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 甩锅 闻泰科技亏损

5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在投资平台看到闻泰科技集中回复市场疑问,对于公司当前业绩状况,不少投资者表示不满,作为半导体生产厂商,闻泰科技“增收不增利”已是老生常谈,但更严重的是,其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

对于背后原因,闻泰科技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原材料成本上涨,而且今年一季度公司的人力成本也有所上涨,导致业绩不佳。闻泰科技称,公司已经开始加强管理,努力降低原材料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后续还会通过自动化率的提升,以及内部管理来降低人工成本的影响。

汽车未能助推业绩

闻泰科技的回应能否消除市场疑虑尚未可知,毕竟从扣非净利润来看,闻泰科技在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连续下降,2022年、2023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41亿元、11.27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同比下滑122%,最终亏损8659万元。

不可否认,公司的成本的确有所上涨,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总成本同比涨幅18.64%,超过总收入12.62%的增幅,从环比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其营收、成本均有所下降,不过营收的降幅快过成本的降幅,也就是说,成本吞噬利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闻泰科技很努力地压缩费用,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环比、同比数据均有所下降,相对于成本问题,闻泰科技真正的困境或许还是在业务结构层面。

因“果链”而知名的闻泰科技,如今更多地聚焦于汽车领域,截至去年年底,来自新能源车领域的营收,在公司半导体产品总营收中占比达到62.8%,同比增长22.95%,可惜火热的汽车市场也没能挽救公司。

公司半导体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欧洲、美洲地区受经济影响,汽车半导体需求疲弱,再叠加部分客户实施去库存策略,令汽车芯片进入了低迷期,市场需求阶段性放缓。

此外,闻泰科技所产汽车芯片是否真的不可或缺,对车企而言是否不可替代,同样是关键问题,因为这影响着企业的议价能力。虽然闻泰科技称,目前已经有新能源车品牌单车使用将近1000颗公司所产芯片,单车芯片平均售价超过50美元,不过从其年报数据来看,半导体产品2023年的毛利率却减少了5.38%。

这也让部分人认为闻泰科技打算以低价换市场,在利润下滑的同时,闻泰科技的营收反而一步步增高,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10.15%、5.4%,今年一季度营收达到约162.5亿元,同比上升12.62%。

消费电子“无利可图”?

虽然闻泰科技积极切入汽车赛道,不过消费电子ODM代工目前仍然是其营收的基石,虽然闻泰科技在年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各项产品营收,而仅是简单将旗下产品分为智能终端、半导体产品两类,但大致来说,智能终端对应消费电子业务,去年该部分的营收达到约442.3亿元,而半导体产品的营收仅有约146.8亿元。

以手机ODM代工起家的闻泰科技,也不断拓宽着业务版图,如今其在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手表方面均占据着较高市场份额,奈何消费电子整体不景气,无论哪一个细分赛道都没能支撑闻泰科技的利润。

分产品来说,在智能手机市场,据IDC公布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两项数据均创下十年新低,对于平板电脑和个人PC而言,去年全球和中国市场分别同比下降20.27%、4.4%,在智能手表市场,全球基础手环、智能手表出货量分别下滑10%、9%。

在业内专家看来,消费电子市场中除了需求下滑外,还有对代工企业更不利的因素。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评论称,如今各家手机都追求性价比,“加量不加价”,那么只能尽量压低零部件进货成本,把压力向上转嫁给代工厂商,这种结构性困境要比所谓的下行周期延续更长时间。

这一点在数据上也能得到佐证,华勤技术、龙旗科技与闻泰科技同为ODM代工厂商,从2023年年报数据看,龙旗科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毛利率约在9%,和闻泰科技的8.23%相差不远,华勤技术状况稍好,但是其智能终端板块的毛利率也仅有12.3%,相对于汽车芯片动辄超过40%的毛利率,消费电子算不上有利可图。

如何平衡是关键

如果汽车、消费电子两大板块均不能提供充足动力,闻泰科技又该如何破局?在业内专家看来,抢占市场份额仍是首要任务。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手机代工企业发力新能源车,已经是业内常规操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能源车就是安上轮子的“大手机”,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单车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也会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代工企业就能够坐收巨利,与手机产业相同,汽车市场中也是品牌方掌握着话语权,上游企业需要努力挤进更多大品牌供应链,与企业相伴共行,才能发展壮大。

