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 去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相关资金已全部下达到地方

李超

央视网消息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

青山水库

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去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是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等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减灾救灾能力的建设,相关的资金已经在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个地方。

李超介绍到,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青山水库、北拒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枣林庄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4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积极推动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推动加快防汛、水毁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恢复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1万亿国债用途是什么

去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相关资金已全部下达到地方

1万亿国债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以及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国债是一个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1万亿国债的用途,主要是由国家的政策决定,通常会用于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和重大项目。 这些领域和项目通常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1万亿国债可以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国家的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物流畅通,增加能源供应,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此外,1万亿国债也可以用于科研投入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科研投入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则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1万亿国债还可以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当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救援和重建工作,这时国债的资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总之,1万亿国债的用途是用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管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今年中央财政增发 1 万亿元国债,首批国债资金预算 2379 亿元已下达,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枣林庄

今年,中央财政祭出大手笔,增发1万亿元国债,首批2379亿元预算已悄然下达,这背后蕴含了哪些关键信息和深远影响?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转型,中央财政体系从“土地财政”转向“中央财政”是这场变革的核心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的重新划分,是大国经济体质调整的基石,它决定着经济的活力与稳定。

减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财政体系经历了多次迭代。起初,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系在国家初创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保证了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有力掌控。然而,这一制度的弊端在于抑制了地方经济的活力和创新。

80年代,财政包干制应运而生,地方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然而,这也带来了财政管理的混乱,中央与地方间的协商调整频繁,地方甚至采取违规手段以求财政利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应运而生,通过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以及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缓解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尽管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但效果显著,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如今,中央财政正在推动新一轮转型,承担更多支出,调整事权分配,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管理。这一变革将重塑经济格局,伴随着结构调整和利益重新分配,可能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包括负面事件、指标下滑和悲观情绪的涌现。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轮转型都伴随着阵痛,但最终都能推动社会进步。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转型期也意味着机遇,那些敢于抓住机遇的人往往能在变革中崭露头角。因此,在这场转型中,保持冷静,理性看待变化,抓住机遇,是至关重要的。

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有多少已经落实到项目上?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在7月底,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在扣除掉省级按照规定留用的部分后,其余有关资金已经下达到各个市县的基层,截止到7月29日,其中的5105亿元已经落实到个项目中,其中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增发

在2020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经提出了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此国债并不计入财政赤字。6月18日,财政部采取市场化方式,公开招标发行首批1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之后又完成一共四期抗疫特别国债的招标发行以及后续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纳入政府基金性科目管理之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也因此增设一类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具体细分为12个领域,分别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应急物资保障、产业链改造升级、生态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抗疫相关支出则细分为6个领域,分别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减免房租补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和其他抗疫相关支出。

刘昆对此表示,中国的财政收支压力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加大,但是财政部已经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大财力支持、资金直达基层、提高留用比例、加强库款监测、强化监督问责等举措,财政部将努力增强基层“三保”能力;目前来看,地方财政的运行仍然保持正常稳定。今年的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正在逐月好转,财政收支趋势向好。中国经济内在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回升,财政部有信心完成今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财政部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9534.html
发展方向及投资潜力报告 智研咨询 2024版税务信息化行业市
理想业绩 大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