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防长在中亚会见伊朗 中国拿出最大诚意 还和8国防长开大会

原标题:俄防长在中亚会见伊朗,还和8国防长开大会,中国拿出最大诚意

前两天,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防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从起源上来说,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目的,主要就是团结成员国之间的力量,进行地区上的反恐合作。从当下的国际发展趋势来说,选在这个时候召开上合成员间的国防部长会议,也是最合适的。大家都注意到了,目前世界各地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今年刚开年那会,伊朗遭受过一次,再往近了看,俄罗斯莫斯科的悲剧,也还历历在目,还有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民遇难一事。这些都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每一个人,不能放松反恐的这根弦,因此,召集上合组织9国的防长来开个会,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之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哈萨克斯坦参加防长会议期间,俄防长还分别会见了伊朗与中国的国防部长,释放出了双边军事合作的积极信号。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合作,由来已久,促成他们关系更加紧密的直接推手,就是美国。我们都知道,伊朗与美国从来就不对付,俄罗斯因为深陷俄乌冲突之中,也和美国的关系,几乎处在了历史的最低点。特别是在巴以冲突外溢,伊朗出于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回击了以色列之后,伊朗与俄罗斯,更是毫不掩饰亲密关系。在伊朗反击以色列的当天,伊朗外长就和俄罗斯外长进行了通话,不少人还对此调侃,认为这是伊朗在向俄罗斯汇报“战果”,但这也从侧面更加印证了大家对伊朗与俄罗斯关系的看法。

因此,这次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在中亚会见伊朗防长,多半也是讨论如何应对当下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东以及俄乌局势。与伊朗加深关系,对俄罗斯来说,也并没有损失,相反地,还能提升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试想一下,本来因为能源问题,俄罗斯就已经和沙特打好了关系,要是俄罗斯再把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关系打牢固了,那未来在中东这一块,普京应该会少掉很多的麻烦。

而中国与俄罗斯在军事合作上的关系,更是来到了史上最紧密的阶段,中俄两国防长这次的会面,就是进一步加强沟通的例行公事罢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面前,中国防长刚与美国防长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虽然这次沟通并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但也对美国国防部进行了一次警告,中国的红线问题,绝不允许美国触碰。而在中国台湾问题上,俄罗斯就一直在给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做榜样,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对比对待美俄两国的态度,中国也已经对俄罗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不仅没有趁着俄罗斯危难一走了之,反倒是继续与俄罗斯开展在军事与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俄罗斯不少经济问题。当然了,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中俄关系虽然亲密,但绝不是军事同盟的性质,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美国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正在一步步发生,中俄伊三国的关系走得越来越近,美国的打压只会变本加厉,未来中俄伊三国面临的外部干扰还会不少,但是只要团结向前,坚持正义,终能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


l中美关系对当前及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

亚太地区:地区关系因美国加快“重返亚洲”而复杂化新华网香港12月26日电 2010年,在亚洲国际舞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身影颇为突出。 在美国总统的出访日程表上,到访亚洲的时间最长;浩浩荡荡的美国舰群,不断在亚洲海域炫耀武力。 这一年,亚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因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强势向纵深推进而日趋复杂化。 “重返亚洲”的战略,由美国政府2009年7月公开提出,旨在重新确立和提升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奥巴马总统自喻为美国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热衷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 希拉里国务卿深明远意:“美国的前途与亚太地区的前途紧密相连,而这个地区的前途有赖于美国。 ”美国的“重返亚洲”不仅是战略,更是落实到实际行动,而且是加速度。 翻阅美国今年的外交日历,从美国总统到外交国防官员,像“走马灯”一样穿梭亚洲。 外长和防长的“2+2”双边会谈机制,从美日之间向更多国家扩展。 美国已俨然成为亚洲的“常驻大国”。 奥巴马接连在亚洲出席国际和地区会议,长时间访问印度诸国,还在纽约召集美国—东盟峰会。 今年11月,奥巴马先后访问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其中在印度逗留时间长达4天之久,苦心推动与印度的伙伴关系。 希拉里出入亚洲更是频繁有加。 就在奥巴马今年11月访问亚洲数国前夕,她率领人马踏步亚洲多国,推动美国“在战略、政治、多边、经济和贸易方面参与亚洲事务”。 几乎同一时间,国防部长盖茨也在亚洲活动。 有评论指出,美国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兵分三路同时出现亚洲舞台,实为美国外交之少见。 美国“重返亚洲”言行并举,外交军事协同推进。 美国不仅在阿富汗增兵,巩固在亚洲盟国的军事存在,而且在亚洲地区大肆进行军事演习。 7月底,美国海空集群驶入韩国东部海域,举行美韩34年来最大规模的军演。 8月,美国航空母舰高调访越驶入南海,紧接着美韩军演又在日本海和黄海展开。 年终岁尾,4天的美韩军演刚一结束,8天的美日军演随即登场,规模是美韩军演的6倍。 12月初的美日军演,“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率领20艘战舰集群,加上号称“空中堡垒”的B—52战略轰炸机等150架战机,还有万余名美国官兵参加。 日本投入兵力超过3.4万人,出动舰艇40艘、战机250架。 日刊强调,这是和平时期日本最大的军事行动。 美国持续在亚洲军演,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战略图谋。 国防部长盖茨一言道白,美国“正在考虑重新调整美军的全球部署,其中一项是增强对亚洲的驻军”。 在加速“重返亚洲”进程中,美国直接插手亚洲国家间的争端。 无论是“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还是“南海争端”、“湄公河资源利用”等问题,美国都积极介入。 美国在亚洲的所作所为,自然有着深刻目的。 《纽约时报》评论说,美国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在亚洲其他地区加强势力。 美国不仅要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坐镇的东北亚军事板块,还试图通过介入南海争端加强与越南等国关系,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领地。 纵观亚洲今年的形势与美国的行为,与其说美国加快“重返亚洲”,不如说美国正在试图把亚洲更多国家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用奥巴马之言概括美国“重返亚洲”成果,就是“美国加强了既有同盟,深化了新的伙伴关系,重新密切了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地区组织的关系”。 (作者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欧盟:在阵痛中进入过渡期新华网布鲁塞尔12月26日电(记者刘江)2010年,欧洲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 以主权债务危机为重要标志,欧盟在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阵痛”中,进入了由“后冷战”向“后危机”时代过渡的重大转折期。 今年年初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不同程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导致金融市场动荡,欧元稳定受到冲击;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群众抗议、示威乃至社会骚乱。 危机最严重的希腊和爱尔兰分别于今年5月和11月被迫寻求外界救助。 目前,这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不排除加剧的可能。 欧元区“债务海啸”表面上看是债务和金融问题,但究其深层次原因,则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失衡的结果。 首先,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发展之间出现失衡。 欧元区虽然使用了统一货币,但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纪律,在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和技术研发方面也相对滞后,致使欧盟地区劳动生产率多年来踌躇不前。 其次,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发展之间出现失衡。 欧盟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早、进展较快,但政治一体化却举步维艰、一波三折,这大大制约了欧元区的治理能力。 再者,欧洲资本福利主义发展模式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出现失衡。 长期以来,欧洲尤其是希腊等南欧一些国家片面强调“高工资、高福利、高补贴”,结果形成巨额财政赤字,导致政府债台高筑。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欧盟“标本兼治”,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一是出台了1100亿欧元的希腊救助机制和7500亿欧元的备用救助机制,并从这套备用机制中拿出了627亿欧元救助爱尔兰;欧洲央行继续向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并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二是欧盟各成员国尤其是债务危机国家大力紧缩财政;三是推行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强化财政纪律、新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建立持久性危机应对机制等,完善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经济治理;四是制定以“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为目标的10年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改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求加快经济复苏并促进新一轮增长。 尽管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今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仍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全年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最近,欧盟委员会大幅调高了今年的增长预测,其中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率由春季预测的0.9%上调至1.7%,欧盟由1%上调至1.8%,而去年欧元区和欧盟经济都是负增长。 不过,目前欧洲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截至今年10月,欧元区失业率已攀升至10.1%,创近10年来新高。 另外,欧盟各国复苏进展不平衡,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仍将是负增长。 去年12月《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但一年来欧盟政治一体化仍举步维艰,进展不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欧盟领导层及各重要机构以及各成员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应对债务危机、消减开支、控制失业、促进复苏等紧迫经济问题上,政治一体化问题被“边缘化”。 第二,《里斯本条约》确定的“欧盟总统”与欧委会主席、轮值主席国领导人之间,欧洲议会与欧委会、欧洲理事会之间,欧盟及其下属机构与各成员国政府之间,权力再分配仍处于初始阶段,相互关系远未理顺;领导岗位和机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影响了欧盟工作效率。 第三,在处理债务危机、金融改革和解决族群矛盾等重大问题上,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大国坚持本国利益优先、“主权让渡”有限,甚至与欧盟高官公开发生“口水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毒化了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氛围。 第四,欧盟力图“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提高其国际地位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在二十国集团、八国集团及其他一系列国际多边外交场合,英、法、德等欧洲大国的地位和话语权仍高于欧盟;美欧峰会一拖再拖,俄欧峰会虚多于实,热点外交进展鲜见。 在过去一年中,虽然欧盟一体化外交遇到各种困难,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欧盟“外交署”最近成立并正式运行。 “外交署”对分属于欧盟各机构以及27个成员国的外交权力和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将有助于巩固和拓展欧盟的重大利益以及国际影响力。 2010年欧盟对外开拓的另一个亮点,是大力提升外交战略水平。 欧盟领导人认真反思了当前囿于战术而疏于战略的做法,认为外交战略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欧盟已明确将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等作为自己的“战略伙伴”;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主张将来把埃及、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和韩国等也列为“战略伙伴”。 此外,欧盟还把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经贸合作以及移民和签证等问题明确界定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 2010年,欧盟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 欧盟着力发展大国关系,与中、美、俄、日、印等分别举行峰会;强化地缘战略,巩固和发展“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继续向东南扩展,稳步整合“西巴尔干”,并积极推动与中东、北非等地区国家的战略合作;强调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分别与拉美及加勒比、非洲以及东盟等举行峰会或部长级会议。 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最近阿什顿代表“5+1”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举行了会谈。 