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怪中国 德国拖欧洲的后腿

(观察者网讯)“命运逆转,落后者成为领跑者。”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30日报道,在经历了十多年痛苦的紧缩政策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德国等传统强国。但在分析欧元区国家自身现状时,美媒强行扯上了中国。

美媒称,欧洲经济正在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在2012年金融危机期间,那些南方国家几乎让欧元区解体,但现在它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德国等长期充当地区增长引擎的大国。

“命运逆转,落后者成为领跑者。2023年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欧元区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意大利也差得不多。”《纽约时报》指出,德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约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正在拖累地区的命运。“只要它们继续拖后腿,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就将受到压制。”

当地时间2023年1月6日,德国柏林,天气寒冷,无家可归者睡在大街上。图自IC Photo

当地时间2023年1月6日,德国柏林,天气寒冷,无家可归者睡在大街上。图自IC Photo

欧盟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产出比上一季度增长了0.3%。在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均萎缩0.1%,属于技术性衰退。

而德国占欧盟经济体量的四分之一,它在2024年第一季度勉强逃过了经济衰退,环比增长0.2%。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增长速度是其三倍多,表明欧洲地区经济增长仍旧存在两种速度。

文章分析德国走到这地步的原因称,几十年来,德国稳步增长,但在繁荣时期,德国人并没有投资于教育、数字化和公共基础设施,而是变得自满。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近乎零增长,在七国集团(G7)和欧元区国家中排名垫底。与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德国经济萎缩了0.2%。德国政府上周预测,今年全年将仅增长0.3%。

除此以外,美媒称德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模式,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受到了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文章还声称德国“危险地”依赖俄罗斯能源和对华出口,试图“甩锅”给中国。

不过,经济学家指出,德国存在劳动力老龄化、能源价格和税收高企、官僚程序过于繁琐等结构性问题。

“基本上,德国在运行良好时没有做好功课。现在,我们就痛苦了。”安联贸易经济分析师贾丝明·格罗施尔(Jasmin Gröschl)表示。

而作为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1%,并在最近下调了预测。法国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赤字占GDP的5.5%,创历史新高,债务达到了经济总量的110%。荷兰最近才摆脱了去年出现的轻度衰退,当时经济萎缩了1.1%。荷兰房地产市场受到欧洲紧缩货币政策的打击尤其严重。

相比之下,在十多年前,南欧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中心,险些导致欧元区分裂。但它经过严格的紧缩计划,花费数年时间从严重的国家衰退和数十亿美元的国际救助中恢复过来。自那时以来,这些国家就一直着力改善它们的财政状况,吸引投资者,重振增长和出口,以及扭转创纪录的高失业率,欧盟旨在帮助经济复苏的8000亿欧元刺激计划也有它们的一份。

南欧各国政府削减了繁琐程序和企业税来刺激商业,并推动了一度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包括让雇主更容易雇用和解雇职工、减少临时合同的广泛使用。他们采取行动减少高额债务和赤字,吸引国际投资基金再次购买其主权债务。南欧国家还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靠旅游业创造了创纪录的收入。

“它们正在纠正过度行为,并勒紧裤腰带。它们在危机发生前入不敷出,因此调整得更精干、更健康、更抠门。”伦敦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在谈到南欧经济体时说。

值得注意的是,南欧国家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引发了对其财政状况改善可持续性的质疑。ING银行首席欧元区经济学家伯特·科林 (Bert Colijn)表示,这些投资“将有助于让它们的经济更经得住时间考验。(但是)它们会挑战德国、法国的欧洲强国地位吗?这就说得太远了。”


意大利是怎么把德国拖垮的呢?

