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大庄子汉墓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7日讯大庄子墓地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大庄子新村东台地,阿掖山北麓,向东直线距离黄海约3.5公里,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地表原有两座封土,其中一号封土保存较好,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经勘探其下埋藏墓葬10余座。二号封土受早年生产破坏,目前已基本不存。为配合日照市科施佳园区扩建工程,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二号封土下的墓葬进行勘探和发掘。

本次发掘共3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双人合葬墓,皆有墓道,其中两座被盗掘严重,但墓葬结构清晰,一座墓葬保存完好,出土各类随葬品70余件。

墓地俯瞰

M1墓圹平面呈刀把形,长4.2、宽3.5、残深2米,葬具为两棺一椁,两具木棺均为整木刳空的独木棺,棺内人骨已朽尽,葬式不详。该墓被盗扰,残存随葬品有漆木樽、耳杯、釉陶壶各1件。

M2位于M1东南方向10米,平面大体呈“甲”字形,斜坡式墓道,残长4.45米。墓圹长4.4、宽3.95、残高2.76米,东墓壁呈弧状,疑似建墓时坍塌。葬具为一椁双棺,木椁平面呈“亚”字型,椁顶由5块木板横置,木椁四周封填青膏泥。该墓葬也曾被盗掘,棺内人骨腐朽无存,残存随葬品有釉陶壶、残漆案等。西侧棺内残存随葬品有铜印章、铜带钩、铁剑等;东棺内残存有漆方盒、镜刷、竹发簪等随葬品。由出土印章印文可知,墓主人为“桓贾”。

M3位于M1东约15米,保存完好。墓圹平面呈刀把形,由墓道、墓门、椁室三部分组成。斜坡式墓道通向椁底,残长6.6米。墓圹长6.4、宽4.1、残深4米,椁室四周封填青膏泥,发掘时呈满水状态。

椁室有双层盖板,其上层为11根方木横向排列,下层为纵向单层木板。椁室分为东西两室,东西椁室间使用微缩木门窗相通,一门两窗。头箱和脚箱区域均用木板分割。

西椁室内木棺外髹黑漆、内为红漆,底部由两个横置木架抬高形成笭床。棺内人骨已朽尽,随葬品有铜镜、铁剑各1件,龟钮铜印1枚,印文为“桓报德印”。头箱内为大、中、小漆耳杯成摞摆放;脚箱内放置釉陶器14件,器形有壶、瓿、长颈瓶,多数有木质器盖。

东椁室木棺已塌陷,棺内人骨朽尽,随葬品有漆盒、木梳、木箅、铜镜等。棺下为窆棺使用的柩车,带两支圆木滚轮。东椁室头箱内随葬漆圆盒、耳杯、釉陶壶若干。

大庄子墓地发掘的三座墓葬,虽然两座被盗,但墓葬结构较为清晰,仍然出土了较多的珍贵文物,是山东东南沿海一带近年来汉代墓葬的一次重要发现。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来看,与这一带以往发现的西汉中晚期墓葬情况大体相同,也应是属于西汉中晚期。较为难得的是,三座墓葬中有两座都出土有印章,并同为桓姓,因此可以推断该墓地应属于桓氏家族的墓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存完好的M3墓葬结构清晰,两个墓室之间并有门窗相通,墓葬结构有明显的地宅化现象。从发掘情况推断,该墓葬应为夫妻合葬墓,但并非同时下葬,由墓道偏向一侧墓室和木门封堵的结构情况,明显属于两次下葬。做工考究的棺椁结构特别是窆棺柩车的发现,对于研究山东东南沿海一带汉代埋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随葬大量漆木器和施釉硬陶的现象,又具有浓厚的楚及吴越文化特色。

闪电新闻记者 葛一凡 报道


求黄豆的营养价值. 越详细越好.

