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就别惦记农民工了 摸着良心说

原标题:摸着良心说,刺激消费就别惦记农民工了

专家们喊农民工返乡建“新型工业化”并不可行,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徙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撰文丨关不羽

4月25日新华社举办“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多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话我国经济走势。

有官员在节目中表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继补消费缺口、接盘房地产,我们的“农业转移人口”,或者更直白一点说是,农民工又多了一个新的经济任务。

补消费缺口,是去年7月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中国财富论坛上提出的。他做出假设,如果1.8亿农民工成为户籍市民,可增加消费支出约2万亿元,可以大幅弥补消费缺口。他还特意强调刺激效果“立竿见影”。

更夸张的是今年还有个12万亿版本,出自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他提出“如果让3亿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待遇,至少有12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总量”。

一纸户籍人均消费4万,农民工那么豪横了?

接盘房地产,是今年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一名官员提出的。他指出,我国有大约1.8到1.9亿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其中购房的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他因此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具备坚实的支撑。

这是农民工要人均消费10万都不止了吧?

不知道农民工兄弟姐妹得知自己已成为专家们寄予厚望的“经济富矿”,会是怎样的心情?只能说, 农民工漂在户籍身份的夹缝中,专家们漂在脱离现实的想象里。

刺激几万亿消费、接盘多少房子,过于魔幻,本文不做讨论。仅分析4月25日这档节目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观点。

取消户籍歧视、推动城镇化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观点经不起推敲。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话有点绕,直白地说,就是农民工市民化重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惦记着农民工几万亿消费潜力的专家们好歹还先提了让农民工享有市民待遇,没想到4月25日连这一点都不提了。背后是因为, 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低下,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支撑。

中国财政科学院的研究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自给率就越低。财政自给率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高度依赖转移支付。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分档方法,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9省市能够负担50%及50%以上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另有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中央分担30%)。

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的财政情况更不乐观,财政自给率低于30%的比比皆是。农民工在这些地区落户,能指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吗?是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还是更好的医疗保障? 本来就没有,将来也很难指望。

如果没有基础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农民工在欠发达地区的“市民化”的确可以美化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数据,前些年一些县城就搞过这套把戏。可是,这些被美化的数据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农民工的民生质量。

即使依靠大规模转移支付,补足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短板,这些地区依然不能提供农民工的就业岗位。

一些专家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而现实是农民工就业正在从工业部门向服务业转移。

2023年,农民工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占45.5%,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从六个主要行业看,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27.5%,从事建筑业占15.4%,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占13.2%,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7.1%,从事住宿餐饮业占6.7%,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2.7%。 和2010年相比,2023最显著的变化是制造业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且不说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否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人口密度低、经济不繁荣的经济条件是无法提供足够的第三产业就业。农民工“用脚投票”的结果,肯定比一些专家的拍脑袋想象要准确。

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277万人,过半农民工选择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务工谋生。

跨省流动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6751万人,占比38.2%;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占13.8%,中部地区占51.7%,西部地区占44.5%,东北地区占30.9%。

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了“逃离”老家、外出务工,专家们凭什么喊他们回家乡建设“新型工业化”?

农民工就业正在从重体力的制造业、建筑业部门,转向相对体力负担较轻的服务业。

这一变化趋势背后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经济驱动力,也有产业部门消长的经济因素,比如房地产的衰弱,势必会影响建筑业的就业需求。但是, 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老了,打不动螺丝、背不动砖,不得不转行。

2023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43.1岁,比上一年提高了0.8岁,老龄化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30.6%。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将会在十年内退出主流劳动市场。他们中的确会有一部分人离开常年工作的经济发达地区,回到相对贫瘠的家乡。

人家是落叶归根,不是回乡再就业。 由于缺乏养老保障,这些回乡的老农民工或许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但是指望他们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劳动力大军是一厢情愿。户籍又不是回春丹,换不来他们的青春体魄。

因此,也不要把近年来所谓农民工“回流现象”理解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吸引力提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工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变化。

实际上,农民工在输入地的适应性、融入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进城农民工中,47.3%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86.3%表示非常适应或比较适应本地生活,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这其实不难理解。九零后、零零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农民工”只是他们的户籍身份,而不是现实身份,更不是生活经验。 他们的故乡记忆是淡薄的,地域认同是模糊的,生活方式和所在城市是高度融合的。

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凭什么喊他们回家乡建设“新型工业化”?