在最近发表的一些重要文件中,欧盟承认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爆发后,这一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国家集团进入了一个重要“过渡时期”。 过渡意味着不稳定因素乃至重大风险可能随时随地凸显;在危机中过渡,更使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欧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 在新的一年里,欧盟将面临各种新困难、新问题,欧盟也会进一步深化经济、内政、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尽早走出经济衰退,并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为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中东地区:局势起伏跌宕前景难测 新华网开罗12月26日电(记者李红旗)2010年,中东局势起伏跌宕,热点问题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平添变数。 巴以和谈受挫、伊拉克民族和解和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伊朗核问题久拖不决、苏丹南部公投前景坎坷。 国际社会对中东的关注一刻没有放松。 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4月和6月先后在伊斯坦布尔和开罗向伊斯兰世界示好,声称将竭尽全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帮助中东地区人民实现和平发展的良好愿望。 之后美国高官频频出访中东,先是促成巴以间接会谈,后于今年9月初启动了间隔20个月之久的直接谈判,但两轮艰难交锋下来,边界划分、难民回归和耶路撒冷地位等棘手问题无一突破,犹太人定居点扩建问题更是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 为打破僵局,美国又提出向以色列提供20架先进战斗机和在联合国阻止对以色列不利提案,以换取以色列延长90天定居点限令,遭以拒绝。 美国日前不得不宣布,其打破定居点僵局的努力失败。 尽管美国声称不放弃中东促和的目标,但中东和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中东和平进程裹足不前的症结主要在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继续采取迁就政策。 以色列右翼政府当政,对美国的促和压力软顶硬抗,而美国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不愿向以色列增压,屡屡从原持立场后退。 在以色列方面,总理内塔尼亚胡为维护右翼政府联盟,一方面不断表达与巴方恢复和谈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定居点扩建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 以议会最近通过的关于领土让步须经公投的议案,使和平前景更加黯淡。 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则饱受与哈马斯公开决裂的困扰,难以在定居点问题上做更多让步,指望美国通过向以色列施压帮助突破定居点障碍,但结果是冷水浇头。 面对僵局,巴方称有多种选择,包括单方面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并寻求国际支持,但美国的态度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美国会置以色列的诉求于不顾而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令人怀疑。 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自8月底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后,伊拉克安全局势并没得到彻底改善,爆炸袭击事件屡屡发生,民族和解进程接连受挫,战后重建荆棘载途。 今年3月伊拉克议会选举后,政府组阁僵局历时8个月之久,各政治派别最终于11月达成协议,新政府也于12月21日正式成立。 不过,伊拉克的的局势恢复稳定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外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将使伊拉克百废待兴前景堪忧。 有分析家指出,美国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和财政包袱,这应促使其重新审视中东政策。 2010年,伊朗核问题持续“高温”,使中东政局前景充满变数。 奥巴马上台伊始,向伊朗频摇橄榄枝,以经济实惠诱使伊朗放弃铀浓缩计划,遭到对美国充满疑虑的伊朗拒绝。 美国今年6月带头在联合国推出第四个制裁伊朗决议,但伊朗仍没有就范,依然坚持铀浓缩计划。 为缓解国际压力,伊朗先是同土耳其和巴西达成核燃料交换协议,但没有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积极响应,后又同意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恢复谈判。 日前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朗与6国的谈判传出积极信息,双方同意明年元月在伊斯坦布尔继续会谈,但人们普遍对会谈能否取得突破持谨慎态度。 在以色列计划突袭伊朗核设施的传闻屡见报端之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和平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而和平谈判成功的关键是增进相互信任,以良好的政治意愿和高超的政治气魄共同商讨双方的关切,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苏丹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 今年4月,苏丹举行了24年以来的首次多党选举;明年1月,南部公投即将举行。 随着公投日期的临近,各政治势力博弈日趋激烈。 公投将决定贫穷落后的南部是否脱离北方而独立,结果将对苏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地区政治版图带来巨大变化。 尽管饱受连年内战之苦的苏丹北南双方都希望公投将公平、公正、透明,但双方在边界划分、石油资源分配和债务问题上的分歧依然难以弥合。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石油资源丰富,在非洲大陆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前这个关键时期,国际社会应该尊重苏丹人民的正当选择,为苏丹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除以上热点问题外,中东大国埃及的政局动向也引人注目。 新近举行的埃及议会选举中执政党大获全胜,但由此可能引发的反对派反弹为明年总统选举增添新的变数。 此外,“包裹炸弹”事件凸显也门反恐形势的严峻。 与此同时,地区重要国家关系的改善为中东政局走向释放出一些积极的迹象。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向阿拉伯国家靠近,7月同埃及就开启战略合作关系达成一致;叙利亚同邻国黎巴嫩实现关系正常化,双方同意在地区问题上加强协调;伊朗同黎巴嫩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同意加强全面合作;海湾国家在新近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重申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这些变化,为中东和平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望2011年,中东热点问题仍可能持续“高温”,各方博弈仍将继续,但为实现中东和平发展的努力也不会停止。 目前而言,各方已显示出解决难题的良好意愿。 但要实现中东地区和平发展的目标,需要各方体现出政治魄力和智慧。 尤其是美国,应该审时度势,采取更加公平、公正和合理的立场。 (本文作者为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社长)非洲地区:政局更趋稳定 经济复苏稳健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王朝文:2010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多数国家局势更趋稳定,政治更加成熟;经济复苏稳健,整体形势向好;经济一体化步伐坚定,里程碑进展举世瞩目。 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局势依然十分脆弱,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困难。 