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舞蹈日学术论坛 学界对AI舞蹈怎么看

民间舞

编者按:日前,上海戏剧学院2024国际舞蹈日系列活动以“舞蹈:变革的律动”为主题,开展了五场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外25家高等院校、专业院团机构的50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上海,聚焦舞蹈艺术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回应、参与并推动社会变革,议题涉及舞蹈的本体身份与认同、舞蹈与数字技术、未来舞蹈学学科建设以及社会责任与公共表达等诸多面向,同时具有前瞻性与时代感。本文根据会议记录整理,集中呈现学界对人工智能与舞蹈艺术融合现状、机遇与挑战的认识。

肖向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艺术和技术的融合,重新定义了技术、艺术、人三者的新型空间,创造了一种观演关系的动态平衡,不再是一个主观视角的观演关系,而是进入动态的平衡。在一个长长的时间轴上完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以及斯蒂格勒“如何通过高级艺术形式的艺术引导大众走向艺术的精神高地”。例如,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片《立春》从创意到画面的实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脑上实现出来后,现场导演再去模仿机器,完成排练,这是中国在做艺术科技深度融合上的重大举措。未来,如何寻找新的技术美学的形态,寻找新的技术融合的形态,需要持续思考新的路径,最后建立艺术与科技的新型生产关系。

上海戏剧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Harmony Bench(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舞蹈系): 在人工智能领域,身体可以作为原材料,从中分离和提取出面部特征、形状和位置、手势、步态、运动素质、舞蹈能力等元素。一方面,运动中的人体可以成为人体技术的数据集,经过处理后可以计算出这些最小可行的运动单位,然后准备进行算法、重新组合,作为姿势估计的训练数据,并在运动、重新定位、风格转换和图像合成中找到新的应用。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人体动作的数字化和合成涉及研究人员访问和重复使用在线内容的权利、个人肖像和身体身份的所有权,这些隐私权利以及与自由共享材料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文化财产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加持下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李馨(北京舞蹈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数字化与舞蹈的交融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需要反思如何在保持言传身教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同时把握时代趋势,借数字化之力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

从数字化助力舞蹈的层面看,数字化的动作捕捉技术为舞蹈训练提供了精确的分析工具;网络教学能够突破时空让更多人体验舞蹈的魅力,为舞蹈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摄影师用镜头捕捉细微之处,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了观众和舞者的互动。但另一方面,数字化助力存在限度,如数字技术可以记录舞步,但是难以捕捉舞蹈微表情的变化,舞蹈不仅是动作的捕捉,更是情感传递和表达,因此在数字化时代需要保持清醒和审慎的态度。

慕羽(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身体观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也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舞蹈创作主体是谁,如何形成,通往何处,存在哪些变与不变?我欣喜地看到AI题材的当代舞剧已经开始涉及此类议题,如《白蛇·人间启示录》虽然取自于民间传说,却也是一个现实故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的想象,对人类的终极命题“爱”作出了思考: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爱情有哪些变与不变,爱的伦理存在怎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在对舞剧深度审美追求中,渗透着主创团队对社会现实、家庭关系和人类命运的关切与责任感。

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舞蹈日学术论坛 铁钟(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 目前传统数字技术和舞蹈动作相关结合的几个技术点。第一和文化遗产相关的数字类型,第二是纯粹肢体性语言的动态监测,第三种是虚拟现实舞蹈表演肢体动作相关,并把动作轨迹本身作为艺术呈现的模式或者动作。

人工智能为什么对艺术创作带来这么大的威胁?因为它的平权性,你无法阻挡它的到来。艺术创作不再是一个必须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做,已经开始接触到普通人。同时我们搭建这套平台需要有一部分人在程序师和艺术家之间充当桥梁——既懂得数字创作的基本原理,又懂得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可以算出来很多事情,但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语言可以驱动它创作出来更好的东西,这对从业者的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屹南(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我以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中国舞剧目排练的这门课程为对象,谈谈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强国大背景下,中国舞专业教学在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的融会贯通中的新发展。我们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数字技术怎样更好激发编舞的过程,第二是编舞如何影响更广义上的设计产业。我们做了各种力效捕捉、数据库的采集,与国内外专家一起联动,继续遵循编舞家、改革家一套用多媒体影像协助舞蹈身体认知的理念。如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把人体运动记录、转化、研究并再现,又如把评弹文化和机械臂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连通。但同时数字化时代下的舞蹈创编仍有许多值得讨论的难点,比如怎么给一个虚拟人在现场即兴舞蹈过程中赋予一定个性,以及过于丰富生动的视觉时代,对舞蹈者、编创者的想象力究竟是带来提升还是阻碍?

