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突然辞职 此前被连续立案! 这家A股公司

5月30日晚间,ST永悦(603879)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日前收到公司董事长陈翔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陈翔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召集人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陈翔上述职务原定任期至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公告还显示,截至本公告日,陈翔不直接持有ST永悦任何股份,同时,陈翔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江苏华英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77.75%的股份,江苏华英持有ST永悦17.23%的股份。

ST永悦此前曾因跨界无人机行业被市场熟知,2023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盐城永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畅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3亿元的销售合同。很快,该合同以“平舆县要花3亿元买5000台无人机”为主题冲上热搜。随后,平舆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又向媒体公告表示,签订的“3亿元采购无人机合同”无法履行,平舆县财政或国资系统均无大额预算,交通系统更无此支付能力,采购协议存在不规范或违规行为。

根据后续公告,该合同也于2023年9月14日解除。 几天后,公司及实控人陈翔因未及时披露上述销售合同以外涉及终止条款的补充合同,而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此次风波之前,公司其实已经涉足无人机行业。根据公告,2022年8月1日公司与江苏中传华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14亿元的《采购合同》。 不过,2024年3月,公司公告称,公司无人机合同履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且没有在手订单。上述1.14亿元的《采购合同》,江苏中传华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2022年8月17日和2022年12月27日支付500万元的定金和500万元的货款后未继续按照合同相关约定履行,履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无人机“虚晃一枪”,公司股价却“起飞”。2024年3月12日至3月21日,公司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公司则公告表示公司2023年预计亏损,目前股价上涨存在非理性炒作。2024年4月1日晚间,公司又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翔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陈翔立案。

4月29日,陈翔再次被立案。当日早间,公司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涉嫌重大合同误导性陈述、未及时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等违法事实,ST永悦及董事长,总经理,时任董秘、财务总监收到证监会合计2520万元巨额罚单。同时,证监会拟对实控人、董事长陈翔采取5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日公司公告称,ST永悦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翔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在此背景下,4月29日,ST永悦“一字跌停”。同时,公司年报被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在2024年4月30日停牌1天之后,5月6日戴帽复盘,公司股价持续跌停。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无人机业务并已连续亏损,2022年亏损3910.6万元,2023年亏损7008.72万元,2024年一季度亏损1218.21万元。公司还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对于公司的无人机业务,上交所要求公司列示无人机业务前五名供应商、交易金额、对应往来款余额;本期已确认收入的无人机销售对象、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收入确认依据,并结合公司无人机业务的行业准入资质(如有)、人员、资产、专利、核心竞争力等进一步说明公司无人机业务是否属于融资性贸易或空转贸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责编:彭勃

校对:高源


庞大集团遭证监会被立案调查

5月27日,*ST庞大发布公告称,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于2023年5月2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与此同时,庞大集团股票于5月25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将在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之后5个交易日内向公司发出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庞大集团于4月22日首次发布《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公司存在退市风险,此后的5月11日-5月24日,庞大集团接连发布10则《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提示投资人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5月25日,*ST庞大在公告中披露,庞大集团于2023年5月24日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关于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3】0595号) 的监管工作函。该监管工作函内容显示,截至2023年5月24日,庞大集团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庞大集团股票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庞大集团股票将自5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上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庞大集团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这也意味着昔日的“4S店之王”即将告别A股且回天之力。作为曾经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早期曾拥有超1000家汽车4S店,上市之初市值一度达360亿元,成为“中国汽贸第一股”。不过从眼下来看,早期自身“资质”极好的庞大集团如今不仅濒临退市边缘,还面临业绩崩塌、经营网点及汽车销量均双双下滑局面。

庞大集团成立于2003年3月,创始人为庞庆华,是一家全国性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多以经销主流合资品牌为主。

2011年4月,庞大集团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在此背景下,庞大集团开启激进的全球扩张之路。2004年,庞大集团在北京五方桥成立斯巴鲁亚洲最大的4S店,以庞大汽贸集团独资方式成立中冀斯巴鲁,此后通过子公司中冀斯巴鲁获得斯巴鲁在中国八个省市的独家代理权,成为斯巴鲁在华最大经销商;2011年,庞大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集团签订中国区域销售代理协议,在中国21个地区设立代理公司;同年6月,庞大集团通过全资收购巴博斯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成为奔驰汽车改装品牌巴博斯在国内20年的销售代理权,收购价格约为2亿元;此后,庞大集团还与超豪华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达成战略性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2009-2011年,庞大集团总营收为352亿元、538亿元、556亿元,其中2009年超广汇汽车,一举成为中国汽车经销商冠军。2011年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上市后总市值一度达558亿元,次年经营网点多达1429家,4S店为754家。但没几年,庞大集团就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也是从这一年(2017年)开始,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吃紧等打击,庞大集团开始走下坡路,业绩逐年崩塌。