2010年被非洲联盟(非盟)确定为“非洲和平安全年”。 非盟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针对困难重重的津巴布韦联合政府、久拖未决的马达加斯加政治危机和反复推迟的几内亚和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 虽然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但这些国家的政局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今年非洲经济表现不俗,成为全球新亮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报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今年整体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5%,有望成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 该组织认为,非洲经济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危机前各国经济基础的稳步提升,包括相对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外汇储备增加以及债务的逐渐减少等。 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今年也取得重大进展。 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共同市场。 这是继2008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自由贸易区后,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上又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拉美地区:几家欢乐几家愁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社长潘国俊: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拉丁美洲整体经济形势比预期好,多数拉美人因前两年经济危机而紧锁的愁眉现在已经舒展。 但也在这一年,拉美天灾人祸奇多,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遭遇灾难冲击。 受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拉美国家经历了两年的经济衰退。 但在2010年,拉美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多个国际机构评估,拉美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5.2%以上,贫困人口亦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美洲南部地区国家经济形势一枝独秀。 而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古巴等国经济增长不尽如人意。 在政治方面,巴西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当选总统对拉美政治格局意义重大,她的胜利稳住了左翼和中左翼政党在拉美占领大半壁江山的局面。 拉美地区今年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比往年更多更重。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几乎把首都太子港夷为平地,20多万人死亡。 上百万难民迄今依然住在简易帐篷里。 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造成500多人死亡、数千人失踪,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美国:民众怨声载道 超级大国今非昔比新华社北美总分社社长曾虎:2010年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 这种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进而影响外交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集中通过11月初美国的中期选举表现了出来。 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用总统奥巴马的话说,是民主党“遭受了惨败”。 不过,这一结果绝非意外。 由于金融海啸之后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执政已近两年的民主党难逃其责,选民自然要通过手中的选票向其宣泄不满。 表面看来,失业率长期徘徊在9.5%左右的高位,是美国政府和国民最头痛的问题。 然而,美国经济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高失业率问题。 美国经济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问题很多。 其中一个是美国政府的超巨额债务。 与债务问题同样尖锐的是不断扩大的“财富鸿沟”,即社会财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美国虽然仍旧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但其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尤其是难以挣脱的经济困境,使得这一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亚欧地区: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新华社亚欧总分社社长张铁钢:2010年,亚欧地区局势可以说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特点是西“晴”东“雨”。 纵观全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处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一直受到双方不同程度的或“拉”或“打”。 今年,前者扭转了“亲西方”的外交路线,后者改变了“向俄罗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目前,两国政局基本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多方向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俄罗斯在梅普双重体制领导下,政局和社会总体稳定。 经济上,尽管今夏遭受旱灾和森林火灾,但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并以“现代化”为目标呈复苏走势。 内政方面,尽管首都莫斯科今春发生地铁连环爆炸,北高加索地区迭发恐怖袭击事件,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外交上,俄罗斯虽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互存戒心,但仍然努力推进“经济外交”战略,积极探索安全合作新途径。 同时,俄在独联体这个“特殊利益区”的影响力有所恢复。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5个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贫富悬殊持续扩大。 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导致政权更迭的流血骚乱,政局迄今尚未完全稳定。 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外高加索3国,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则继续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经济呈稳步发展之势。 展望2011年,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多方向务实外交,仍将是亚欧各国不约而同的主旋律。 虽然外高加索和中亚一些国家甚至俄罗斯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或恐怖主义威胁,但是亚欧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稳定繁荣的努力必将奏出动人的乐章。

2010年8月7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我要做作业啊,急啊~~!!!

