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该如何打破 四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 恶性循环

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04:26)

自2017年4月以来,八年间中央环保督察组4次向湖北指出洪湖水问题,但洪湖水环境和水生态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2012年以来,洪湖水质持续恶化,2021年至今一直为Ⅴ类。水生植被覆盖度仅占全湖面积12%,不到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五分之一,沉水植物几乎消亡,野生红莲面积大幅度减少,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仅为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四分之一。

洪湖的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未来洪湖的治理该如何进行?水生态将如何恢复?

5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前身之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访了长期关注洪湖水生态问题的厉恩华研究员。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厉恩华在办公室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郑朝渊 图

中国科学院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就开始关注湿地。1992年该所蔡述明研究员团队在洪湖建立了首个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他的带领下,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洪湖研究,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到整个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湿地相关研究和保护治理工作。

蔡述明生前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委员。2005年由“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常务委员会投票决定,将三年一度的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最高奖——湿地保护科学奖授予蔡述明,以奖励他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厉恩华的办公室是蔡述明曾经办公的地方。在前辈的带领下,从2007年至今,厉恩华团队每年都会编写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报告,对洪湖的水生态状况有着持续观测研究。

从洪湖植被长期观测结果来看,洪湖植被退化从西北和东北区域开始,逐步向中南部“败走”。 图为5月6日洪湖植被分布图 受访者供图

在采访中,厉恩华拿出一张洪湖遥感图并解释说,从长期观测结果来看,洪湖植被退化从西北和东北区域开始,逐步向中南部“败走”,相关结果可以表明,水体富营养化是影响洪湖水质和水生态状况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气候变化(洪涝灾害)是重要推手。

在沉水植被退化消失后,作为浅水湖泊,底泥很容易被扰动,底泥的内源释放,构成重要的内源污染;在外源污染没有有效消减的情况下,内源污染又凸显,形成“双源叠加”现象,导致水质愈差,水生植被恢复愈加困难,并由此形成了水质恶化与植被退化的“恶性循环”。

洪湖的水环境质量下降、水生态退化的表象在湖里,根源在流域。厉恩华在采访中多次强调洪湖治理要流域一盘棋,制定统一的规划,治理修复项目要统筹,湖内湖外的治理要相向而行,以期打破“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

以下为对话全文:

“双源叠加”

澎湃新闻: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水生态状况整体如何?

洪湖内斗湖渔场

厉恩华: 近年来长江干流水质整体改善,从水生态方面来看,长江中下游个别湖泊的生态有所改善,但多数湖泊尤其是大型浅水湖泊的改善速度较慢。原因在于,该区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水产养殖业发达,湖泊是整个流域的汇,流域内产生的许多污染物最终都需要依靠湖泊消纳,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外,这些湖泊此前很长时间都是养殖湖泊,作为渔业基地使用的,鱼类长期扰动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健康的,另外,养殖投饵投肥等大量外源污染输入,导致底泥也富营养化,使得内源污染成为这些浅水湖泊的重要污染源。同时,长江中下游又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给湖区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再叠加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这些湖泊的治理和修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澎湃新闻: 洪湖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现状如何?发生了哪些变化?

厉恩华: 洪湖的现状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是水体的透明度降低,远看是一湖浊水。透明度低时,我们的透明度盘放到水里就看不见了,透明度平均只有十几厘米。

第二是沉水植被消失。以前开船过去总能看到水草,现在看不到了,这是两个最直观的表征。

澎湃新闻: 导致洪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厉恩华: 导致洪湖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导致水生植被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洪湖承接上游整个四湖流域的来水,虽然不同地市的污水排放量不同,但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农业面源污染,甚至养殖污染,最后都汇入到洪湖。

5月14日,荆州监利市网市镇,一台挖掘机正在挖掘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旁排灌渠内的底泥。此前,督察人员在抽查时发现养殖场存在粪污外排现象。

我们在2022年每月监测一次,洪湖92%的水来自四湖总干渠。从洪湖水生植被退化的过程看,洪湖水生植被从湖区西北区域和东北区域逐渐向中南部区域“败走”。西北的蓝田河口是洪湖的主要入水口,而东北北部洪湖与总干渠是互联互通的,因此从植被退化的路径看,长期的入湖污染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也对洪湖水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从时间节点来看,2016年大洪水和2020年大洪水都加速了水生植被的退化、消亡。

澎湃新闻: 您认为哪个是主因,哪个是推手?