这或许也解释了闻泰科技在利润下滑之时依旧选择扩张,2021年,其半导体业务只有约44%的营收来自汽车领域,202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在去年已经达到了62.8%。其IC芯片主要应用在汽车的驱动系统、电源系统、智能座舱方面,客户对这些环节的要求更为严苛,一旦跻身大品牌供应链,企业往往能获得一段时间的稳定出货。

至于消费电子业务如何脱困,闻泰科技押宝AI,闻泰科技表示,公司已经接到AI PC项目订单并实现量产,在AI手机方面,公司正在与客户共同研发AI Phone项目,同时还将凭借AI技术,让公司分布在全球的工厂升级成自动化、智能化工厂。

闻泰科技在最新一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谈到, AI会带来比5G更长时间的换机潮,而且也将推动单机均价上升,从而带动ODM行业回暖。

至于闻泰科技的规划能否如愿,专家观点认为,其发展方向没错,近些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也在增加,表明其重心正向新兴业务转移,但关键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公司依然要依赖消费电子这个“基石”,如果作为基石的业务不能提供足够利润,也会拖累公司研发的脚步。

今年一季度,闻泰科技的货币资金约为55.45亿元,同比下滑34.52%,2023年各季度中,公司货币资金长期保持在60亿元以上规模,即便如此,闻泰科技还要继续扩大研发费用,称希望能达到销售额的15%左右,如何平衡收益与投入,是闻泰科技必须面对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闻泰科技,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闻泰科技为何跌跌不休

减持!减持!

5月10日,湖北上市公司闻泰 科技 ()的一则公告,让众多投资者傻了眼: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三家大股东累计减持股份已接近公司总股本的5%。

当日,闻泰 科技 股价创下77.87元的新低,收盘价相比去年7月高点跌幅已超50%,市值蒸发1000多亿元。而2019年,闻泰 科技 曾以337.8%的涨幅成为当年湖北股王。

年报显示,闻泰 科技 2020年实现营收517.07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母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长91.13%。

高增长业绩态势下,股价却跌跌不休,还频频遭大股东减持。闻泰 科技 究竟怎么了?

抢占智能手机先机

要弄清楚闻泰 科技 股价涨跌的原因,就得回顾下闻泰 科技 的前世今生。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彼时,山寨手机仍有较大市场,闻泰 科技 顺势成长为一家大型IDH公司(手机主板设计商)。

2007年,苹果iPhone问世,手机开始向智能化转型。此次转型,不仅对传统手机制造商是巨大冲击,对包括闻泰 科技 在内的手机主板设计商也是致命打击。

闻泰 科技 创始人张学政决定转型。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相比IDH业务,ODM除了主板设计外,还参与手机生产,由产业链上游延伸到下游。

在业内,这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一次“豪赌”,因为主板设计与手机制造,虽说相互关联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

这一次,闻泰 科技 “赌”对了。随着2010年iPhone4的横空出世,全球很快迎来了智能手机热潮,闻泰 科技 因为提前布局而接到大量订单,在智能手机ODM领域崭露头角。

但真正奠定闻泰 科技 市场地位的,则是与小米的合作。

2013年,刚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推出红米品牌抢占低价手机市场。小米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没有自己的工厂,与闻泰 科技 专注于ODM业务恰好优势互补,双方一拍即合。

与小米合作后,闻泰 科技 走上了快车道。2015年,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当年,闻泰通过借壳中茵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奠定了国内ODM第一股的地位。(相关阅读:帮小米造手机的湖北企业,今年股价涨了三倍)

不过,即使坐上ODM头把交椅,闻泰 科技 也并非没有隐忧。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ODM行业逐渐到达天花板。一方面,手机ODM市场蛋糕变小了,手机出货量已经从2017年的4.91亿台跌到了2020年的3.08亿台,累计下降20.8%;另一方面,闻泰 科技 在2019年获得三家新客户后产能呈现集中释放,后续产能很难获得持续增长。

