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不止!中国的探月之路再启程 九天揽月

(原标题: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中国的探月之路再启程)

九天揽明月 “嫦娥”再启程

央视网消息: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从2004年,工程立项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走过20年。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中国的探月之路再启程

曾经人攀明月不可得,如今踏月凌天探星河。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仍在继续。今天(5月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八火箭载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点火升空,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中国月球探测四期工程又迎来关键一战。这次嫦娥六号任务比以往任何一次探月都要复杂,它将前往月球背面,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并带回地球。嫦娥六号将如何完成月背探险?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怎么开展?在探月任务上,中国将如何促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九天揽月,探索不止!中国的探月之路再启程


嫦娥5号带回多少克月壤

1. 嫦娥5号任务简介嫦娥5号是中国的探月计划的一部分,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 这是中国人类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的最大容量的一次任务。 嫦娥5号任务包括绕月探测、着陆取样和返回地球等环节,旨在获取月球表面和土壤的样本,并研究月球的起源。 2. 嫦娥5号取样过程嫦娥5号在月球表面选定取样点后,使用钻探机械钻取月球土壤,深度为2米,然后将所采集的土壤样本存放在号舱中,并由返回舱返回地球。 据统计,嫦娥5号任务将带回2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其中70%的样本将来自于深度为2米的月壤,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从如此深处采集月球样本。 3. 为什么要采集深层样本深度为2米的月球样本对于月球科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这些样本相比表层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月球表面的物质分布丰富,采集到的样本往往是短距离内的部分,难以代表整个月球的特征。 而深度为2米的月壤则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能更准确地反映月球的演化历程。 其次,深层样本还可能存在着一些地质和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不同于表层物质,可能对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4. 取样对于月球科学的意义嫦娥5号携带的2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将对于月球科学研究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些样本将被分配给科研机构进行分析,以探索月球的科学与学术价值。 通过分析月球岩石和土壤成分和性质,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组成和演化历程,可为人类在未来开展月球探测和探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5. 嫦娥5号带回多少克月壤根据官方数据,嫦娥5号任务将带回包括月球岩石和土壤在内的2千克样品,其中约70%为深度为2米的月壤样本,因此估计将带回约1.4千克的月壤。 样本将返回地球后,将进行严格的分析和研究,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依据。 6. 未来探月之路中国探月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科技和优势,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月球探测。 此外,多国也已加入月球探测和观测任务,预计探月的国际竞争和合作将更加剧烈,人类探索月球的宏伟目标也将随之实现。

中国航天正青春!你对我国航天史了解多少?

5月22日随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行驶在火星表面开始火星巡视探测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航天史上又一座里程碑稳稳的竖立在史册上。

春天里很多人都会在有微风的时候去空旷的地方放风筝,风筝宽大的翅膀借助风力能飞到很高很高的空中。风筝古时候叫做纸鸢,据说它的前身是鲁班发明的木鸢。不管是木鸢也好,纸鸢也罢,从风筝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有想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的向往,也体现出人们对挣脱世俗羁绊、思想奔放的自由感的向往。

火箭这个词早在三国时代就出现了。三国时期的魏国是第一个把火把绑在飞射出去的箭上,火箭由此得名,火箭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发明。有箭头、箭杆、箭羽、火药筒的完整火箭结构外形图的记载是在茅元仪编写的武备志中出现的。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我们国家向世界传播的又一重大科学发明。

把风筝和火箭结合在一起的是我国明代一个叫做万户的官员,他是第一个尝试利用二者飞上蓝天的人。他把四十多支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手里还拿着两个大风筝,叫人点火后飞上天空。虽然这次尝试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万户任然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是探索飞行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这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尝试飞向蓝天的初步探索,而这个探索之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又开始接着摸索下去。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的,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了92天,绕地球1400圈后于1958年1月4日陨落。美国是第二个发射卫星上天的国家。众多国家都把目光从地球转向了遥远的太空,同年毛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宣言。古人对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等神话故事的千年飞天梦在新中国再次开启圆梦征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克服国外对我国的重重科技封锁,完全依赖自主研发。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上太空。东方红一号卫星重量只有173公斤,是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到指定地点。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太空中运行28天,比设计时间多运行8天。虽然现在已经停止信号输送,但它仍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着。东方红的乐曲在寂寞的太空中响起时是多么让中国人骄傲的事情,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从此我们的太空探索之路开启了高速模式。在建造第一颗卫星的同时我们的科学家们就开始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开始正式实施。2003年10月15日早晨9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全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在环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成功返回内蒙古着陆场。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背面。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土壤样品。

