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沛兮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实习生 陈静怡

通讯员 李朝霞

展览海报

5月31日,由武汉美术馆主办,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报社支持的“江水沛兮——徐本一书法研究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开幕仪式前,还举办了名为“沉潜与创变——书风传承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多维探索”的展览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徐本一先生的书法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与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徐本一先生是当代少有的,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高度的代表性人物。

公教活动区域

本次展览以“家住月湖滨”“武汉诗赋”“江水沛兮”三个主题进行梳理和呈现,共展出作品40件组,其中手稿、文献、家书及印章、拓本三十余件。不仅为观众呈现了2012年至2023年前后徐本一书法创作的比对研究,更从家风传承的角度,梳理出徐本一作为宁波月湖烟屿楼徐氏的后人,如何在祖辈的影响下,读书习字,最终走上书法之路。此次展览为武汉美术馆2024年申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的馆藏研究展项目,由武汉美术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张文博策展。

展厅实拍

原来徐本一先生的家学渊源如此强大!

据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介绍,2023年徐本一先生将50件(组)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无偿捐赠给武汉美术馆。这批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是以荆楚传统文化融入其书风的重要尝试。他的作品不仅彰显出徐本一注重传统、碑帖相融的高境界水平的艺术创作法度,也体现了他对武汉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家住月湖滨”板块展现了徐本一先生家族书法文脉传承的点滴细节。有观众在展厅观展后感慨,原来徐本一先生的家学渊源如此强大!徐本一先生的先祖徐时栋、徐时榕和曾祖徐正逵的诗集、书跋、印章、砚台、家书等藏品,在展览中均有展出。

苏轼《表忠观碑》册页,徐正逵旧藏,纸本,清代

据展览策展人、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张文博介绍,徐本一先生11岁随父母到武汉生活至今,与江城武汉有着深厚渊源。徐本一先生祖籍浙江宁波,是宁波月湖西畔烟屿楼徐氏后人,现宁波天一阁中的水北阁,即为纪念徐本一先生六世祖徐时栋藏书而筑。徐本一先生自幼跟随曾祖父和祖父的指导读书习字,因其临写认真,在众多儿孙辈中,徐本一深得曾祖徐正逵的偏爱。

极目新闻记者在展厅看到,徐正逵写给曾孙徐本一的四封家书,很有意思。徐本一11岁来武汉生活后,书信就成为他和曾祖父间寄托思念的方式。这四封徐正逵于1961年至1964年写的家书,展现了徐正逵对曾孙徐本一读书、习字、临帖的教导以及对生活日常的关切,言语朴实自然,读来真切感人。如,徐正逵在信中叮嘱曾孙“我国书法深奥,惟勤习者能探其底蕴。你性好习字,略有规模,更应力求上进,刻苦用功,须坚持不懈,以期其成。”并为徐本一推荐读书顺序,强调读书的真正目的是“明理”。

何绍基黄鹤楼 徐本一 隶书 232cm×52cm×4 2012 武汉美术馆藏

百川归翕纳,九派会泱茫联 徐本一 行书 232cm×51cm×2 2012 武汉美术馆藏

评论家认为,徐本一先生身上有“先文后墨”的传统书法家特质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武汉诗赋”板块,展示了一批徐本一先生于2012年集中创作的,历代文人墨客以武汉为题的诗赋辞章的书法作品,是以书法的方式对文字记忆的另一种吟唱,亦是徐本一先生对武汉这座城市深切情感的别样呈现。展厅中央还展示了徐本一先生关于黄鹤楼与东湖的自作诗词,同时梳理了徐本一先生参与中国书法的重大事件,可以清晰看到徐先生在当代书法发展史中的重要贡献。“江水沛兮”板块展出了徐本一先生近年来创作的19件(组)书法精品,与“武汉诗赋”中2012年创作的作品对比来看,徐本一先生十年来书法创作仍不断精进、书法线条愈加老辣却也生机勃发。

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认为,徐本一先生是当代少有的有传统文人特质的书法家,“先文后墨”的传统书法家精神品性和文化结构,在他身上表现很明显。徐本一作为当代书法家有着不可复制性。

极目新闻记者在展厅外看到,本次展览还为观众准备了有意思的公教活动,观众可根据指导感受中国书法的线条控笔、笔画训练,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制作成独一无二的胸针,活动于6月1日开始,每天有50名DIY胸针的名额。


带水的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

伊人、淳嫣、泉清、淇奥、沛芸。 1、伊人:取自《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通常用来指代心爱的人,这个名字充满了浪漫与期待。 2、淳嫣:“淳”取自“终焉返淳朴”,意为淳朴善良,展现女孩心思单纯、善良美好;“嫣”则形容女孩美目盼兮、巧笑嫣兮,宛如桃花般灿烂。 3、泉清:灵感来源于《诗经·泉水》,“泉清水澈,流向淇水”。 泉清寓意着清澈纯净的泉水,象征着纯洁和高雅。 4、淇奥:来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淇奥指的是淇水的弯曲处,用作名字既有水的柔美,又有竹的坚韧。 5、沛芸:“沛”字源自诗经中的“鼓之雷兮嘘之风,沛兮流莫止”,意味着水的流速快、水势大,代表着女孩气度非凡、敢拼敢闯;“芸”字则描绘了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的美景,寓意女孩温文儒雅且性情坚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计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这些诗歌中既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以及反映劳动、打猎、恋爱、婚姻、社会习俗的动人篇章。

一湖江水两处流,一种相思两种愁。 求个完整。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 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 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 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 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 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 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 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 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 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 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 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 “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 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 ”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 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 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 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 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 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1、“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意思是你犹豫不决迟迟不来,为谁停留在水中沙洲。 出自先秦诗人屈原的《九歌·湘君》。 2、全文: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3、释义: 你犹豫不决迟迟不来,为谁停留在水中沙洲? 我天生丽质又修饰打扮,急流中驾起芳香的桂舟。 令沅水湘水风平浪静,让长江安安静静地流。 盼望你啊你却不来,吹排箫啊我在思念谁? 我驾起龙舟向北航行,掉转船头抵达洞庭。 用薜荔做帘蕙草做帐,拿香荪饰桨香兰饰旌。 极目骋怀遥望涔阳,扬起风帆横渡大江。 一路飞舟不见你的踪影,侍女啊也为我叹息悲伤。 热泪纵横不住流淌,思念你啊痛断肝肠。 荡起双桨把稳船舵,飞舟破浪卷起千堆雪。 薜荔长在陆上啊偏要水中采,荷花开在水中啊却上树梢折。 二人不同心媒人也徒劳,恩爱不深厚轻易抛弃我。 石滩上的水啊浅又浅,龙舟轻又快啊飞向前。 相爱不忠诚招人长怨恨,约会不守信却说没空闲。 早晨在江边急速奔走,傍晚泊舟在北洲停留。 孤独的鸟儿在屋上栖息,弯弯的江水在堂前缓流。 把玉块抛向滚滚江流。 把玉佩丢在澧水之滨。 在芳洲上采摘杜若,赠给下女聊表寸心。 时光匆匆不会再来,放宽心怀静候佳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385.html
红星美凯龙与喜临门联合启动软床床垫 以旧换新 活动
完善产假和育儿假 FIFA修改条例 女性因月经请假拿全额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