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 他的课好难 解析数论大牛获邵逸夫奖

2024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出炉,颁给了解析数论大牛 彼得·萨纳克 (Peter Sarnak)。

陶哲轩第一时间送上祝贺,并透露研究生期间曾上过他的课,但“难到吓人”:

彼得·萨纳克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讲座教授,是今年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唯一获奖者

官方宣布的获奖理由是:

据了解,萨纳克将获得120万美元奖金(比诺贝尔奖还高20万美元),约869万RMB。

邵逸夫奖官网也更详细地介绍了他的贡献。

率先在稀疏子集中寻找多项式的殆素数值

在了解萨纳克的研究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什么是 质数/素数 :指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它自然数整除。

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和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证明,称之为欧几里得素数定理。

其中指出,除了0和1之外的任何自然数都是素数的乘积,并且 素数有无穷多个

研究素数的分布是数论的一个核心主题。科学家不断寻找一个多项式函数f(x),使得在无穷多个整数x上,f(x)的值都是素数。

根据欧几里得定理,f(x)=x就是这样的一种函数。

进一步扩展这个问题,可以要求f(x)在无穷多个整数x上是 殆素数 (almost prime valued),殆素数是指由 有限个素数的乘积 组成的正整数(6是一个殆素数,因为它等于2×3)。

例如,孪生素数猜想可以表述为,有无穷多个整数x,使得f(x)=x(x+2)的值是两个素数的乘积(3和5、5和7、11和13就是孪生素数)。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使用布伦的组合筛法证明了该函数在无穷多个整数x上 最多有3个素数因子

△图源:百度百科

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将x限定在一个稀疏的整数子集中来限制x的集合。对于任何具有整数系数的多元多项式,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

萨纳克开创了一种方法,可以 在由薄群轨道形成的稀疏子集中寻找多项式的殆素数值

薄群(thin group)是算术群的一个子群,它的特性可谓“恰到好处”:既不太大(为无穷指数),也不太小(具有与算术群相同的Zariski闭包)。

薄群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中出现得非常自然。例如整数apollonian圆堆积的对称群就是一个薄群,还有很多克莱因群也都是薄群。

△整数apollonian堆积,每个圆都与给定的三个圆相切

扩展图(expanders)是计算机科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高连接度的稀疏图。

萨纳克预见到,薄群的有限商群的扩展性质可以用来生成殆素数,于是他提出并发展了 仿射筛法 (affine sieve),与其他数学家一起,从一些薄群中构建了扩展图。

其中也用到了他与另一位合作者的早期工作,其中展示了有限线性群表示的最小维数与扩展图之间的关系。

他与Bourgain和Gamburd一同,获得了薄群轨道上整数向量的精确计数和均匀分布结果,当对这些向量应用某个特定的多项式函数时,它们会取殆素数值。

并且,萨纳克还与Golsefidy证明了,在某些自然假设下,一个整数多项式函数在薄群轨道的Zariski稠密子集中会产生殆素数。

萨纳克将组合数学和遍历理论方法引入丢番图(Diophantus)问题,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3位科学家获奖

邵逸夫奖于2002年设立,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近期作出杰出贡献,或在其他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被很多人称作是“东方诺贝尔奖”。

除了数学科学奖,邵逸夫奖还设有 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邵逸夫天文学奖今年颁给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与行星科学教授 Shrinivas R Kulkarni

获奖理由是: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今年有两位获奖者,分别是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Swee Lay Thein 、哈佛医学院杰出教授 Stuart Orkin

获奖理由是:

参考链接:[1]https://www.shawprize.org/prizes-and-laureates/mathematical-sciences/[2]https://mathstodon.xyz/@tao/112479863527543754


世界上智商最高,最聪明的人是谁?

一:陶哲轩人物经历

陶哲轩于1975年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出生,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于是在幼儿园的时间中,在他的母亲指导下,他自学了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课程。

1980年,5岁的陶哲轩被父母送入了当地的私立小学,一入学陶哲轩就上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是在五年级上的。

1982年,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并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1989年,14岁的陶哲轩正式进入弗林德斯大学。

1991年,16岁的陶哲轩获得弗林德斯大学荣誉理科学位;并在1992年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

1996年,21岁的陶哲轩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2007年,陶哲轩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讲席的教授;并在同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9年12月,陶哲轩第一次回到中国。

二:陶哲轩人物成就

陶哲轩与他人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该理论一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成功破解了著名数论难题——埃尔德什差异问题。这一难题由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80年来它困惑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数学家,甚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破解,但最终被陶哲轩攻略,此事震动了整个数学界。

三:陶哲轩人物评价

陶哲轩就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才华横溢,他总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他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而且他的合作能力很强,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都喜欢和特里一同工作,他的合作者能够组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

陶哲轩:12岁获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1岁拿到博士学位,怎么做到的?

