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完成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大规模行动的部署

以色列军方6日宣布,已完成向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部署工作。

这是6月5日在以色列北部胡尔费什拍摄的以军人员。 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这是6月5日在以色列北部胡尔费什拍摄的以军人员。 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这是6月5日在以色列北部胡尔费什拍摄的以军人员。 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这是6月5日在以色列北部胡尔费什拍摄的以军人员。 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以色列到底为什么攻打黎巴嫩啊

上周,以色列突然向邻国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使中东局势更加恶化,又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以色列不仅出动空军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国际机场,使机场油库浓烟滚滚,也先后炸毁了黎国的两个军用机场以及道路和桥梁。 以军及坦克在炮火的轰击下占领了黎南。 以色列海军舰只还封锁了黎巴嫩海港,企图使该国处于被孤立和封锁的状态中。 以色列三军齐发,如此大动干戈,是以黎巴嫩的真主党在以黎边界一次袭击行动中,打死8名以军和俘虏另外两名士兵而引起的,实际上,以色列早已进行攻打黎巴嫩的准备,士兵的伤亡和被俘,不过是加速军事行动的展开。 正如日前在巴勒斯坦的加萨地区,一名以色列士兵被哈马斯武装组织所绑架后,就不顾一切大事轰炸当地政府大厦,大捕哈马斯政府部长。 使以巴局势陷入紧张状态。 以巴局势尚未和缓之际,以色列又开辟黎巴嫩战场,不仅如此,根据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的预测,以色列还可能攻打支持真主党的叙利亚,将使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表面上看,以色列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有恃无恐,可以耀武扬威,一个借口就任意攻打邻国,似乎在中东地区,不可一世。 然而,以色列在军事上的逞强,从长远来看,不但不能解决中东问题,反而给以色列本身带来不利的后果。 (一)战线如果继续扩大,四面受敌,长期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必将引起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而掀起要求和平和反战的大浪潮。 (二)在目前,以色列的军事力量依然占绝对优势,邻国的各种抗以的武装组织,仍然不能与以军正面交战,仍然以伏击和爆炸为主。 为了加强打击以色列,今后在以色列境内的的恐怖爆炸事件,可能会有增无减,以色列人民何辜,又要处在惊恐和坐立不安的状态了。 (三)中东抗以的武装组织,长期与以色列进行斗争的结果,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前仆后继,日益获得民心而壮大起来,哈马斯组织成为巴勒斯坦的民选政府,而真主党也成为黎巴嫩议会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就是有力的证明。 显示民心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四)以色列在上世纪60年代发动的“中东七日战争”,几乎占领了在其周边的阿拉伯广大领土,真不可一世。 然而,时过境迁,以色列如果还想要如法炮制,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的中东格局,毕竟与数十年前大不相同了,就单以伊朗的迅速强大来说,核问题就使美国几乎无计可施了,以色列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看来,中东局势的演变显示,反抗美以的势力,不是日趋式微,而是暗流汹涌,日益壮大,美国已深陷伊拉克泥沼而难以自拔,这是军事教训,前车之鉴,以色列应当回到谈判桌上来,与有关各方,认真和耐心地展开中东问题的“马拉松”谈判,才能最终达致和解的协议,从而取得双赢的局面。 否则继续顽固到底,在军事上逞强,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那么,以色列也可能会步美国的后尘,陷入阿拉伯人民抗以的泥沼中

杜兆宇经历

2006年,以色列以报复其士兵在黎巴嫩南部遇袭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得到部分国家的支持。中国政府为避免黎巴嫩的人道主义危机,提供了援助,并派遣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参与维和行动。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导致了黎巴嫩南部众多妇女和儿童伤亡,以及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为确保自身安全,联合国观察员在观察点明显标识联合国标志,并警告以色列不要攻击。然而,悲剧仍然发生,北京时间26日凌晨,一处黎巴嫩南部的联合国观察站遭到以色列的轰炸,杜兆宇在内的4名观察员不幸罹难,多人受伤。

