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 三季度广义高股息资产仍是主线 高股息股价稳定性率先恢复

港股

一、近期市场弱势在反映基本面 + 海外环境不利的预期: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2024年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短期已经出现一些需求偏弱的信号。三季度外需偏弱 + 内需没弹性 + 海外政治周期扰动增加,市场预期三季度缺乏趋势性机会,6月市场提前调整。好消息是,市场短期性价比已改善,市场内在稳定性会逐步恢复。稳定资本市场预期仍是重要政策导向。

短期市场弱势,已经在反映三季度基本面偏弱 + 海外环境不利的预期: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2024年内外需共振改善的窗口。内需,5月专项债发行才开始放量,落实到实物工作量要等到24H2;外需,24H2美国补库减速,中国出口增速可能有调整压力。内外需难有共振改善,那么房地产投资仍低位徘徊 + 2024年供给释放压力普遍的问题,就可能继续压制中期基本面弹性的预期。短期验证经济偏弱的信号仍较多,宏观验证、中微观感受均偏弱。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期待更为强烈。

另外,三季度是海外政治周期扰动最集中的窗口。目前市场对美国大选潜在影响的展望主要有3点(重点考虑特朗普占优情景):1. 贸易政策加码,对中国直接出口的商品施加更多限制 + 中国转口贸易的主要通道,也可能面临贸易条件的收紧。2. 特朗普倾向于压降大宗商品价格,使得美国的货币宽松落地,降息周期的预期将可能趋于明确。3.地缘政治矛盾可能一定程度上缓和。三季度就是市场推演和反映影响的窗口。四季度不确定性消除,市场风险偏好阶段性恢复是大概率。25年才是反映大选后政策落地实际影响的时间段。

短期市场弱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展望三季度缺乏趋势性机会,市场提前反映潜在的下行压力。好消息是,短期调整,市场总体性价比已明显改善。市场内在稳定性将逐步恢复。同时,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导向不变,这也有利于悲观预期及时出清。维持三季度震荡市的判断不变。

二、科创扶植政策与“新国九条”一脉相承:强调“硬科技”,鼓励并购重组,这些都不是新的政策导向,而是对“新国九条”政策导向的细化。所以,科技成长反弹行情,“科特估”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科技高景气有Alpha逻辑的方向才是赚钱效应的主要来源。并购重组铺开也需要与产业趋势共振,重启一级市场融资热度。

在我们看来,科创扶植政策与“新国九条”(以及证监会“两强两严”)的政策布局一脉相承。支持科技从来都是A股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但现阶段,监管依然关注“硬科技”和“伪科技”的区分。管理层强调新股发行逆周期调整,也布局了支持并购重组政策作为一级市场退出的补充。所以,近期落地的科创扶植政策更偏向于“新国九条”政策导向的细化。

我们继续提示,当前创投市场处于2021年创投融资历史高点后的调整期。创投市场还在消化20-21年各个新经济领域全面过度投资的影响。创投融资重启上行周期,既需要并购重组扶植政策的布局,也需要产业趋势催化的配合。很多新经济细分行业,创投融资规模已经过了3年调整,一级定价正逐步趋于合理。微观上,我们已经能够观察到,新经济上市公司开始评估并购扩张的机会。短期“科特估”行情还属于主题投资范畴,赚钱效应并不持续。而并购重组重启是一个中期机会,等待产业趋势发令枪响,这可能成为2025-26年TMT基本面反转有弹性的支撑因素。

三、继续强调,三季度广义高股息资产仍是主线。短期,高股息股价内在稳定性率先恢复,市场弱势中“稳定器”作用正在体现。保持科技景气Alpha资产的配置:汽车IT、AI手机、算力优质企业。四季度先进制造和科技可能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关注新能车电池链,出口链Alpha,科技赛道并购重组四季度的投资机会。

继续强调,短期宏观环境相对24Q1并未发生根本变化。24Q1占优的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2024年的结构主线。短期,高股息股价内在稳定性率先恢复,市场弱势中高股息资产“稳定器”的作用正在体现。继续建议守住那些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电网设备、煤炭、有色、银行和核心白酒。科技中稀缺的高景气Alpha保持配置,重点关注汽车IT、AI手机和算力优质企业。

