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胡先骕遗墨

信札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报道:2024年是胡先骕诞辰130周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植物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古体诗人和书法家。正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美术馆展出的“纪念胡先骕先生诞辰130周年特展”,收集整理了胡先骕书法墨迹及诗文信札,加之其师友同仁的作品共计40余件,设为“步曾遗墨”“先德师友”“正大同仁”3个单元,其中不乏一些重要人物的作品。

在书法上,胡先骕用功颇深,其书风极力追求高古,且整体格调高雅不俗,值得品味。然而岁月流逝,其书法作品今人已难得一见。在“先德师友”展览单元中,有胡家玉、陈三立的作品,还有曾任江西广信府知府沈曾植的作品。沈曾植是胡先骕曾祖父胡家玉旧时门人,于经史、地理、书法、诗词上皆有建树,其治学严谨,纵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大儒”。在“正大同仁”单元中,展出了姚名达、杨惟义、蔡方荫和胡先骕本人的手札。

此次展览,主办方还专门邀请了一些中青年艺术家,以胡先骕的生平事迹为题,创作了一批作品,其艺术形式除传统的国画、油画、雕塑、书法之外,更有装置、影像、综合材料、AI生成等当代艺术形式,体现了展品的多样性和前沿性。从散发着故纸堆气息的传统书画,到充斥着声光电技术的当代艺术,期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胡先骕以他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尖端的科学成就向世人展示,科学与艺术、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在一个人身上可以结合得如此完美而熠熠生辉。


诗画皆以人为重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 ”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 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相当于几倍的黄金;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 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 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出处:《诗画皆以人重》——清·王士祯扩展资料字词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惇(dūn)、京、卞(biàn),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通“值”,值得。 ④永叔:欧阳修,字永叔⑤远:久远,指时间漫长。 ⑥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⑦工:工整。 ⑧宝:把......当成宝。 ⑨属:类。 ⑩王士祯,清代诗人。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诗画皆以人重

又见胡先骕遗墨 胡先骕 诗文

为什么说水杉是古老的活化石植物

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称。 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树形优美,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也是速生用材树种,材质轻软,适用于各种用材和造纸。 [4]1943年,植物学家王战教授在四川万县磨刀溪路旁发现了三棵从未见到过的奇异树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33米,树围2米。 当时谁也不认识它,甚至不知道它应该属于哪一属、哪一科。 一直到1946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和树木学家郑万钧共同研究,才证实它就是亿万年前在地球大陆生存过的水杉,从此,植物分类学中就单独添进了一个水杉属、水杉种。 [4]一亿多年前,当时地球的气候十分温暖,水杉已在北极地带生长,后来逐渐南移到欧、亚和北美洲,到第四纪时,地球发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继灭绝,而只在我国华中一小块地方幸存下来。 1943年以前,科学家只是在中生代白垩纪的地层中发现过它的化石,自从在我国发现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后,曾引起世界的震动,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栽培,几乎遍及全球。 我国从辽宁到广东的广大范围内,贵州省道真县都有它的踪迹。 [4]水杉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其树干通直挺拔,枝子向侧面斜伸出去,全树犹如一座宝塔。 它的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很扁,向下垂着,入秋以后便脱落。 水杉不仅是著名的观赏树木,同时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树种,它的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在幼龄阶段,每年可长高1 米以上。 水杉的经济价值很高,其心材紫红,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还是质地优良的造纸原料。 [4]水杉属杉科,形似杉而落叶。 树高可达35米,树皮剥落成薄片,侧生小树对生,叶线形扁平,相互成对,冬季与小侧枝同时脱落。 球花单性,雌雄同株。 雄球花对生于分枝的节上,集生于枝端,此对枝上无叶,故全形量总状花序状。 雌球花单生于小树顶上,此时小枝有叶,球果不垂。 种鳞通常22个至24个,交互对生,盾状,顶端扩展,各有种子5到9个,种子扁平,周围有翅。 [4]此树为我国特产,它喜光,喜湿润,生长快,播种插条均能繁殖,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其木质轻软,可供建筑,制器具及造模型用。