黄豆中富含有将近40%的蛋白质,而且其中不含任何胆固醇。这些蛋白质还是一些非常优质的蛋白,可以很容易的被身体消化利用吸收,而且代谢产生的废物也比较少。

黄豆虽然可以用来榨油,可是黄豆中的脂肪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神经活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油脂。

此外,黄豆中还富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大豆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但可以榨成豆油,还可以发酵制作成各种类型的豆制品,营养非常的丰富。黄豆经过发芽长成豆芽之后,里面还会增加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扩展资料

黄豆中富含非常丰富的钙元素,可是这些钙元素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在吃黄豆的同时,配合食用维生素D就可以加快对钙元素的吸收。

蛋黄中就富含非常丰富的维生素D。因此,可以将大豆配合蛋黄来食用,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除此以外,很多动物内脏中也富含非常丰富的维生素D,一样可以配合大豆来食用。

合肥六安在哪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六安不是合肥的,是一个城市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中文名称:六安(ㄌㄨˋ ㄢ)外文名称:Luan别名:皋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金安区等2区5县政府驻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长安南路电话区号:0564邮政区码地理位置:安徽省西部,江淮之间面积平方公里人口:704.8万人(2010)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庐州小片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大别山庄,楚文化博物馆和八公山等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火车站:六安站、金寨站、舒城站等车牌代码:皖N市树、市花:广玉兰,杜鹃名优特产: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剐水中心位置:116°30′37″E 31°44′40″N高等院校: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学院 1999年 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 2000年 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地理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北麓,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 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 在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内物产富集,矿产众多,可谓“大别山藏珍蕴宝,淠史杭泻玉流金”。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六安市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环境 皋城丽影2(17张)青山绿水,六安生态环境优越,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霍山、金寨、舒城三县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其中霍山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境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霍山县还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的县。 编辑本段资源矿产六安在地质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东段武当——桐柏——大别山成矿带,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区域。 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品种多。 已发现矿藏40多种,探明储量30多种,石油、天然气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目前开采利用的有金、银、铅、锌、钼、橄榄岩、明矾石、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瓷石、膨润土、钾长石、石灰岩、磁铁矿砂、各类建筑砂石、矿 皋城丽影(20张)泉水、温泉水等20多种。 金寨钼矿:安徽省金寨县境内探明一巨型钼矿床,其钼储量约有220万吨以上,达到世界第二,潜在经济价值超6000亿元人民币。 经过普查、详查,目前金寨沙坪沟钼矿已控制矿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900米,单孔最大见矿厚度945米,全矿床共估算332+333类矿石量12.75亿吨、钼金属量超过200万吨,而该矿体的东西两端还未估算资源量,根据现有的勘查控制程度估算,最终可提交钼金属量220万吨以上。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常印佛院士认为,沙坪沟钼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富、矿体集中、经济价值高四个显著特点,其潜在经济价值超6000亿元。 霍邱铁矿:国内罕见的大型鞍山式铁矿,矿区地处淮河平原,由周集、张庄、周油坊、李楼、草楼,吴集,范桥,众兴集等9个矿床组成,已探明储量16.5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霍山金矿:已探明有霍山东溪、隆兴、南关岭金矿。 东溪金矿矿体 10余个,金银储量均较可观,已开采利用。 金寨铅锌矿:主要分布于金寨县鲜花岭,已探明中型矿床8处,其中汞洞冲、银山畈、银水寺等处已开采。 建筑砂石:全市建筑砂石资源极为丰富,质量上乘,年开采量350万吨以上,是合肥、芜湖、南京、上海等地建筑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在霍邱四平山、寿县里洞山等地,共探明6000多万吨。 现两处各建水泥厂一座,年开采矿石129万吨。 地下热水和矿泉水:境内地热出露点已发现19处,主要分布在霍山、舒城境内。 霍山陡沙河热泉有11个出露点,组成1500米的南北两个泉群。 舒城西汤池温泉有8个出露点,目前已开发利用。 矿泉水在舒城、霍山、金寨、寿县等境内分布,舒城柳抱泉、寿县珍珠泉和玛瑙泉、霍邱八卦泉以及霍山上土市等处的天然矿泉水,水质优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土地全市土地分为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大别山北坡山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 其中,丘陵占16.5%,岗地占22.4%,中山占9.5%,低山占13.7%,平原圩畈占34.9%,另有3%的大水面。 