四季度先进制造和科技可能有更好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1. 下游产能扩张,产业链需求稳定,供给压力缓和较早的新能车电池链。2. 24Q3外需回落,出口链Beta退坡,Alpha将更清晰显现,三季度仍能维持景气稳中有升的出口链方向,四季度将有望迎来更好的股价表现。3. A股“含AI量”提升的进程,离不开优质企业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发展。中期关注科技外延并购启动,A股优质公司新赛道含量提升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改善弹性有限 + 海外货币政策仍处于摇摆期,港股三季度总体也是震荡市。港股相对A股有两个优势:一是港股相对A股是高Beta资产,四季度仍看好港股向上弹性大于A股。二是港股特色资产,互联网,估值更低的高股息,教育,旅游平台等,现阶段都是港股Alpha的来源。现阶段继续推荐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

Alpha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2022十大券商中期策略:下半年A股不悲观成长风格更受到关注

目前,已有不少于12家券商发布了2022年中期策略,机构们如何研判今年下半年A股走势,哪些板块被券商研究所集体看好的?相关问题获得投资者的目光聚焦。

A股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被多家头部券商认可,中金公司认为A股当前估值处在历史区间偏低水平,具备中线价值;中信建投证券预计在新一轮政策加码后,市场在三季度有望再次上攻;华泰证券表示下半年A股大势不悲观,业绩拐点在中报季至10月出现,进入反转行情,10月后释放行情弹性;国泰君安直言,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上移,回调便是加仓良机。

下半年投资风格究竟是价值还是成长策略占优?各家机构并未形成一致性预期,但成长风格更受到关注。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国泰君安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增量经济带来的需求恢复弹性较大的成长类公司,如果市场回调就选成长股;平安证券称,成长仍然是下半年市场的重要配置方向;光大证券预计,下半年在盈利下行的背景之下,预计价值将跑赢成长,消费将跑赢制造;中银证券表示,结合上半年估值挤压和盈利下调的充分定价,成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蓄势待发。

十券商:下半年A股不悲观

总体而言,券商研究所普遍对A股下半年行情不悲观,但对具体的做多时点看法不同。

中金公司认为,A股当前估值处在历史区间偏低水平,具备中线价值。 下半年市场内外部环境仍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上行空间需更多积极催化剂支持。 建议投资者先求“稳”,而后伺机而“进”。

中信建投证券称,短期A股市场在“黄金坑”反弹行情之后,依然面临一系列基本面挑战,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等待逢低布局,预计在新一轮政策加码后,市场在三季度有望再次上攻,且成长风格将领先。

华泰证券研究认为,下半年A股大势不悲观,内滞外胀环境是制造国压力最大的宏观组合,其构筑的风险溢价顶已经在4月末出现。

“往年底看,A股有望迎来三阶段拾级而上行情,第一阶段(5月至中报季)震荡反弹至上海疫情前震荡位,第二阶段(中报季至10月)业绩拐点出现,进入反转行情,第三阶段(10月后)释放行情弹性。 ”华泰证券如是称。

国泰君安指出,经济预期上修,上证指数运行区间上移,回调便是加仓良机。

“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叠加疫情负面冲击逐步消退,基本面预期最悲观时刻已然过去。 展望下半年,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明显好转,风险评价下降,风险偏好底部回升,我们对上证指数向上修正一个运行区间。 ”国泰君安策略研究团队如是称。

光大证券表示,盈利的不确定性与预期的下调仍然将是市场需要克服的阻力,拐点或许将在四季度。 三季度市场可能整体维持震荡,并且有阶段性下行风险。 若经济出现好转,市场的拐点将有望出现在三四季度之交,四季度市场指数或许将有更好的表现。 不过前期市场低点已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安全边际。

中银证券认为,对于2022年下半年,A股市场U型底部演绎,反转向上是讨论的基准情形。 复盘盈利U型触底预期确立后,市场整体大概率不存在杀业绩风险。 在此判断下投资者选取中周期景气,短周期回暖的方向就成为下半年投资致胜的关键。

