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其中5个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无人机照片)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科学家团队昨日(6日)宣称,该团队此前在福建发现的龙翔恐龙足迹群中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为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其中5个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研究人员为此建立新的足迹属种,名为“英良福建足迹”。

恐爪龙是一类生活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它们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有巨型镰刀状爪趾,被称为“杀戮爪”,行进时会在地上留下二趾型足印。

2020年11月,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经过几年来的研究,目前团队已在此发现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二趾型恐爪龙类等至少8种恐龙足迹。其中,二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共12个,来自于两类恐爪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形态类型的足迹平均长约11厘米;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保存清晰且足趾细长,其大小远超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

“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邢立达说,从形态上看,这些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据足迹大小推断,留下足迹的恐龙体长至少5米、臀高可达近2米,体型堪比南方盗龙和犹他盗龙。

“龙翔恐龙足迹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钮科程表示,“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极大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也显示出亚洲的恐爪龙为成为陆地顶级掠食者出现的体型巨大化的适应性演化,对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交叉科学》。

文并图/新华社


贵州首次发现恐爪龙类足迹,专家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据新闻媒体报道,在6月29日,中国古生物学学家称他们在贵州省地区赤水白垩纪加关组地层中发现了一批恐龙化石,这批恐龙化石是一批兽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部分兽脚类足迹与以往一样,但这次发现有二趾类恐龙化石,是首次在贵州省发现了二趾类兽脚类足迹。此次足迹造迹者是著名恐爪龙类恐龙,此次研究学家是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课题组。

一、什么是恐爪龙

恐爪龙是存活于侏罗纪到白垩纪期间的恐龙,是群肉食性或杂食性恐龙,因为第二脚趾类似于弹簧刀而命名。恐爪龙著名特征是后脚第二脚趾有大型大幅弯曲的镰刀状齿爪,当行走跑动时,第二脚脚趾往上缩,不接触地面。自从发现了恐爪龙类化石后,关于第二趾爪功能存在很多意见,最初理论认为这个器官类似于刀片,是砍伤武器,这种恐龙能用强壮第二趾爪挖开猎物身体,而恐爪龙大腿较短,可能有大型肌肉,肌腱可做出强壮动作。

二、专家如何看待这次发现

此次发现恐爪龙包括了伶盗龙和伤齿龙类,这类恐龙共同之处是它们长有大型弹簧刀般的第二脚趾,是捕猎用的杀手锏。专家认为此次发现对进一步明确,贵州白垩纪恐龙动物群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贵州赤水长期以来都有各种传说认为是有天鸡下凡在岩石上留下了神迹,实际上这些足迹很多都是兽脚类恐龙足迹。

三、有什么深远意义?

此次发现对发掘团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证明了曾有大量恐龙在贵州赤水这里生活,此次发现也填补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长期以来没有二趾类恐龙化石空白,为下一步发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使课题组在这里初步重建了中国西南白垩纪恐龙的面貌。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贵州首次发现恐爪类足迹,对于专家来说进一步明确了贵州白垩纪时期有着恐龙动物群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贵州首次发现恐爪龙类足迹,这种恐龙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引言:在地球上最早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上有很多恐龙,对于恐龙的灭灭亡是历史上一件遗憾的事情。受到板块的挤压,各大洲板块项目碰撞,陆地也造成了影响。地球上所有的恐龙都因此而消失了,贵州首次发现恐爪龙类足迹,这也是第一次发现,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种恐龙的形态特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一、介绍

恐爪龙是最早起在白垩纪的肉食性恐龙,它的残骸最早是由美国发现的,恐爪龙跑动起来非常快,脑袋又大,再加上前后吃都有非常锋利的四个爪子,所以被认为是陆地上的劣势者,位于生物链的最顶端。它的体重比较轻,所以很可能会选择集体猎食,体型比他们大很多的草食性恐龙一起扑向猎物,在猎物身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伤口。

二、外形特点

恐爪龙头部较大,类似于一个圆锥的形状,整个脑袋的最大高度达到了50厘米,上面有一双巨大的眼睛,上下颌都很有力气,嘴里长着尖利的牙齿,它的前肢细长,角上的三个,带有尖长爪子的指,便于握东西后置的掌上有4只,它常以较长的第3只和第4只的指头着地,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恐龙的脚趾长约12厘米,形状像一把镰刀,经常捕杀猎物。

三、特征

在此之前发现的恐找类都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径,暗示的群居。在贵州区域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恐龙骨骼化石,所以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的恐龙。在贵州区域的恐龙化石多么让人震惊,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恐爪龙在捕猎的时候会使用后置上的大爪子使劲的踢向对方,这一踢的力量非常之大,甚至有可能伤到自己的骨头。

福建上杭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研究恐龙的意义是什么?

一、故事梗概

近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龙岩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新闻发布会。据悉,这是福建省在恐龙及其遗迹方面的首次发现。经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认定,这一恐龙足迹群化石是国内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也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二、现场情况

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倡议和指导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起,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福建省恐龙资源调查考察工作,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随后,考察队及时向省直有关部门、龙岩市及上杭县报告了相关情况,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措施给予保护。福建省恐龙资源联合考察队在上杭县龙翔大道旁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进行勘探时,从坡面覆盖的红褐色风化土层下,意外发现了一枚三趾型恐龙足迹。紧接着,在约1600平方米的坡面上,考察队清理出240余枚恐龙脚印,呈现出面积较大、多样性较高、保存较好等特点。它们分别属于植食性蜥脚类、大型中型小型鸟脚类、肉食性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和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

三、研究意义

专家认为,该发现对于研究晚白垩世时期的古环境、古地理、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将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做好恐龙足迹群化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加快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发展体系。

而研究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意义无非是,确定地层的地质时代;研究古地理、古气候;为普查找矿和地质勘探服务;为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实际资料和论据;为研究生物进化、物种绝灭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在这背后更多关注的应该是生物演变、气候变化、生态变化、地势变迁、大灭绝、起源等与现阶段人类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们回首地球漫长的岁月,却孤独的发现生命诞生于偶然。也许凭借人类理性的智慧总能找到答案,但是如果要正视这个问题,对于古生物的研究总是绕不开的一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6794.html
MSI前瞻 TES对阵TL还有可能翻车 小天发挥至关重要!
让开 别抢我生意 姑娘 笑话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