(标题)潘基文称赞肯尼亚通过新宪法草案(标题)施米特正式就任匈牙利总统(标题)美司法部长:参与恐怖活动的美国公民增多(标题)美专家认为美不大可能对伊动武(标题)查韦斯愿与哥伦比亚重建外交关系(标题)联合国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波恩闭幕(标题)英国民间组织呼吁禁止克隆动物食品(标题)塞内加尔妇女创办食品加工厂(标题)美国7月份失业率维持在9.5%(标题)哈萨克斯坦力保外汇储备增长(标题)俄罗斯和南非将加强双边合作关系(标题)世界杯酒店业绩 南非远超德国(标题)埃及汽车市场恢复繁荣(标题)尼日利亚将举行首届西非公司运动会(标题)百名世界青年开始尼罗河之旅(标题)俄罗斯“御厨”揭秘苏俄领导人食谱(标题)韩国华川“扁舟节”上演夏日狂欢******以下文稿******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国际新闻》。 (标题)潘基文称赞肯尼亚通过新宪法草案主持人:肯尼亚新宪法草案在全民公投中获高票通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地时间6日发表声明,祝贺肯尼亚全民公投高票通过新宪法草案,他称赞这是肯尼亚“在应对长期挑战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解说:潘基文在声明中祝贺各有关方确保宪法全民公投和平、顺利、兼容并包地举行。 他说,联合国很高兴在这一过程中向肯尼亚选举机构提供帮助,并支持该国在处理涉及领导人、制度和社会方面预防冲突的努力。 他说,联合国将继续支持肯尼亚政府和人民在进一步实现民族和解、加快发展以及加强民主制度和治理方面的努力。 x肯尼亚独立选举委员会5日晚宣布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最终结果。 统计显示,支持新宪法的选民达67.25%,反对票为30.35%,肯尼亚新宪法草案获高票通过。 2007年底至次年初,肯尼亚爆发选举骚乱,造成上千人死亡、35万人无家可归。 随后,肯尼亚两大主要政党于2008年4月底在非洲联盟调解下达成协议,同意组建联合政府并制定和颁布新宪法。 今年4月,肯尼亚议会投票通过了新宪法草案,为这次公投铺平了道路。 根据新宪法,肯尼亚将取消总理职位,并设立国家最高法院及参议院,参议院将由47名参议员组成。 新宪法还制定了条款限制和监督内阁及总统权力。 另外,新宪法规定大选将每5年举行一次。 新华社记者白洁、顾震球联合国报道。 (完)(标题)施米特正式就任匈牙利总统主持人:当地时间6日,匈牙利在首都布达佩斯的总统府内举行当选总统施米特·帕尔的就职庆典,就此,这位曾两度获得奥运会击剑冠军的运动员正式就任匈牙利共和国总统。 解说:当天,匈牙利新总统施米特携夫人出现在就职庆典上。 施米特在庆典上发表讲话说,作为共和国总统,他将依据现行宪法和将要诞生的新宪法,在国会各政党、匈牙利社会和不同民族团体之间扮演平衡角色。 施米特表示,在制订新宪法方面他将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使国家的基本法和法律体现人民的意愿。 他将提议在宪法的前言中包含匈牙利是基督教国家等内容。 作为前奥运冠军,他将努力把促进全民体育锻炼写入宪法。 施米特还说,他将鼓励生活在国外的匈牙利人利用匈牙利双重国籍法提供的机会,加入匈牙利国籍。 他将努力保护和丰富匈牙利的民族语言。 施米特于1942年5月13日生于布达佩斯,曾两度获得奥运会击剑冠军,后担任外交官。 2003年起,施米特加入青民盟。 自2004年起,施米特先后担任欧洲议会议员和欧洲议会副议长。 今年5月14日,施米特当选匈牙利国会主席。 在6月29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作为执政党青民盟推举的总统候选人,施米特当选为匈牙利共和国新总统。 新华社记者杨永前布达佩斯报道。 (完)(标题)美司法部长:参与恐怖活动的美国公民增多主持人: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当地时间5日宣布,检察机关已正式起诉14名涉嫌帮助索马里激进组织的美国人和外国人。 霍尔德表示,越来越多的美国公民参与恐怖主义活动,这一情况令人担忧。 解说:霍尔德说,美国司法部近日发出的4份起诉书涉及14名嫌疑人,他们涉嫌向索马里激进组织“伊斯兰青年运动”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援助。 这些起诉“证明在美国和青年党之间存在一条人员和资金通道”。 这14名嫌疑人中,部分人已被当局监押,其中有数名美国公民。 此外,据信还有两名被起诉的美国公民仍藏身于索马里。 同期:美国司法部长 埃里克·霍尔德正如今天公布的指控,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个人——包括美国公民,被极端主义所迷惑,(他们)已经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执行恐怖活动。 解说:上个月,“伊斯兰青年运动”承认对乌干达两起爆炸袭击负责,爆炸造成76人死亡。 霍尔德说,虽然现在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该组织正在策划袭击美国,但其征募美国公民的行为向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目前正展开一项行动,调查与海外恐怖组织有关系的人员。 新华社记者王薇华盛顿报道。 (完)(标题)美专家认为美不大可能对伊动武主持人:近期,外界对美国打算对伊朗动武的猜疑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美国专家认为,动武的可能性并不大。 解说: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当地时间8月1日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访谈节目中谈到,军事选项将会一直摆在桌面上,大家都希望最好不采用,但这却是一个重要选择。 这一言论曾引发舆论界的密切关注。 对此,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迈克尔·欧汉龙表示,必须仔细读马伦的原话,然后再进行解读。 