平安证券指出,下半年A股市场整体环境有望边际向好,其中,国内疫情改善+政策落地实施有望带来基本面回暖修复,整体流动性相对充裕,成长产业有望延续高景气;海外进入加息缩表阶段,流动性收敛预期逐渐明朗,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逐渐弱化。 不过,市场同时也仍然面临全球地缘政治以及能源粮食供应等不确定性,中期需密切跟踪国内外通胀的变化。

国海证券表示,尽管中美货币流动性的背离仍将持续,即“外紧内松”,但经济的趋势至关重要,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企稳,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过程中,A股有可能演绎美股在2011-2012年表现,即欧债危机冲出了“黄金坑”,这一次A股则是“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估值的调整已经较为充分,后续经济企稳、国内流动性宽裕叠加政策积极,估值将迎来修复,市场将迎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开源证券预计,今年下半年既不会类似2020年疫情后一帆风顺的反转,亦不会类似2018年的持续熊市。 展望未来将有望“绝境逢生,砥砺前行”。 A股反转仍有希望,条件一是“M1企稳回升+工业用电回暖+PPI两年复合增长率掉头回落”,条件二是地产系统性风险解除。

东莞证券对2022年下半年行情的看法总体偏积极,认为政策底逐步夯实后有望逐步走出“市场底”,迎来阶段性企稳反弹机会,修复上半年弱势格局,“柳暗花明又一村”,下半年市场修复反弹值得期待。

东莞证券指出,市场上半年的调整在于内外部因素冲击导致,也是消化之前市场持续上涨的估值压力,随着市场回调幅度和时间逐步累积,下行压力也有所减弱,特别是对于负面因素的消化较为充分,虽然仍有外部美联储加息、二季度业绩增速回落等压力,但政策稳增长加快发力以及经济面恢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价值or成长仍无定论

下半年究竟是价值还是成长策略占优,投资风格的选择并未在机构研究中获得一面倒的倾向。

中金公司指出,尽管成长风格年初至今回调较多且估值已经有所下降、价值风格相对跑赢,但当前风格演绎可能受全球因素影响、具有全球特征,市场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

中金公司认为,结合政策、疫情及估值等因素,可以阶段性关注如下主题,包括稳增长、高景气、供应约束组合、疫情边际缓解组、低估值高股息组合以及深跌优质成长组合。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行业可重点关注军工、光伏、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食品饮料、煤炭、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指数中期战略性关注科创板。

华泰证券给出的配置角度为,把握Q2后重大边际变化和已有逻辑的交易程度,美债贴现率压力见顶、产业链利润分配压力见顶、当前产业周期、通胀结构、地产宽松的股价隐含预期程度不高,由此,中游制造为首选,必需消费次优。 细分品种中,结合自下而上逻辑,中游制造考虑机械、电子、汽车、电新、军工。

三季度广义高股息资产仍是主线

国泰君安表示,随着经济底与市场底确认,稳增长政策落地,投资人从恐慌避险转向适度接受风险,投资风格从仅强调业绩确定性类现金资产转向需求边际改善的盈利高增长板块,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增量经济带来的需求恢复弹性较大的成长类公司,回调上车选成长。 行业配置是聚焦盈利高成长与消费困境反转,重视港股科技龙头配置价值。

平安证券认为,2022年的市场环境中,外有新增的通胀压力,内有短期疫情冲击,政策刺激中稳增长和调结构兼有。 本轮市场的选择和2020年更类似,成长仍然是下半年市场的重要配置方向。

光大证券预计,下半年,在盈利下行的背景之下,预计价值将跑赢成长,消费将跑赢制造。 预计消费与稳增长将在下半年有突出表现。 同时高股息策略也值得关注。

光大证券认为下半年消费内部有三条细分主线值得关注,一是景气确定性高,基金底仓的白酒与医药;二是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汽车、家电;三是景气度有望修复的社服、商贸零售。

中银证券表示,中游制造集聚的高景气成长下半年相对盈利优势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结合上半年估值挤压和盈利下调的充分定价,成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蓄势待发。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255.html
绥中县小海线小李村村民委员会丢失一只母中华田园犬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