这种担忧体现在财报上,则是业绩下滑。2018年,闻泰 科技 净利润猛降81%,形势危急。

ODM之后,闻泰 科技 的未来靠什么?此时,张学政正在酝酿第二次“豪赌”。

“蛇吞象”收购一战成名

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相关阅读:湖北上市公司“芯”路历程)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2017年开始单独运营,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MOSFET器件的生产设计销售,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

完成此次收购后,闻泰 科技 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对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凡意义。

成功收购安世半导体,除了直接推动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在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通信模块等领域,闻泰 科技 已经积累了一批国内客户,而拿下安世以后,闻泰 科技 有可能通过安世获得欧美日韩客户,从而打开广阔的全球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和通信市场。

张学政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术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是芯片、半导体技术。而在主要的半导体终端应用中, 汽车 电子的增速最快,也是闻泰 科技 押注的重点”。

闻泰 科技 一战成名。只用了3年时间,闻泰 科技 就完成从低毛利率的手机代工厂到A股高 科技 半导体厂商的华丽转身,市值从借壳上市的35.8亿元暴涨至最高1800亿元,涨幅接近50倍。

巨额商誉风险隐忧

作为“ODM+半导体”双龙头企业的闻泰 科技 ,并未止步于收购国际一流半导体大厂安世,又将目光锁定到苹果产业链。

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交易。而欧菲光的境外特定客户,主要指苹果。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认为,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当前智能手机核心卖点是照相功能,即摄像头模组、图像传感器等,收购相关业务就等于抓住了手机产业的核心之一。

有观点进一步指出,完成欧菲光相关业务资产收购后,闻泰有望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切入苹果相关产品的代工市场,甚至成为苹果主力供应商之一。

与欧菲光一样,闻泰 科技 同属“果链”公司上的一环,主要为苹果提供移动及可穿戴设备领域产品。摄像头模组处于产业链中游,能够与闻泰原有的ODM业务进行配合,也可以与产业链上游安世半导体元器件形成局部闭环。

这一次,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三次“豪赌”。然而,市场担忧,在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而在苹果不断的创新和升级中,随时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风险。此前,市场上就一度有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传闻。

此外,频频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如梦魇般缠绕着闻泰 科技 。从几次收购结果来看,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闻泰 科技 商誉为226.97亿元,与净资产的占比高达78.3%。其中,约213.97亿元为收购安世控股交易所形成。按现行会计准则,商誉要进行减值测试,一旦确认需要减值,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而且,公司亮丽业绩并未带动二级市场股价暴涨。2020年,闻泰 科技 股价仅上涨7.1%,落后于大盘13.87%的涨幅。进入2021年,闻泰 科技 股价持续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盘,今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7.97%。5月10日,该公司股价最低触及77.87元,创10个月以来新低。

股价低迷,闻泰 科技 大股东也不断减持股份。5月10日,闻泰 科技 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康旅集团、云南融智及云南工投于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减持公司股份合计6073.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8%。

分析人士认为,悬在空中的巨额商誉以及未来发展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或许是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撰稿丨黎知停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闻泰科技的商誉是隐患吗?

闻泰科技在2019年将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安世控股收入囊中,新增商誉214亿元。 短期而言,商誉提升说明公司实力得到银行的亲耐,闻泰科技上市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到资金,有助于公司的发展!

闻泰科技股票怎么一跌再跌了呢?

闻泰科技股票一跌再跌是因为,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加上公司主力资金持续卖出带动股票持续下跌。

亲,闻泰泰科技是属于芯片概念股,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今年以来,消费电子行业整体表现不佳,拖累了公司的业绩,公司这几年收购的资产并没有贡献利润,同时,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对公司的成长带来较大的隐患

亲,目前,闻泰科技的走势形成单边下行趋势,短期并未形成止跌,可以耐心等待调整结束后的低吸机会。

亲,目前,大盘表现较差,节前市场行情很难有大表现,操作上尽量多看少动,有机会就做T,没机会就等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8852.html
全球百大 英国王位第42位继承人! Taylor
智慧城市低空感知网 专家建言打造 北京军博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