西南部山峦起伏,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位于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中部为丘陵、岗地,海拔一般在30—200米之间;东部和北部为沿淮平原和杭丰圩畈区,是全市优质粮、油、棉的主要产区。 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3%,长江流域面积占17%。 全市现有耕地660万亩,山场1100万亩,水面35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5.5万亩),土地利用结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占36%。 水利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化较大、时 大别山玉带明珠(14张)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全省水资源有60%以上集中在大别山区。 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0—80%。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的淮河干流,从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寿县郝家圩出境,流经六安市长达125公里,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 境内有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条主要河流。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 以六大水库为依托兴建的淠史杭沟通航灌综合利用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灌区控制面积覆盖皖豫两省1.3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100万亩,养育着1300多万人口。 淠史杭之响洪甸水库以六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植物全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皖中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 境内有维管植物186科、714属、1638种;裸子植物8科、18属、30种;被子植物150科、644属、1518种。 粮食作物品种626个,经济作物品种67个,蔬菜品种70个,干鲜果品19种。 粮、油、麻、栗、茶、茧、肉、禽、水产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安徽省第一,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水电之乡的美誉。 现有茶园37万亩,年产干茶7000多吨,形成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兰花、华山银毫等知名品牌;板栗种植面积100 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居全省首位;桑园面积17万亩,年产茧6000吨左右,初步形成了桑茧丝绸系列化开发的格局;六安是全国主要麻产区之一,主要种类有六安大麻、霍邱红麻、舒城黄麻、金寨苎麻,其中大麻是著名的土特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境内树种资源起源较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乔灌木树种28 目、73科、225属、858种,80%分布在西南中低山区,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木树种250种左右,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香果树,三类保护树种有楠木、花榈木、红椿。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9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36.2%,活立木总蓄积量1603万立方米。 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藏量丰、经济价值高。 芒及五节芒系纤维植物,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年产量达15—20万吨,目前利用量不足10%。 橡子年产量150吨左右,含淀粉多在50% 以上,可用作工业淀粉。 野生香料植物有桂花、兰草、蔷薇、香附子、蒿本、白芷、独活等。 野生猕猴桃、野山楂等野果,年产量均在3000吨左右。 蕨菜、薇菜、荠菜、马齿苋菜等野菜,已成为大宗出口产品。 药用植物共203科、1360种,其中石斛、皖贝母、断血流、茯苓、天麻、灵芝、银杏、西洋参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动物境内动物区系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特点,在安徽动物区划中跨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两区。 有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其中兽类62种、鸟类310种、鱼类92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 畜禽30多种,地方优良品种有皖西白鹅、霍固麻黄鸡、大别山黄牛、寿霍黑猪等。 皖西白鹅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耐粗食、耗料少等特点,其羽绒朵大纯白,品质优良,享有“世界羽绒之最”的美称,目前年饲养量达1900万只,占全国饲养量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世界养鹅王国匈牙利全国的饲养量,六安是全国最大的羽绒集散地。 水生动物名贵品种有大鲵、龟、鳖、沣虾、瓦虾、银鱼等。 药用动物144种,名贵动物类药材有麝香、灵猫香、全虫等。 野生动物中,有毛皮兽动物20种、羽绒动物10种、肉用动物25种、农林有益动物130种、观赏动物25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大鲵、原麝、小灵猫、金钱豹、白鹭、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等。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六安(Lù ān)市人民政府驻六安市金安区长安南路,辖2区5县3经济区。 市辖区【金安区】市区东,面积1657平方公里。 区人民政府驻佛子岭路,邮政编码。 【裕安区】市区西,面积1926平方公里。 区人民政府驻龙河西路,邮政编码。 县 【寿县】位于六安市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面积2986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寿春镇,邮政编码。 【霍邱县】位于六安市西北,新兴钢城。 面积3493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 【金寨县】位于六安市西南,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面积3814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梅山镇,邮政编码。 【霍山县】位于六安市以南,国家级生态县、工业强县。 