艺术

王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授): 我分享的话题是从融合冲击角度探讨多媒体技术对中国民间舞创作的影响。在机遇层面,多媒体技术多元应用能够促进舞蹈肢体表达的极致发展,计算机技术合成、灯光编程技术以及数字音频技术、视频影像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营造出更为极致的舞台意境氛围,增强民间舞创作的视听效果,有助于提升观演体验和情感认同。

另一方面,对多媒体技术过度应用会淡化和弱化民间舞本体表现力,对多媒体技术过度依赖也会导致民间舞作品浮于形式,使民间舞舞台创作舞蹈本体特质和风格韵味呈现受到影响和冲击。因而,在如今技术变革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舞蹈肢体语言与多媒体技术的互动关系,不能忽视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应用,可能出现的舞蹈本体弱化和淡化的问题。

张素琴(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 我讨论的问题和前面讨论的人工智能出发点有些不同,我更多是担心、疑问、挑战包括对可能性的质疑。我的题目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舞蹈身体语言研究:方法、挑战与前景”。从人工智能如何解读舞蹈身体语言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些批判性的思考:比如当前对于计算机舞蹈语言投喂,可以细分到哪些语速以及可以切分的规则呢?当前的动捕技术难以识别到面的信息,只有“一根棍”,面部有42块肌肉,动捕技术如何采集转化这些动作语言?采集数据可以细分到哪种程度?如何确定舞种规则?是否从动作基础上分析规则,规则除了风格还有哪些?由此可见,当前AI驱动的舞蹈生成还是很平面的。

刘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现状表明,人工智能在舞蹈领域的介入仍然徘徊于传统编舞技术数字化改良层面,未能在美学层面实现质的飞跃。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概念故事的开发,视觉元素的设计、动作编排的描述、音乐概念的创作。每个创作者都成为多个艺术身份的融合体,跨越了传统艺术界限,进入流动性、互动性更强的创意状态。舞蹈艺术创作实践不再以身体唯一载体的传统框架,而向一种更加多元开放性的表达方式去推进。但另一方面,数字化身和捕捉,引向对舞蹈创作另外一个认知,带来AI舞蹈伦理和文化的考量。比如AI舞蹈生成技术在收集和处理个人动作数据时,数据使用的伦理性风险,AI技术对个人生物信息的识别,特别是舞蹈者独特动作特征的采集和分析所隐含的隐私风险。又如社交媒体舞蹈视频泛娱乐化的趋向,增强了普及度,也削弱了舞蹈作为艺术载体深层文化价值和严肃性。


学术论坛

哪些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好?