厉恩华: 水体富营养化是基本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是重要推手。但大型湖泊的衰变,肯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比如说,长期围网养殖,洪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围网养殖,2004年洪湖围网养殖面积已经占据湖泊面积的75%以上。养鱼养蟹不仅消耗和破坏水生植物资源、破坏水生态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需要投饵和投肥,加剧了底泥富营养化。

近年来洪湖开展保护修复工程,养殖围网拆除,湖面变得开敞,风的吹程相对增加,因此风浪很容易起来,加之沉水植被的消失,底泥失去植被的保护很容易被搅起,透明度进一步降低,导致水生植被更难恢复,由此形成水质恶化和水生植被退化的恶性循环。

湖内湖外治理相向而行

澎湃新闻: 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厉恩华: 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采取湖内湖外相向而行的治理策略。一方面对四湖流域的污染进行治理,改善入湖水质,减少外源污染。如果上游不发力,入湖水质得不到改善,湖内的生态修复必然事倍功半,修复效果也难以持久。

洪湖部分区域水质已富营养化

另一方面通过调控水位等方式恢复洪湖的水生植被,控制内源污染。打个比方,如果水生植被不恢复,即便往湖里倒矿泉水,水质也不会明显改善,因为没有植被的保护,底泥一直被搅动,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一直释放,是难以达到治理效果的。因此,随着入湖水质的改善和提高、水生植被的逐步恢复,洪湖才能逐步形成水质改善和植被恢复的良性循环,这样整体的生态系统才能得以恢复。

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治理、久久为功的思想。湖内,核心是改善生境和恢复植被。从水位调控入手,逐步恢复植被,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才能启动良性循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认为洪湖治理应该形成一个总体修复方案,从外向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恢复,分区、分步来实施。

澎湃新闻: 洪湖上游四湖地区农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发达,这些污染总是要汇集并寻找出处。

厉恩华: 首先,应该做好这些污水尾水的达标排放。其次是做好这些污染物的消减:四湖地区大大小小的湖泊很多,不同的湖泊因其功能不同,应对这些湖泊实施分类管理,比如水源地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该加强保护;一些湖泊以养殖为主,可以放宽水质要求,提高渔业产量。另外,在水产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合理规划出一些水塘,用以消纳周边的养殖尾水,消减污染物,减少面源污染;同时,涝时蓄水、旱时灌溉,这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区域污染控制措施。此外,在一些蓄滞洪区,合理规划一些区域,可以蓄滞洪水,也可接纳周边的汇水尾水、恢复水面,既能发展湿地产业,又能蓄滞污染物、净化周边污染,对于洪水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需要加以探索。

澎湃新闻: 为了恢复洪湖水生植被,要不要马上在湖里种草?

厉恩华: 如果洪湖整体水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而强求种草,它的效率非常低,也可能会前功尽弃。洪湖的水位可以人为调控,我们可以通过调控水位进行晒滩,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我们之前观测到洪湖底泥中的种子资源可能不足以支撑沉水植物自然恢复,因此可以在降水位、晒滩的同时,撒播水生植物的种子,这样才能促进大规模的“自然恢复”。荆州市去年10月开始实施的洪湖水位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制定总体规划,流域统筹治理

澎湃新闻: 中央环保督察八年来,一直在关注洪湖的水问题,我们观察到近年来地方政府也针对洪湖治理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水环境和水生态仍在下滑。从系统的角度,您认为洪湖治理该如何发力形成合力?