用户籍制度强行固定“农民”的职业身份,是历史的旧账、是时代的疮疤,应该彻底消除。

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制,无疑是正确的道路,但不能歪嘴和尚念经。 今天在户籍改革的问题上还抱有“人口红利”的功利主义思维,不仅道义有亏,现实也行不通。

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徙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是农民工群体用脚投票的结果。人往高处走的经济驱动是无法阻挡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趋势只会愈加明显。

其实,今天中国农民工职业身份、人口迁徙的“市民化”事实上已经完成。农民工的数量年增长率低于1%,能进城的都进城了。本地化认同近半,且逐年提高,该选择的也都选好了。

赋予农民工城市户籍、给予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还历史欠账,而不是收割新一轮的“人口红利”。 非要逆转人口迁移趋势,拆东墙补西墙,只会弄巧成拙、鸡飞蛋打。

至于用一纸户籍换几万亿的消费刺激,更属异想天开。人家农民工贡献了大半辈子的“人口红利”,临老难道又成了“经济富矿”?

真想不通,这么大的脑洞是怎么开出来的。

注:本文涉及的农民工相关统计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刺激消费有哪些好处跟弊端?

刺激消费,一减轻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损失,保证国家财政税收。 国家看到得是我国的人口多,一人受一块都是13亿。 一人一块对个人的影响不大。 对国家的利益确是巨大的。 二扩大内需,其目的也在于对外货的抵制,但是我国的经济相对而言却是上去了的。 三,扩大内需对物价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加大了国货于外货的竞争。 如果国货的质量还是不能在这次的国家支持下的到提升,外货依然会对我国的物价保持高利率。 但对于目前,物价会小幅下降。 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元持有占整个外汇储备的70个百分点以上。 在必要的时候这是我国对美国的一个攻击手段。 而美国目前采用的印钞机计划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甚至对整个世界造成美元的通货膨胀。 我国必然要考虑将本国货币推上国际货币的地位。 刺激消费,加大国家货币库存,也是一手的准备。

摸着良心说 歌词

摸着良心说歌手:文奎&斯琴高丽蒙语说唱:小步词曲:文奎爱的加减法天才也没方法谁能猜到一加一最后等于就像我和你无论开始的上再美丽结局注定就剩我自己从前的日记 都变成回忆听着情歌片段更清晰爱到忘了形是不是我该清醒爱的痛了笑都没表情你摸着良心说到底爱没爱过我在分手的最后一刻坦白告诉我你摸着良心说有没有惦记过我别像从前那样敷衍我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够我才改变行程爱的旅途有太多的不适合都是你我的坎坷曾经在一起每一天的生活我都用心的爱着再错的时间里放弃对的人对我也是种残忍从前的回忆不敢再想起眼泪伴着情歌往下滴爱到忘了形是不是我该清醒爱的痛了笑都没表情你摸着良心说到底爱没爱过我在分手的最后一刻坦白告诉我你摸着良心说有没有惦记过我别像从前那样敷衍我你摸着良心说到底爱没爱过我在分手的最后一刻坦白告诉我你摸着良心说有没有惦记过我别像从前那样敷衍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国务院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十项重磅措施。 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 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这是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废品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前10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对于上述十项措施,法国巴黎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速。 同时,这也是中国政府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 而现在的政策只是初步的,应还有后续政策出来。 资深投资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认为,由于总体支出增加,明年国债供给的规模也会增加。 对基础设施和消费的财政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 然而其作用有多大,取决于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效用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以及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等,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及业绩的贡献,可能比上一个周期会有下降。 至于信贷放松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因为银行惜贷而打折。 财政支出能够多大规模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目前的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减弱。 十年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比例是1:2,而渣打银行最近一份报告估计,考虑到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目前财政资金和带动的社会资金投资比例预计是1:1。 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投资具备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应该较大。 他并表示,去年政府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大概占20%左右,所以实际上这4万亿元的投资,财政只要安排8000亿~1万亿元即可。 而且这些投资是分为两个年度进行的,所以应该不会对财政预算平衡形成太大压力。 关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刘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生产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企业缺少订单。 政府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订单,今年底的投资拉动效应,会在明年显示出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昨日表示,估计市场会对此次措施出台作出积极反应。 预计更多的投资细节将在未来几个星期由各个部门陆续公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6125.html
乌军总司令无奈承认实情 亡国不是一句玩笑话 俄军开始发力了
统联精密 银华基金投资者于4月29日调研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