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万亿美元!重磅数据出炉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日前,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的“美国投资公司协会2024年年报(2024 ICI Fact Book)”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68.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含共同基金和ETF)总规模33.6万亿美元,欧洲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规模21.5万亿美元,亚太地区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规模9.7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投资基金业协会(IIFA)的定义,受监管基金为受较充分监管的集合投资池。这些基金的信息披露、组织架构、托管等等受到监管。在美国,受监管的基金不仅包括开放式基金,还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单位投资信托等。具体而言,美国受监管的基金含四类:共同基金、ETF、单位投资信托和封闭式基金。

一年增加8.8万亿美元

截至2023年底,美国受监管的基金总净资产(也即美国注册投资公司总净资产)为33.9万亿美元,包括共同基金,规模为25.5万亿美元;ETF,规模为8.1万亿美元;传统封闭式基金,规模为2490亿美元;单位投资信托,规模为770亿美元。

2023年,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反弹。原因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价值抬升。而股债市场反弹原因则包括:2023年全球诸多地区通胀改善;全球不少央行之间协调一致的政策为全球金融系统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条件超越预期等。

尽管规模反弹,但是68.9万亿美元并非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的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在2021年底达到70.9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两年前的54.7万亿美元增长16.2万亿美元。

在之后的2022年,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下降了10.8万亿美元。2023年,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又增加了8.8万亿美元,反弹至68.9万亿美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70.9万亿美元。

地区分布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球受监管基金总净资产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这两个司法管辖区的严格监管框架对区域基金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受监管基金获得长足发展。一个原因是,受监管基金可以出现在税收优惠账户,例如,它可以出现在美国养老第二支柱的401(k)计划中。与此同时,在欧洲的UCITS框架下,在一个国家设立的UCITS可以跨境销售到一个或多个其他欧洲国家,诸如此类的政策安排为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截至2023年底,亚太地区的受监管基金占全球受监管基金总净资产的14%。考虑到地区人口规模、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富迅速增长以及相关政府正在促进个人账户型储蓄和投资,该地区的受监管基金市场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全球货币基金销售额达1.5万亿美元

2023年,全球货币市场基金净销售额为1.5万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1610亿美元。这主要由美国市场货币市场基金驱动。2022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净销售额仅为10亿美元,2023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总净销售额达到1.1万亿美元。2023年,亚太区域货币市场基金的净流入1360亿美元,与2022年的1320亿美元几乎持平。

2023年,在美国,机构和零售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的需求高企。2023年,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达到了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较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利率风险吸引零售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利率显著波动的背景下,其它资产类别随之显著波动,相形之下货币市场基金吸引力凸显。

债基强势吸金

2023年,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对受监管的长期限基金(不含货币市场基金)需求显著抬升。这与2022年形成鲜明对比。2022年,全球受监管的长期限基金遭受净赎回1560亿美元。

2023年,全球受监管长期限基金吸引净申购7810亿美元。2023年形势转变主要由美国和欧洲市场驱动。2023年,美国受监管长期限基金吸引净流入2870亿美元;欧洲市场净流入1500亿美元;亚太市场净流入3860亿美元;亚太市场净流入主要由中国、日本两个市场驱动。

长期限基金内部,2023年,几乎所有类型基金都实现了净销售。例如,全球范围内,股票型基金从2022年净赎回20亿美元转为净申购2180亿美元。这可能与全球股市改善有关。全球范围内,债券基金从2022年的净流出2600亿美元转为2023年净流入6310亿美元。

经历了2022年的通胀飙升,央行加息带来的利率升高,2023年下半年全球范围内通胀回落,短端利率企稳。这对债券基金形成利好。一般说来,当利率水平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固定收益投资者从利率水平下降中获利。历史数据显示,和股票基金一样,债券基金的净流入情况往往和债券市场的回报相关。

突破8万亿美元

美国ETF高歌猛进

机构和零售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ETF。拥有30年历史的美国ETF行业高歌猛进,规模屡创新高。

数据显示,过去10年,美国ETF发行4.5万亿美元。截至2023年年底,美国ETF行业的总资产达到了8.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3年底,美国共有3108只ETF,净资产规模占全球ETF总规模的72%。ETF类型方面,美国大盘股票ETF总规模达2.7万亿美元,占美国ETF总规模的33%。过去几年,投资者强劲需求驱动下,债券ETF亦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美国债券ETF规模达1.5万亿美元,占美国ETF总规模的18%。