分儿,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一句流传在学生之间的顺口溜。由此可见考试和成绩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是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都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考试卷上的分数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观体现。诚然,考试成绩的好坏还取决于考生当天的考试状态等诸多因素。但是老师和学生家长还是以成绩判定“一切”的。

于是考个好分数就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共同心声。既然都想考个好成绩,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学习羡慕链。那就是学渣羡慕学霸,而学霸呢,就会羡慕更高层次的学神。学霸是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神则是通过轻松学习就能得到超好成绩的存在。据此标准来看,陶哲轩一定是一个十足十的学神!

一、少年天才---陶哲轩

从陶哲轩的同学和老师的言论中可以看出,陶哲轩学习就像玩儿一样轻松,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取得骄人成绩。我们普通人通常将这种孩子称作天才。

1、从小就跟人不一样的陶哲轩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出生了。由于陶哲轩的父母都工作生活在澳大利亚,所以他这个百分之百的中国汉人拥有澳大利亚和美国两个外国国籍。

刚出生的陶哲轩和别的孩子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饿了吃、困了睡。但是等到陶哲轩长到2岁的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他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对于数字很感兴趣。慢慢的陶哲轩的妈妈发现他的智力发育远远优于同龄儿童。于是在陶哲轩3岁半的时候就被父母送进了当地的一所私立小学。

可是陶哲轩作为一个尚未满4岁的婴孩,饶是智力超群,但是心智还是和同龄孩子没有差别的。幸运的是,陶哲轩的父母经过深思熟将自己的儿子从小学重新转回幼儿园。为了不浪费陶哲轩的聪明才智,他的妈妈开始自己辅导儿子学习小学的相关课程。

除此之外,陶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天才之后,就开始和陶爸爸阅读书籍学习如何抚育天才儿童。并且陶哲轩的妈妈还加入了南澳大利亚的天才儿童协会。陶哲轩也借由这个协会认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天才儿童。

2、天才也是分级别的

在妈妈的帮助之下,陶哲轩在幼儿园期间就自学了小学的全部数学课程!等到陶哲轩长到5岁那年,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一所公立小学。在这所学校里陶哲轩受到了校长的特殊关注。校长知道陶哲轩的不一样,专门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灵活的教育方案。陶哲轩一入学就直接从2年级开始学习,并且他的数学课是跟着5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

又过了2年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这让校长大为惊喜。这位爱才的校长在陶爸爸和陶妈妈的同意下和一所中学进行沟通,希望陶哲轩可以破格进入中学学习。于是年仅8岁半的陶哲轩已经迈入中学校园了。

陶哲轩和其他跳级的天才儿童不一样,他在1年后开始专门花时间跟随弗林德斯大学的课程学习数学和物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世所罕见。陶哲轩在10岁那年就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铜牌,11岁拿下银牌,12岁将金牌收入囊中。据说在陶哲轩小的时候他曾经参加过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为满分)。

在陶哲轩上大学之前他们一家三口曾受邀前往美国游历,历时三个星期。在这次游历中陶哲轩见到了世界级著名数学家费弗曼先生。值得一提的是,陶哲轩的爸妈专门请教了这位大数学家一个困惑她们许久的问题:陶哲轩真的是个天才吗?对此费弗曼先生给予了肯定回答。

除了费弗曼,陶哲轩还拜见了前往澳大利亚讲学的埃尔德什。这位大师在见过陶哲轩之后认真阅读了小陶哲轩之前写过的数学方面的论文。埃尔德什还在后来专门写信给陶哲轩,建议他攻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二、陶哲轩: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

快速读完中学的陶哲轩在自己14岁那年进入弗林德斯大学读本科。在大学里陶哲轩很是享受这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他只用了2年就完成了4年的学习任务成功获得荣誉理科学位。17岁的时候陶哲轩获得了弗林德斯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还在这一年踏上了去往美国的求学之路。

来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的陶哲轩师从埃利亚斯·施泰因。4年之后,年仅21岁的陶哲轩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由于陶哲轩在数学方面的惊人成就和在学术研究的傲人成果,他在24岁的时候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正教授。众所周知大学老师的教授评定是十分严格而困难的,像他年纪轻轻就有此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少见的。

陶哲轩作为本世纪难得的天才数学家一定是载誉无数的。菲尔兹奖是公认的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该奖旨在鼓励全世界的数学学术工作者在该领域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并且该奖项的获得者必须在40岁以下。从菲尔兹奖设立至2018年共有60位数学家获得过该奖,其中有2位是华裔人士。而在这两人中就有一位是陶哲轩。

等到陶哲轩32岁的时候,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讲席教授。也是这一年,他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下陶哲轩成为了官方认证的真天才了!

