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终于 毕业了 迟到百年

看点 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入学宾大的100周年之际,宾大终于为她正式颁发了迟到的建筑学士学位。百年前,她因女性身份无法获得建筑学学位,如今这份迟到的毕业礼,不仅体现了教育理念的百年变迁,也让我们再度想起林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一生的生平。

文丨乌梅子酱 编丨袁梓曦

在2024年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学校正式追授林徽因女士建筑学学士学位, 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当地时间5月19日,宾大还将举办 “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 向她致敬,庆典包括林徽因研讨会和招待会。

截图自宾大沃顿PWCC公众号

在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的100周年之际, 林徽因的留学生涯,终于画上了完满“句点”。

要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性,林徽因必定榜上有名。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作家,也是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现代诗人。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刚柔并济,才华横溢,林徽因堪称90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表率。

在那个对女性有着诸多限制的年代,即使有着人人称羡的世家出身和品貌修养,林徽因的求学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她是中国早期声名远播的留学生之一, 却因 为身为女性的天然性别原因,被限制就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

林徽因对建筑学的热情,没有因此熄灭。反而在自学旁听中,达成了后来的种种成就。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家中长女。

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族叔林觉民是民主先驱,父亲林长民也是在政治上的活跃人物。

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林徽因与那个年代许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不同。

不仅自幼见识广博,还早早对 诗歌 建筑学

12岁开始,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6岁,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并在伦敦期间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攻读建筑学专业。

经父辈介绍,林徽因和梁思成相识结缘。

两人在1924年,赴美攻读建筑。

即使在现在,能被常青藤之一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 录取,仍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是放在90多年前。

因为当时的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就注册在了美术系。

热爱建筑的她没有忘记初心,选修了建筑相关的课程,师从建筑系著名教授保罗·菲利普·克雷特(Paul Philippe Cret)。

除了不对女性开放的课程以外,林徽因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修读。

并于三年后,获得宾大美术学院的学士学位。

成为当时为数不多,从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留学女性。

林徽因的求学路没有止步于 宾大

从宾大毕业后,林徽因又进入 耶鲁大学 ,学习了舞台美术设计。

直到1928年毕业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结婚,同年回国任教。

归国后,两人一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建筑学事业,先后担任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教授。

虽然没有被授予宾大的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在建筑专业的造诣却是有目共睹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一直以来被誉为“佳偶天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对伉俪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代激荡的历史密切交织。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中国最早、也是迄今为止知名的古建筑保护者。

那些需要被拯救的、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建筑,很多身处废墟和荒漠之中。

很多情况下,他们必须涉身环境险恶的荒郊,才能找寻得到。

在上世纪30年代,兵荒马乱,交通不便。

探索古建筑意味着要常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或用骡子和人力车出行。

这对梁思成来讲异常艰难。他曾在一起摩托车事故中腿部受伤,不得不坡脚前行。

加上那时的食宿条件堪忧,到处是虱子,食物不洁,他们还得饱受来自叛军和土匪的暴力威胁。

1937年,两人赴山西省五台县考察,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建筑、雕塑和壁画。

梁思成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一书中,描述了当时为确定佛光寺的年代,两人所历经的艰辛。

两人爬进了寺中令人生畏的、被人遗忘的地方。

“完全黑暗的环境,肮脏的气味几乎无法呼吸,只能用厚厚的口罩遮住我们的鼻子和嘴。

在里面的几个小时,我们用手电筒照明,测量画图。

从里面爬出来时,我们发现背包里有几百只臭虫,我们被咬得很厉害。

然而我们这次的意外发现,是在找寻古建筑过程中最快乐的时光”。

佛光寺貌似不起眼,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当时中国已知的最古老建筑, 它的发现更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即“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唐朝及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林徽因在建筑学上的造诣,远不止夫妻档的中国古建探索。

林徽因曾受周恩来之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0年6月17日,林徽因和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设计小组的同学们,共同起草了署名“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说明书》。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政权新主题相结合,画出了国徽的最初原型。