厉恩华: 我的想法是,第一,坚持流域观、系统观,实施统筹治理。流域是一个综合的地理生态系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环境保护所涉及的水系连通、水文过程调控、水污染治理、水生态改善,都要从流域着手,“只盯着一个湖,是管中窥豹”。

如果无法控制流域的上游和整体,下游湖泊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这里面的统筹要包括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来考虑。流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也应该统筹到这个总体规划中来,这样我们可以预测经济社会发展会对洪湖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湖泊治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很多,过去叫“九龙治水”,但其实洪湖的治理涉及的部门不止九个。我认为应该有个机构来统筹这些部门的资源,无论是各部门制订的规划还是实施的保护修复措施,都应该统筹起来,最后形成合力,不能各部门只做自己的规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河湖长制和流域管理委员会等流域层面的协调机制应该进一步强化。要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职责清晰、权威高效、运行协调的湖泊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第三,对洪湖的治理要有总盘子,基于洪湖现状,制定总体保护修复方案,分出轻重缓急、分区分步实施、一个个去做、去落实,逐步实现洪湖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改善。

最后,针对当前洪湖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有效支撑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应加强观测和科学研究。如开展洪湖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洪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与机制研究等等,以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保护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首次披露!充当影子股东敛财数千万的厅官,曾在中央环保督察后顶风而上

撰文|熊颖琪1月15日,清廉海南微信公众号推出反腐电视专题片《利剑护航自贸港》第一集《绿水青山》。 片中,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开成出境忏悔:我感到很后悔,如果又想当官又想发财,确实是自造牢笼、自掘坟墓。 专题片还首次披露,海南省涉及的两起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的案例,均与吴开成有关。 干了13年副厅长吴开成,出生于1966年4月,海南海口人,大学学历,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参加工作。 视频截图工作后,吴开成历任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处级审判员、民庭庭长,海南省共青团三亚市委书记,海南省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 2004年9月,吴开成进入省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工作。 2009年4月,吴开成履新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后兼党组纪检组组长。 2018年9月,吴开成任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22年4月1日,吴开成接受审查调查;同年10月被双开。 在海南省纪委对吴开成600余字的通报中,不乏严厉措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思想上不重视、政治上不负责、工作上不认真;在矿产资源监管和环保督察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放弃本应坚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置生态环保红线和党纪国法底线于不顾,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贪欲膨胀、滥权妄为,靠矿吃矿、坐地生财,在资源领域大搞权力寻租、利益勾连,充当“影子股东”聚钱敛财。 此外,他还存在对抗组织审查,转移隐匿赃款、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长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隐瞒不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性质变更、采矿权审批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问题。 充当“影子股东”敛财2000万元吴开成究竟做了什么?最新播出的专题片显示,吴开成靠矿吃矿、充当“影子股东”聚钱敛财的行为,早在2013年就已经发生。 当时,负责矿产资源监管的吴开成与私营企业主王某约定,由王某出资送给吴开成干股,吴充当“影子股东”,帮助王某办理采矿许可证,获得石场采矿权。 此后,吴开成违反规定,将挂牌方式变更为招标出让方式,并利用职权向有关经办人员打招呼,帮助王某低价取得了三亚市吉阳镇罗蓬村石场的采矿权。 问题还没完,该石场因位于主干公路的可视范围内,无法办理环境评估和采矿许可证。 于是,王某又提出了希望置换的请求。 后在吴开成直接运作下,王某的采矿权置换到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石场,并顺利办理了采矿许可证。 2018年,吴开成将王某所送的“干股”转让,非法获利2000万元。 视频截图与王某形成利益捆绑,吴开成“靠矿吃矿”的案例不止这一次。 2012年,海南省乐东县政府请示设置一采石场。 当时的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建议选址的乐东县老采石场马鞍岭矿区,实际上已经无法通过环评审批。 但王某获悉了该矿区要采取招标方式出让的信息后,立刻找到吴开成希望获得采矿权。 2014年,吴开成积极推动本不该设置采矿权的矿区开发,要求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地矿处负责研究,并提出选址意见。 如何把不合规变得貌似合规?吴开成的办法是,提出“治理性开发”。 据其介绍,就是在一定高度上把矿山山顶削平以后,治理问题就解决了。 挖开山体后,就能形成新的一种生态体系,来卖“采矿权。 ”视频截图不久后,这份治理性开采采矿权设置方案通过。 2015年,在吴开成帮助下,王某的公司获得了采矿权。 这家公司在尚未办理环评手续和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大肆违规开采生产。 这样的违规操作一直持续到2019年。 当年7至8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督察组在情况反馈中提及,原省国土资源厅在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将乐东县马鞍岭等两个违法石料采矿项目调整后,项目治理方案采量与原采矿权采量基本一致,且未按要求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恢复治理为名,行矿山开采之实。 中央环保督察后仍然顶风而上双开通报中还提及,吴开成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 这依然与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的环保督察有关。 政知君注意到,2021年11月,海南省通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问责情况,其中提及,万宁市对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整治不力,青皮林生境破碎化严重,位于保护区内的日月湾冲浪运动基地甚至在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后仍然顶风而上,侵占保护区实验区约30亩。 违规项目顶风继续操作,专题片披露,这一案例幕后的推手正是吴开成。 2017年3月,吴开成作为省政府开展全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整治“回头看”的第二检查组组长带队赴万宁市检查日月湾冲浪基地建设项目。 视频截图据其介绍,当时带队去检查的时候,项目框架和外装修都做完了。 “我让底下人大体测了一下,违法违规占用海岸带肯定是事实。 ”日月湾冲浪基地项目涉及的不仅仅是违规占用海岸带一项问题。 据当时同去的检查组成员回忆,在冲浪基地项目里面,有小型项目正在开工,当地青皮林已遭到破坏。 视频截图明显违规的项目在时任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的辩解下,被吴开成放了过去,既不责令万宁市政府进行纠正,也未将该问题向省政府报告,导致该违法建设项目继续施工。 他对此解释,“当时也就是卖个人情给张美文,自己生态意识、法治意识也不强,就没往省里报。 确实存在压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 ”2020年,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指出,万宁市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整治不力,保护区内仍存在大量人工设施和旅游公路,其中日月湾冲浪运动基地侵占实验区,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现场督察时仍在运营。 2021年,包括万宁市政府原副市长在内的多名官员被处分。 今年1月,海南检察机关依法对吴开成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海口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吴开成利用担任原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局长、原省国土环境资源监察总队总队长、原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副厅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也就是说,自2006年开始,吴开成敛财16年。 资料|清廉海南等【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央环保督察由查企变为什么了?

