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导致飞行颠簸持续时间增加55% 新航紧急迫降背后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兰素英

据新华社,新加坡航空公司(以下简称“新航”)SQ321航班5月21日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严重气流颠簸,随后紧急降落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该机场和新航确认,机上1人死亡、多人受伤。

路透社报道称,新航没有透露SQ321航班是遭遇了哪种类型的湍流导致的紧急迫降, 但航空专家怀疑是遭遇了所谓的“晴空湍流(clear air turbulence,以下简称CAT)” ,这是一种目前的技术几乎无法检测到的湍流,这意味着它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发生。

英国雷丁大学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CAT现象的加剧是由于气候变化,并预计未来如不采取大规模的减排行动,未来的CAT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多。

不过,对于雷丁大学的这项研究,曾从事民航飞行多年、目前任职于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我认为 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气候变化是导致飞机飞行过程中遭遇湍流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只是一种猜测。”

部分乘客被抛向天花板,新航迫降事故已致1人死亡

新航在社媒上称,SQ321航班由伦敦飞往新加坡,机上载有211名乘客和18名机组人员,途中遭遇严重气流颠簸,备降泰国曼谷机场,于当地时间21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16时45分)降落。该机场和新航确认,机上1人死亡、多人受伤。

航空刊物FlightGlobal和民用飞机信息网站Airfleets等航空网站信息显示,执飞这趟航班的波音777-300ER型客机于2008年交付给新航,机龄约16年。在新冠疫情期间,这架飞机曾改为临时货机,后在2021年暂时停飞,直到今年4月才恢复服务。

航班实时飞行状况查询网站FlightRadar24的信息显示, 新航SQ321航班在3分钟内从11300米巡航高度急剧降到9400米,在这一高度停留不到10分钟,再次迅速下降 随后不到半小时在素万那普机场着陆

机上一名乘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时飞机突然急剧下降,所有在座位上没有系安全带的人都立即被抛到天花板上。“一些人的头撞上头顶的行李舱,直接把它撞凹了。”

新航并未透露客机遭遇了哪种类型的湍流。据路透社报道,航空专家怀疑是遭遇了所谓的CAT,这是目前的技术几乎无法检测到的湍流。 CAT是威胁航空安全的一种极端危险性天气现象,因其不伴有明显的天气现象,因此机载雷达难以探测。 世界气象组织之前就曾指出, CAT经常在没有任何可见迹象的情况下发生。

大多数情况下,湍流仅会导致飞机轻微晃动和轻微的高度降低。但如遇更罕见、更严重的CAT,飞机会急速颠簸,严重时可能会短暂失控。研究人员称,像CAT这样的意外强湍流不仅对乘客和机组人员构成威胁,而且还威胁到载客飞机的长期安全。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数据,2009年至2022年期间,有163人在往返美国机场的航班上受到“严重湍流(即CAT)伤害”。

气候变化的“锅”?研究称1979~2020年严重湍流的持续时间增长了55%

有研究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致使湍流现象增加。

英国雷丁大学2023年年中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称, 到2020年,飞机在飞行中遇到的颠簸持续时间比40年前多了55%。该研究将这一现象归咎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 ,这改变了喷流气流,加剧了北大西洋和全球的CAT现象。这表明,除非采取大规模的减排行动,否则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湍流。

具体来看,雷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北大西洋上空的一处“典型点”(也是全球最繁忙的飞行线路之一), 在1979年至2020年间,严重湍流的持续时间增长了55%,从1979年的17.7小时增加到2020年的27.4小时。 同期,中度湍流的持续时间从70.0小时增加到96.1小时,增幅为37%,轻度湍流的持续时间从466.5小时增加到546.8小时,增幅为17%。

研究同时发现,美国、欧洲、中东和南大西洋上空的其他繁忙航线的湍流也有显著增加。上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雷丁大学大气科学家Paul Williams说:“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将在未来增加CAT(频率),现在我们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了。”

领导上述雷丁大学研究的气象学家Mark Prosser认为,针对湍流增加这一情况,航空公司应该开始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他指出,仅在美国, 湍流每年就会给航空业造成1.5亿美元至5亿美元的损失。 这是因为在湍流中每多飞行一分钟,都会增加飞机的磨损,以及乘客和空乘人员受伤的风险。

Paul Williams则建议,“应该投资改进湍流预报和探测系统。”

不过,对于雷丁大学的上述研究,曾从事民航飞行多年、目前任职于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 我认为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气候变化是导致飞机飞行过程中遭遇湍流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只是一种猜测。 CAT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属于小概率事件,乘客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过分担忧。”

该业内人士强调,飞行员都接受过处理极端湍流的训练,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手动干预,即使是飞机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在同一空域飞行的其他驾驶舱机组人员也可以立即反应,并尽可能与空管协调,以绕过有湍流区域。


全球升温的后果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9 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气候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 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 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 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 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 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 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 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 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 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 “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 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 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 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 ”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 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 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 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 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 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 人体健康(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编辑本段]如何减缓全球变暖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其一,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 而液态巨型空中森林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其二,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 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 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计划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 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过去的一个世纪,地球温度明显上升,未来一百年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很多研究都证实地球气温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提高1到20华氏度,海平面明显上升,一些海滨城市将不复存在。 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计划的关键一步。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 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 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 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 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 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 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 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污染,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 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 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 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 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 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全球变暖宣传漫画我们的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每人都爱护花草树木。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您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记得国际知名图画作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的一本名作「花婆婆(Miss Rumphius)」,故事中的小女孩对她爷爷说 ,我长大之后,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后,我要住在大海边。 她 的爷爷说,这些都很好……但是,你还要再做一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於是,小女孩长大后,选择在海边种满了美丽的紫蓝 色扁豆花,美化地球。 「Who say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谁说您不能改变世界),你呢?特别是在4月22日国际性地球 日的纪念日子里,你选择如何行动呢?◎ 食: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 (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 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 室效应。 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三、禁食一日(体验体内环保滋味)四、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 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后还是废品,继续污染环境)。 五、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 衣: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三、旧衣新穿要诀:1.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2.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 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3.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 ,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 住: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既可回收再 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 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 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 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 行: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 时间,不妨试著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 ◎ 其他:一、如果您饲养宠物,请拒绝购买猫狗防虫圈(当您丢弃猫狗防虫圈,其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拒绝购买用动物做实验的产品(大量残忍无谓的动物实验计划,除浪费纳税义务人的税金,造成自然基因遗传的问题之外,亦对台湾生态 环境与重大卫生问题没有太多的协助与改善。 三、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 (注: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倡导消费者重拎布带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 )请大家保护环境,别破坏大自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257.html
5个月后大变样 都可以当枕头了! 网友好奇买迷你猪作伴
2024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比赛本周末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