除此外,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不仅承担了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还是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

林徽因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融合在8个大花环浮雕中,与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主题的乐章推向了高潮。

在学术上,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建筑学术的先行者。

林徽因手绘正房平面图

除了科学家的严谨,林徽因身上还有着女性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温柔。

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广为传阅,流为经典。

她的字和画也像人一样,清秀俊俏。

可惜命运没有对这样的才女多加眷顾。

卢沟桥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两人因为工作先后辗转多地。

由于梁思成长年外出考察,林徽因时常要一边照顾教导孩子,一边整理大量的绘制图纸和文字资料。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林徽因因为肺病时常卧于病榻。

即便抗战胜利后,全家得以回到北平,她也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古建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殚精竭虑: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还在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还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迎接苏联文化代表团等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

1955年4月1日,又是一年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一代中国才女的人生,就此落下了帷幕。

2022年,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正式发起了调研和审阅程序。

林徽因当年未能取得建筑学士学位,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而现在,是时候纠正了。

“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很明显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且她后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她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林徽因迟来近百年的学位,终于将得到补发。

上一次,林徽因引起如此体量的关注,是在2018年。

当年4月11日,纽约时报补发了一封迟到63年的讣告。

内容是20世纪中国著名女性建筑师、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讣告,以及她和丈夫梁思成的故事。

其中,也肯定了林徽因在保护中国建筑上做出的重要成就。

随着海外世界对女性地位的历史修正,林徽因的传奇故事历久弥新,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熟知。

这不仅是中国女性冲破刻板印象和历史束缚的故事,更是90年代的中国女性,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的典范和记录。

在“宾大沃顿PWCC”典礼信息中提到: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学院毕业典礼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向林徽因女士追授建筑学学位,并在5月19日下午举办庆典向她致敬,庆祝她的非凡成就、遗产及在全球的影响。

宾大成绩单上林徽因照片。图源自宾大档案馆

那张即将盖章颁发的学位证,将穿过历史的旧时光,正视林徽因的求学往事。

人间四月天常在,佳人难再寻。

这份迟到一个世纪的学位,终于交到她的手中。


缺点众多的林徽因,为何还称她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提到林徽因,这个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相信许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例如著名的诗词,你是人间四月天,也被人们广为流传。通过一些老照片也可以看出来,林徽因其实是一个优雅大方,美丽自信的女人,但是在社会上对于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她的热度却不曾减少。虽然拥有着众多的才华,在建筑,翻译,写作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却拥有着不少的缺点,不过许多人却仍然称它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第一个让人觉得非常不好的缺点就是过于的在意外貌,从而忽略了时间。林徽因无论在哪一个方面,其实都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因此在打扮上面也是花了许多的心思。当要去与他人赴约之前,她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来打扮自己,无论是头发妆容还是服饰在风格上都要达到一个和谐而且漂亮的程度,因此迟到是常态,也让许多人都等了她很久,尤其是梁思成。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脾气有些暴躁,和许多的女性一样,对处理婆媳关系方面并没有做的特别好。虽然有这么多的缺点存在,但林徽因依然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因为她活出了自我。由于在西方留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她十分的开放,无拘无束。不用在意他人以及世俗的眼光,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其实最重要的称她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就是因为她洒脱自由而且奔放的性格,灵魂的优劣程度并不是由一个人的缺点所来决定的。也许她的缺点就像是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可是优点的光芒一出来就会让这些缺点无处遁形,这也是现如今仍现现如今仍然有许多人喜欢她的原因。