2017年庞大集团遭遇流动性短缺困难,此后接连被曝出售部分次资产、股权质押及高管减持的公告,2019年直接陷入巨额亏损,后因资金缺口导致债务到期却无力偿还。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庞大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9、-68.41和-40.52亿元。彼时庞大集团表示,业绩严重受损原因是受市场环境波动较大及公司立案调查事件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紧缩信贷措施,加剧资金紧张。而资金紧张进一步影响采购量,同时急于变现库存,折价销售部分库龄较长车辆,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毛利下降。

尽管在这几年期间庞大集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接连几年的业绩下滑也导致庞大集团资不抵债,最终于2019年5月宣告破产重整,并于当年12月完成破产重整。在重整计划中,重整方中承诺将对庞大集团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庞大集团恢复持续盈利能力,并承诺庞大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或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达到35亿元。但最终庞大集团未能完成预期的业绩承诺。数据显示,2020-2022年,庞大集团分别实现营收273.86亿元、286.33亿元、2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8.98亿元、-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89亿元、-1.55亿元,销量方面整车销量分别为14.1万辆、14.14万辆和12.98万辆。

如今距离重整已有三年之久,但庞大集团仍回天无力。眼下,庞大集团的业绩已彻底崩塌。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庞大集团再次亏损14.41亿元,仅剩267家经销门店;2023年第一季度,庞大集团亏损1.23亿元。另外,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大额应收款项未收回、破产重整到期债务等问题,庞大集团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除了业绩崩塌外,进入5月以来,庞大集团接连披露“监管函件回复”、“股东大会取消”、以及“董事辞职”等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信息已释放出庞大集团现状堪忧的处境。*ST庞大公布,4月29日,黄继宏被董事会免去总裁职务;5月19日,廖朝晖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另外,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庞大集团并未达到重整投资人业绩承诺标准,此前公告内容显示,重整投资人需补足的业绩承诺补偿款为34.59亿元,庞大集团已两次向重整投资人发出《关于向重整投资人发出落实业绩补偿承诺的函》,重整投资人将在今年触发业绩补偿,但截至目前,这笔补偿究竟会如期获得依然有待后续更多时间给出答案。

《汽车行业关注》认为,庞大集团从昔日的“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到如今濒临退市或许只是众多汽车经销商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亏损的经销商占比为45.2%,较2021年扩大27.7%。

如今,庞大集团总市值已由2015年最高的558亿元,跌至40.91亿元,市值蒸发超500亿元。截至5月25日开市起,庞大集团股票已停牌,退市几乎已是庞大集团难以摆脱的命运,尽管退市并不意味着庞大集团会走向破产或者倒下,但眼下庞大的破产重组之路仍未成功,重组或才是真正决定庞大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金健米业董事长辞职