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其实本来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如果德国不主动侵犯苏联,苏联估计也和美国一样,选择袖手旁观大发战争财,但是这一招之时希特勒的拖刀计,他想要先稳住苏联,在欧洲战局基本平定了之后,就开始侵犯苏联。

其实希特勒定好的计划本来是在1941年的四月份开始进攻苏联,他不傻,他知道苏联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就是苏联的冬天,简直就不是德国人可以忍受的,但是当希特勒作战计划都已经制定好了,就准备在四月份开战的时候,一个猪队友意大利登场了。

意大利本来就是跟在德国身后捞便宜的,德国占领法国的时候打的是闪电战,他们本就没有占到多少地方,心里不平衡,现在墨索里尼看到战无不胜的德国意图攻击苏联,他就看上了希腊这块地方。大哥吃肉我喝汤总可以吧?于是意大利对希腊就动手了,他们这边一动手德国就惨了,希腊人民抵抗特别顽强,不仅如此,英国一看希腊被侵略了,终于有了合法借口登陆希腊,在希腊把意大利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墨索里尼没有办法了就想希特勒求救,希特勒一看十分生气,英军登陆希腊出现在了南欧,就意味着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侧翼就有了威胁,本来意大利只要不打希腊,英军就没有合法理由从希腊登陆,德军进攻苏联就毫无顾忌,现在意大利这么一搞,德军还得抽调出五个师团去防止英军的突袭,这就大大减弱了进攻苏联的兵力。并且德军去打希腊的英军之时,中间路过了南斯拉夫,遇上了一个叫做铁托的人,这个叫做铁托的是死死的拖住了德军的机械化兵团不止五个师团,德军在南斯拉夫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希特勒急的头发都白了,大骂意大利猪队友。只好加派兵力保护侧翼的安全。

所以,最后进攻苏联的只剩下了195个师,要是按照原来的计划,最起码有205个师要一起进攻苏联,并且进攻苏联的时间也从4月份拖到了6月份,等到侧翼基本稳定之后才进攻苏联,结果果然遇上了苏联的严冬,大批德军被冻死,导致了苏德战争的失败。最后导致了整个二战同盟国的胜利。

可见,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墨索里尼这个猪队友当得真是称职

全球看涨欧洲下跌,2年前中国电动车焦虑,传到欧洲了?

3月份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全球涨了12%,但按照地区来看,中国、北美分别涨了27%和15%,欧洲市场却“逆市而行”,降了9%。

对于电动车销量下降的原因,有几个层面的理解,从市场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政策端,欧洲车企认为,多地补贴退坡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此外,欧洲同样有“等等党”,比如在意大利市场,其3月份电动车销量下滑34%,原因是消费者预测当地政府将推出新的补贴政策,因此处于观望状态。

数据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上涨25%至30%,但欧洲销量“拖后腿”,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速也将放缓。

欧洲车企电动化道路,有些受阻

中国多个完全没有造车经验的品牌,电动化进程上的受关注度以及发展推进速度,至少从表面来看,要好过很多欧美传统车企,也就不难看出,电动化技术本身,并不是制约传统车企电动化发展的主因。

更大的原因,在政策导向、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发展意愿。

比如3月份全球电动车销量格局,中国市场增幅最快的原因,在于新一轮价格战,而能打价格战的底气,就在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就在4月初,新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其中一方面的导向是,对报废高排放乘用车或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定额补贴。

政策推出后,多地响应,比如上海,对于符合条件的燃油新车,可申请一次性2800元的购车补贴,而对于新能源车,补贴一下就涨到1万元。各汽车品牌也同样积极响应,如重新上市的智界S7,北京上海的用户,以旧换新能享受1万元的购车补贴等等。

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从开始的国补政策,到现在一直延续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到新推出的各项补贴政策,政策支持不降反增,非常有效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拉动了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车市的内卷,造就了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更新迭代,以至于部分车型,经历半年就要小改一次。且价格上,由于供应体系成熟速度加快,以及生产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中国新能源车有将新车做到低价的能力。

美国市场与中国类似,同样以补贴促进市场发展。以特斯拉为例,Model 3在享受完7500美元的补贴后,起售价不到3.3万美元,以当下的汇率计算,其售价与中国市场目前售价相当,而我们都知道,中国市场的特斯拉售价,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在全球最低价。

