融机构的明股实债。土地储备在西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华北区域和华南区域占比分别为40%、33%、10%、8%和9%。其中,西南区域占比最高。

虽然蓝光发展在2020年上半年调整了土地结构,聚焦新一线、二线及强三线城市;调整拿地节奏,向市场好、周转快、能力强的区域倾斜。但仍有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公司土地储备偏向城市能级偏低的城市,回款存在压力,去化水平不高。而且拿地溢价较高,盈利空间较薄。

有参与过蓝光发展尽调的金融机构人士对澎湃新闻(>

尽管蓝光发展强调,控股股东杨铿及其一致行动人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还款资金来源为其自有资金,其偿还能力强,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以目前发生的事实来看,蓝光发展手中可自由动用的资金仅有207亿元,而截至7月1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手持货币资金完全无法覆盖其现有的债务。

核心高管辞职,评级机构预计公司将全面违约

债务危机还未解决的蓝光发展,还面临着核心高管辞职、人事动荡的局面。

7月5日晚间,蓝光发展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裁迟峰及首席财务官欧俊明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书。在此时刻,公司的关键人物纷纷辞职,用的原因都是“因公司整体安排”。二人辞任之后,仍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事实上,在CEO迟峰宣布离职之前,6月4日,蓝光发展宣布公司董事长杨铿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公司董事会改选杨武正为董事长。这意味着,杨铿将其26岁的次子杨武正推向了前台。

一个月后,蓝光发展宣布,经董事长提名,同意聘任杨武正为公司总裁(法定代表人)。也就是说,杨武正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对于此举,此前有分析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杨铿的这一举措是为了和上市公司做彻底切割。“假设在目前蓝光发展的这些债务中,杨铿有连带担保责任,他拿自己的信用去为上市公司融资。那么如果一旦还不上钱了,杨铿只会有其个人的诉讼,现在切割之后不会牵连到上市公司。”

在评级机构的眼中,蓝光发展目前已无法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

7月13日,标普全球评级将蓝光发展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D”。同时,将该公司优先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债项评级从“CC”下调至“D”。

标普认为,蓝光发展未能偿还2021年7月11日到期的中期票据,本息共计约968亿元。标普表示,鉴于该公司极疲弱的流动性状况,预计其将无法在规定的10天宽限期内完成偿付。

标普于报告中提到,蓝光发展的逾期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约有36亿元,突显了公司紧张的流动性状况。由于信托公司提交申请,公司的项目股权也在近几个月被法院冻结。同时,项目处置进度也不及预期,未能给公司带来充足的流动性来源。截至2021年6月30日,蓝光发展公布仅有207亿元可用现金。

因此,标普预计蓝光发展将全面违约。预计该公司不会对未来三个月到期的33亿元境内债券进行偿付。公司未能偿付前述中票,亦将引发这些债券中的多数债券以及境外债券的交叉违约。

蓝光发展拟将近15亿的资产卖1元,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在网络上听到了一则传闻,那就是关于蓝光发展将会被其他公司所收购。这一消息瞬间也是在网上掀起了很大的热度,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激烈讨论,甚至很多网友都想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是在最近的时间,蓝光发展已经出来进行相关的回应,不会让出控股权,也就是说网络上关于蓝光发展的这些消息基本上都是假的。

根据网络上相关的消息表明,蓝光发展已经举行了投资人的电话会议,并且蓝光发展的董事长杨娟以及蓝光发展的首行执行官等高管都已经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且这次会议的最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关于南关发展近期将会进行股权收购谈判的这些传闻进行了一一的回应。南关发展现在对此表明的是,公司已经在考虑项目层面引进合作方,并且将会以平衡公司短期现金流和长期发展作为考虑适合的。在股权层面引入财务实力强的战略投资。