在a股市场,追逐热点、玩跨界“讲故事”似乎已经成为一些公司的入门技能,上市20年的金健米业充分运用了这一技能。 自1998年上市以来,金健米业已经换了7任董事长。 期间,公司除了开展大米等粮油业务,还在医药、乳制品、房地产、电力、园林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 尽管有很多年,也有很多故事,但金健米业依然没有走出业绩亏损的“怪圈”。 “续命”妙招,左靠补贴,右靠融资1998年4月,位于湖南常德的金健米业敲开a股大门,成为中国粮食系统首家上市公司。 时隔20年,金健米业年营收从上市当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6亿元,但年净利润却从4811.7万元下降到2017年的1096.6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亏损1753.01万元。 如果说金健米业的净利润表现让投资者失望的话,其扣非净利润可以称得上“惨不忍睹”。 数据显示,上市20年来,金健大米扣非净利润15年为负,合计亏损近10亿元。 (注:1998年未发现净利润扣除数据)在有相关数据的10年间(2008-2017年),金健米业分别获得政府财政补贴2139.08万元、1790.87万元、4087.61万元、4199.67万元、2994.26万元、4640.14万元、8523.99万元和1.8万元。 不仅如此,金健米业还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作为融资平台。 金健米业1998年上市时融资2.65亿元;随后两次定增募资11.96亿元;此外,公司2014年再次申请定增,拟募集资金约7.5亿元,但此方案未获发审委通过。 热衷于“圈钱”的金健米业,对投资人的回报相当吝啬。 上市20年来,金健米业仅2000年2.5股分红0.42元,累计分红2000万元。 剩下的19年没有分红,可以说是a股市场名副其实的“铁公鸡”。 靠非主业能做大吗?近10个行业的布局背靠提供补贴的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是可以持续融资的二级市场,不断有“活水”进来的金健米业,上市没多久就开始了“跨界演出”。 次年,1999年,金健米业出资5000万元参股蔡襄证券,涉足证券业;然而,4年后,金健米业即将将其5521万元出资额和蔡襄证券2.2%的股权以618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山西何新电力。 如今,蔡襄证券正在冲刺a股IPO,2017年收入13.48亿元,净利润4.3亿元。 在2015年的牛市中,其营业收入一度突破30亿元,净利润也达到12.12亿元。 1999年10月,通过收购湖南湘北制药厂,金健米业进入医药行业。 2000年,金健药业成立,从事大输液产品的生产经营。 但由于市场波动和行业政策,金健药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今年7月31日,金健药业总资产2.63亿元,总负债3.59亿元,净资产-9564亿元。 它破产了。 近日,金健米业将资不抵债的金健药业公司以1元的价格剥离给控股股东母公司。 2001年,金健米业出资600万元成立湖南阳光乳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金健乳业),持股比例为28.57%,并不断增资成为控股股东。 在此期间,金健乳业不断获得当地政府对校奶推广的扶持资金,但也发生了两起学生饮用“金健校奶”的事故。 常德市发布的2015年“建诚信、惩失信”红黑榜显示,11家企业被评为环境不良,其中第五牧场、第七牧场、第一牧场2001年,金健米业投资1.2亿元,与一名叫李家祥的商人成立金健房地产有限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务。 由此进入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一度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2003年,金健米业以1.2亿元的原价转让其持有的金健地产全部股份。 同年7月30日,金健米业出资2800万元与香港赵恒集团组建金恒置业有限公司,持股35%。 到2008年,金恒地产成为金健大米100%控股的子公司,但2013年,金健大米将金恒地产100%股权以1.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湖南粮食集团。 2002年和2003年,金健米业还入股了湘鄂情。 2005年,湘鄂情减资。 2007年,金健米业以2500万元将所持股份全部转让给深圳湘鄂情。 两年后,湘鄂情上市,首日市值达到40亿。 也就是说,金健米业如果能继续持有湘鄂情,并及时卖出,应该能赚不少。 此外,金健米业还布局了园林绿化、文化传媒、外贸等业务。 但金健米业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收入构成显示,公司目前业务包括粮油、药品、乳制品、休闲食品及其他,其中粮油收入18.33亿元,占比最高,医药乳业其他收入不足2亿元。 经过20年的多元化经营,金健米业近日表示将“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粮油产业”。 有投资者感叹:“金健米业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只是这些年交了太多的学费。 ”有多随意?融资到账后更改募投项目。 投资节奏总是不对的金健米业,在募投项目上经常“临时起意”,变化频繁。 金健米业上市时,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募集资金将投向常德米业公司、常德饲料公司、年产3万吨菜籽油的精炼、深加工及化工、扩建年产5万吨优质精米项目等四个项目。 项目达产后,新增利润分别为2480万元、2520万元、2489万元和2800万元,投资回报率分别为31%和31.1%。 %和40%。 金健米业强调,上述4个项目的建成投产期均在3年以上。 然而,当金健米业从投资者手中募集的2.65亿元到账后,并未按照招股书公开披露的使用用途按时投入。 而是先用其中的6690万元,建了一个“金健粮食工业城”,其余的1.8亿多元则全部被用来偿还深圳潇湘米业公司、常德市金海实业公司、常德植物油公司、常德市面粉公司、临澧合口油脂化工厂的负债。 而金健米业就是由这5家公司组建而来的。 2000年,上市不到两年的金健米业申请进行定向增发,计划募资约8亿元。 金健米业曾计划将这笔资金投向年产吨鲜湿方便米粉项目、年产3000吨米糠营养素项目、年产3000吨营养米片项目、建设“环洞庭湖”优质大米加工基地、组建“金健优质稻种开发中心”、组建“金健生物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扩展“乐米乐”营销网络等项目。 2001年1月9日,金健米业定增完毕。 但在2002年1月3日,金健米业就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将募资用途进行变更,包括:调整建设“环洞庭湖”优质大米加工基地计划, 终止其中的合资组建金健城陵矶精米公司和金健霞凝精米公司两个子项目,将计划投入的募集资金万元中的万元改为增资湖南金健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金健特色商贸城”;终止组建“金健生物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将计划投入该项目的募集资金共计6000万元和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96万元中的3642.6万元,改为增资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国债短期投资,分别委托华夏证券湖南管理总部和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国债。 