生物圈中的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遗墨 书法作品

生物的界级分类: 生物种类繁多,姿态万千、大小、结构差异悬殊。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 对于200多万种生物怎样科学地分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至高级的认识过程。 总的说来,人类最早把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但随着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科学的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至六界系统,最近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系统。 (见表1) 现将生物界级分类的简史和现况介绍如下: 两界系统:人类对生物的分类最早只是为了易于识别和利用的需要。 我国古代人民对生物的分类也都是从把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开始的。 我国的《诗经》,《周礼·地官》等著作中是最早的“二界分类系统”。 在这些著作中把百余种植物和动物,分别用草、木、禾、竹、虫、鱼、鸟、犭为文字名称的部首,或把动物分为毛物、鳞物、羽物、介物及裸物五类,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哺乳类、鱼类、爬行类、鸟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 同样,在国外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把生物分成动物类和植物类。 而较为科学而系统地正式用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分类系统的是林奈(1735年),200多年间一直被沿用。 三界系统:随着科学的进展,1866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1834~1919)等发现真菌虽然营固着生活及细胞有壁,但不营光合作用,因此归属植物界有所不妥,更突出的是眼虫,它具有动植物两界的共性。 于是,提出了三界系统。 他们把那些单细胞动物和其它一些不能明确属于动物界或植物界的单细胞生物,归属为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三界系统比两界系统前进了一步,初步反映了生物的进化系统,但并没有把像细菌、蓝藻等细胞内无明显核区的与那些具有明显核区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酵母类)区分开来。 于是,在1974年由利戴尔等把生物除了动、植物和真菌等具有真核的三界以外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界。 这样,就提出了生物的四界分类系统。 五界系统:1969年,惠特克总结了前人的各种学说提出了五界系统。 五界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三大进化阶段,又以光合营养、吸收营养和摄食式营养的三种营养方式的区分为原则。 他们把生物分为五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Fungi,包括真菌和酵母菌)以及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75年特劳巴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等认为病毒一类非细胞生物应另立一个病毒界,于是提出了六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原界系统:7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科学的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有一类栖居于极端生态环境的生物,这类生物的细胞具有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但在分子生物水平上,它们既不同于一般的原核生物,又区别于真核生物,因此。 由沃斯等1977年提出了一个三原界学说。 他们把这种“第三生物”称为古细菌原界,它与真核生物原界,原核真细菌原界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细胞膜的脂类是有醚键,有分支的直链,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均有酯键,无分支直链。 (2)细胞壁种类多样不含一般真细菌细胞壁含有的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更不同于无细胞壁的动物细胞和有纤维素,几丁质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3)核糖体的16SrRNA其核苷酸顺序独特,既不同于真细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 (4)tRNA成分不存在胸腺密啶(T),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5)蛋白质合成起始密码,始于甲硫氨酸,与真核生物相同,不同于真细菌。 (6)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比较独特(见表2)。 (7)这类生物生态条件独特,有的是严格厌氧菌,如产甲烷菌;有的是极端嗜盐菌;有的则是嗜热嗜酸菌。 统称为古细菌。 以上介绍了各种生物界级分类的历史和现况,当然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例如,还有一些生物目前尚难确定它们的位置,比如类病毒和朊病毒,它们只含低分子量RNA或只有蛋白质组成的生命物质。 因此,生物界级的分类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科学和完善。 生物的分界是随着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地改变及深化的。 在林奈的时代,对生物的观察仅限于肉眼所能看到的特征及区别,那时生物界仅分为植物界(Plantae)与动物界(Animalia)两大界。 到19世纪中叶,霍洛(Hogg,1860)及赫克尔(1866)提出了生物的三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与动物界,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动物、藻类及真菌,他们的三界系统反映了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区别。 直到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与动物界。 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了细菌、蓝藻及原生动物,将真菌独立成一界。 1974年李代尔(Leedale)又提出了原核界(Monera),其中包含细菌及蓝藻,仍为四界系统,即原核界、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 以后魏泰克又在李代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界系统,即原核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 以后又有人主张病毒也应独立成界,例如我国的植物学家胡先骕(1965)提出在界级之上应设总界(Superastatus),他将病毒列为始生总界(Protobiota),其他生物为胞生总界(Cyt-obiota)。 1979年我国昆虫学家陈世骧将生物分为3个总界,即非细胞总界,包括病毒界;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及蓝藻界;还有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共为六界。 目前生物学家较多地接受五界系统或六界系统,但其内容各家略有出入。 总之,不同的生物独立成界,都应有其客观的分界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 关于病毒是否独立成界,目前生物学家还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独立的进行新陈代谢、而必须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生存,所以不能认为是生物,而仅是核酸的片段,所以不能独立成界。 也有人认为病毒内含有核酸物质DNA或RNA(在一种病毒中仅有其中的一种核酸),他们使用着与其他生物共同的遗传密码,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自己,进行繁殖,所以是有生命的物质,是代表着生命进化到非细胞结构的阶段,所以应该独立成界。 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及蓝藻,原核生物的细胞是细胞结构的初级阶段。 细胞内没有核膜,DNA分子结构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细胞内也没有膜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壁含有粘多肽复合物,细胞行无丝分裂,这种细胞称原核细胞,由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包括单细胞动物及藻类,是具有真核的单细胞生物,或单细胞群体。 它已进入细胞结构的高级阶段,因为它具有染色体、DNA分子成线状排列、形成细胞核、核的外层有双层结构的核膜包围,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行有丝分裂。 藻类如具细胞壁,则由纤维素及果胶组成。 真菌界真菌界 包括真菌,是真核生物,大多数像植物一样营固着生活,细胞壁由纤维素及甲壳素组成,没有叶绿体,不能行光合作用,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植物界植物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具叶绿体、行光合作用,营固着生活。 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细胞质内常具大的中心液泡,具繁殖组织或器官,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或发育阶段。 动物界 动物界行摄食营养的多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由肌肉收缩引起运动,具有神经系统,能对刺激产生反应,以协调与环境的平衡。 生物界级分类的历史和现况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699.html
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余承东 华为上新!问界新M7加量不加
但巴黎方面否认报价1亿欧 KK已与巴黎达成个人协议 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