千年梦圆在今朝,飞向遥远的太空,探索无尽的星河,我们祖先的梦想在千百年岁月流转中由现代人实现了,但是探索太空的路我们才刚刚开始。

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九天揽月

作为地球的邻居,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十分深远,很多生命现象与月相及月球公转周期有关。

而无数的夜晚,皎洁的月光还汇集了人类自古以来对月球的各种想象。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月球,更是迈向深空的前哨站。

早在1991年,我国的航天人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月球;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段旅程。

随后,我国接二连三地向月球及周边发射了一系列航天器。

除大家耳熟能详的嫦娥系列之外,还有2014年发射的嫦娥五号T1试验器,以及2018年发射的鹊桥号地月中继卫星和龙江小卫星兄弟。

时至今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背面度过了近500天,并且还在继续辛勤工作。

她们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玉兔二号每一个新的车辙印,都是中国航天新的脚步,也是人类月球探测的一大步。

一年多来,她们用人类打造的仪器,去探寻月球深处的构造(测月雷达),以及宇宙深处的信号(低频射电望远镜),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这些信号是在地球乃至月球正面都难以观测的。

嫦娥五号已经启程,实现我国月球探测绕、落、回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整个嫦娥五号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组成,并设计了复杂的分离和对接方式。而这样复杂的多次交会对接,将全部自动完成。

从月球返回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速度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比我们常见的飞船返回速度高出近50%。

如果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不到两分钟。而如果直接冲入大气层,很可能被彻底烧毁。

为了让返回舱安全着陆,嫦娥五号采用了打水漂的方式,即第一次返回时被大气层弹回太空,再进行第二次返回。这一技术,已经在嫦娥五号T1试验器上得到了验证。

嫦娥五号T1还为嫦娥五号拍下了预定采样区的照片。

这些航天器及配套的地面设施,为我国的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月球绕、落、回的目标,对中国航天而言,只是一个开始,探月之旅仍在继续。

2019年4月18日,在完成嫦娥四号国际载荷数据交接的同一天,中国航天向全世界征集嫦娥六号科学载荷。

根据以往的情况,由于前往外星球的船票一票难求,不少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们一直盯着嫦娥系列这样的机会。

嫦娥六号计划实现月球南极采样返回,这将是人类首次从月球南极带回标本。

月球南极是近些年来月球炙手可热的探测区域,这片区域有月球最古老的盆地,并且可能蕴含着一定量的水冰,因此成为目前绝大多数月球着陆器的首选目标。

在未来,嫦娥七号也计划出征月球南极,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豪华套餐,计划一次性囊括轨道器、中继星、着陆器、月球车,甚至还有一个能在月表飞的飞跃探测器。嫦娥七号豪华套餐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这还没完,等到了嫦娥八号,航天工程师们打算在月面上,尝试3D打印房子等关键技术,开始着手在月球上建造真正的航天前哨站。

中国航天的九天揽月之路,将会愈发的精彩。

萤火征途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而离地球最近的大行星,就是火星,啊不对,金星了。

等等,是不是感觉不太对劲?为什么很少听到金星探测的消息?

人类对于选择探测的目标是非常慎重的,因为需要保护一些天体,或者,保护自己的探测器……

比如,对木卫二的探测就十分谨小慎微,通常都采用飞掠的探测策略,避免污染其可能蕴含生命的液态海洋;

再比如,对金星的探测就十分瞻前顾后,通常都采用不去的探测策略,避免金星高温高压、有硫酸的大气对探测器的极度摧残;

而另一个邻居,火星,就友善得多了。

火星和地球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这也引发了人类对火星极大的兴趣——火星,可不可以改造成为下一个地球?