投资者用ETF来获得或减少对特定资产类别或投资策略的敞口,分散投资组合,或对冲投资风险。因此,ETF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转移手段。在美国市场,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占美国股票交易所总成交量的比例较高。数据显示,2022年,ETF的交易量约占美国股票交易量的比例达32%。随着市场波动性减弱,这一比例在2023年下降至30%。

在市场动荡时期,ETF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上升。因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倾向于转向ETF以快速转移和对冲风险。例如,2018年末,股市波动性急剧上升,ETF成交量随之上升。2018年12月24日,标普500指数在9月峰值后下跌至接近熊市区间。当天,ETF交易量占股市总交易量的43%,创过去10年来的最高比例。2023年3月,区域银行危机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压力,在此期间,ETF交易量占股市总交易量中的比例上升,并在2023年3月10日达到40%,为阶段性峰值。 ‍

编辑:舰长

审核:陈思扬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持仓美债12年来首次跌破万亿美元,为何要实行多元化配置?

中国连续六个月减持美债,12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约合9808亿美元。此外,目前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日本,以及10多个美国国债的主要外国持有者都不同程度地抛售了美国国债。是什么导致美国债务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王永初表示,美国制裁和冻结俄罗斯、阿富汗等国家的资产,投资美债是安全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国债投资回报率下降。

由于美国国债也是高风险资产,持有量在减少,中国境外资产配置更加灵活多样是普遍趋势。但他也表示,美元资产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外国资产。 “虽然美元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但仍然是一种强势货币。此外,包括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10多个美国国债的主要外国持有者都不同程度地抛售了美国国债。

不过,在美债持仓中排名第三的英国5月继续增持,环比增持213亿美元,达到634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外国当局共卖出83亿美元的长期债券和228亿美元的短期债券。总体而言,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从 4 月的 7.455 万亿美元降至 5 月的 7.421 万亿美元,为 2021 年 5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持仓美在12年首次跌破万亿美元,这一个数据还是非常夸张的,毕竟要实行多元化配置的话,就必须要这样做。这一个数据我相信美国还是非常害怕的,毕竟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是美国债务的第一大国。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全球芯片市值最高的公司!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全球芯片市值最高的公司!

英伟达盘中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成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截至30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报收401.11美元,市值达9920亿美元。下面小编带来2023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希望大家喜欢。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英伟达盘中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年内股价涨幅超170%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8倍于英特尔

美国东部5月30日,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上涨3.8%至404.25美元/股,以英伟达24.7亿股总股本计算,其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至此英伟达也成为首家跻身万亿美元俱乐部的芯片巨头。

截至发稿,老牌CPU巨头英特尔市值为1245亿美元,而英伟达市值约为1.02万亿美元,相当于8个英特尔的市值。按照目前市值计算,英伟达可以排在美股第5,前面分别是苹果、微软、谷歌和亚马逊。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5月30日表示,该公司供应链将力求多元化,H100GPU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部分产品也由三星代工生产,并即将开放委托英特尔代工。

英伟达展示的GH200芯片性能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伟达还拥有GraceCPU、Hopper及AdaLovelaceGPU以及DPU等产品。英伟达透露,未来系统厂商和云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将推出多达400多种配置的系统设备,进一步完善产品组合。

上周,英伟达交出一份远超预期的财报,在截至4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财季中,英伟达实现营收71.92亿美元,同比减少13%,但大幅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5.2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7.13亿美元,同比下降21%;每股收益1.09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为0.92美元。

业绩发布后的盘后交易中,英伟达股价大涨24.63%。

财报披露,英伟达包括AI芯片在内的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一季度营收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较分析师预期的39.1亿美元高约9.5%。该业务中来自云计算提供商、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对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激增。

股价飞涨下,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也急剧增长,根据英伟达2023年年报,黄仁勋直接持有8690万股英伟达股票,约占该公司股份的3.5%,以411.58美元/股计算,黄仁勋所持有的英伟达股票价值约358亿美元。

英伟达股价走势

英伟达是美国GPU芯片巨头,从游戏市场起步,近年搭上元宇宙、加密货币以及人工智能东风,最终几乎一统深度学习芯片市场。目前,GPU是全球数据中心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的标配,占据超九成市场份额。随着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之间AI“军备竞赛”升温,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遭到哄抢,AI热潮也在不断激发投资者对英伟达的热情。