面积2043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衡山镇,邮政编码。 【舒城县】位于六安市东南,鱼米之乡、旅游胜地。 面积2100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 其它【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面积24.8平方公里,区管委驻金安区经三路,邮政编码。 【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位于市区东部,面积113平方公里,区管委驻六安市城东,邮政编码。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位于六安市西,安徽西大门。 面积320平方公里,区管委驻叶集区叶集镇,邮政编码。 编辑本段交通概况六安市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的江淮平原,地跨江淮分水岭,交通区位优 交通区位图势明显,是沿海、中原和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的过渡带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转接点,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联系沿海、发展中原的功能和特征。 是安徽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公路高速公路有国家规划的“7918”中的G35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均经过我市。 另外境内有G312、G206、G105三条国道,全市现有公路公里(国道314公里,省道743公里,县道3493公里,乡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铁路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汉-成都高速铁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铁路,建设中和即将建设的铁路有六安-阜阳、西安-南京铁路复线等。 规划中还有六安-安庆-景德镇的铁路、六安-庐江-铜陵铁路等。 六安站2005年,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的铁路主干线——宁西铁路的通车将六安与长三角地区、西北地区紧密相连,开辟了一条从长三角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捷径。 2009年,贯穿六安全境的合武高速铁路通车,更加缩短了六安与合肥、南京、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的时空距离,目前动车组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36分钟,到南京、武汉仅需1个半小时,到上海也仅需3个小时。 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与合宁铁路客运专线相联结,构成了长三角地区通往中南区域的最短路径。 航空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新桥机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和六安市寿县刘岗镇交界处,距六安市区仅40公里)使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六安加强与国内外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加速建成合六巢城市群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目前市区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70余公里。 水运皖西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 周集港是安徽省重要港口,是皖西地区综合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六安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临河产业布局、矿产资源及水上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是以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有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具有装卸仓储、运输组织、旅游服务等主要功能,逐步拓展港口现代物流。 编辑本段旅游皖西山川锦绣,人文荟萃, 皋城双塔之北门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是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 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享自然之美妙。 有称“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有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宏伟壮观的宋代古城墙—寿县古城墙,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文化积淀深厚,给人以智慧,催人以遐想。 还有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真实地记载着革命战争以来,皖西地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主要旅游线路: 青山绿水红土地(21张)西北线古文化揽胜旅游:寿县古城、寿春楚文化博物馆(4A)、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颇墓、珍珠泉、孙公祠、临淮岗(4A)、安丰塘、水门塔公园、李家圩地主庄园。 西南线山水观光旅游:天堂寨风景区(5A)、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别山主峰景区(4A)、铜锣寨、佛子岭水库、小南岳、龙津溪地、燕子河大峡谷(4A)、胡氏祠、梅山水库、金寨红军广场、大王庙。 东南线休闲娱乐旅游:万佛湖、万佛山、万佛温泉、周瑜城、七门堰、启德文化院。 六安近郊旅游:金领欢乐世界、中华皋陶文化园、皖西博物馆、淠河水利风景区、皋城双塔、皖西烈士陵园、六安西古城遗址、皖西大裂谷、昭庆寺(3A)、大别山石窟、洞天湖、洪山寨旅游区、独山苏维埃城、大华山、洞天湖、东石笋(4A)、横排头、九公寨、红石谷、龙井沟。 大别山主峰景区[1]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横跨鄂豫晥三省,呈东大别山主峰景区(20张)南往西北走向,长270千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大别山主峰是白马尖,海拔1777米,于2010年建成的以白马尖为核心景点的大别山主峰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整个大别山区的核心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的最南端。