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醒高校毕业生 黑中介 等四类陷阱 求职严防

服务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教育部昨天(21日)发布提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为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招聘收费陷阱、招聘诈骗陷阱和“猫腻”合同陷阱。

毕业生

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教育部提示,高校毕业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要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

毕业生还要严防招聘收费陷阱和招聘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或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导求职者从事、参与违法行为。此外,还要严防“猫腻”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毕业生到岗工作后,特别是当出现一些争议时,就可能被用人单位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相关条款为由,拖欠或拒发薪酬。


就业陷阱包括哪些

合同

大学生就业陷阱是指招聘单位,其它机构或个人,利用大学生的弱势地位(如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就业竞争激烈等),以提供就业机会为诱因,采用违法悖德等手段,与大学生达成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各类就业意向 (协议),以期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2019年11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求职陷阱提示 严打招聘欺诈。

招聘 高校

利用求职者急切的求职心态,进行的一些诈骗方式,招聘会上的兼职推销,往往要附加诸如培训费等收费。根据最新调查,有五成求职者在求职包括兼职过程中遭遇过陷阱,招聘职位与实际职位不相符对那个。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是求职陷阱中的惯用伎俩,比如说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2019年11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的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要求,要强化权益保护,解读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发布求职陷阱提示,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

求职

毕业生求职就业陷阱有哪些?规避对策有哪些?

一、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类型。 (1)通过非正规网站和招聘广告,盗取私人信息。 (2)以招聘为名实为敛财,收取各种费用如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 (3)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扣留如身份证、毕业证等各种证书证件。 (4)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服装、设备、装备等押金。 (5)非正规渠道招聘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或陷入传销组织。 (6)非法组织以岗位只招女性为由诱骗女性高校毕业生。 二、求职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1)慎重点击互联网招聘广告。 高校毕业生务必要在正规合法网站、校园招聘、正规企业或是到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人才市场招聘会去找工作,以防个人信息被盗取。 (2)拒绝缴纳各种名义的费用。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要求应聘者交付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收费行为。 都属于违法行为。 (3)谨慎签订劳动合同。 高校毕业生在入职前应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咨询。 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应注意:看企业是否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的合同无效。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劳动合同是否有其必备的内容。 (4)保存好各种证件证书。 高校毕业生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作抵押。 根据相关的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 注意有的用人单位会以保证高校毕业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留高校毕业生的证件。 (5)入职后谨慎缴纳各种押金。 有些用人单位在应聘者入职后以岗位工作需要等名义要求应聘者缴纳如服装、设备或其他劳动保护品费用或押金。 这类行为都是需要注意的,有可能属于变相推销。 (6)谨防误入传销组织。 高校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用人单位之前,应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该招聘单位的相关资料及公司的背景,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传销组织。 (7)谨防误入其他非法组织。 高校毕业生入职前可去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查询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相关证件,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的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等的高薪招聘。

大学生暑假兼职谨防4大常见陷阱?

一到假期,很多大学生为了给自己赚些零用钱,或为家庭分担点压力,就去找兼职挣钱。 市场上的兼职工作确实有不少,但陷阱也不少。 1、黑职介骗钱近日,有媒体曝出不少大学生在找兼职时,遇到了黑中介。 这些黑职介一般都会承诺一定能给大学生介绍工作,但往往收取中介费后就杳无音讯。 被骗的学生中,损失少的有几百元,多的则有几千元。 提醒各位大学生,通过中介找工作时,一定要看职介中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正规中介机构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较显著的位置。 2、企业要求交押金工作之前先交押金的案例是屡见不鲜。 用人单位会承诺大学生只要交了押金就能上班,但等到大学生交了押金后,有些用人单位就“消失”了。 还有些用人单位则会先保证在结算工资时一起将押金还给学生,但没等大学生工作几天,这些单位也同样会“消失”。 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法律专员表示,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就要注意对方是否是骗子了。 3、高薪骗局在兼职招聘信息上标明“高薪”的并不少,尤其是刷单类的兼职,有些大学生看到“高薪”就忍不住想去试一下。 但“高薪”背后常常就是个骗局,不是让大学生先交一部分钱,就是让大学生白干活,最后骗子溜之大吉,所谓的“高薪”也不见踪影。 看到“高薪”,大学生还是要仔细弄清工作性质及薪水分配,并在工作前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保障自己的利益。 4、岗前培训交钱有些所谓的用人单位会在面试大学生后,让他们在入职前交岗前培训费,称这是公司统一的培训费用,并会给学生们发一些必要的材料等。 但大学生交了钱后,不是拿到和工作无关的资料就是根本没培训,白白损失了一笔钱。 嘉丰瑞德的法律专员表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是不准收取培训费的。 如果大学生碰到有收培训费的情况,可以果断拒交,并另找兼职。 事实上,除了兼职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投资理财来增加收入,比如做些基金定投,或和父母一起去专业机构咨询理财方案,找市场上的优质产品进行配置,如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诺亚方舟NPA投资计划等,给自己和家庭都增添一笔财富。 总之,增加收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无论兼职还是投资理财,都需要谨防陷阱和骗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150.html
教育股涨幅居前 超2800股上涨 地产股涨势延续!新型城镇化
她们套路深着呢! 法国女人美得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