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余承东 华为上新!问界新M7加量不加价再战理想

让余承东感言“起死回生”的问界新M7上新了!

5月31日晚,问界新M7 Ultra版车型(以下简称新车)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8.98万~32.98万元,与现在销售的问界新M7 Max车型售价一致。据了解,新车将在6月2日开启规模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在预售阶段名为“问界新M7 Max焕新版”,而在此次上市发布会上,新车的命名改为了“问界新M7 Ultra版”。

“新车加量不加价,在驾控、安全、智驾、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升级,这些升级对得起Ultra这个单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称,“随着新车的交付,问界品牌6月的销量将超4万辆”。

与此同时,余承东还透露了鸿蒙智行其他车型的进展:问界新M5上市一个月大定量突破2万辆;智界S7在4月交付量获3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的第三名;而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品牌的首款车型预计将在2025年春季上市;享界S9将首发ADS 3.0,预售价为45万~55万元,预计8月上旬上市。

配置升级向问界M9看齐

在新车上市之前,余承东就在微博多次进行预热,并发布一项主题为“问界新M7 新版本最值得期待的升级点是?”的微博投票。最终结果显示,网友们最在意的升级点是车辆的外观内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年前问界M7推出时,其设计就已经备受争议。不过,余承东始终充满了自信:“我想一个伟大的设计,能经过时间的检验,大家越看产品越高端,越看越喜欢,这才是伟大的设计。”

但就此次发布的新车而言,其相较现在销售的问界新M7的前脸,进行了明显的改动,此前的分布式格栅变成了单一格栅,车牌区域上方改为封闭式内凹设计,大灯样式和进气口造型沿用了现款设计。对于新车外观的改动,余承东称:“这是‘大嘴’变‘小嘴’。”

排在上述微博投票结果第二位的是智驾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华西证券分析师崔琰曾表示,问界新M7此前订单超预期,智能驾驶有效驱动购买率提升,一定程度带动了问界新M7销量的增长。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也曾表示,问界70%用户选择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包。

在智能驾驶方面,新车搭载了问界M9同款192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为250米,可提升感知、智驾和安全水平。作为参考,现款问界新M7 Max版四个版本车型则标配速腾聚创的126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为150米。

排在上述微博投票结果第三位的是驾乘体验。据了解,新车将底盘性能进行升级,由FSD可变阻尼减振器升级为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余承东表示,“更平稳、更舒适”是对这款新车驾乘感受的高度概括。

除了上述配置之外,新车还有多项配置的升级也向“大哥”问界M9看齐。例如,新车搭载问界M9同款全新星环散射体,即施罗德声学散射高音单元,支持空间音频功能;内饰方面,新车的座椅还采用了问界M9同款材质的舒云座椅。

有分析认为,新车在外观、配置升级看向问界M9,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这些配置已经在问界M9上得到了市场验证,对消费者有不错的吸引力。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透露,问界M9上市5个月大定突破9万辆。

新老车型将同堂销售

据了解,新车是问界M7的第二次改款。2023年9月,华为对问界M7进行了一场“起死回生”式的改款,投入超过5亿元,对智能、续航、安全、空间进行全面完善,让问界M7一炮而红,上市两个半月获得超10万辆订单,成为市场中的销量“黑马”。

不过,从2024年1月起,问界新M7的单月销量一直呈现下滑走势,新订单的增速也在放缓。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问界新M7交付量分别为3.1万辆、1.8万辆、2.46万辆和1.09万辆。鸿蒙智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问界新M7的销量有所下滑”。

同时,每月初总结上月销量的“AITO汽车”,5月1日并未发布4月问界系列销量成绩,而是以鸿蒙智行的口径发布。而从赛力斯方面发布的数据来看,问界品牌的销量在4月也被理想汽车反超。

在问界新M7改款未出的空档,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理想汽车打出了先手牌。今年3月,理想汽车对理想L7、L8、L9进行改款升级,涉及座舱芯片、电池电量等配置升级,并在此后进行了降价;今年4月18日,理想汽车更是发布了价格与问界新M7相似的理想L6。截至5月15日,理想L6已锁单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4万个。而这些因素被认为是问界新M7不到一年就进行上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车上市之后,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与问界新M7上市时面临的市场环境已大不相同。一方面,新车不仅没有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引流,而且不久前问界M7追尾事故,多少给该车造成了些负面影响。鸿蒙智行的销售人员此前告诉记者,该事件的出现让一些消费者对问界新M7产生了持币观望的态度。

另一方面,新车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不可同日而语”。2024年智能增程产品逐渐变多,新车战、技术战和价格战交织,尤其是在20万元级市场中,新品不断涌现。前有上述的理想L6,以及计划在6月交付过万辆的小米SU7,后有立志击退特斯拉Model Y的乐道L60。此外,中大型增程SUV的阿维塔07将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面对这样的状况, 问界一方面,通过提升上述产品力,继续以智驾为卖点来应对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则以新老款车型同堂销售的方式,确保销量平稳过渡。鸿蒙智行App显示,新车上市后,此前的问界新M7也将继续销售。