三、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

作为世人公认的天才,陶哲轩并没有自视甚高。他的同事说他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数学家陶哲轩是调和分析、组合数学、代数数论等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人物!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各行各业想要做到状元这个地步,都绝非易事。即使不是处于顶端或者领先地位的大多数人都很珍惜自己的从业秘籍不愿示于人前。

可是陶哲轩作为一位世界级顶尖数学家却并不怕自己被人赶超。他将自己数年来的科研经历一一写下,在社交账号上和众人分享。他甚至将自己的一些论文思考结果直接公之于众,只为了可以和同行一起进步,共同推进数学界的学术进步。如今的陶哲轩生活富足,工作顺心。他和妻子一直幸福而低调的生活着。

陶哲轩活了多少岁

陶哲轩活了多少岁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早慧,3岁半时被送进一所私立小学。 然而,尽管智力明显超常,但他却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 几星期后,父母明智地将他送回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由母亲指导,他自学了几乎全部的小学数学课程。 其间,父母开始阅读天才教育的书籍,并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他也因此结识了其他的天才儿童[12]。 1980年,5岁时父母将他送到离家两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因为这所小学校长向他们承诺可以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 一入学,陶哲轩就进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则在五年级上。 1982年,7岁时开始自学微积分,小学校长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动说服了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该校听中学数学课。 之后陶哲轩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陶哲轩1984年,8岁半时升入了中学,经过一年的适应后,他用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在此期间10岁、11岁、12岁的陶哲轩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别获得铜牌、银牌、金牌。 1989年,14岁时正式进入他中学时去听课的弗林德斯大学。 1991年,16岁时获得弗林德斯大学荣誉理科学位。 1992年,17岁时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 同年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 1996年,21岁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2006年,31岁时获得菲尔茨奖,在5月22日至30日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接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颁奖。 2007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andCarolCollins讲席教授;同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授予的艾伦·沃特曼奖。 2009年12月,成年后的陶哲轩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总决赛的面试主考官,参与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工作[13];陶哲轩死于哪一年1、丘成桐丘成桐博士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 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 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 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 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日,与现代公认的27.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_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_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世界一流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初中毕业升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由于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失学后他在小杂货店做记账员。 与此同时,他坚持自学数学,到处借书、抄书,并养成了“啃”数学难题的习惯。 他用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的课程,又用两年时间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他先后在国内外几所大学任教,19岁时开始发表论文,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爷爷于1985年6月在访问日本时不幸逝世。 日记本引他走向成才路雅各布·伯努利是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他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 从13岁开始,雅各布悄悄地写起了日记,他把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及遇到的难题,统统记了下来。 翻开他的日记,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体会,有与别人讨论数学问题时得到的启发,有解决数学难题突发的奇想日记成了雅各布学习数学的问题集,解决问题的思路集、办法集,研究数学问题的收获集、成果集。 雅各布对数学的执著追求,终于使他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 他33岁就成为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 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笛卡儿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 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数学小故事口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更有时,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 然而,在口算中添加了数学小故事这些“葱蒜调味料”后,它变成了学生的“美食”。 让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吧:●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 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 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 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_、_和_的本领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 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 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_、_和_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 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_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 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_、_和_的命令。 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数学优秀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 ”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 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 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 ”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 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 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 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 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 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 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 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唐僧取经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 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 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 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 所以,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 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 ”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 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 沙和尚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 ”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 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陶哲轩还活着吗1983年首次参加高考,取得了760分的卓越成绩,离满分800只有40分之差,当时年仅八岁的陶哲轩,开始了他的开挂生涯。 