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 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 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 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土特产六安瓜片(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洞藏酒[2-4](大别山临水酒洞藏基地)寿县廷龙瓜子、寿县大救驾、徐集花生糖、苗家三色饭、烫面油糕、恋爱豆腐、迷宗大包、叶集羊肉等。 皋陶文化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 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 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 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 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 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 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 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 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 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 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 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 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 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 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 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 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 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 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 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 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汉文化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 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 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 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 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 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 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一直是千古之谜。 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 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 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 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 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地方文艺六安的地方文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门类齐全,艺术风格多样。 戏剧:庐剧是六安主要剧种,皖西庐剧主要是西路庐剧,又称“上庐”,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韵味。 1953年,专区建立场团合一的“六安地方戏实验剧场”(后改称皖西庐剧团)。 随后,庐剧艺术之花在皖西大地竞相绽放。 大型庐剧现代戏《妈妈》、《程红梅》晋京演出获得成功。 民歌:六安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劳动号子为主,同时还流行许多轻松愉快、曲调优美的民间小调。 革命战争年代,六安人民创作了一大批红军歌曲和革命民歌,如《红军到金寨》。 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月亮走,我也走》等歌曲风靡全国。 舞蹈:六安民间舞蹈分布广、种类多、服装鲜艳、舞姿优美。 民间舞蹈《十把小扇》、《鵅鸫理窝》于1957年初被选调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被拍摄成专题资料片,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珍藏。 寿县的肘阁、抬阁历史悠久,是古代社火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由成年人以铁架、铁杆或抬着阁楼、亭榭,托着小演员,展现不同戏剧人物或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具有惊险、奇趣的特点。 曲艺:六安民间曲艺独具特色,有“锣鼓书”、“四弦书”、“花鼓”、“大鼓书”、“淮词”、“寿州锣鼓”等。 锣鼓书唯六安独有,早期的锣鼓书伴奏仅一锣一鼓,后来逐渐加入民族管弦乐器,传统曲目有《休丁香》、《杜十娘》等。 寿州锣鼓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既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又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 剪纸:六安民间剪纸的特点是线条圆润、流畅、舒展,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丰满,栩栩如生。 新型剪纸在传统艺术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艺,创作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发展,艺术作品清新别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纸令人叫绝。 其极具地方特色的翁墩剪纸入围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灯会:六安民间灯会广为流行,每逢春节、元宵节或重大喜庆日,群众都有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 每逢灯会,家家户户红灯高挂,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折字歌、五花彩、对花谜、犟驴歌”六安灯歌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编辑本段经济2012年,六安市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山东日照海曲汉墓:齐鲁大地上为什么出现楚文化印记的墓葬?