我是山东大学的文管学生,文管专业是2004年开始设立的。 我们主要偏重于经济与管理,一般应该是招收文科生,当然也有两三个理科生。 我们专业是设在历史文化学院,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杜鹃为什么这么高冷?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自被陈可辛发掘演电影之后,杜鹃初试牛刀之后,电影作品明显变得多了起来,除了中国超模这个称号外,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女演员。 2012年拍《中国合伙人》,杜鹃饰演黄晓明的初恋,那张脸高冷、孤傲,即使在人生不顺遂的境遇下依旧独立而倔强。 陈可辛说:“杜鹃的气质很像王菲,当你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你永远摸不清她心里在想什么,这对我是一种特别的吸引。 ”第一次演戏,杜鹃凭借《中国合伙人》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和第33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去年上映的《港囧》,杜鹃饰演徐峥的初恋,依旧延续文艺女神范,这部电影被说成只是火了杜鹃而已,与赵薇饰演的老婆接地气相比,作为初恋情人的杜鹃完全符合女神的形象,将赵薇的气场比了下去。 要说美人就是要比较,前几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新闻发布会,杜鹃与张天爱、柳岩站在一起,另外俩人瞬间被秒成渣。 就算是拍时尚封面,貌美的baby也是无法与杜鹃相比。 而杜鹃绝对是中国模特被国际认可第一人,小眼睛、吊梢眼、大浓眉、厚嘴唇外加黑长直,很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是不是跟辣八一样想到一个卡通人物,对,就是花木兰。 杜鹃身高1.79米,纤细,平胸,这个倒和他冷艳的气质比较相符,天后王菲也是平胸,试想这样一张脸配上大胸是不是会显得俗气一点。 杜鹃是1982年9月生的,上海姑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从7岁就开始学习芭蕾舞,学了9年,知名芭蕾舞演员谭元元是杜鹃的师姐。 只是因为身高太高,做起动作来太困难,以至于不能继续跳舞,杜鹃就选择去参加新思路模特大赛,获得2002年冠军。 在这之前,她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模特训练。 这让哪些天天走猫步的人情何以堪?运气来了是挡也挡不住,成为模特新人不久,杜鹃在加一次活动时认识了时尚策划人蔡伟志和日后成为《VOGUE》中国版主编的张宇。 时尚大门从此对她来说就是畅通无阻。 2005年9月,为《VOGUE》中国版创刊号拍摄封面,主角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澳大利亚娃娃脸名模吉玛?沃德。 拍摄现场有个引人瞩目的法国女人,她正是《VOGUE》法国版主编Carine Roitfeld。 Carine Roitfeld 回忆起这次拍摄时说:“我非常喜欢杜鹃,所以决定在我为法国版《VOGUE》拍摄的另一组照片里,也选用她作为模特,我相信她会很快走红的。 ”在后两天拍摄《VOGUE》法国版封面时,杜鹃与吉玛?沃德 平分秋色。 要知道能上《VOGUE》,可是模特们毕生追求的事业,她也是中国模特上此杂志第一人。 之后签约IMG模特经纪公司,作为全球顶尖的模特经纪公司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能够进入其中,那相当于演员进入好莱坞。 吉赛尔·邦辰,凯特·摩丝、凯特·阿普顿、米兰达·可儿、卡洛琳·莫菲、卡莉·克劳斯、卡拉·迪瓦伊、坎蒂丝·斯瓦内普尔、等等知名模特都出自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模特收入向来在业界拔尖。 奢侈品牌的代言更是接到手软,LV、YSL、施华洛世奇、香奈儿等大品牌。 更是登上时代杂志。 “老佛爷”曾经评价她的长相:“美丽得很奇特,具有东西方都公认的美”。 知名摄影师尹超还不吝惜赞美:“杜鹃的美,每一秒都让人窒息”。 杜鹃是独特的存在,不上真人秀,不炒作、无社交网络账号、不发新闻通稿,与同是超模的刘雯、何穗相比,知名度似乎要底一些,毕竟大表姐的真人秀圈粉太多。 杜鹃的情史也是相当简单,除了跟汤臣倍健的执行董事汤珈铖传过爱情故事外,再没有曝光的爱情,汤珈铖家族资产达70亿,加上相貌英俊风度翩翩,被媒体捧为“最年轻,最有魅力的新生代掌门人之一”,而内地媒体更爱称他为“小少帅”。 是不折不扣的钻石王老五和众女生的梦中情人。 除了杜鹃和汤珈铖传过爱情故事之外,张雨绮也有汤珈铖传过绯闻,甚至王力宏也与他传过情事。 与演艺圈相比,模特圈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地方,当90后的模特迅速成长起来之后,年龄稍长的模特不得不让出自己的位置,杜鹃虽然成绩过人,但是刘雯、孙菲菲、何穗等模特风头正劲,尤其是刘雯,其知名度和走秀以及代言的品牌远远高于杜鹃,这可能也是杜鹃往影视圈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杜鹃始终给人一种与影视圈格格不入的气质,一如清汤挂面一样素淡,脸上丝毫看不出一丝欲望和功利之心,清爽简单,影视圈缺少她这种绝世而独立的气质,这也是她受到越来越多导演青睐的原因。

爱思想网站怎么样

这个网站不错,汇集了各类学者的文章,有经济、政治、法律、历史、文学、社会等等,他们的观点都很有见地。 网站的思想没有明显的倾向,好像有些观点的对立的文章都有收录。 有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4829.html
解决续航焦虑的靠谱方案来了 vivo S19系列开售
旅游消费用户年轻化 人民财评 为文旅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