也就是说,金健米业此次增发筹集的8亿元,最终用于此前承诺项目的金额只有1亿元。 而2013年通过增发募集的3.91亿元,金健米业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因为当时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已经连续5年超过了9亿元;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的那次定增,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金健植物油(长沙)油脂产业园项目。 7次更换“掌门人”金健米业不断跨界的举动,不知是否跟其掌门人的频繁更换有关。 上市20年来,金健米业进行了7次“换帅”,多位董事长均有粮食系统工作经历,但依然没有拯救得了低迷的业绩和股价。 资料显示,金健米业上市后的第一任董事长是车世炎,曾任常德地区粮食局财基科科长、常德市粮食局副局长。 2000年9月,车世炎因“工作需要”离职。 车世炎在任的两年多,金健米业股价上涨60%左右,业绩处于上市之初的辉煌,1998年和1999年,净利润分别为4811.7万元和5551.83万元,同比涨幅分别为28.22%和15.38%。 这任董事长任期内,金健米业除了粮油业务外,开始向外贸、证券、制药行业跨界布局。 车世炎离职后,原副董事长郑治文接任金健米业董事长一职,但2002年7月因工作调动而离任。 这段时间内,金健米业的股价下跌接近30%;业绩方面,2000年和2001年,金健米业的净利润分别为2554.24万和1703.67万,同比下滑53.99%和33.3%。 在业务布局上,金健米业涉足了乳品、房地产等业务。 2002年8月6日,曾任常德市肉联厂副厂长的梁思模成为金健米业的第三任董事长。 与前两任董事长均任职不到3年不同,梁思模领导了金健米业4年,横跨两届董事会,直到2006年6月29日才离职。 期间,金健米业在多个业务领域来回倒腾。 房地产方面,卖出金健置业全部股份,不久与香港兆恒成立了金恒地产;电力方面,先买入三江电力部分股份,随后将更多的卖出;同时,金健米业还退出湘财证券,做起园林、文化传媒等业务。 但是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好,股价下跌了53%。 2006年6月,金健米业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金融领域出身的董事长—肖立成。 在此之前,肖立成是农业银行株洲市分行副行长。 2011年11月23日,肖立成因为身体原因提出辞职。 肖立成在职的5年间,受益A股牛市,金健米业的股价上涨了275%。 期间,金健米业出售了此前持有的湘鄂情股份。 紧接着,曾担任农业银行常德分行副行长5年多的周星辉走马上任,不过时间不久,于2013年3月便选择了离职。 在任期间金健米业下跌逾20%。 周星辉辞任总裁后,曾任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谢文辉接过金健米业的董事长职位。 2018年10月因为“工作调动”原因离职。 不过,金健米业曾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谢文辉合约任期应至2019 年3 月31 日。 谢文辉任职金健米业董事长期间,公司加大了兼并整合力度,不仅并购或租赁经营长沙丁家岭米厂、开慧米厂等多家公司;还收购了“中意食品”整体资产,成立湖南新中意食品公司。 不过,金健米业这几年的股价跌幅超过30%。 期间,金健米业将金恒地产100%股权卖出。 而全臻能否带领金健米业这家上市20年的企业走出“困局”,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问答:中国出口粮食的上市公司 粮食生产上市公司一览: 北大荒() :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销售 荣华实业 ():淀粉及其副产品的批发零售;农业种植养殖 金健米业( ): 开发、生产、销售粮油及其制品。 新农开 ( ): 农业种植、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隆平高科 (): 水稻种子的生产和销售 新希望 ( ): 饲料、原料添加剂、农副产品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登海种业 (): 米种子生产、自育种子销售 亚盛集团 (): 高科技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农副产品种植。 拓展资料全球第9大小麦出口国的哈萨克斯坦已经宣布禁止出口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等11种农产品;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等货品的出口;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表示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订单;而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的出口也已经放缓。 另外,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的出口也因“封国”而陷入停滞。 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近期也透露不排除实施出口禁令。 越南的出口限制令一经颁布,迅速引发部分人的担忧,甚至一些农产品(7.240, 0.60, 9.04%)板块个股也闻风而动。 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向上,动能来自三方面:一是对于大豆、玉米及豆粕等产品来说,产业周期拐点出现是促使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二是大米、小麦价格短期则主要受海外市场供应消息影响;三是本轮涨势发动前,早稻、粳稻、小麦期货价格均处于历史低位。 目前文华农产品指数在145点附近,还要上涨55%才能追及2011年2月份创下的历史高点225点;此外,谷物价格近期涨势突出,但也在历史价格区间之内,距离历史最高点还有10%的上涨空间。 最近市场资金对农产品板块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主要还是由于对疫情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的担忧。 疫情的快速扩散影响到了港口、运输、检疫的效率,以及一些国家禁运政策的推行,令市场对未来全球农产品的供应产生了担心。 短期的炒作会在疫情出现拐点之后结束。 而由于农产品市场相对坚挺的表现会导致市场避险资金和对冲资金将农产品作为多头配置,这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令本来就在底部的农产品板块和期货品种表现较好,易涨难跌。