大部分墓葬的盗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时就半途而废 考古学家在2002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日照海曲汉墓三号封土中清理出的17座墓葬均属小型墓。 墓葬虽然大多完整,但保存情况较差,木质葬具都已经腐朽成灰。 少数墓葬四周留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壁龛。 这些墓葬虽有特点,但并不令人感到惊奇。 随后对规模更大的一、二号封土的发掘,才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 在一号封土 *** 发掘出31座墓葬,较大的墓葬分别位于封土的东南角、西南角和东北角。 除少数砖室墓和个别木椁墓被破坏之外,绝大部分保存完整。 较大的墓葬虽然大多发现盗洞,但幸运的是,除个别墓葬被盗掘惨重外,大部分墓葬的盗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时就半途而废。 更由于封填青膏泥的原因,除砖室墓被破坏严重葬具不清外,木椁墓的葬具大多结构清晰,部分墓葬的木质棺椁依然完好无损。 二号封土内清理出36座墓葬,其中9座砖室墓位于封土边缘,仅2座单砖室墓基本完整,其他仅残存墓底。 与一号封土墓葬情况相似,封填青膏泥的较大墓葬,同样位于封土边缘,主要分布于东南角和东北角。 所发现的墓葬保存基本完整,木质棺椁虽大部分腐朽,但结构清楚。 除个别墓葬人骨架散乱外,大部分墓葬骨骼已腐朽。 3个封土中一共清理出墓葬84座。 另外在封土西南部的路基上又勘探到6座被破坏的砖室墓,考古学家也一并进行了发掘。 6座砖室墓原来可能也存在封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早被夷为平地。 这次发掘清理的90座墓葬都属于中小型墓葬。 从其等级和规模看,都难与洛庄汉墓这样王侯级的墓葬相匹配。 但这些墓葬为我们了解汉代中层人的生活,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 ”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水平,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更有代表性,也更能体现时代风尚。 500件精美漆木器是我国北方地区西汉漆器的一项惊人发现 据史料记载,日照在西汉时属琅琊郡海曲县,其治所在日照城西十里大古城东岭,正与现在的海曲县城故址相合。 从墓葬封土的规模和所在位置分析,该墓地无疑与汉代海曲县有关,因此将其称为海曲墓地。 这次发掘的墓葬当中,以一号封土内的墓葬规格最高、保存最好,尤其是一号封土内的第106和125号墓不仅棺椁基本完好无损,而且出土的随葬品也极为精彩丰富。 106号墓位于一号封土西南部。 墓内填黄褐色花土,椁盖板以上封填有0.4米厚的青膏泥,椁四周全部用青膏泥封填。 墓葬内出土的漆器保存最好,都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125号墓位于一号封土中部偏北为一椁双棺合葬墓。 墓中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头箱内放置有大量陶器、漆器、木器,绝大部分保存完整,其中保存完好的鸠杖最为精美。 从两棺随葬品的组合来看,南北棺分别埋葬着一对男女。 90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总数达1200余件,而漆木器即多达500件。 125号墓漆木器中有完整的大漆案和木虎子、漆盘、耳杯等。 南棺随葬漆器中的大长方盒和圆奁基本完整,漆盒内盛有漆勺等,少量漆耳杯、漆盘上还书写有文字。 它们均为日常用品,真实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时尚。 我国著名漆器研究专家陈振裕先生说: 在我国山东乃至北方地区,虽然也发现过一些西汉时期的漆器,但或数量太少,或残损太甚,难窥全貌。 而海曲汉墓一次竟发现近500件漆木器和50余件漆衣陶器,不论保存之完好、制作之精美,还是种类与数量之多、造型与装饰之美,都不仅仅是山东省,而且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惊人发现,它们甚至可与南方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媲美。 大量丝织品的发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土的其他文物还有大量的铜器、铁器、玉器、角器、石器、果核以及植物种子等。 其中铜器主要有鼎、洗、灯、炉、镜、带钩、印章和弩机等。 鼎、洗等容器多破碎,灯、炉、镜印章等保存较好。 尤其是出土的60余面铜镜,大部分完整无缺,有的仍光可鉴人。 那件龟座鹤形铜灯造型优美,是难得的工艺制品。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几座较大的墓葬还分别出土了5枚铜印章,其中4枚为私印,字迹清晰可辨,显示出土印章墓葬的墓主人分别属于「 ”公孙”、「 ”淳于”、「 ”从”三个姓氏,这说明同一封土中的墓主并非是同一姓氏家族。 