此外,有超过一半的电动车,在美国享有同样的补贴,个别州政府,还会给予额外的补贴。

反观欧洲市场,一切都不一样了。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曾遭到车企埋怨。用户层面,德国消费者不理解的是,同样是大众ID.3,为什么中国的售价,仅是德国售价的三分之一。

再加上开篇提到的,意大利消费者正在等待新的政府补贴,结合因经济冲击,导致多地购买力下降,而电动车售价又居高不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洲电动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了。

长期关注欧洲电动车销量走势的人应该清楚,当政策导向有促进作用时,欧洲电动车销量会持续走高,当政策退坡,销量将大幅下降。实际上,这一现象在任何市场都适用。

电动车市场,将怎么发展?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欧洲电动车市场可能会持续萎靡。

势必会带来影响,奔驰已经宣布推出电动化进程,宝马也表示电动化产品今年会相应涨价。而这些燃油车时代的霸主,目前仅在中国市场,全力开展电动化进程。

原因就在,中国市场有一整套性价比超高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技术体系。无论在北美市场还是欧洲市场,甚至是日本市场,都没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土壤。

从新车趋势不难看出,除中国是纯电和插电混动并行外,欧洲和北美更侧重于混动技术研发。尤其是美国车企,近期不同的品牌推出几款HEV车型,一是能看出碳排放需求促进产品的进步,二是针对各地用户的需求,节能、高效的车型更受欢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欧洲正经历着中国两年前经历的瓶颈,电动车型的产品性能刚需,与性价比的平衡,通俗来说就是如何让用户低价购买到综合性能比燃油车有优势的电动车产品。这里的重点就在于成本,欧洲汽车供应体系虽然也在向电动化靠拢,但资源成本、人工成本,转型成本的压力下,再加上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发展进程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而欧洲传统车企,尤其是奔驰宝马等全球化顶尖车企的追求,不仅在于造出主流的产品,还得能实现盈利,这是目前阻碍这些车企电动化进程的最大因素。

而两年前,中国车企也曾受困于此。高昂的电池成本,没有800V超充,没有高阶智驾支撑产品的高端化,仅是普通的新能源车型,也需要卖到30万甚至更贵的价格,显然与市场需求不符。而当原材料成本下降和供应体系优化后,今天的中国车企,虽然绝大部分还未实现盈利,但至少亏损额度越来越少,正走向盈利的道路。

总而言之,欧洲车企,包括北美和日本的主流传统车企,都在经历这条道路。有些车企先下手为强,通过与中国车企的合作,想要快速通过电动化发展的“地狱期”,有些不想出卖灵魂,想要依靠自己能力改变现状的车企,仍处在摸索的道路中。

结语:

中国车企选择竭尽全力通关“地狱模式”,目前来看有所成效,虽然还未完全通关,但至少已经有了通关秘籍和必要的武器。外国车企,不是没能力通关,更多的是不想放弃目前更好的营收和利润。不过从中国市场电动化发展进度来看,部分车企看到了盈利的希望,也就是说这条赛道不久之后或将步入正轨,外国车企不放弃利润的前提下,也只有等中国车企将这条路走通之后,再进行复刻。

更重要的是,电动化时代,产品的技术门槛已经低到“有钱就行”的地步,因此,虽然中国车市的电动车销量节节高升,但并不意味着就能撼动全球化头部车企,未来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国车企依然不能放松。

为什么说意大利托了德国的后腿?

二战法西斯国家有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三个国家,仅仅三个国家就把世界搅得天昏地暗,那么这三个国家的实力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其实不是,德国算是最厉害的,因为德国一个国家就横扫了整个欧洲,剩下的日本和意大利,就日本还有一点实力,而意大利军事实力却不怎么样,可是总是拖德国的后腿,例如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因为要去支援意大利所以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导致在莫斯科被冻死一大半士兵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71.html
中国正能量 Z世代 巴适得很 青年逛四川
新技术 新汽车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