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白这百年间,一提林徽因,“才女”这词便会随“因”之后。 一生贴着“才女”标签,其实她是委屈的,“才女”点缀在她身上,年少时的她或许还没来得及准备,不就是写了几首诗,几篇散文,还有未完的剧本,就因当时人们的人情主义冠了顶一般女性求之不得,甚至不敢去求的帽子:才女!她本是官家之女,其实过得活泼一点,任性一点,即使后随父西行,直抵异乡英国,茶会得遇才子徐志摩,她也该活泼任性,二八年华,却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理智,于人、于事、于情,甚至于世,她真是“才女”,也是年少时委屈无处话的才女!她遇人则清醒理智,见事则决绝果断,于情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对世则知世故而不世故。 说到林徽因,不得提及她人生中与之休戚相关的三个男人,第一相遇徐志摩,便有了后面一信一回归;第二结发梁思成,从此恩爱两不疑;第三情动金岳霖,爱情面包两不负。 她的一生,都在这三位男子中持平。 胡适先生曾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可她的持平观则是:爱而知其止,止而知后安,知止而后安,一切来得那么炙热又那么猝不及防,可去得又是这么温柔且不伤。 于此处,想起高中得知林徽因曾恋三人,委实不看待这朋友口中的“才女”,可大学后再来看这四人,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持平,也庆幸她遇到的是这三人,徐追而不得,便祝她安好,从此相守江湖;梁终得爱妻,从此共度林余生;最是心疼且佩服金岳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身不娶便是他对她最长情的告白。 徐志摩那波光里的爱情,荡漾不绝,二八年华的林徽因一半明媚,还有一半忧伤。 明媚的是在最美的年华她遇到了一份汹涌的爱情,即便没有以后,遇到了便是种欢喜。 可这份爱,还带一份忧伤,徐志摩当时有一正妻张幼仪,这个中国传统女子随夫到英国,丈夫与友高谈阔论、即兴作诗、把酒当歌,她融不进去,只是默默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默默地照顾他们的两个孩子,他外出,她会送,他晚归,她便留灯,她为他拼命地提升自己,学字看书,甚至宁愿单身前往德国,放开这位心不属于自己的丈夫。 就是这么一个女子,柔弱里散发着倔强,让同为女子的林徽因看了,既心疼又自责,竟为了张幼仪前往德国哭了整整一个通宵。 理智与感情之间的抉择,看似表面平静,内心翻涌成河恐怕只有林徽因自己知道,横竖都是割舍,不如短痛一次,她留信便走了,信里直说:“我不愿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走了,她远离有他的伦敦,她不再怕看到张幼仪那绝望、哀怨的眼睛,她最终选择降下船帆,拒绝了大海热情的诱惑,也逃避了波涛狠狠的拍打。 最终她回归了理智,二八年华的少女就这样刹住了通往爱情的车,她与徐志摩的过往,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心中波澜她只能悄悄投去留恋的一瞥,他们见与不见,交给缘分吧。 直至后来徐志摩离婚再婚,再到后来坠机而亡,她才公布:“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遇到徐志摩这样炽烈的爱情,她依旧保持清醒,及时脱离,免了一场有林徽因参与的离婚风波,后来志摩小曼,三生石上注定的罢,她依旧清醒祝福。 当极度炽热遇上理智冷静,注定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林梁两家父辈世交,林徽因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梁启超的儿媳,梁思成的妻子。 时为人妻,却患有肺病,外貌娇美,才智双全,且出身官家,如若患病即成“林妹妹”,也会有人怜惜,无人说她的不是。 可她并未养在深闺,并未卧病静养,而是将自己活成了林先生。 与夫思成,远途劳累,辗转到了当时环境不是很好,可谓恶劣的西南,行走多地,穿梭于各地大学,夫妻二人,终于将建筑学系立于中国大学的学科中,形成培养建筑学子的体系。 林先生此后不仅教书育人,还参与设计纪念碑,主导设计国徽,革新景泰蓝工艺。 作为中国早醒的巨人,行动过程中免不了四处碰壁,可她们夫妇坚持下来了,至于后面那十年,她有幸不得见,也算是上天给了这早醒的人一大眷顾。 对外对事业夫唱妇随,于内于心思坦白致诚,这大概就是林徽因给予梁启超最好的爱情,而相敬如宾,尊重宽容,则是梁启给她最真的亲情。 当她对梁坦白,承认她爱上了两个人,第二天梁启超的回应伴随着一对浓浓的黑眼圈,他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这句话,不仅是林徽因听了为之震惊,任何一个妻子听了,也会为这份慷慨震惊。 就如歌词里唱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放弃天长地久。 感情至深处,就会这么慷慨,即便不红着脸,也会红了眼。 此后她踏实与他,以梁思成爱妻之名共度余生。 在爱情里,坦白清晰的诉求和沉默地担当一样值得感动。 王小波有一话,足以概括金岳霖与林徽因的这段似露水更似泉水的感情,话曰:“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他祝福她与梁思成。 林徽因逝后梁思成续弦林洙,金岳霖却终身不娶,如果说梁思成爱林徽因爱到无私,那金岳霖则将这种无私进行到死。 金岳霖的爱像一汪泉水,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滔滔不绝,这种不绝是让人舒服的,不像徐志摩康桥下的水,暗藏汹涌。 他会记得她的生日,当她死了,无人再记起她的生日时,金岳霖仍然记得,请了他们共同的亲朋好友聚一堂,只为给她过一个热闹的生日,即便她人已不再,但他的情还在,这一年,金岳霖90高龄。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心爱之人走了好多年了,死亡的轩车迟迟不到,耄耋之年也过了一半,生死两茫,不思量,自难忘。 可他不愿醒来,铭记她的所有,生怕有一天她醒了而他忘了。 千寻瀑,四月天,这是金岳霖最美的告白了吧,四月天,桃花依旧笑春风,可1955年4月1日这天,四月天刚来就走了,寻觅了千里,人面不知何处去,瀑水也断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言外之意是,你走了,我便不是我了;你走了,我们终究还是辜负了彼此,可辜负了又怎样,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德之至也。 年享51岁,51,不管是在那时还是现在,怎么样都算年轻,可她还是敌不过肺病,早早去了,留下的,除了“四月天”,还有实实在在的纪念碑,国徽。 都在惋惜,这么一位才女,交际名媛,提早谢了幕,可,何必惋惜,早逝,是上天给她最大的眷顾。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林徽因逝去的悲剧,对她自身来说的价值,结束了苦痛,她向来是果断的性子,长痛不如短痛,死亡是种成全。 对她死后所呈现的“十年”现实社会,她避开了一场又一场思想上的腥风血雨,至于她的亲朋好友如何在那风雨中摸爬滚打,仍然惨遭不幸,身居天堂的她,想顾及也是顾及不了的,她,依旧是人们眼里的那个才女。