而另一枚印章钮为龟形,印文为「 ”元凤自至,相事不闲愿君自发,对宦(官)言信”16字。 从内容分析,它既非官印也非私印,为吉祥用语,相当于现代的「 ”闲章”,十分罕见。 125号墓的北棺内还出土了大量丝织品,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丝织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仍具有定的柔韧性。 它们大部分为平纹素面,呈咖啡色,属于绢类。 考古学家成功地揭取到一块长2.6米、宽0.96米的丝织品,它覆盖在死者骨架上面,一侧绣有精致的花草和云气纹,图案精美,这是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汉代丝织品。 除丝织品之外,还发现了竹简和木牍,其中竹简上有武帝「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明确年号。 武帝在位55年,天汉二年属武帝执政的晚期,这为墓主下葬年代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海曲汉墓虽然在齐鲁的领地,但却有鲜明的楚文化印迹 与以往发掘的封土墓葬明显不同的是:过去发掘的有高大封土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封土一般经过夯打,层次清晰,夯筑坚实。 而海曲墓地的这几座封土,不仅没有经过夯筑,层次也不明显。 类似这种大封土中容纳小墓葬的现象,以前未见过报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考古发掘最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发掘情况证实:每一座封土中的墓葬原来并不是埋葬在同一个封土之下,现存每个封土内的墓葬开口层位都有所不同。 年代最早的开口在封土下的原汉代地表,较大的墓葬一般位于封土边缘。 其余的墓葬开口在封土的不同层位,有的开口于封土顶部。 墓葬深浅不一,较深的墓葬将岩石下挖数米成为岩坑墓, 部分墓葬底部则还不到原汉代地表还有的墓葬在现存封土的顶部就仅残存墓底,可证原来的封土更加高大。 看来,每个封土中的基葬实际上是一群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群,部分墓葬坑穴之间有明显的早晚打破关系。 从封土内堆积的碎石渣来看,墓穴内挖出的碎石渣大都仍堆积在墓葬周围,并没有将这些石渣回填到墓内,这是判断每一座墓葬开口层位的确凿证据。 根据封土堆积情况,我们推测这类封土的形成过程是在封土范围内,最早作为墓地时只有几座不相连的墓葬,并各自有封土。 现在的每一个大封土应是由不同时期的墓葬依次在原有墓葬封土之上,不断挖筑新的基葬并堆筑新的封土,致使封土不断增高加大,经过数百年时间逐渐形成的。 现在可以初步确定的是:大部分木椁墓属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前期:砖室墓则主要属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该墓地延续时间大约有400年左右。 目前发掘的海曲汉墓只是此处墓葬群的一部分,整个墓葬规模还不能准确划定。 从墓葬的棺椁结构、封填、下葬方式、随葬品组合等所体现的时代和地域特点来看,海曲汉墓可能代表了山东东南沿海一带汉代的葬制葬俗。 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海曲汉墓虽然原本是在齐鲁文化的领地,但却有鲜明的楚文化印迹。 如封填青膏泥是南方楚式墓葬的典型特色,还有那些精美的漆器,也让人对楚文化向东拓展浮想联翩。 但真实情况如何呢?陈振裕先生根据多年对古代漆器的研究做出这样的推断:海曲汉墓出土的漆器具有典型的西汉中晚期的特点,与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和西汉早期漆器的艺术特点不同,而与其他地区发现的西汉中晚期的漆器基本相同,反映了西汉时期大一统的艺术风格。 那么,这些精美的漆器是在哪里生产制作的呢?陈振裕先生认为:山东省已经发现过商代的一些漆器;而春秋时期的临淄郎家庄1号墓出土的漆盘上的房屋人物图案,以及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发现的嵌金漆勺,都是同时期漆器中所仅见的,反映出当时这个地区漆器工艺是相当发达的。 西汉时期曾大量生产漆器,中央 *** 设置工官对漆器生产进行管理,许多诸侯王也有自己的漆器生产作坊,还有许多私营的漆器作坊。 但由于目前尚未见到与这批漆器有关的作坊标志的烙印或针刻文字,因而其产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古就是这样,在让人有所发现的同时,又让人充满困惑。 而这也许正是考古的真正魅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7530.html
恪守长期主义 丰田多路径推进电动化转型
官方回应 依据和考量是什么 4条高铁线票价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