总而言之,就是南关发展现在不会去让出自己的控股权,也不会将整个公司卖掉,而是考虑会选择性的去吸引一些资金来注入公司的项目里面能够去继续推动公司的发展,但是又有相关的消息称,目前融创中国已经在逐渐的收购房地产的企业,并且和蓝光发展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洽谈,虽然没有进一步表明将收购蓝光发展,但是这对蓝光发展的具体业务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得而知的。

虽然蓝光发展再做段时间,总是去寻求突破,想要吸引强有力的资本注入来去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但是这种想法也是非常困难的,毕竟现在蓝光发展的偿债能力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最终我们都只有根据相关的结果来去判断,因此也希望蓝光发展能够寻求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国家会救蓝光发展吗?

蓝光发展拟将近15亿的资产卖1元,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四川蓝光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发展SH公布,拟向其国有独资子公司拥有的重庆阳九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阳九)100%公司股权转让给重庆悦宁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悦宁山)。但令人费解,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增资为1元,重庆阳九拟交易后资产总额为1484亿人民币。

出让三个新项目,近15亿财产只卖1元。

依据蓝光发展公布的市场销售公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和成都俊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方案将拟拥有的重庆阳久贸易有限公司100%公司股权转让给重庆悦宁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同时,2021年12月22日,蓝光和骏、成都俊宇与买受人重庆悦宁山签定了《重庆阳久贸易有限公司股权及项目转让协议》,拟出让重庆阳久100%股份。

从转让合同的内容看来,彼此一致确定交易是根据负债回收开展的。依据具备证券基金资质的评定公司出示的分析报告,协商一致重庆悦宁山收购公司拥有的重庆杨九100%股份溢价增资为1元,资产收购进行后,公司再次担负协议承诺的标底债务。

据统计,此次交易涉及到三个建筑项目:重庆未来城104亩新项目、重庆芙蓉大厦项目、天津津南站665亩新项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重庆杨玖拟交易的总资产为亿人民币,负债总额为919亿元,资产总额为1484亿人民币。

公示还表明,交易预估将降低公司本期盈利约1488亿人民币,公司股权转让进行后,交易总体目标将不会再列入发售公司合并报表的范畴。

该公示还表述了该交易的缘故。蓝光发展表明,该交易有益于推动交易总体目标有关新项目的搭建和交货,降低公司负债,推动公司处理当今债务纠纷问题。

上海证券交易所当日马上传出询问函。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蓝光发展表述交易价钱仅为1元的缘故和合理化,交易分配是不是危害发售公司表明交易价钱仅为1元的缘故和合理化,交易分配是不是危害发售公司的权益。

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强调,交易总体目标选用财产基本法估价,明确所有股份评定数值万余元,远小于仿真模拟交易账目资产总额,规定公司表述差别很大的缘故和合理化,融合相比交易实例、总体目标资产业务,交易不选用成本法或收益法,仅选用财产基本法评定的缘故和合理化,是不是合乎有关要求和销售市场实践活动的评定规范等。

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

除此之外,交易敌人重庆悦宁山创立于2021年12月13日,注册资金仅10万余元。换句话说,公司创立仅10来天就参加了出让。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蓝光发展详细描述重庆悦宁山的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股东环境、控股股东、自有资金等基本情况。

上海证券交易所还规定在12月31日前以书面通知回应,并执行对应的信息披露责任。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早已并不是蓝光近年来第一次商家逃生了。2021年2月26日,蓝光发展公布,公司全资子公司蓝光和骏拟向其拥有的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相对应交易成本费用暂估价万余元。

与此同时,蓝光发展2021年拟认购公司股权总数为-亿港元,但在总计认购亿港元后,蓝光发展于2021年6月19日公布停止认购公示。缘故是蓝光发展表述说,自2021年至今,伴随着房地产开发商三底线(应收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钱短债比不小于1倍)等管控现行政策的执行,房地产业公司融资自然环境再次缩紧,蓝光发展遭遇的运营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转变;与此同时,蓝光发展后半年将遭遇更多的偿还债务工作压力。