他认为奥巴马政府不太可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同期: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 迈克尔·欧汉龙说军事打击只是选项之一,并不是说已经有攻打伊朗的详细计划。 如果有详细计划的话,那就表明确实准备实施打击,并表示军事行动可能马上就要展开。 解说:他还说,奥巴马政府反对先发制人的战略,而且美国也不想失去国际支持,因此诉诸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要攻打伊朗的话,美国还需要寻求中、法、英、俄等国家的支持,对伊朗施加经济压力。 新华社记者王薇华盛顿报道。 (完)(标题)查韦斯愿与哥伦比亚重建外交关系主持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当地时间5日在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南美洲国家联盟秘书长内斯托尔·基什内尔时表示,委内瑞拉愿意与哥伦比亚重建外交关系。 解说:查韦斯当天在总统府门口举行的简短新闻发布会上说,他愿意在哥伦比亚当选总统桑托斯7日宣誓就职之际,考虑重新与哥伦比亚建立外交关系。 基什内尔到访委内瑞拉主要目的是调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目前面临的外交危机,他还于6日前往哥伦比亚,与哥伦比亚现任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以及7日就职的当选总统桑托斯会面。 7月22日,查韦斯宣布与哥伦比亚断交,以抗议后者在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指控委境内有大批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人员。 主持人:除了哥委断交风波外,查韦斯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他目前正在考虑取消美国指定驻委内瑞拉大使拉里·帕尔默的任命。 解说:美国媒体在8月3日发布了一份美国国会参议院向即将派驻国外的32名外交官展开的问卷调查,美国指定驻委内瑞拉大使拉里·帕尔默在答卷中批评委内瑞拉军方素质较低,称古巴参与了委内瑞拉的军方决策,并表示委内瑞拉境内确实存在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人员。 对此,委内瑞拉政府和委内瑞拉国防军马上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查韦斯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正在评估(他的任命),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严重,几乎可以取消他的任命。 ”新华社记者何珊加拉加斯报道。 (完) (播发8月7日16:30、16:50)《国际新闻》(二)(标题)联合国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波恩闭幕主持人:联合国今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当地时间6日在德国波恩闭幕。 经过一周的磋商,两个特设工作组均形成了新的谈判文本,这样,10月份在中国天津举行的第四次谈判将进入逐条谈判阶段,以便为年底举行的坎昆大会做充分准备。 解说:谈判期间,与会者围绕“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主席提出的新谈判文本增加了许多自身建议,该文本将作为最后谈判阶段的备选项。 《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主席综合谈判成果形成了一份新文本,作为下次谈判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新任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称,本次谈判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各方更加清楚地勾画了坎昆大会将要取得的成果。 一方面,在一些可以立即执行的关键问题上,坎昆大会将形成一系列的决议;另一方面,坎昆大会将制定时间表,明确何时将最终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苏伟说,在巴厘路线图之后经过两年半时间的辩论,从这次会议开始才真正进入了具体案文的谈判,这是达成最终协议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坎昆大会就是要继续执行去年在哥本哈根没有完成的任务,尽快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 本次谈判共有来自175个国家的1656名官方代表参加。 第四次谈判将于10月4日至9日在中国天津举行。 天津谈判开始前,77国集团、非洲集团、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集团等将从9月28日开始在天津举行非正式磋商。 坎昆大会将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举行。 新华社记者邬眉、郇公弟、韩墨波恩报道。 (完)(标题)英国民间组织呼吁禁止克隆动物食品解说:当地时间6日,35位英国民间组织“世界家畜关爱协会”成员身着西装,头上戴着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面具,手持横幅在伦敦市中心举行游行集会,呼吁政府立法禁止相关产业使用克隆动物大规模生产肉类和乳类产品。 游行队伍从特拉法加广场行进到首相府官邸唐宁街10号,最后,该协会总裁菲利普·利伯瑞向首相卡梅伦递交了共有7000多人签名的请愿书。 同期:“世界家畜关爱协会”总裁 菲利普·利伯瑞 (!有删减)克隆事实上就是虐待动物,它使得大工厂式的畜牧业加速(养殖),使其更加糟糕,它同时也威胁了我们食品的质量。 你知道克隆肉类已经潜入欧洲的食物链,它没有经过批准,没有标识,也不为人们认可。 现在是禁止这种做法的时候了。 