5月29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台北电脑展举行主题演讲。

他表示,在加速计算与生成式AI两大变革下,计算机行业正面临转折点,从1980年代的PC(个人电脑),到此后的移动终端,计算行业如今正在进入加速计算引领的又一轮变革。生成式AI所依赖的大模型,就建立在加速计算之上。他表示,生成式AI依托强大的大模型,让计算机具备理解使用者的能力,可以极大地降低编程门槛,从而消除数字鸿沟,“每个人都是程序员”。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2021年是我国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内外需的强劲反弹,带动经济高速向上,取得成果不少。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1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后,各地亦陆续发布了去年GDP数据。

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地方经济整体正稳定恢复。尤其广东已一省之力GDP总量可闯入“世界前十”,另有多个省份GDP数据在过去一年里突破重要关口。

湖北增速领跑,11省份跑赢全国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1%。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查阅各地官方公布的信息发现,截至1月22日中午,已有28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其中,11省市去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继续“跑步”复苏,全年GDP增速达到12.9%,居全国第一。海南亦跑出两位数增长,以11.2%的增速紧随其后。山西增长9.1%,暂列第三。

截至目前,去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还有:江西(8.8%)、江苏(8.6%)、北京(8.5%)、浙江(8.5%)、山东(8.3%)、安徽(8.3%)、重庆(8.3%)、四川(8.2%)。上海、贵州均增长8.1%,与全国水平持平。

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截至目前增长最快的前三名是海南(7.3%),山西、贵州(均为6.3%)。湖北两年平均增长3.3%,但逐季提升。

广东总量破12万亿,超部分发达国家

从经济总量看,广东(12.4万亿元)、江苏(11.6万亿元)前两名的地位依然稳固。其中,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GDP12万亿大省。

12.4万亿元相当于什么水平?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广东省去年GDP总量约1.9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放在2020年可以排到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的前十位,且高于前十名中的意大利(1.89万亿美元)、加拿大(1.64万亿美元)、韩国(1.64万亿美元)等发达国家,堪称“富可敌国”。

广东和江苏是去年全国仅有的两个GDP总量超10万亿元省份。其后,山东(8.3万亿元)、浙江(7.35万亿元)亦自成一档,且分别首次突破8万亿、7万亿关口。截至目前,已公布数据省份中GDP总量超过5万亿元大关的还有河南(5.89万亿元)、四川(5.39万亿元)、湖北(5万亿元),四川、湖北均首次进入“5万亿俱乐部”。

2021年,在总量上实现重要突破的还有上海和北京。沪京两地全年GDP总量均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前者更达到4.3万亿元,是中国头两个GDP4万亿之城。

此外,山西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甘肃则首次登上万亿台阶。但在已公布数据省份中,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地GDP总量仍低于1万亿元。

应对冲击,各地经济显韧性

多地GDP突破重要关口背后,显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该省统计局局长朱慧介绍,2021年,湖北41个工业行业中3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增长30.6%,新开工项目增长5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0万户……一系列指标充分表明湖北省经济韧性较强,在疫后重振中取得决定性成果,总量排位回归第七,发展重回“主赛道”。

广东GDP总量已连续30年余年全国领跑。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说,尽管2020年和2021年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我们看到了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增长的逻辑,最重要的是广东经济的韧性形成的稳定性。”杨新洪说。

疫后重振,量变背后有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疫后重振不只是量变,更走出了新路。

例如,海南经济增速全国名列前茅,就离不开自贸港建设红利。在此背景下,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等“3+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潜力也得到持续释放。首届消博会成功举办,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即使剔除离岛免税这个政策性消费热点,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达到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加快领跑,则让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如浙江省统计局介绍,2021年,预计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1.0%。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并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著拉抬工业生产增速。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2

因为2022年春节较早,所以2021年度的各省市GDP战绩的发布要比往年更早,所以截止目前已有过半省区市的成绩已经揭晓,我们就先睹为快吧,来看看已经出炉的这些地区的年度成绩如何。

2021年是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内外需的强劲反弹,带动经济高速向上,取得成果不少。全国GDP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在全球经济总量上的比重再次提升。各地区的.话整体复苏明显,但因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不同,在上升趋势上还是有差异的。

煤炭生产省GDP飙升

首先比较瞩目的是几个能源生产省的高速飙升,这和2021年产能扩张太快相关,煤炭等能源紧缺,导致价格暴涨。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在为全国各省抓紧生产、贡献能源的同时,在经济总量上也为自身拉升了许多。

