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首获该奖 燕妮·埃彭贝克摘得2024国际布克奖

布克奖官网消息,当地时间5月21日晚,2024国际布克奖公布。德国作家燕妮·埃彭贝克(Jenny Erpenbeck)与译者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mann)凭借小说《凯洛斯》(Kairos)共同获得2024年的国际布克奖。埃彭贝克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际布克奖的德国作家。

燕妮·埃彭贝克是一位戏剧导演、编剧以及小说家。1967年她出生于德国东柏林。2018年,埃彭贝克曾凭借《Go Went Go》(《时世逝》)入围国际布克奖的长名单。她的长篇小说《客乡》《白日尽头》《时世逝》已推出中文版。关于获奖作品《凯洛斯》,她在采访中说,小说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那些开始是正确的事,最终却变成错了的?这与语言有关,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情感与见解的,也是用来遮蔽或背叛它们的。如果你观察人们说了哪些话,又在哪些地方沉默,你就会看到暗流汹涌,代际间的转换,以及操纵和误用。”该书的英文译者迈克尔·霍夫曼是一位诗人、译者和评论者,他翻译过的作家作品包括了弗兰茨·卡夫卡和约瑟夫·罗斯等。

《凯洛斯》借由一对爱人亲密关系的毁灭,展现了欧洲巨变的历史。1986年7月11日,一对恋人偶然相识于公共汽车中:她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而他已婚。音乐和艺术点燃了二人间强烈的激情,秘密的关系又加强了这份激情。当恋人之间出现了裂缝,残忍、惩罚以及暴虐也随之出现,他们周遭的世界也正在改变,过去的确定性和旧式的忠诚都在瓦解。

布克奖评审团主席埃莉诺·瓦赫特尔(Eleanor Wachtel)评价道,埃彭贝克展现了一个年轻学生与一位年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其复杂性,记录了构成亲密关系的日常张力与反转,“故事在东柏林的公寓、咖啡馆、街道、办公室与食物间游荡,从爱与激情发端,也同样表现了权力、艺术与文化。爱人的自我放逐,与东柏林在这一时段的历史相关,也提供了遇见历史的另类角度。” 瓦赫特尔同样赞美译者捕捉与还原了埃彭贝克的雄辩与古怪兼具的风格,奔流的句式和韵律,以及富有情感的词汇表达。 这部小说也入围了2023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翻译文学长名单。

图片来源:布克奖官网

埃彭贝克回忆德语文学的影响时说到,《格林童话》对她的影响持续一生,童话中的魔法幻想与残酷现实主义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如同一种不可解释的谜语。奥地利作家玛尔伦·豪斯霍费尔(Marlen Haushofers)的《墙》(The Wall)对不可理喻的现实世界或者“恶”的体现,也让她感受很深。

每年,国际布克文学奖会从出版于英国及爱尔兰的英文翻译作品集中进行评选。奖金为50,000英镑,由译者与作者平分。


马克思的全名只是卡尔·马克思吗

卡尔·马克思妻子是:燕妮·马克思,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马克思在致燕妮信中写道,请问燕妮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的妇人。 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她与初恋男友卡尔·马克思的恋情持续了长达7年,直到1843年6月19日,在克罗伊茨纳赫二人喜结良缘,并生了三个女儿。

我们如何战胜孤独作文八百字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这句话里的合群是与独立相对的。 因此,人类的合群性从反面来看,就是对独立的反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体验,都有孤独的时候。 如高考落榜时,在情感上受挫时,客居异乡时,被人冷落时……可以说,孤独是人生长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情感,古今中外,凡人伟人莫不如此。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称自己是“爱好孤独的人”,“在孤独中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从自身中寻求慰藉、希冀和安宁。 ”马克思也品尝过孤独的滋味,他告诉燕妮:“因为我孤独,因为我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 ”这种“孤独”不同于人们孤身置于山林、旷野、暗夜之中所感受到的“孤零”,确切地说,那是一种恐怖,是心灵与外界隔绝的孤立无援。 孤独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精神本能与生命本能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一方面,人们与周围社会不断发生联系,为了生存与发展产生各种要求与欲望。 而另一方面,物质世界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与欲望,人们就会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因此,孤独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或早或迟,或多或少体验到孤独的滋味,那我们应怎样坦然地面对它,并战胜它呢?首先,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的心灵便不再脆弱。 在强大精神力量的引导下,孤独会被事业、工作等冲淡。 后期印象派的代表,荷兰画家梵高就是借用艺术宣泄他那无以名状的孤独感,用创作的激情来填充一颗孤寂的心灵,创作出一幅幅旷世独立的绘画作品;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含冤入狱后才安心从事创作;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也是在孤独的狱中写出了不朽的《堂?吉诃德》。 难怪歌德感叹:“文学是孤独的儿子。 ”所以说,学会在孤独中生活,有时也是事业成功的需要。 其次,要学会在孤独中积极思考、反省自我。 在孤独中,人们减少了交往带来的困扰,获得更多的时间剖析自己,检视自己的灵魂,回顾总结以往,思考设计未来。 在恬然的寂静中,人们会加深对生活的理想,更加珍爱生活中美好的人物,这时,人的内心不会是很“孤独”,而是很“充实”。 还有,要学会在孤独中与别人相处。 内心的孤独并不就是独来独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渴望被理解和被爱的感情。 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孤寂的人更需要伴侣”。 因而孤独的人应敞开心扉,与人友好交往,珍惜彼此间的友谊与真诚,在心灵的交流、感情的共鸣中减少孤独的苦涩。 总之,孤独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只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化孤独,从中受益。 所以,当孤独来到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们,投身予事业吧,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上的升华,事业上的成功不仅抚慰着孤独的心灵,还能带来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拥抱友谊吧,友谊的温暖能鼓舞人们同艰难困苦作斗争,还能熔化孤独的“冰山”。 战胜孤独,你会更成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008.html
微软决战AI生产力时代 2024 一文看懂微软Build C
比亚迪云辇 快慢皆宜 阻尼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