解说:近日英国食品署发布公告说,该机构已经掌握了一头美国克隆牛的后代进入英国超市的情况,其中已有肉制品在去年就流入市场,这一消息在英国社会引起恐慌。 根据英国和欧盟的规定,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肉类和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须得到批准。 新华社记者司鸶、报道员陈家敏、陈建廷伦敦报道。 (完)(标题)塞内加尔妇女创办食品加工厂主持人: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远郊的鲁菲克区,有一个由妇女创办的粮食和水果加工厂。 虽然这个厂规模不大,但其产品畅销本国,还出口到周边国家,成为塞内加尔远近闻名的妇女办厂典范。 解说:目前,这家食品加工企业共有60名员工,全部为女性。 她们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加工12种本国生产的粮食,第二组专门加工各类水果。 所有员工上岗前都在达喀尔食品加工技术学院接受过半年的专业技术培训,以保证食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目前这个食品加工厂计划扩大规模,并在两年后为700多名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新华社记者陈顺、徐小军达喀尔报道。 (完)主持人:下面来看简讯。 (标题)美国7月份失业率维持在9.5%解说: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6日发布报告说,今年7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前一个月持平,为9.5%,但就业岗位数量减少13.1万个。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日前表示,随着私人部门就业岗位逐步增加,将有更多人加入求职大军,失业率在未来两个月可能会再度攀升。 美国此轮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12月。 在为期两年的衰退期内,美国共损失近850万个就业岗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就业岗位损失数量最多的一次。 新华社记者林煜、杜静华盛顿报道。 (完)(标题)哈萨克斯坦力保外汇储备增长解说: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6日发布数据称,今年8月1日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外汇储备达277.69亿美元,比今年1月1日增加了20.26%。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哈萨克斯坦外汇储备曾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 为确保外汇储备水平,哈国家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今年前5个月,哈萨克斯坦还从国际市场买进3.1吨黄金,避免外汇储备因美元贬值而缩水。 新华社记者赵宇、报道员艾然阿拉木图报道。 (完)(标题)俄罗斯和南非将加强双边合作关系解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地时间5日与到访的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双方强调将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南非是俄罗斯在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发展俄南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对发展与南非的新型关系持开放态度。 祖马表示希望加强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对话,希望俄罗斯在联合国对南非加以支持。 这是祖马去年就任南非总统以来对俄罗斯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 新华社记者聂云鹏、张亚晨莫斯科报道。 (完)(标题)世界杯酒店业绩 南非远超德国解说:南非德勤商务咨询公司当地时间6日发表的世界杯期间南非酒店业绩调查表明,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南非酒店业的繁荣发展,南非各类酒店、旅馆共接待100多万名世界各地球迷和游客。 调查显示,南非酒店业绩在世界杯期间的增幅远远超过上届主办者德国。 据统计,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德国酒店业绩增长为33%,而南非酒店业绩增幅达60%以上。 在本次世界杯中,南非共接待了100多万名球迷和游客,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近2万名。 新华社记者李建民、大雷约翰内斯堡报道。 (完)(标题)埃及汽车市场恢复繁荣解说:埃及汽车营销信息委员会在最新的年中报告中称,2010年上半年埃及新增汽车市场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35%。 汽车业界专家表示,汽车市场增长主要是因为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汽车销售大幅下滑后,埃及银行对汽车业投入了资金支持。 报告称,对贸易的自由开放政策,以及加大广告推介等措施也是埃及汽车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 新华社记者张锰、王志强开罗报道。 (完)(标题)尼日利亚将举行首届西非公司运动会解说:10月28日到31日,首届西非公司运动会将在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举行。 