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画探索人类的情感关系 启幕 肉食者 赵刚个展

5月17日,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呈现赵刚加入画廊代理艺术家行列后的首次个展“肉食者”,展出的一系列全新画作体现了艺术家关注心理、情感、生活方式在历史和当下的交织,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下被扭曲和被遮蔽的认知和体验,并从其中探索其流动的个体身份与文化冲突和历史断裂的关系。

赵刚,《T·S·艾略特》,2024,布面油画,160 x 13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赵刚第一次在创作中探索了诗人T·S·艾略特这一人物。艺术家在伦敦的一个二手书店购买了一本艾略特的传记,并在他飞往纽约的旅途中阅读这本书。艾略特与他第一任妻子薇薇安·海-伍德 (Vivienne Haigh-Wood) 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两人都曾受到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困扰,这令他们在这段婚姻中受尽苦楚。而艾略特作为当时社会精英的不幸个人经历,引发了赵刚对爱情及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哲学性思考。展出的多件大型画作以生的猪肉和羊腿为主要意象,将常见易懂的肉块隐喻为人类的肉体,体现了艺术家尝试通过1980年代解构主义的手法,挑战观众对既定事物的认知。艾略特和海-伍德两人的肖像分别置于一堆猪肉旁,他们面无人色,似乎映射着他们不和谐的两性关系。

赵刚 《薇薇安·海-伍德》(细节),2024,布面油画,130 x 1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静物是赵刚实践中反复出现和刻画主题。本次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将不同的肉类、蔬果、酒杯和花朵置于一个类似家居的场景中。多年在海外生活的赵刚最近搬进新工作室,在创作的间隙他常独自思考和感怀,每一次搬迁都让他更加珍惜周遭的一切。带着一种破坏性的冲动,艺术家在《山茶花》(2023) 中改变肉腿和花朵在绘画世界里占据的大小,通过放大的尺度与视角拉开与观者的距离,从而使观者在此体验中反思自身处境的命运。

赵刚,《山茶花》,2023,布面油画,200 x 260 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对食物的描绘也出现在一组圆形、椭圆和菱形的小型绘画中,包括生的肉块、煮熟了的和尚未烹饪的鱼,和被吃过的水果和蔬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盛的食物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其中鸡鸭鱼肉是宴席上常见的四种主要荤食,这也折射了拥有多年留洋经验的艺术家,心中始终保留着对宁静安稳生活的向往。

赵刚,《羊腿》,2023,布面油画,180 x 250cm © Zhao Ga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此系列中还描绘了暴露于户外场景的大型肉架和肉腿,其中草原和羊肉代表游牧生活,象征着赵刚在不同地方生活的过去,同时也与他在绿野中骑摩托车寻找内心的宁静有关。赵刚曾表示:“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弃,任何时候都可以捡起来。”赵刚持续通过手中的画笔,反观其离散身份在当下的意义,及当下日常生活最不起眼却珍贵的点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秋季。


西方美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以及代表作品!急!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方美术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起源时期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发展时期古代美术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体来说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中世纪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作为标志)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黎明),它标志着西方进入了基督教时代。 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 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 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 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 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 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 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 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 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 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 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 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 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 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 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 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 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 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 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 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美术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 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 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 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 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 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 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析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摄影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它们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摄影与绘画关系如下:

1、表现形式:摄影是通过摄像机记录现实世界中的影像,利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影像感光等原理实现图像的捕捉;绘画则是通过艺术家手工绘制的过程,使用各种绘画媒介(如画笔、颜料等)来创作艺术作品。

2、技术手段:摄影使用相机和摄影器材进行图像捕捉,通过调整参数如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等来控制曝光和影像效果;而绘画则主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工技巧和创造力来表现,通过调整画笔、颜料的质地和运笔等手法来实现绘画作品的创作。

3、器材依赖:摄影需要使用相机和摄影器材来进行影像捕捉,这些器材的性能和配置对摄影作品的质量有一定影响;而绘画相对较为自由,只需准备绘画媒介和绘画工具即可进行创作。

4、创作过程:摄影能够快速地捕捉到现实世界中的瞬间,并记录下真实的场景和情感,其特点是立即性和瞬间性;绘画则更加注重艺术家的主观表现和想象力,可以通过构图、色彩和笔触等因素来传递艺术家的想法和情感。

5、艺术表现:摄影与绘画也有着共通之处,都可以通过影像来表达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摄影可以以真实的影像记录呈现现实,绘画则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手法来对现实进行再构造和再创造。

摄影和绘画都是视觉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虽然它们在技术手段、器材依赖、创作过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有所差异,但都可以通过影像来触发观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实践中,摄影和绘画也常常相互借鉴和影响,艺术家可以从绘画中获得构图和色彩的启发,也可以通过摄影技术来记录素材,并用于绘画创作。摄影和绘画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都通过视觉语言表达艺术。

摄影与绘画的深度关系

1、视觉语言:摄影和绘画都使用视觉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它们通过构图、色彩、线条、光影和形状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这些视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2、艺术表达:摄影和绘画都是艺术家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它们可以勾勒出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描绘风景、探索抽象概念等。摄影通过捕捉现实的影像,直观地呈现出一刹那的真实感;而绘画则更注重艺术家的主观表现和想象力,可以通过形象的重组和创造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3、技术与工艺:摄影和绘画在技术和工艺上也存在差异。摄影依靠相机和光学器材进行影像捕捉,需要掌握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技巧;绘画则依赖于艺术家的手工技巧和绘画媒介的操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两者的技术和工艺要求可能不同,但都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视角和创作方式:摄影基于现实世界,通过摄影机捕捉到的视角与观者的直接视觉体验相对应。绘画则更具有主观性,艺术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构图、颜色选择和线条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摄影在表达上更加直接,而绘画则更具有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5、影响与交融:摄影和绘画在实践中也相互影响和交融。一些摄影师会从绘画中获取构图和色彩的灵感,将其运用到摄影作品中;而一些绘画家则会参考摄影中的透视和光影效果,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有关后映象画派的文字。 或者绘画的情感表现之类!!

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 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 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 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 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 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 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 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 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 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 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 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 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 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 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 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 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 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 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 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 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 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 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 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 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 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 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 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 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 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 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 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建议你看一看西方美术史之类的书,应该有所帮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703.html
! 2024我国女生平均体重公布!你达标了吗
曼晚预测曼联足总杯决赛首发 拉什福德首发 利马搭档瓦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