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财政收入美国增长 我们下降 中国经济增速接近美国2倍

内容提要:

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3%,美国仅增长2.9%。1-4月份,中国财政收入下降2.3%,财政赤字扩大4.2%。美国财政收入增长21.6%,财政赤字缩小26.1%。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快于美国,但财政收入下降且赤字扩大,而美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且赤字缩小?

一、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3%,美国仅增长2.9%。

经济数据非常客观,但有时候又非常迷惑。

比如,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看上去比美国快得多。一季度我国GDP达到29.63万亿元,同比增长5.3%。美国一季度GDP为7.0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我们的增长幅度比美国高出2.4个百分点,约等于美国的2倍增速。

数据出来后,我们很多人发帖说,中美两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谓天壤之别。还有人说,中美一季度经济增长犹如断崖。也有人得出“在中国寻得新发展路径后,中美经济呈现出反向交叉现象”的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自媒体上很多不懂经济的人也喜欢发表经济评论。比如上面的截图中的美国GDP增长1.6%,是美国GDP环比年率,与我们同比增长5.3%的口径完全不同,并不可比。可比口径的美国GDP同比增长为2.9%。

二、1-4月份,中国财政收入下降2.3%,财政赤字扩大4.2%。美国财政收入增长21.6%,财政赤字缩小26.1%。

一个多月后,中美公布了2024年4月份的财政收支数据之后,又有人发现迷惑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接近美国两倍,但美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赤字还在缩小。而中国的财政收入有所下降,财政赤字还在扩大呢?

三郎从中美财政部网站整理了两国的财政收支数据,发现网民们疑惑的数据确实客观存在。

2024年1-4月,中国财政收入(含基金)9.44万亿元,同比下降3.4%,财政支出(含基金)11.17万亿元,下降2.3%。财政赤字1.73万亿元,同比增长4.2%。

2024年1-4月,美国财政收入1.8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8%,财政支出2.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财政赤字0.419万亿美元,同比减少26.1%。

其中4月份,中国财政收入(含基金)2.31万亿元,同比下降6%,财政支出(含基金)2.4万亿元,下降5.3%。财政赤字888亿元,同比增长17%。

2024年4月,美国财政收入0.7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6%,财政支出0.56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财政盈余0.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虽然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多方面内容,GDP只是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收入增幅的变化与GDP增幅的变化并不一定同步。但不可否认,一般而言,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来源于经济发展。也只有在税率发生大的改变和经济结构发生剧烈调整时,才会发生财政收入与GDP发生反向变化的异常现象。

三、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快于美国,但财政收入下降且赤字扩大,而美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且赤字缩小?

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以接近美国2倍速的幅度增长,但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呈现财政收入下降、财政赤字扩大的趋势?而美国的低速经济增长,却可以获得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和财政赤字的大幅度缩小呢?

第一、财政收支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的计价口径不一,导致了这种差异。

一般的经济增长速度,默认使用的是可比价口径,而财政收支和财政赤字,一律使用的是现价数据,且不存在可比价的财政收据,因此经济增长和财政数据增幅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体现的是通货膨胀的高低。

比如,一季度中国GDP从去年的28.5万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9.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4%,按可比价增长5.3%。因为一季度中国的零售物价和出厂价都是下跌的,GDP综合价格(GDP缩减系数)下降了1.27%。

一季度美国GDP从去年的6.55万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7.07万亿美元,按现价计算增长7.9%,按可比价增长2.9%。因为一季度美国的零售物价和批发物价都是上涨的,即GDP综合价格上涨了4.86%。

GDP的综合价格指数表明,目前中国的物价实际上处于通缩状态,美国的物价处于通胀状态。这导致了可比价的GDP增长与现价的财政数据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二、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或者说经济增长质量差异,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幅度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GDP的增长,存在高效的经济增长和低效的经济增长,有效的经济增长和无效的经济增长,有益的经济增长和有害的经济增长。

比如,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2024年一季度GDP增长了5.4%。但俄罗斯的经济学家们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财政赤字的扩大、军费支出的翻倍所带来的。俄罗斯人创造的经济成果中,用于国内居民消费的部分、用于宏观经济积累的部分、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部分是下降的,只有用于战争的部分是翻倍增长的,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损害越大,属于有害的经济增长。