但蓝光发展2021年中报表明,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蓝光发展扣减应收帐款后的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二项指标值均已踏入三条红线。除此之外,更糟心的是,依据蓝光发展公示,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蓝光发展总计未偿负债等额本息贷款额度为亿人民币(包含贷款银行、信托贷款、债券融资专用工具等负债方式)。现金流量层面,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现金流账户余额为亿人民币,在其中随意使用资产为330亿人民币,各种各样比较有限或有限主要用途的资产为9699亿人民币。

依据蓝光官方网站,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0年,创办人杨洪,有着390好几家控投、股份制企业产业发展规划包含房地产业、文化艺术商务旅游、数据基本建设、服务业、大数据技术、饮品等业务流程版块。2015年4月16日,蓝光控股集团蓝光发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重组上市。2019年10月18日,蓝光发展集团旗下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嘉宝服务项目,2606HK)宣布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构建A+H股双资本平台。

蓝光未来的深度分析,不喜勿扰,经过一年的时间蓝光发展没有任何的有用动作,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走访和打听我多少分析出了一些状况,需要从2019年说起2019年作为总裁的迟峰,提议重心往华东地区发展,因为作为总裁的迟峰在华东地区关系网好一些,作为董事长的老杨非常放权同意了迟峰转战华东的战略成立了上海总部。作为成都的标杆企业税收大户,成都不同意蓝光飞走多次劝诫蓝光留在成都,老杨为了不得罪成都,成立了上海+成都双总部运行模式,此事才勉强告一段落,这也使成都多少对蓝光有些失望,此事之后迟峰把蓝光重心放在了华东地区,2019-2020蓝光疯狂拿地跻身千亿俱乐部,在成都拿地几乎没有,2020年庆祝大会在上海总部召开,税收也几乎都是华东地区,跟成都没有了关系,蓝光翅膀飞了出来,成都心伤的同时只能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给别人做了嫁衣,好景不长2021国家三道红线把蓝光打趴在了地上,作为总裁的迟峰在华东地区那地上有关系人脉,真到困难了没有人管他,他毕竟是成都走出来的企业,华东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地产孩子,上海地产又多如牛毛根本管不过来,在大困难面前谁会管你猛龙过江的难龙,没有华东各政府和上海的帮助,这时候迟峰已经没有能耐拯救疯狂拿地后遗症的蓝光,没有办法迟峰只能迟去总裁职务。小杨杨武正正式上台,老杨现在想起来他是成都的孩子,寻求成都的帮忙,一个已经伤了父亲心得孩子,回来求政府帮忙,成都对蓝光彻底死心,但还是给过蓝光发展好多种方案,最好的反案就是四川发展入驻蓝光,杨家不同意这个方案,这就是杨武正上台最经典的一句台词绝对不会甩卖公司,为什么会说这句话不会甩卖公司,因为蓝光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后台,多家企业都想收购他,一年的时间杨家没有任何动作,多次求助成都也是无果,一个变心的孩子彻底伤了成都的心,近期的几道政策出台按理来说每个都是救蓝光的救命稻草,为什么蓝光没有动作,因为没有了帮助,成都也只会先救听话的孩子本地地产,最近政策这么放松有一个资讯说的是有个别房企甚至想要退市,说的就是蓝光发展,因为一年时间蓝光求人无果,成都虽然帮但是没有用心用力帮,导致一年时间蓝光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股权又被多次拍卖无奈之下已经多次想申请破产退市,保全自己的大股东地位,法院证建会都没有受理,所以我们也看不到申请退市的公告,蓝光是杨家的命根子,不想卖掉,又没人帮助,只能依靠杨家老老杨留下来的关系网在勉强过活,(老老杨是成都退休老领导)。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4396.html
L60 伪装车充电实拍 与特斯拉 同框 蔚来旗下乐道 Y M
立夏 美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