山西省的年度GDP名义增幅竟然能高达28%,如果和实际增速9.1%比较就能发现平减指数超高呀,这就是价格带动的表征。同样内蒙古也是如此,同比名义增幅也有18%以上,两省的总值都突破了2万亿元。

沿海各大省重现高增长

其次就是2021年对于沿海地区的各经济大省来说也是充满了机遇,外贸、内需的强劲复苏,让它们的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从增长率比较来看,2021年是沿海各经济大省整体增幅不逊于中西部地区的一年,这是多年未见的现象了。

虽然广东省增长稍慢于全国,但以它庞大的体量有12.3%的增幅也可以接受了,增量超过了1.3万亿元。而苏鲁浙三省都要在13%以上,四大省整体的话是要快于全国的,可能还能稍快于中西部的整体增长率。

四大省体量庞大,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也带动了全国经济不少。

中西部地区整体放缓

相比往年,在2021年中西部各省明显有些放缓了,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悲观。

首先是因为沿海各大省的超常发挥拉高了全国整体增速;其次中西部诸省市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较小,2020年的GDP受损偏小,所以基数原因导致2021年的增速就走低一些。

但中西部内部互相比较的话,差异还是不小的。首先是河南省因为灾情、疫情的连续影响,其年度名义增长仅只有7.1%,GDP总值近5.9万亿元,不但被浙江省甩开了,而且还被四川省迫近了一千多亿元。

其次西南诸省市明显有所减速,四川、重庆都不算太快,像贵州等前几年都是高歌猛进,在2021年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0%。所以它的总值被山西、内蒙古反超了,排名下滑到第22位。

但也有发挥非常出色的,除了山西省飙升之外,江西也表现非常优秀。在2021年接近了3万亿元,名义增长15.3,成功甩开了重庆市的追逐。江西省在近些年来的经济表现让人刮目相看,阿卡林省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截止目前,只剩下几个省市尚未公布数据了,可能还要等一周左右才能全部出炉了,但剩下的悬念已经不多了。福建省应该是难超湖北省了,后者在2021年强势反弹,已经突破了5万亿元,应该能够回归全国第七。

也就是河北省和北京市哪个会更高了,河北是公布的实际增速并不快,就看是否能够通过PPI拉升一些平减指数,提高名义增速了。

28省份2021年GDP数据公布3

广东省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67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截至目前,广东成为国内唯一一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折合美元测算,2021年,广东省GDP约为1.92万亿美元,这一数值或超过韩国、加拿大,与意大利仅有一步之遥。

继2021年全国经济成绩单公布之后,各省份也陆续亮出年度答卷。不少省份都有惊艳表现,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背景下,中国经济彰显实力和韧性。

广东超韩国、加拿大

1月20日,广东省宣布,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折合美元测算,2021年,广东省GDP约为1.92万亿美元,超过韩国、加拿大,与意大利仅有一步之遥。

根据韩国政府此前发布的《2022年经济政策方向》,预计2021年该国GDP增速为4%,将达到1.7万亿美元。另有权威机构预测,加拿大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5.4%,或将达到1.73万亿美元。意大利工业协会预测,意大利2021年GDP可能增长6.4%。全年GDP总量约为2.01万亿美元。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进出口延续两位数增长。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8.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5.05万亿元,增长16.2%;进口3.22万亿元,增长17.4%。

当天出炉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处在内外循环交汇点,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较强的创新实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拥有1500多万市场主体、7000万劳动者、1.27亿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场红利,拥有“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利好,这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广东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持续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广东省提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31省份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些省份也有新突破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也在不断缩小跟广东的差距。2021年,江苏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达到11.63万亿元,增长8.6%,增速快于广东。

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GDP和广东的差距为8000亿左右,2021年差距缩小为7700亿左右。外贸增速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江苏2021年外贸进出口值首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上海、北京GDP也双双突破4万亿。日前,北京宣布,北京2021年GDP达到.6亿元,增长8.5%。上海也宣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其中,北京GDP在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分别用6年和5年时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而突破4万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经济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北京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加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北京成为全国半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首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湖北也迎来强势复苏。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GDP下降5.0%。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GDP增长12.9%,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达到.94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国第7位。其中,武 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达到3.01万亿元,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湖北2022年设定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强调坚定不移巩固回稳向好态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8955.html
明星大模型创企被曝换帅 清华教授创始人另有任用
没预披露就减持 罚!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