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债务扩张和投资驱动所致,表现为社会融资和流通中的货币以高于现价GDP的增长而增长,表现为供给的增长高于需求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属于低效的经济增长。

截至2024年4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分别比现价GDP增速高81.8%、109.6%和129.8%。

2024年末,美国的M2为20.867万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8%,比现价GDP增速低89.9%。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宏观债务(不含金融企业)为375.09万亿元,宏观杠杆率为297.7%;而美国宏观债务为75.08万亿美元,宏观杠杆率为268.7%,比我们低29个百分点。

由于美国的债务比较透明,公共事业部门债务都包含在政府债务中,而我们的企业债务,实际上包含有地方融资平台和公共事业部门债务,所以两国并不可比。但美国政府和企业合并杠杆率为197.3%,我们为237.2%。我们比美国高39.9个百分点。

2023年底,我国家庭部门负债76.26万亿元,债务收入比为143%;美国家庭部门负债19.955万亿美元,债务收入比为105%,比我们低38个百分点。

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是,负债中的利息支付构成了金融部门的GDP,但这样的GDP占比越高,可用于消费的有效GDP占比就越小。我们的杠杆率、家庭债务收入比都高于美国,虽然这两年美国加息,我们降息,现有利率美国高我们低,但负债中的中长期负债占比最大,而存量债务利率,美国低,我们高。综合估算,美国GDP中的债务利息约占7.5%,我们约占10.5%。

第三、我们的经济结构中,偏重于政府和投资,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偏重于劳动者的收入与消费。这导致了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速度的显著差异。

在美国的GDP中,大约80%为劳动者的收入,我们不到50%。在美国的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占到40%以上。以2024年1-4月为例,美国财政支出3.821万亿美元,其中转移支付1.651万亿美元,占到43.2%。我们缺乏细分数据,但可以估算的部分不超过财政支出的10%。

国民收入中用于劳动者工资的占比高,用于财政收入的占比低。财政支出中,用于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占比高,其他支出占比低。这样的结果,导致美国的个人消费非常强劲,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要来源的美国财政收入当然就会以快于GDP的增长而增长。

2024年1-4月,美国个人所得税96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5.6%,企业所得税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

同期中国个人所得税5007亿元,同比下降7%,企业所得税17898亿元,同比增长0.9%。

从所得税数据上看,美国的个人收入、企业利润增长都明显快于GDP的增长,而且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中国的个人收入、企业利润增长都明显慢于经济的增长,而且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慢于GDP的增长。

这样的数据差异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旺盛推动企业扩大生产的方式上,企业通过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上涨获得了高于数量增长的利润,劳动者通过劳动市场的供不应求又获得了高于企业增长的工资报酬;中国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债务推动投资的方式上,但因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价格下滑,导致企业在价格通缩中损失了部分利润,企业的盈利低于经济的增长,由于劳动者收入在GDP中占比较低,劳动力所得又低于企业所得。

第四、经济增长依赖于出口还是进口,也决定了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异。

中国的生产能力建立在对出口的高度依赖上,所以中国的GDP中,净出口一直对经济增长构成贡献。而美国的企业投资比较国际化,很多产能通过对外投资分散在其他国家,所以总体上,美国的消费能力大于其国内的生产能力,消费依赖于进口,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在冲减美国的GDP,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副作用。

比如一季度,中国商品净出口(出口-进口)13063亿元,在GDP中占4.4%。美国贸易逆差为2696.4亿美元,在GDP中占-3.8%。而中国出口存在出口退税,1-4月商品出口78113亿元,同比增长5.1%,而出口退税8101亿元,占到出口额的10.4%,同比增长18.8%。美国不存在出口退税,进口则有关税收入。这样的进出口结构和进出口税收制度的差别,也必然构成了中美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的不同方向的差异。

【作者:徐三郎】

查看原图 245K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6467.html
!德国企业家代表团走进三龙湾 这里民营经济发达商机无限
日本花620亿美元提振日元未能成功 日元汇率困境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