袭击后,以色列军队拒绝救援,声称攻击是黎巴嫩真主党所为,但事实上真主党的武器无法触及该观察站。杜兆宇牺牲的哨所被一枚航空炸弹直接击中,现场惨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杜兆宇的牺牲表示哀悼,并要求妥善处理善后,确保在黎中国人员的安全。

尽管联合国维和人员面临冲突威胁,这次事件中观察站被直接攻击还是令人震惊。以色列的反应冷漠,未能对主要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这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在黎巴嫩南部,中国军人包括杜兆宇在内的190人中,杜兆宇的同事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

8月4日,杜兆宇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对他的牺牲,国人深感悲痛。在黎巴嫩的中国军人仍然面临危险,需要继续警惕可能的袭击威胁。

扩展资料

杜兆宇1972年11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籍贯为中国河北省景县,2006年遇难时年仅34岁,中校军官,硕士学位,曾赴中国驻印度使馆任武官秘书,后被派到黎巴嫩任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2006年牺牲于以色列对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空袭。杜兆宇牺牲后中方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挑衅行为

什么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是剥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利,赶走叙利亚在黎驻军,以谋求在黎境内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实现“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战争的结果以以色列基本达到侵略目的而告终。

连续4次中东战争,都使以色列发了分外之财,掠夺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因而他胃口越来越大,以至做起了“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巴勒斯坦人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因此,以色列一直把巴解组织武装力量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使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

在黎巴嫩境内还有叙利亚驻军,1975年,叙利亚借黎巴嫩内战之际,将两万多叙利亚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境内。后又将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运入黎巴嫩境内,部署在贝卡谷地。以色列一心想打击叙军,摧毁其导弹基地。

黎巴嫩国内的种种矛盾,为以色列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惟一由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组成的国家。国内教派林立,背景复杂,1975年爆发全面内战。经过多年的斗争,以长枪党为主的基督教马龙派右翼势力已占上风,控制着黎巴嫩3/4的国土。穆斯林“左”派在巴解和叙利亚的支持下,继续坚持斗争。以色列正是想利用这一矛盾,企图赶在黎巴嫩1983年大选之前用武力扶植一个亲以政权,进而将黎巴嫩作为“大以色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兼并,实现其“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

1982年,利用国际社会关注英阿马岛战争之机,以色列蓄谋已久进攻黎巴嫩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6月4日,以色列悍然出动F-15战斗机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黎南部巴解游击队基地进行了猛烈空袭。6月6日11时,向巴解游击队发动突然进攻。

西路是以军的主攻方向,先后投入了5个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队以两个装甲旅,有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各200辆。从纳哈里亚和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于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在空降兵和登陆兵协同下以及黎巴嫩哈达德民兵配合下发起攻城战斗。第二梯队两个旅于18时进入战斗。8日,以军第三梯队进入战斗,继续向北进攻,包围达穆尔,但在该市以南,距离贝鲁特市仅19公里的萨阿迪亚地区遭到巴解游击队的顽强抵抗,北进受阻。10日,以军共6个旅,3.5万人,300余辆坦克,在黎基督教右翼民兵从北面配合下,对贝鲁特实施大包围,并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军的舰艇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11日,以军主力进抵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另一部分与叙利亚军队战斗。12日,以军继续向贝鲁特南郊巴解阵地进攻,遭到巴解武装的顽强抵抗。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随即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把巴解武装力量约8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部。

中路为助攻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旅于6日上午从谢莫拉地区出发,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吉夫堡,主力向纳巴提亚进攻,遭巴解武装英勇抵抗。7日拂晓,攻占沙吉夫堡。第二梯队一个装甲旅进入战斗,在空降兵配合下围攻纳巴提亚,7日9时攻入市内,小股兵力与巴解游击队展开巷战,主力继续向北推进,当日前出至杰津地区。叙利亚军队损失坦克150辆。9日,以军在阿因达拉附近空降。地面部队在空降兵配合下攻占了阿因达拉,进而控制了贝鲁特—大马士革的公路。

东路为牵制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装甲旅,向谢巴发起进攻,尔后向贝卡谷地发展进攻,并切断巴解游击队与叙军的联系。