一周内五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出事他们都做了啥?

11月24日晚,华扬联众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苏同、副总经理杨宁于11月22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已是本周“出事”的第五位上市公司董事长。上市公司董事长密集“出事”背后,他们做了啥?

一周内五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出事”

据华扬联众披露,二人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为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等。受此消息影响,11月25日,华扬联众股票开盘跌停。

华扬联众公告截图

华扬联众之前,本周还有四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出事”。

11月23日晚,梦洁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及董事长姜天武,副董事长李菁,董事李建伟,董事、董事会秘书李军,股东张爱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在此之前,梦洁股份及相关当事人就因存在业绩预告违规、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等行为,被深交所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去年深陷“叶飞爆料门”风波的昊志机电22日晚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汤丽君于11月22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昊志机电股票被立案。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昊志机电实际控制人、副董事长汤秀清(系汤丽君弟弟)以及公司董事肖泳林就曾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另据弘亚数控公告,11月22日,弘亚数控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李茂洪,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刘雨华也分别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被立案。

有报道称,弘亚数控实控人李茂洪、刘雨华,与昊志机电实控人汤秀清颇多交集,三人都是德恩精工的原始股东,且存在其他的交叉投资。这一联系也引发市场猜测。

21日晚间,千亿市值的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恩捷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于11月20日接到董事长PaulXiaomingLee(李晓明)及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的家属通知,二人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2022胡润百富榜》显示,李晓明家族以440亿元的财富蝉联云南首富,李晓华家族以325亿元的财富位列云南企业家第二位。

从恩捷股份到华扬联众,记者梳理发现,本周已有五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或监视居住。若再加上18日披露的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的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七天内已有六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出事”。

虽然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相关信息时称,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或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但记者注意到,公告发出后,六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下跌,恩捷股份、弘亚数控股价直接跌停。

“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

从上市公司披露来看,通策医疗、梦洁股份董事长是因信披违规被立案,昊志机电、弘亚数控董事长则因涉嫌内幕交易,华扬联众董事长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等。

“这三类是A股市场的三大‘牛皮癣’,屡禁不止。”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中新财经记者,如果这三大“牛皮癣”不能彻底铲除,那么我们的投资者保护尤其是中小散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就比较艰难。

“因此,我们必须有法必依,严格高效执法。”董登新称,要将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贯彻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将证券违法犯罪作为监管重点,向市场明确释放“零容忍”信号。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其中提到,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证券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有关责任人证券违法行为的追责力度。

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对于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国际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是严刑峻法,让做坏事的人付出惨痛代价。

易会满称,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治理优势,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和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特别是中办、国办出台《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相继实施,长期以来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零容忍”立体执法震慑显著增强,市场生态明显好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5043.html
TCL中环出资2亿美元控股美股光伏公司Maxeon 光伏见底
微软很不开心 OpenAI和苹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