西非公司运动会组委会主任奥耶通吉·图约斯日前表示,来自西非科特迪瓦、加纳和贝宁等国公司和机构的职员们将参加篮球、足球、高尔夫和长跑等11个项目的比赛。 图约斯说,跨国界的公司运动会1988年起源于美国旧金山,伦敦、日内瓦、约翰内斯堡、迪拜和吉隆坡也举行过国际公司运动会。 这是第一次在西非举行此类国际公司运动会。 新华社记者曹凯、李怀林拉各斯报道。 (完)(标题)百名世界青年开始尼罗河之旅主持人:当地时间8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50名优秀青年代表当天登上了停靠在埃及南部基纳省港口的一艘名为“尼罗河故事”的大型游轮,前往埃及南部著名的旅游城市阿斯旺。 在此期间,他们将游览两岸著名的文物古迹。 来看新华社记者发回的详细报道。 解说:当天,为了迎接这些来自25个国家的优秀青年代表,主办方在游轮上举行了一场富有民族特色的阿拉伯舞蹈表演。 此次尼罗河之旅将溯流而上,这些肤色各异、操着不同语言的年轻人们将参观卢克索、阿斯旺等尼罗河沿途文化古迹,并举行展示各国形象的国家日活动。 埃及主办方希望,此次文化交流活动能够使世界各地青年了解埃及的文化与历史,同时增进对话与了解。 新华社记者王志强、朱俊清埃及基纳报道。 (完) (播发8月7日16:30、16:50)《国际新闻》(三)(发资料室)(播发8月7日16:00)《16点最新播报》(三)(标题)俄罗斯“御厨”揭秘苏俄领导人食谱主持人:近日,现任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即俄罗斯“白宫”的首席厨师阿纳托利·加尔金在莫斯科为自己的新书举行新闻发布会,揭秘前苏联和俄罗斯历届领导人的每日食谱。 解说:加尔金在发布会上透露,戈尔巴乔夫每天早上要喝5种粥,“每样喝一勺”;叶利钦最喜欢吃酸黄瓜;而现任俄罗斯领导人则注重营养搭配,更喜欢吃蔬菜和水果。 加尔金表示,在将于今年9月份发行的新书中,他将为大家详细讲述为什么给斯大林准备的浓汤至少要熬煮三天,以及来访的外国政要在俄罗斯都能吃到什么等“国家机密”。 当天,加尔金还在新闻发布会上为记者们现场展示了“克林姆林宫”式的黑面包煎蛋和鸡尾酒。 新华社记者高帆、报道员弗拉基米尔莫斯科报道。 (完)(标题)韩国华川“扁舟节”上演夏日狂欢主持人:一年一度的夏日庆典“扁舟节”,是韩国小有名气的的特色旅游文化节。 近日,这一节日在韩国江原道华川郡拉开了帷幕。 解说:今年“扁舟节”的开场戏是“创意扁舟大赛”,在华川郡邑下里的鲫鱼岛上举行。 “创意扁舟大赛”共有30多艘自制小船参加。 比赛正式开始,造型各异的小船相继登场,有的把沙滩椅搬上了船顶,有的把小船设计成了“拳击台”,有的是“圣诞老人”驾驶的“驯鹿船”……参加比赛的人们,有的是单枪匹马独自“上阵”,有的是全家大小齐动员,有在当地进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也有驻当地部队的士兵。 出现在赛场上的形态各异、充满想象力的小船,无一例外都是利用塑料筒、铁皮筒、木板、自行车轮等材料制成的简易作品,体现出环保、生态、节能、休闲等理念。 同期:参赛者我们想表现一下非文明时代,所以打扮成这个样子。 我们用村子里的废旧物资制做了这个作品。 所用的时间非常短,也就是三天功夫。 同期:活动组委会运营本部长 张锡范说起扁舟,我国有一首童谣,叫做‘半月’,歌词开头是‘蓝蓝天上的白扁舟’。 我们举办夏日扁舟节,就是希望,对成年人来说,唤起他们的童心,对孩子们来说,留下让他们长大以后也难以忘怀的珍贵追忆。 解说:今年的韩国华川“扁舟节”已是第八届,于当地时间8月1日正式开始,并在当地时间7月31日晚举行了“前夜祭”。 位于韩国东北部的华川郡,因山高谷深,水系发达,享有韩国“水城”的美誉。 除了“扁舟大赛”外,华川郡还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水利资源,在北汉江上开设了江滨浴场,设置了水上自行车、双人划艇等项目,并建立了荷花基地。 新华社记者姬新龙、陈怡首尔报道。 (完)主持人:以上是本档新闻的全部内容,感谢收看,再见。

知名国际性会议有哪些

知名国际性会议包括:

1、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这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

2、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 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收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德黑兰会议: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会议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宣言宣布就消灭德军的计划,三国达成了协议,并将协力在战后创造和平。

4、国际经济合作会议:国际经济合作会议亦称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国家或集团进行对话的国际经济会议。1974年10月24日,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建议召开一次“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很多方面联系在一起的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

5、洛迦诺会议:西方国家为解决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调整西欧各国关系并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国际会议。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6494.html
红五月 期待 预计将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场 !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5月6日财经夜宵 得知基金净值排名及选基策略 赶紧告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