以色列为夺取制空权,决定对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袭击,以消灭其防空能力。

6月9日下午2时左右,以色列出动了96架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2C预警飞机的指挥下用F-4、A-4型飞机对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叙利亚空军紧急出动了60余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云集贝卡,同以色列展开空战。但由于以色列实施了电子干扰,使叙利亚飞机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以色列的飞行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都比叙利亚好,这一次参加空袭的飞行员又经过美式训练,在空中处置主动、战术灵活。而叙利亚并未认真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教训,飞行员仍按前苏联教范的训练,不仅战术呆板,而且多依赖地面指挥所的指挥,以色列的电子干扰战术,使叙军地面指挥失灵,同时,以色列在地中海沿岸活动的E-2C预警飞机可以直接监视叙利亚飞机起降情况,并能引导战斗机在预定航线上截击叙机。第一天空战结果,以色列共摧毁叙利亚防空导弹连阵地19个,击落叙机29架。10日,以军又出动92架各型飞机空袭叙军黎巴嫩指挥部及附近的防空导弹基地,叙起飞52架飞机迎战,以色列宣布击落叙机25架,又摧毁防空导弹连7个,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而以色列仅损失飞机10架,其中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飞机6架。

以色列军队用8天时间,向前推进了90余公里,侵占黎巴嫩领土约3000平方公里,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机关约2000人和5000名武装人员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同时,给予叙军以沉重的打击。

6月14日,以色列军队经过激战,控制了国际机场的跑道。16日,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攻占了控制机场的重要据点——理学院大楼。17日,以军炮击国际机场和附近地区,控制了哈勒迪国际机场,进一步压缩了对巴解总部的包围圈,巴解武装力量调整部署,构筑工事,设置地雷,抗击以军。18日,以军宣布对被围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市,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绝。从6月26日起,以色列继续增加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和加强对叙军的防御,试图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配合政治谈判,迫使巴解组织撤离贝鲁特西区。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这时的巴解组织,为保存实力,同意撤出贝鲁特西区。28日,巴解组织向以色列提出了撤出黎巴嫩的三个条件:以色列军队从贝鲁特南部后撤5公里;在黎巴嫩军队中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巴勒斯坦军事单位;在贝鲁特保留巴解组织的政治机构。以色列拒绝了这三个条件,要求巴解组织有关团体必须向黎军缴械,所有巴解成员撤出贝鲁特和黎巴嫩。7月6日,巴解组织拒绝由美军护送撤离,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国和平部队以保证巴勒斯坦武装安全撤离。8月1日,以军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6日以军空袭了巴解总部大楼。在此时期,以色列还空袭了贝卡谷地。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8月12日,巴解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区。驻贝鲁特西区的叙军2500人也于8月30日和9月1日撤往贝卡谷地。

9月15日,以色列军队以黎巴嫩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遇害为由,派兵进驻贝鲁特西区,对巴勒斯坦两个难民营进行了持续40个小时的血腥屠杀,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丧生。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军被迫于9月29日开始撤离贝鲁特西区,由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区维持秩序。但大批以色列军队仍占据在此。在美国的调解下,黎巴嫩与以军就撤出黎巴嫩问题举行了长达5个月的谈判,在黎巴嫩南部问题上做出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决定,使以色列基本达到了侵略的目的。此后,以色列单方面声称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直至1985年6月才撤出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双方都是运用较高技术水平的武器相对抗,但由于双方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及其战略战术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以色列根据局部战争进攻作战的特点,选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动侵略,采取了突然袭击、快速推进、速战速决、重点打击巴解组织的作战方针,以及陆、海、空军密切协同,敌后登陆和空降作战紧密配合、多路突击、分割围歼的战法,指导得力,战法正确。以军在作战中充分发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的作用,比之叙利亚、巴解组织装备占有明显优势。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只用了6分钟就完成了预定任务,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优势。

同时,还应看到这是一场明显的入侵战争,以色列为实现其独霸中东建立“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不惜穷兵黩武,入侵他国,导致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以色列虽然通过战争达到了入侵的目的,但在道义上,他却永远是个失败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4160.html
埃及vs布基纳法索 特雷泽盖出战 穆斯塔法 萨拉赫领衔
涉云南白药案被查 鱼跃医疗实控人吴光明回应 有坏人想打压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