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

中央环保督察的主要目标是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察的对象主要是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下沉到部分地市级党委和政府,通过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切实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中央环保督察强调督察结果的应用。督察结束后,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要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这样的力度,直接促使地方领导干部提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扩展资料:

中央环保督察的成就:

1、天津市静海区水务局在接受督察组问询及调阅资料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被督察组调阅时当场发现。经查,静海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擅自指使其分管的工作人员虚构事实,将编造的文档归入迎检材料。作为行政主要负责人,静海区水务局局长被免职。

2、老干妈公司是贵阳的名片,也是当地财税部门的“心头肉”,但其油烟问题影响周边环境,百姓屡次投诉不见整改。“老厂区是我们的发家之地,下定决心搬迁真的不容易,投入也会很大。中央环保督察组一到,明确指出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我们相信通过技术改造和厂区搬迁,企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好。”老干妈公司有关负责人李贵山坦言。

中央环保督察是分四批在哪两年内完成的

法律分析:中央环保督察是分四批在2016、2017年内完成的。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

法律依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第二条:中央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设立专职督察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等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第六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规划计划管理。五年工作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应当明确当年督察工作具体安排,以保障五年规划任务落实到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0146.html
618选猫粮 618囤湿猫粮有哪些好处
外交部决定对美国国会前议员加拉格尔采取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