说起陶哲轩,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数学天才,在数学领域斩获多项奖牌,其中有著名的13岁那年,收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冠军,24岁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教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职。 06年获得菲尔茨奖,这可是公认的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位数学界的莫扎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们一一来探索。 认识陶哲轩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陶哲轩的父母,究竟是怎样优秀的父母才能培育出这样一个天才?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是一个优秀的儿科医生。 而陶哲轩的母亲,梁慧兰,则是一个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高材生,两人都是香港大学的高材生。 后面两人移居澳大利亚,在1975年生下了陶哲轩。 陶哲轩的父母在培育陶哲轩的时候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未满四岁的陶哲轩被父母送入了一间私立学校,在里面就读小学,可惜后面因为跟同年级小朋友年龄差距太大,无法正常交流,才去就读幼儿园。 就读幼儿园的一年多时间里,陶哲轩妈妈不离不弃,亲自指导,五岁这年,陶哲轩便学完了小学所有课程。 08年的时候,被授予艾伦沃特曼奖,在这之后,他的惊人天赋被世界所关注。 曾有协会对陶哲轩的智商进行了一番测试,结果令在场的人们为之震撼,测试分达到惊人的230分,要知道,一代伟人爱因斯坦的智商分数才165!陶哲轩的这前半生注定是惊为天人的,还没成年就已经在国内家喻户晓,当时不少家长纷纷向陶哲轩的父母学习取经,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下一个“陶哲轩”。 成年后,屡获各类奖项,闻名世界,被人们贴切地称呼为“数学界的莫扎特”。 现如今的陶哲轩在做什么呢?小编了解到,陶哲轩依旧在从事教育相关行业,指导着新一代成长,就在09年,陶哲轩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参与学校比赛活动,并担任评审。 陶哲轩以“前浪”的身份,指导着滚滚的“后浪”,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共同畅游,共同成长。 时至今日,依旧在辛勤的耕耘着。 很庆幸,虽然陶哲轩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优秀的基因,但他并不是方仲永,虽然有着过人的智力,可是依旧在不停的努力学习,依靠自己的毅力与对数学的喜爱,全身心投入,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开垦,播种,孕育果实。 依靠着自己的坚持,最终果实将会愈来愈大,品尝收获的滋味。 我们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在属于我们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专注,到最后,我们也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陶哲轩评价北大韦大神北大的韦东奕大神与陶哲轩两人都是数学界的天才,两人都有非同一般的天赋,都有相似的经历,都有相近的研究领域,但是陶哲轩是数学界的前辈,也提出了“压缩感知”理论,目前成就还在韦神之上。 1、获得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时年纪陶哲轩更小。 1975年出生的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籍华人,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比获得同样奖牌的“韦神”年纪还要小。 2、获得博士学位时间韦神更少。 陶哲轩从拿到学士学位到博士毕业,用了5年,而韦神则用的是4年。 从这一点看,韦神用时更短。 韦神在北京大学是“微分方程教研室”研究员,陶哲轩的研究方向也有“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陶哲轩科研成就:陶哲轩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 陶哲轩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也很有成就,如与他人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陶哲轩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吗虽然神童的数量很少,但并不代表没有。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的神童诞生,他们有的在年少的时候认真学习,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有的则因为年少时太过骄傲,被父母拿出去炫耀,没有得到好的发展,最终泯然众人。 无疑后者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既然是神童,大家肯定希望他们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来,成为世界的引领者。 在社会众人和父母的期待和培养下,果真有一些人带着希望出现了。 这就是早慧的数学天才陶哲轩,他8岁参加高考就能考760分,智商竟然还超过了爱因斯坦,如今他又在做什么呢?陶哲轩虽然是中国人,但并没有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父母就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那时候陶哲轩还没有出生,等到陶哲轩彻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澳大利亚的土地上。 作为陶哲轩的亲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儿科医生,而母亲则是一个擅长物理和数学的高材生。 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他们自然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和自己一样优秀,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因为父母的重视,所以他们很快就发展陶哲轩在数学上很有天赋,在2岁的时候竟然就可以思考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让父母两人十分惊喜,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在陶哲轩三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去了一个私立小学,希望在那儿陶哲轩的智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陶哲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智商也非常高。 但毕竟他只有三岁,情商并没有匹配到智商。 所以小学的环境并不适合这个神童,父母最终也不得不将孩子从小学送回幼儿园。 不过,如果单纯的在幼儿园上学,陶哲轩的智商肯定会被浪费。 所以父母两人商量着在孩子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担任起他的教育。 也就是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父母教给了孩子很多的知识,陶哲轩甚至都完成了小学的所有内容。 因为陶哲轩太过于优秀,所以有个校长找到陶哲轩的父母,希望能将这个孩子接到他们学校进行教育,陶哲轩的父母同意下了,而陶哲轩也在学校里以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进行着五年级知识的学习,他甚至在7岁的时候就写了一本计算完全数的书,顿时轰动了世界。 因为陶哲轩太过于聪明,所以到他8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中学生。 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奥林匹克竞赛,拿到了数枚金银铜牌。 这是一个几岁孩子的成绩,他甚至在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美国的SAT,即美国的高考。 或许他只是试试水,但这一次考试,他竟然拿到了760分的成绩,这完全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 但他没有,还是坚持了六年的中学学习,直到14岁才正式进入到弗林德斯大学。 在大学里,他同样十分耀眼,仅仅两年时间,他完成了学士学位。 一年时间便完成了硕士学位。 之后又去到普林斯顿大学,以四年时间过得博士学位。 此时的陶哲轩就是一个21岁的博士,到了他24岁的时候,他就是已经是一个数学教授。 从一个学生成为一个老师,他只花了别人的一半的时间。 而成年的陶哲轩显然没有停止学习和探索,他也在继续取得耀眼的成就。 诸如菲尔茨、麦克阿瑟、艾伦·沃特奖项都是陶哲轩的囊中之物。 所以陶哲轩并没有因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反而还在各个领域散发光芒。 在结束学业之后,他除了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之外,还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3054.html
黄仁勋业绩会万字实录 那么多客户需求GPU 我们的压力太大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