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为什么能如此才情并茂?

在民国时期曾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成为这段历史一个特殊现象,相比于同时代的吕碧城、张爱玲、石评梅·、萧红等人,林徽因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一个。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20年4月,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正巧徐志摩也游学来到伦敦。此时的林徽因天生丽质,如同含苞待放花蕾,她触动了诗人徐志摩多情的心。

诗人奋笔疾书,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情诗,“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林徽因怦然心动,她回了一封信给徐志摩: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做出选择。

徐志摩那年二十四岁,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妻子张幼仪正在怀孕。虽然张幼仪也是名门闺秀,可是徐志摩一直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接到林徽因的信后,诗人迫不及待,找张幼仪要求离婚,张幼仪被逼无奈,生下第二个儿子后结束了与徐志摩的婚姻,徐志摩张幼仪也成为当时中国离婚第一人。

林徽因和父亲早徐志摩一年回国,回到传统的中国现实社会,林徽因在欧洲的浪漫爱情故事从理想回到了现实,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家族的反对和林徽因的理性最终让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在回国后不久,林徽因很快选择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这可能和她的家庭状况有关。她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个妻子。林长民的原配病逝,没有留下子嗣。何雪媛嫁到林家八年后,才生了林徽因,后来又生了一儿一女,都不幸夭折。之后,林长民又娶了个名叫程桂林的小妾,生下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完全夺去林长民的欢心。林徽因的母亲被彻底冷落一旁。