此外,记者了解到,去年华为内部战略会把上市即交付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任务,这次为了新车上市,从4月就开始调整销售和产能,且线下的销售门店在新车上市之前就将展车、试驾车安排到店。同时,问界方面也根据小定配置已预先生产一万辆现车,保证6月全量交付。“我们计划6月第一周交付4000辆,全月交付2万辆。”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说。


魅族MX6和魅蓝note6,哪一个更划算

完全没有可比性,推荐用户选择魅族MX6。 魅族MX6是魅族科技的梦想系列机型,采用的是索尼定制版IMX 386相机成像十分清晰,24W快充配合3060mAh大电池续航十分给力,而且是纳米注塑一体式全金属后壳,加上超薄机身能够给用户更好的手感体验,推荐用户选择魅族MX6。

p9关机才能充电

只有关机才能充电,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检查一下手机电池管理中的设置,是否把充电设置为只有关机时。 其次再考虑系统问题,可以重置系统试试。

华为手机商标的由来

13年,按照手机出货量计算,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 不过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华为手机业务已走到了一个“转折”和“再造”的时间点:1、体量已足够。 华为2013年智能手机发货5200万台,2014年总体发货(包括荣耀品牌)目标8000万-1.2亿台,这已是单季度超2000-3000万台的规模,与第四名(小米、酷派或联想)将拉开明显差距。 再继续以追求规模为目标低端手机出货,对华为手机品牌提升会造成伤害。 2、公司战略要求。 任正非今年3月中旬在华为消费者BG管理团队的午餐会上,明确指出华为终端业务不要盲目将三星、苹果、小米作为对标企业:“第一,我们在短时间内纵向整合不了,做不了苹果;第二,我们横向整合不了,三星是依靠国家力量在支持,我们也做不了三星,”因此华为必须“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消费者BG要以利润为中心,“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今年4月也公开放了“狠话”:“消费者BG因为2013年的成功,有浮躁倾向,需要提前降降温,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谁,未来会走向哪里”。 华为高层不断公开“喊话”,表明华为手机业务增长方式2014年将会发生明显转变。 3、P6在高端机已成功趟路。 华为于2013年6月在伦敦推出的P6手机,在一年内全球销量达400万台,中国市场约为250万台。 这是华为手机历史上,在2500元以上机型首次超过100万台,而且是400万台。 对于华为手机向高端品牌提升,以及2014年高端手机操盘能力都将带来明显提升。 4、余承东已经证明自己。 按照华为公司惯例,一般业务线主要领导每隔三年左右都会进行轮岗,华为其他两大BG都在4月初都已完成调动,而余承东则继续主政消费者BG,显示出以任正非为首的华为公司高层对其三年来工作的肯定。 在华为消费者BG业务2013年营收突破90亿美元、盈利达到最好时期之后,余承东有足够的底气再次对华为手机业务“动刀”。 会面临哪些问题?“知易行难”。 对于品牌理念为“以行践言”的华为终端来说,一定深以为然。 在向高端品牌转型上,华为还要注意这些问题:1、华为的拼音LOGO。 这实际上是一个让华为纠结了近10年的问题。 由于深受山寨手机之害,国内消费者对以拼音字母为LOGO的手机品牌接受度不高。 像其他国产前10为的手机品牌,只有华为在手机上打上了“HUAWEI”LOGO。 除此之外,以字母形式组成的LOGO,国内消费者对四个以内的字母认知和识别度较高。 如小米“MI”、中兴“ZTE”、OPPO、VIVO、IUNI等。 像著名的三星品牌,估计没几个普通消费者能迅速写出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事情,伴随品牌的坚持推广和不断强化,消费者终究可以识别和接受。 不过,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 2、品牌投入不高。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今年4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华为手机业务不做大规模品牌广告”,目标依靠产品体验、质量、服务等提升口碑,“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等。 从近年来看,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手机业务在国内的品牌投入与其出货规模并不相配,甚至低于OPPO、VIVO、联想等竞争对手。 3、营销团队的品牌运作方式。 在品牌投入整体有限的情况下,就逼着华为市场和营销团队开始向低投入、高产出的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热点营销等方式来运作。 不过与小米、vivo等竞争对手相比,传统B2B业务出身的华为,显然还没有从整体上准备好,一点突出并不会带来整体的市场营销与品牌突破。 2014年已过去1/3,对于余承东和华为消费者BG团队来说,这场再造华为手机,是进入全球品牌前三的关键之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695.html
控制皇马三人组就有很大机会获胜 施洛特贝克 与普通德甲不同
又见胡先骕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