每隔26个月,地球都会迎来一个最优火星探测窗口,这一次,是在今年的7月。

本次探测窗口中,有一个与以往不同、十分令人瞩目的新成员,那就是我国计划首次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一号(暂命名)。

火星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首次计划中就要一次性完成火星绕(轨道器)、落(着陆器)、巡(火星车)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这一选择绝非毫无底气的冒险,火星一号充分借鉴了嫦娥系列绕、落、巡的经验。

为了解决探测火星的一系列难题,相关的实验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就在去年的11月14日,我国对外公开展示了火星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着陆器在70米高空与塔分离,在67米的高度悬停,并自主避障,下降到20米的高度。

在这座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内,科研人员模拟各种火星一号将要遇到的困难。

火星一号只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上初试牛刀。

接下来,中国的火星探测将尝试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火星采样返回。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还没实现的目标,也是中国航天想要突破的一个创举。

小人国探秘

在《格列佛游记》中,有对小人国的描写,太空中也有小人国——太阳系分布着海量的小行星和彗星。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这群看似不起眼的小人国公民,却很可能拥有着太阳系起源,甚至是生命起源的部分奥秘。

在天文学家们看来,太阳系中较大的天体,甚至包括月球在内,都经过了漫长的行星分化,现在的构造和形成时的构造已经沧海桑田了。

最简单的例子是,尽管地球已经四十多亿的高龄了,但在地球表面找到一块30亿年前的岩石十分罕见;可是,在月球上找一块古老的岩石要容易的多(如前面提到的月球南极);而在小行星上,则更加容易——遍地都是古老的岩石。

有些小行星还富含有机物,那么就可以借此了解太阳系早期有机物的一些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

早在2012年,嫦娥二号就实现了我国的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结果表明4179号小行星很可能是由两个天体组成的,这一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

不过,嫦娥二号只是发挥余热,兼职探测小行星的,中国航天在探秘小人国上,还有更多的想法。

于是,专门探测太阳系小天体的任务应运而生。

首个专门探测小天体的探测器可能被命名为郑和号,它将一次性囊括探测小行星、彗星,并将小行星的样本送回地球等多项任务,是一个强大的多面手。

郑和将要拜访的小天体都各有千秋。

小行星2016HO3是一颗地球的准卫星,这颗小行星在近几百年内几乎和地球形影不离。不过,即便如此,人类还从来没拜访过这一类特殊的小行星。

彗星133P/Elst-Pizarro不同于以往的彗星,这是小行星带中发现的第一颗彗星,将有助于理解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些特殊的小人国公民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从未有探测器涉及,实在令人神往。中国航天也有望在这一次探索中,收获一系列的世界首次。

2019年4月,中国航天在向全世界征集 嫦娥六号科学载荷的同一天,开始征集郑和号的科学载荷,这次探测可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郑和号预计2022年前后发射,将持续探索到2031年左右。

预计在整个21世纪的20年代,我们都会不断看到,郑和号揭开小天体众多秘密的新闻,非常值得期待。

更遥远的巨人国

除了小人国,太阳系中还有巨人国。

在这群巨人当中,最大的巨行星就是木星。

木星系有79个月亮,其中尤以木卫二和木卫四最为特别,两颗行星都蕴含着海洋。

其中,木卫二的海洋非常深,且地质运动活跃,有孕育生命的可能。科学家们期盼着对这些木卫的进一步了解。

中国航天的下一个目标,就在这片区域,前期的科学目标和技术攻关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估计到2036年前后,我国的木星及木星系探测器就会启程。

紧随木星及木星系探测器之后的,是天王星的探测计划。

天王星是太阳系体积第三的行星,仅次于木星和土星。

人类目前唯一的一次天王星近距离观测,还是在1986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旅行者2号并没有环绕天王星,只是雁过留痕。此后,一直没有探测器到达过天王星。

预计我国的天王星探测器,大约会在2046年前后发射。

以上内容,只是我国深空探测的冰山一角,中国航天从来都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也从不会停下迈向深空的脚步。

如同我国的航天前辈一样,现在和未来的中国航天人将会不断开拓进取,打造更多、更远、更复杂的深空探测器,去揭开更多太空中的神秘面纱。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2335.html
宝贝 夜赏 晚安之黄套绿玻璃瓜形盒
新经济周期叠加消费者新诉求 存量高端酒店如何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