林徽因虽然被父亲宠爱,可是母亲的不幸福她是看在眼里的,对世态炎凉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认识。她1955年病危时,曾特地央人请来张幼仪母子,那时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眼中充满泪水,她的意思至今让人猜测不透,应该是向这对母子表达心中的愧疚吧。当然这是后话。

有人曾经指责林徽因那封要求离婚的信,也许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那句话能解释,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关键时刻,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陪伴她一生的人。

徐志摩很快也找到了他的红尘伴侣—京城名媛陆小曼,并冲破重重困难,结为百年之好。林徽因成了他心里永久的痛,正如他所说的“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自己从不否认与徐志摩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也不掩饰自己对他的真情实感。徐志摩飞机失事以后,她发表悼文寄托哀思,还让梁思成拣来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

但是林徽因是一个理性女子,她曾跟朋友说:徐志摩是把我设想成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人,其实,我不是。可见,林徽因把她和徐志摩的关系看得很清楚,很透彻。

大诗人泰戈尔曾有心成人之美,最后无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 “哎”!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留学,梁思成学的是建筑专业,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在美国结婚。

婚后梁思成林徽因琴瑟调和,他们把时间和精力奉献在所热爱的建筑事业上。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病,抗战期间颠沛流离,她带着病体,陪着梁思成跋山涉水,艰难探索。记录了大量古桥、古堡、古寺、古楼、古塔古建筑资料,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结构,计算其尺寸,然后绘图、照相、归档,20世纪30年代,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15个省,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梁思成林徽因先后避难长沙,辗转昆明、重庆。因为物价昂贵,物资匮乏,有时他们要靠朋友们的资助,才能维持正常生计。林徽因“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我们父辈少年时期的粗简生活”。最难得的是,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保持着乐观风趣的生活态度。

林徽因在1941年写给闺蜜费慰梅的一封信中,这么写道:“思成是个慢性子,一次只愿意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抵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却永远不会。”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受聘于清华大学,林徽因先后为共和国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林徽因除了建筑学方面的成就外,在文学方面也著述丰富,她是30年代文学流派“新月派”的重要作家,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你是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他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每个星期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十分赞赏林徽因人品才华,林徽因对他也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梁思成林徽因闹矛盾,也是找金岳霖评理。金岳霖自始至终都最理智地驾驭着自己的情感,默默地爱了林徽因一生。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痛苦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彻夜难眠,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三人终身为友,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一度离散,金岳霖说:“我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一样。”以后他们几乎没再分开过,而后来的林徽因在肺病折磨下,不得不卧病在床,已经不再风华月貌。金岳霖依然每天下午三点半,雷打不动,出现在林徽因的病榻前,端上一杯热茶,或者送去一块点心,或者念上一段文字,然后带两个孩子去玩耍。

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时,金岳霖曾写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给新婚夫妇,堪称妙对。林徽因于1955年4月1日,晨光熹微,51岁的林徽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金岳霖当着学生们的面嚎啕大哭,为了哀悼这位自己一生情感牵挂、结下深厚友谊的一代才女,金岳霖挥毫又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高度概括了林徽因短暂精彩而富有诗意的一生。

五十年代后期,在林徽因去世几年后,梁思成已经娶了他的学生林洙。有一天,金岳霖心血来潮,在北京饭店约了几个老朋友,没讲任何理由,朋友们很纳闷。席间,金岳霖缓缓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听到此言,老朋友们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教授,忍不住簌簌地掉了眼泪。

金岳霖和梁思成一家相处融洽,直到去世前,他还和林徽因、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生活在一起,他们称他“金爸”,对他行尊父之礼。他于1984年10月19日去世后,和林徽因一样,葬在八宝山公墓,相距不远,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436.html
不断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金观平
美儿科学会建议按时服药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母乳喂养